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3日 「智能1號」繞月飛船成功撞擊月面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2006年9月3日 「智能1號」繞月飛船成功撞擊月面

2017-09-03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2006年9月3日

2006年9月3日,「智能1號」繞月飛船成功撞擊月面。

「智能1號」(SMART-1),全名是「用於先進技術研究的小型任務1號」,是歐洲航天局「尖端技術研究小型任務」系列計劃中的第一項研究項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太陽能離子發動機作為心臟的探測器和航天局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智能1號」體重366公斤,擁有14米長的太陽能電池板,有效載荷質量僅19公斤,裝備有包括測繪月面地形的先進月球成像實驗儀,負責尋找水冰的紅外光譜儀,研究月球表面主要化學成分的小型X射線光譜儀等7臺儀器,用於完成10多項技術試驗和科學研究。

2003年9月,歐洲航天局用「阿麗亞娜」火箭將「智能1號」繞月飛船發送升空,在經過13個月的飛行之後,於2004年11月,終於到達了預定環月球軌道,成為了有歷以來飛行速度最慢的月球探測飛船。

到達預定軌道之後,「智能1號」開始了它的繞月飛行。原定工作壽命為6個月,後來又延長了12個月,在軌工作期間,飛船圍繞月球軌道飛行了2000多圈,全面觀測了月球表面,共傳回了2萬多張高清晰度月球表面圖像。

而且,科研人員還通過飛船上的小型X射線光譜儀,首次分析了構成月球礦物的全部主要元素。首次清晰地觀測到了月球表面鈣鎂等礦物質,並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月球元素和礦物分布圖以及月球表面的整體外貌圖。其中包括過去缺乏了解的月球不可觀測面和極地概貌,使得科學界首次發現月球極地與赤道區域的許多不同地質構造。

「智能1號」所獲得的這些探測成果,為人類研究月球表面化學成分、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可以幫助科學家對月球表面物質的化學成分進行更加詳細的分析,追溯月球表面地理形態的演化過程以及月球的起源。

作者: 科技名家·裡程碑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SpaceX首批星際飛船乘客將於2023年1月開始繞月之旅
    繞月之旅將持續一周。日,有消息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批星際飛船乘客將在2023年1月份開始繞月之旅,此次繞月之旅將持續一周時間。此次的星際飛船由太空艙和火箭組成,這種飛船可以搭載100名乘客前往月球、火星甚至更遙遠的太空,這將是自1972年以來人類最重要的一次月球旅行。星際飛船不會降落在月球表面,而是繞月飛行。與「獵鷹9號」火箭一樣,星際飛船未來也能夠重複利用實現多次飛行。
  • 2006QV89小行星不會在今年9月撞地球!
    近期網際網路上出現恐怖言論,聲稱小行星2006 QV8將於2019年9月9日與地球上演最親密接觸;有人甚至在討論2006 QV8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實際上,2006 QV8被天文學家定性為「不具有威脅性的天體」,不可能撞擊地球,至少近期內沒有這種可能性。根據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計算,這顆小行星甚至不會在9月近距離掠過地球。因此,根本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 歷史上的今天|1月10日 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宣布解散國會1920年1月10日國際聯盟成立1923年1月10日法國、比利時聯軍佔領德國魯爾地區政協會議」否定國民黨獨裁統治1964年1月10日我國與突尼西亞建立外交關係2001年1月10日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2002年1月10日
  • 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 2002年12月30日 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 「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11月1日:「神舟八號」航天飛船成功發射 美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20年——日本明治神宮於1920年(大正9年)11月1日啟用,是供奉明治天皇(於1912年過世)和昭憲皇太后(於1914年過世)靈位的地方,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  1922年——墨索裡尼出任義大利總理。  1922年——凱末爾宣布廢除蘇丹制。  1922年——上海外資企業工人罷工。
  • 【神舟七號發射成功】9 月 25 日,忌 推 已 及 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
  • 印度月船2號成功進入月球軌道:預計9月7日著陸
    當地時間7月22日,印度成功發射了「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如果一切順利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中國之後全球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以色列已失敗並放棄),而且會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由於推進動力不足,印度月船2號在地球附近進行了多次變軌,本月14日才進入月球轉移軌道。
  • 1988年8月29日 蘇聯宇宙飛船與空間站對接成功
    1988年8月29日,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上歡呼聲震耳欲聾。高達49米的宇宙飛船「聯盟TM·6」把三名太空人送上了太空兩天後,「聯盟」號飛船與「和平」號空間站在烏拉爾山上空對接成功,人們在莫斯科附近的加裡寧格勒宇航中心,通過大屏幕電視觀看到這一壯觀場面。
  • 共和國聲音日曆: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共和國聲音日曆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神舟七號發射現場:「5、4、3、2、1點火,起飛。」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指揮中心:「注意,我是北京,神舟七號,開始出艙。」9月27日16點43分,翟志剛在劉伯明的幫助下開始出艙。翟志剛一隻手固定身體,一隻手將軌道艙門解鎖,緩緩打開艙門。翟志剛:「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 2006年 9月新聞回顧
    公安部披露中國特警近兩年來處置十大經典案例 中國公安部9月1日在其官方網站披露了 2005年和2006年中國公安特警隊處置的解救人質、排爆治暴等 十大精典案例,以下為事件名錄。
  • 今日之最(2006年1月1--19日)
    1月2日今日之最  今天最成功的人是上海醫生陳中偉, 1963年1月2號,陳中偉的斷手再植手術成功,讓中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接活斷手的國家。一根扎小辮的塑料管派上了大用場,接活的斷手,功能恢復正常,提包寫字提重物都沒問題,甚至還能打桌球。
  • 2002年12月30日,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
    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在發射現場觀看飛船發射。30日凌晨,載人航天發射場星空燦爛。
  • 2019年3月4日時事新聞(國內+國際)
    年3月4日。三、1975年3月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一屆首腦會議在阿爾及爾舉行1975年3月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一屆首腦會議在阿爾及爾舉行,通過《莊嚴宣言》。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於1960年9月,目前共有14個成員國。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以來,同西方石油公司展開了不懈的鬥爭,多次提高了原油標價和石油稅率。目前,絕大多數成員國已經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國的石油資源。
  • 繞地球運行2個月的神秘物體被確認,來自54年前的一次發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正式確認,目前繞地球運行的神秘物體是1966年「勘測者2號」(Surveyor 2)探測器的一塊廢棄碎片。勘測者號探測器系列是為阿波羅飛船登月作準備而發射的不載人月球探測器系列(見空間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月面軟著陸試驗,探測月球並為阿波羅號飛船載人登月選擇著陸點。
  • 美星際飛船定於11月9日試飛,15公裡高度,馬斯克稱高風險
    日有消息稱,SpaceX在德克薩斯州卡梅隆縣專頁上發布了一條封路消息:11月9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11月10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11月11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星際飛船SN8確定在11月9日試飛,如果9日出現了特別情況,比如不利天氣,突發性故障,那麼試飛時間延期至10日和11
  • 壞天氣來了,星際飛船SN6推遲到9月3日二跳,SN7.1亮相
    還記得在今年8月4日「驚天一躍」的SpaceX星際飛船SN5嗎?,SpaceX要好好地休息一下,沒想到近期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來,那就是星際飛船SN6將進行第二跳,並將時間確定在美國東部時間8月31日。但是天有不測之風雲,美國德克薩斯州出現了惡劣壞天氣,迫使SpaceX中止了星際飛船的第二次跳躍。不過這並代表星際飛船SN6就會取消第二次跳躍,只是將時間向後推遲好幾天,有星際飛船愛好者認為,美國東部時間9月3日將是一個好天氣,星際飛船SN6可能會在那一天進行第二跳。
  • 小行星2006 QV89將於9月9日飛掠地球 撞擊概率極低
    而將於今年9月9日飛掠地球的小行星也是如此。這顆小行星被稱為2006 QV89,其直徑約為50米,9月9日這顆小行星將距離地球最近。追蹤這顆天體的天文學家認為屆時其距離地球大約四百萬英裡,但歐空局天文學家表示它最終會有7300分之一的概率與地球相撞。歐空局的風險跟蹤資料庫依賴於基於過去觀測的模型和計算,這些測量通常非常準確。
  • 「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成功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探月工程一期——「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成功發射,準確進入預定環月工作軌道,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科學探測工作。截至2008年10月,「嫦娥一號」衛星達到了「一年壽命」的技術要求,共獲得1.37TB的有效科學數據。
  • 尋找1億噸水層!印度宇宙飛船「月船二號」成功切入月球軌道
    印度上個月發射的一艘無人駕駛宇宙飛船現在已經開始繞月飛行,計劃在月球背面著陸尋找水源。 「月船2號」將繼續圍繞月球進行更緊密的軌道飛行,直到距離月球表面約62英裡。 9月7日,著陸器將與軌道飛行器分離,並使用火箭燃料剎車,試圖在月球南極地區著陸。 「漫遊者」號將尋找水層,這在印度之前的登月任務中得到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