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拿破崙是以他超凡出眾的智慧、堅韌不拔的意志、無所畏懼的勇氣,開闢了歐洲歷史的-一個新紀元,而將一個身體健全的人所具有的全部潛能發揮到了極致;那麼,海倫.凱勒,一位身患盲、聾、啞三重殘疾的女性,則是以她那驚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頑強的拼搏,最後戰勝了殘疾,徵服了黑暗,為全世界所有身受殘疾折磨的人樹立了不朽的典範,同樣也將一個身殘志堅的人所具有的全部潛能發揮到了極致。從這個意義上說,海倫.凱勒所作出的一切,較之拿破崙毫不遜色。
海倫進入大學後,展現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充滿無限光明和美麗的新世界。她不再意識到自身的殘疾,與其他學生一起走進了神秘的知識毀堂。她說,「在上帝的奇境中,我感到像旁邊的人一樣自由自在。」但是,海倫卻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同學更大的代價來進行學習。在課堂上,她的兩隻手忙於靠別人的拼寫來「聽」懂老師講課的內容,所以她無法記下筆記,只能等回到宿舍中把腦子中記得的東西趕快寫下來。缺少盲文版的學校各科教材。也必須由別人寫在她的手上來進行學習;她還必須依靠盲文打字機來做代數、幾何和物理習題,因此海倫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往往幾倍於其他同學。在這種情況下,她當然沒有時間去唱歌、跳舞和遊樂,這使她樂常感到有說不出的難過,可是她明白,「一個人要得到真才實學,就要獨自攀登那奇山險峰。既然沒有一條到達頂峰的平坦大道,我就得走自己的迂迴曲折的小路。」她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拼命地讀書,忘記了一切煩惱、痛苦、憂傷、孤獨和時間。
海倫上大學二年級時,她的英語寫作老師查爾斯.湯生德.科普蘭發現了海倫的寫作天才。他為海倫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表達方式所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便建議海倫把課堂上的幾篇作文加以鋪展,寫成關於自己生平的一篇完整的故事。於是,21歲的海倫寫出了她的自傳體的處女作一一《我生活的故事》。它首先發表在《婦女家庭雜誌》上,後來又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這是一部極其感人的、真實生動、文採絢爛的珍貴作品。其中,海倫.凱勒這樣寫道:
「失明沒有關係,失聰也沒有關係。對於永恆的事物,我們全都是盲人和聾人。大自然確實很不仁慈,但是對我們人類還是有仁慈之處,她賦予我們大家,頂多只有五種微不足道的感官的人們一種無窮無盡的第六感覺一把聽覺、視覺、觸覺融為一體的感覺。」
《我生活的故事》一經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很大轟動。人們紛紛排長隊來搶購,爭閱這部不平凡的作品。美國的文學界也給這部書以極高的評價。
美國著名作家海爾博士說:「1902年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是吉卜林的《吉姬》和海倫.凱勒的《我生活的故事》。吉卜林是英國著名作家,而凱勒則是一個既聾且瞎又不會說話的姑娘。」
馬克.吐溫則寫信告訴她說。「我得到你的書,簡直是著迷了。你是一個怪人,世界上最怪的人——你和你的另一半一起——指沙利文小姐,你們這一對構成完全的和完美無缺的一個整體。」
著名的文學評論雜誌《世紀》則稱該書是「世界文學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海倫●凱勒從此聲譽鵲起,確立了她在美國文壇上獨樹一幟的著名作家的地位。
1904年,海倫24歲時,獲得了英語特優成績獎,取得了拉德克利夫學院的畢業文憑。同年,她應邀來到聖路易斯萬國博覽會,以親身的經歷,現身說法,力圖喚起全世界對盲啞人教育事業的關注。她的到來,使潮水般的人群失去了控制,人們高呼著她的名字向她湧來,搶著和她握手、說話、擁抱,她的衣服被扯破了,連帽子上插著的玫瑰花也不翼而飛了。一時間,海倫成了這次博覽會的風雲人物。
畢業後,海倫用稿費在麻省的倫薩姆購置了一所農莊,和沙利文一同定居下來,過上寫作和思考的生活。她以讀書作為生活的最大樂趣一「文學書籍是我的烏託邦」。她用敏感的手指不停地閱讀了在布勒伊爾出版的所有文學名著,與文學大師們進行心靈的無聲對話。此外,她還結交了許許多多著名的或平凡的朋友,並與他們保持著長久的友誼。
為了使更多的盲聾啞人能夠享受到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權利,1914年,海倫和她的老師開始了橫貫美國大陸的巡迴演講和旅行,以呼籲人們捐助殘疾事業並喚起盲聾啞人的生活熱情。每到一地,她都被譽為「一個奇蹟般的殘疾人」。她向群眾演講道:「我第一次知道我生下來就是個聾啞盲人,我通過自學成了才。我能辨色,能聽電話……我從不感傷,從不沮喪,從不悲觀,我運用神力使自己快樂。……」她堅信人類將擁有美好的未來,每個人都會獲得屬於自己的那份生活權利和快樂。但是,「像詩人亨利凡戴克那樣」她說道:「我不是個樂觀主義者,世界和我本人都有很多的罪惡。我也不是個悲觀主義者,世界和上帝都懷有很大的善意。所以我只是個社會向善論者。我相信上帝想把世界變得好一些,因此我在試圖儘自己的本分給予點滴幫助,希望世界能變得更好。」她的活動為美國殘疾事業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海倫,凱勒一如既往地堅持著寫作。她先後發表了《樂觀主義》《我所生活的世界》《我的信仰》《中流》等14部作品,其中尤以《海倫.凱勒日記》的發表,使她再度名揚天下。她的著作不僅譯成了盲文出版,還譯成了世界各國文字廣泛流傳。20世紀30年代,她開始作環球旅行,從歐洲到東方,到處留下了她探索的足跡和深刻影響。她把謀求全世界盲聾啞人的公共利益作為自已畢生的奮鬥目標。1931 年,在紐約召開的世界盲人社會事業大會上,她的發言贏得了全體與會人員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她還擔任了麻薩諸塞州的盲人救濟委員會委員,後來又接受了美國政府及世界各國政府、國際慈善機構授予的各種社會救濟事業職務,並榮獲多種勳章和榮譽學位。一時間,海倫.凱勒的名字已成為希望和勇氣的代名詞,成為人類奇蹟的象徵,成為千百萬盲聾啞人的學習榜樣。
1936年,引導海倫尋找到生活之路的領航入、構成她生命另一半的沙利文小姐不幸與世長辭。海倫悲痛欲絕,仿佛她的心靈也隨之死去。從此,前所未有的、僅存在她們兩人之間的那種非同尋常的夥伴關係不復存在了。海倫的精神幾乎崩潰了。幸而她得到了新任秘書波莉.湯普遜小姐的全力幫助和慰藉,才還漸擺脫了痛苦的感情折磨,以振奮的精神重新投入她的事業和工作中去。
1968年,勤奮一生、探索一生,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創造了輝煌人生的海倫●.凱勒終於含笑告別了人世。但她仿佛是一首不朽的詩,一闕永恆的歌,仍一直禮讚著生生不息的生命,禮讚著宇宙的精華……
參考文獻:
《海倫凱勒》
點個關注,發現更多歷史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