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口1月27日電(記者 毛雷)日前,2016年海南「兩會」正在召開,「菜價」問題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那麼,海南的菜價為何「居高不下」?今後海南的菜價問題將如何解決?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南省物價局的相關負責人。
葉菜價格高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邊遠地區物價水平一般較高、波動大。從全國情況來看,邊遠、欠發達地區物價水平一般較高,海南同青海、西藏、廣西等省區屬於偏遠、欠發達地區,價格高、收入低矛盾突出;從世界範圍看,海南屬於島嶼經濟,和所有島嶼經濟型的國家和地區一樣,市場容量小,對外依存度高,受交通條件及物流成本制約,價格普遍比大陸市場高、波動大。
二是熱帶氣候制約蔬菜生產,季節性供給不足。海南夏秋季氣溫高、病蟲害多,雷雨颱風等災害天氣頻發,蔬菜種植成本高,產量少,效益低。夏秋季雲南蔬菜每畝每茬產量5000-6000斤,而海南露天基地每畝每茬僅為800-1000斤,大棚也只有1800-2000斤。本地蔬菜淡季自給率僅為40%左右,旺季自給率也只有60-70%。每年海南從島外調入蔬菜總量80萬噸左右,約佔全省全年蔬菜消費量47%。其中葉類菜缺口大,每年外調近19萬噸。
三是「菜籃子」流通現代化程度低。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滯後。全省沒有一家大型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專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少,交易量小。長期以來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島外菜批發量佔全省80%以上,一家獨大。該市場受用地限制,多年未擴建,檔口數量有限,後續經銷商無法進場交易,間接造成外地蔬菜進島渠道不順暢,競爭不充分,蔬菜價格偏高。瓊州海峽成為交通瓶頸。瓊州海峽過海費用較高(以9米掛車為例,每輛車一次2500元),海南收取車輛通行附加費(在海南停留超過3天每天收附加費400元),過海費用相當於到北京油費的三分之一,到廣州油費的約二分之一。從昆明運到海口每噸蔬菜物流成本600元,相當於從昆明運往新加坡物流費用(每噸900元)的2/3。運輸車輛通過瓊州海峽,最短4-5小時,車多排隊時經常需要7-8小時。遇上颱風等災害天氣,等候的時間更長,不僅增加直接成本,對葉類菜等易腐農產品還會大大增加損耗。
四是生產要素成本上漲推動。首先是基本生產要素價格偏高。海南汽柴油價格(含車輛通行附加費)在全國各省(市、區)排名第1名。2013年7月國家陸地天然氣進行價格改革,非居民用氣價格上漲43.3%,供應車用天然氣價格上漲93.3%。2010年至今,化肥價格上漲近15%,飼料價格上漲約20%左右。此外,由於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垃圾、汙水處理費等收費標準還將逐步提高。基本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必然會層層傳導至最終銷售價格。其次,人工、土地等成本快速上漲。海南農業勞動用工及土地租金高於周邊省份。海南城郊從事種植、養殖的大部分是從廣西、湖南等地來的農民工,工資水平較高。如雲南採摘工平均每人每天工資60-80元,而海南採摘工平均每人每天工資100-150元。海南東部土地租金2500-3000元/年/畝,西部土地地租1500-1800元/年/畝,也高於廣西等地。
2016年的菜價「怎麼破」?
海南省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菜籃子」保供穩價工作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當前「菜籃子」保供穩價的任務還很重,工作還要繼續加強。
嚴格落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
要嚴格落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做好「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市縣政府每年要制定「菜籃子」保供穩價重點工作事項,並將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分工,明確部門責任。市縣長作為「菜籃子」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對蔬菜等農副產品的生產、供應和價格監管要親自過問,親自部署、親自檢查,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重要問題和困難,保證「菜籃子」保供穩價各項措施的落實。
一是抓生產,增加市場供應。市縣在落實基地面積最低保有量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基地設施化水平,完善落實水、電等基礎設施,同時大力鼓勵散戶種植,不斷提高本地蔬菜產能。特別是海口、三亞要重點扶持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的常年蔬菜保供基地,保障城市的蔬菜供應,滿足城市人口、遊客的消費需求。
二是抓市場建設,搞活流通。引導企業在海口、三亞新建1-2個大中型蔬菜等農產品批發市場,暢通外地菜進島及本地蔬菜的在海口流通的渠道,健全蔬菜等農產品流通體系。鼓勵在原有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開設自產自銷專區,並減免攤位費等費用,以產銷對接的方式,向蔬菜基地、合作社、菜農免費開放,解決菜農「賣菜難」和市民「買菜貴」的問題。
三是抓便民網點建設,構建便民的「菜籃子」服務體系。海口、三亞、儋州等重點城市要引進大型連鎖生鮮超市,集中採購、配送;其他市縣建設社區平價店、便利店、便民店等開展直銷,發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等多種產銷銜接方式,提高統一配送率和連鎖化率,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完善「菜籃子」保供穩價機制
一是完善基本蔬菜品種目標價格管理。要進一步完善基本蔬菜品種目標價格管理機制,通過統一科學設定正常氣候條件和重大災害天氣期間基本蔬菜品種目標價格及漲幅,及時採取措施穩定蔬菜價格。
二是推行價格指數保險制度。根據市縣的實際情況推行蔬菜價格指數保險,保護種植戶的經濟利益,促進淡季葉類蔬菜規模化生產,提高以葉類蔬菜為主的蔬菜供應能力。今年在試點開展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的基礎上,試點開展生豬價格指數保險。
三是建立完善價格臨時調控機制。在蔬菜等「菜籃子」產品價格出現過快上漲等異常波動時,政府有必要及時採取投放「菜籃子」產品動態儲備產品、限價補貼、限量補貼、價差補貼等多種調控措施調控市場價格。
四是進一步完善城鄉低收入群體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保基本、保穩定的作用,緩解物價上漲對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
指導和督促市縣開展「菜籃子」建設工作
一是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常年「菜籃子」建設。省直相關部門要對市縣開展常年「菜籃子」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並在財政資金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幫助市縣解決資金、政策上遇到的實際困難。
二是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和「菜籃子」信息發布。建立健全價格監測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市場價格監測範圍,全面及時掌握市場價格信息。做好海南菜籃子網的建設和運營工作,及時準確地向社會提供價格、生產、庫存、物流等信息服務和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引導「菜籃子」生產,統籌各地資源搞活市場流通,規避市場風險。
三是強化督導考核。省直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市縣常年「菜籃子」建設的督導和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