基本上所有的食草動物都長了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讓人誤以為不會攻擊人類。其實有些食草動物對人類的攻擊性不比食肉動物差。河馬咬死的人,比獅子咬死的人還多。
》大自然確實製造了一種特別友好和善良的動物,這就是水豚。
它們對任何動物都沒有主動的攻擊性!而且傳說,它們長相呆萌,特別友好善良,所以打動了所有的動物,不會被吃掉。而且這種觀點深入人心,在網絡上到處都是這樣的傳說。
長相呆萌的動物很多,但是有些動物看上去是人畜無害的樣子,實際上是有毒的。鴨嘴獸就在腳上藏有一根毒針。
面對威脅,幾乎所有的食草動物都有一定的自衛能力。鹿和羚羊靠靈活和速度擺脫威脅,野牛靠強大的力量和衝擊力與獅子、鬣狗抗衡。
但是,水豚在力量、速度和靈活性上,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
有人說,水豚的糞便含有一種粗蛋白,動物喜歡吃它的糞便,所以不會傷害它。下面這一張照片,使大家誤以為鱷魚是不吃水豚的。
》水豚的主要棲息地是南美洲,當地對水豚有威脅的有美洲豹和鱷魚。美洲豹和鱷魚都有捕殺水豚的記錄。
其實鱷魚攻擊獵物主要靠在水中伏擊,在陸地上的攻擊能力很低,基本上屬於吃飽了曬太陽的狀態。下面這張圖是鱷魚在水中殺死了一隻水豚。
但是這樣的場面確實很少被拍到,因而水豚被誤認為不會被鱷魚捕殺。
》水豚保護自己的方式,是高明的生存策略。
水豚是群體社會,會協同統一行動,無數雙眼睛組成的監視陣列,時刻注視著周圍的危險。
水豚的棲息地是沼澤地帶,有濃密的水草做掩護,極大的保護了它們的安全。
而且它們還有一個非常高明的策略,離開隱蔽所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待在隱蔽地帶和開闊地帶的交界處。
獵食動物會根據被獵食對象之間的距離,做出是否出擊的決策。
為了避免消耗能量,在可靠捕獵距離與獵物逃逸距離之間的灰色地帶,食肉動物會有一個決策的猶豫期。
水豚就是靠著在隱蔽地帶和開闊地帶之間的交界點反覆的穿梭,極大的增加了食肉動物的猶豫決策時間。
》所有的食草動物都會有這樣的生理本能,它們會通過接近~拉開~接近,反複製造與食肉動物之間的距離波動,而增加食肉動物的猶豫決策時間。
正是因為這種概率性選擇機制,食草動物的群體活動會極大的提高單個個體的生存概率。包括獅子對角馬群體的捕食,以及北極熊對海象的捕食,都會出現這種現象。
其後果,就是造成捕獵者頻繁的切換捕食目標,極大的消耗了捕食者的精力和時間。這就像一隻美洲豹去抽獎,在可以抽10次獎的時間裡,只完成了一次。
野生水豚被攝像鏡頭所拍攝到,大部分是處在沼澤地和開闊水域之間的交界邊緣處,對於水豚來說,這是一個安全性極高的灰色地帶。
美洲豹對水豚的捕食都是發生在這個灰色地帶,因為成功概率很低,所以也很難被拍攝到。在水域邊緣的開闊區域,美洲豹對鱷魚的捕食成功率,高於對水豚的捕食成功率。
對水豚最大的威脅還是人類,雖然水豚的繁殖能力很強,但是野生水豚已經被當地人吃到瀕危,上了聯合國瀕危保護動物中的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