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世紀來,我們人類在太空的活動是越加頻繁,尤其是美國NASA更是接連發射了好幾艘探測器,有專門觀察太陽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也有在火星上研究的「洞察號」探測器,還有前往柯伊伯帶深處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等等,像這些探測器都是本世紀發生的成功案例,也是人類在航天實力的表現。

那麼就有人提出一個疑問:按照現在人類的探測器技術,都已經能夠飛到太陽系邊緣,那麼在這種嫻熟的技術水平下,我們距離去月球旅行,還需要多久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的是:探測器的技術水平和載人到月球旅行之間,並非是等號關係。前者只是一個技術的問題,而按照現在人類的科技來看,短則三五年,慢則不超過十年,載人登陸月球的計劃就能夠實現。

而「載人到月球旅行」就不同了,其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其中有2點最為重要:第一點是遊客能否享受到安全的登陸月球和返回地球的技術,第二點是月球的環境能否讓遊客得到適應。
關於第一個因素,剛剛也說了,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我們最快在3-5年就能夠完成,但是如果要達到嫻熟的水平,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畢竟,如果技術不成熟的話,去月球旅行就會存在安全隱患。

而關於第二個因素,如何改造月球的現有環境,這可能會比較難。首先是月球沒有磁場、也沒有大氣層,所以無法為人類提供呼吸的空氣,而且,還不能為人類抵禦來自太陽輻射以及宇宙射線。
其次是月球的地表溫度,目前月球的晝夜溫度差別很大,有的地方可能白天是127攝氏度,到了晚上就變成了零下183攝氏度,這將會對去月球旅行的遊客產生很大的傷害,除了溫度和空氣以外,月球的重力也很小,遊客上去後,可能會感到不舒適。
所以,要想到月球上旅行,必須像要建造一個可以容納遊客的基地,就好像地球上的「度假村」一樣,這個基地必須擁有堅固的保護層,還需要有自主生產氧氣以及調節溫度的作用。另外,還要滿足這些人類遊客的吃住問題,畢竟,吃住拉撒總不能都在飛船內解決吧。但要做到這點,從目前來看,最起碼需要50-100年的時間。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如果100年後,我們真的達到了這種水平,那麼你會去月球上旅行嗎?首先,到時候去乘坐一次去月球旅行的費用一定不低,最起碼都應該是千萬級別的,而且,每位去到月球旅行的乘客都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確保身體素質能夠達到登月的要求,才能夠報名。
所以,這種花了錢又辛苦的事情,真的會有很多人去嗎?
當然,可能還是有一部分人會懷著「站在月球上欣賞太空」的心態,去登陸月球,可是最終的結果可能會讓他們失望。因為,在月球上是沒有大氣層的,而沒有大氣層,光線就無法在其中起到折射的作用,所以我們在月球上所能看到的,只會是黑白色調的景象。
對此,你確定不會感到失望嗎?
單選|如果真的如文中所言,那麼100年後,你會選擇去月球旅行一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