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美國工程師特斯拉在實驗裡發現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8赫茲,1952年德國科學家舒曼在研究地球及其電離層的系統時也發現這個共振頻率,後來稱之為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
1952年舒曼((W.O.Schumann)指出,地球和電離層可以構成一個諧振腔體,腔體中存在一個特殊的諧振頻率,這一頻率主要由地球的尺寸決定,並由全球的閃電、放電激發,這個諧振頻率被稱為舒曼共振。
舒曼波的波長相當於地球圓周,換算成頻率約合八至十赫茲。其間的諧振情形,就是舒曼共振。它的頻率是7.83赫茲,恰好和哺乳動物腦裏海馬體的頻率相同。人腦的這一部分是負責重要的記憶和生存的功能。因此,有人將舒曼波稱為「地球的腦波」。
「每秒鐘,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這個獨特的共振腔中,大量脈衝在世界各地傳播,向所有微生物發送共鳴信號。這些信號將我們耦合到地球磁場。這些舒曼共振(SR)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為我們世界的生命帶來了和諧的脈動。」 ——埃裡克·湯普森(Eric Thompson)
今日舒曼共振指數。我們會在此頁面上嘗試為您提供有關舒曼共振變化的最新信息。沒人能解釋的巨大變化,但卻給我們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地球正在發生變化。就像我們一樣,地球的振動越來越高!
舒曼共振
振幅
舒曼共振振幅與當地時間的相關性。
當地時間以託木斯克夏季夏令時(DST)小時表示。TLDV = UTC + 7小時。
舒曼共振Q因子(質量)與當地時間的相關性。
當地時間以託木斯克夏季夏令時(DST)小時表示。TLDV = UTC + 7小時。
11/1 17:00 在過去48小時中,該頻率始終保持在42個基準值之上,今天從UTC 3至6點 降至7.83 Hz以下。昨天在此高頻階段,40功率上方有一些運動,今天只有輕微的振蕩,將 UTC5和10的振幅降至10功率。義大利圖表報告了類似的情況,在世界標準時間11:30左右達到30 Hz。
今日舒曼共振—義大利庫米亞納數據
古代印度吠陀聖人(Rishis)稱OM的頻率為7.83 Hz。也恰好是地球母親的自然心律,舒曼共振以舒曼教授的名字命名,舒曼教授曾參與早期的德國秘密太空計劃,後來併入美國。 舒曼共振的頻率相當穩定,主要由電離層空腔的物理尺寸決定。當電離層等離子體激發時,舒曼共振的幅度確實會變得更大。電離層等離子體激發的發生是由於太陽活動,雷暴,使用標量等離子體武器和HAARP,以及在光力清除等離子體異常時發生的。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作者需要您的支持!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