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GDP初步核算結果出爐:比上年同期增長6.1%

2020-12-08 騰訊網

統計局今日公布2019年GDP初步核算結果,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同比分別增長7.2%、3%。

根據有關基礎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我國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初步核算主要結果如下:

其他相關核算結果詳見國家統計局資料庫(http://data.stats.gov.cn)。

附件:

中國GDP季度核算說明

1.季度GDP核算概述

1.1 基本概念

GDP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中,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法增加值計算公式如下: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對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按照這種計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行業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於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是從生產活動成果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及貨物和服務淨出口三部分。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季度GDP是以生產法為基礎核算的結果。

1.2 核算範圍

1.2.1 生產範圍

GDP核算的生產範圍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第一,生產者提供或準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或服務的生產;第二,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固定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第三,生產者為了自身最終消費或固定資本形成而進行的知識載體產品的自給性生產,但不包括住戶部門所從事的類似的活動;第四,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務,以及僱傭有酬家庭服務人員提供的家庭和個人服務的自給性生產。生產範圍不包括沒有報酬的家庭和個人服務、沒有單位控制的自然活動(如野生的、未經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漿果的自然生長,公海中魚類數量的自然增長)等。

1.2.2 生產活動主體範圍

GDP生產活動主體範圍包括了中國經濟領土範圍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單位。本報告中的季度GDP數據是由國家統計局負責核算的全國數據,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的地區生產總值數據。

1.3 核算單位

GDP核算主要以法人單位作為核算單位,在核算中依據法人單位從事的主要活動將其劃分到不同的行業,分別計算各個行業的增加值,再將各行業增加值匯總得到GDP。

1.4 核算頻率

核算頻率為季度。中國從1992年1季度開始到2015年2季度,採用累計核算方式核算季度GDP,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1-2季度,1-3季度和1-4季度的GDP數據,1-4季度GDP初步核算即為年度GDP初步核算。從2015年3季度開始改為分季核算方式,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GDP數據,累計數據通過當季數據相加得到。

從2011年1季度開始,國家統計局正式對外發布各季GDP環比增長速度。

1.5 法律依據和制度規定

GDP核算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規定。目前,中國GDP是按照《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的要求進行測算的,該體系採納了聯合國《國民帳戶體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

1.6 保密性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一章第九條的規定,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國民經濟核算人員在進行GDP核算時對所使用的未經公開的專業統計數據和行政記錄數據嚴格保密,在GDP核算數據發布前對當期GDP數據也嚴格保密。

1.7 用戶需求

季度GDP數據的國內用戶主要是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大學、行業協會、媒體以及社會公眾。此外,國家統計局定期向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提供中國季度GDP數據。

2.季度GDP核算方法

2.1 分類體系

在季度GDP核算中,行業劃分依據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和三次產業劃分標準,並採用兩種分類方式。

第一種分類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採用國家標準管理部門2017年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在實際核算中採用兩級分類。

第一級分類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門類為基礎,分為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等11個行業。其中工業包含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個門類行業;其他服務業包含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7個門類行業。

第二級分類在第一級分類的基礎上,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一部分門類細化為行業大類。

第二種分類是三次產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第二產業是指採礦業(不含開採專業及輔助性活動),製造業(不含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剔除國際組織)。

2.2 資料來源

在季度GDP核算時,將所有可以在核算時獲得的、適用的經濟統計調查數據都用於GDP核算。資料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國家統計調查資料,指由國家統計系統實施的統計調查獲得的各種統計資料,如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規模以上服務業等統計調查資料、人口與勞動工資統計資料、價格統計資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主要包括: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數據,例如人民銀行的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情況、稅務總局分行業的稅收資料等。

2.3 核算方法

2.3.1 現價增加值核算方法

根據資料來源情況,季度現價增加值核算主要採用增加值率法、相關價值量指標推算法以及利用不變價推算現價等方法。

2.3.1.1 增加值率法

增加值率法是先計算現價總產出,再根據上年年報資料和當期有關生產情況確定現價增加值率,然後將二者相乘得出增加值,計算公式為:

現價增加值=現價總產出×現價增加值率

2.3.1.2 相關價值量指標速度推算法

相關價值量指標速度推算法是利用相關價值量指標的現價增長速度推算現價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然後用上年同期現價增加值乘以推算出的現價增加值增長速度得出當期現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為:

現價增加值=上年同期現價增加值×(1+現價增加值增長速度)

其中,現價增加值增長速度,根據本期相關價值量指標現價增長速度,以及以前年度現價增加值增長速度和相關價值量指標的現價增長速度之間的數量關係確定。

2.3.1.3 利用不變價推算現價方法

先利用物量指數外推法求得本期不變價增加值,再根據相關價格指數推算現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為:

現價增加值=不變價增加值×價格指數

2.3.2 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

不變價增加值是把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增加值換算成按某個固定期(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從而剔除價格變化因素的影響,以使不同時期的價值可以比較。不變價增加值採用固定基期方法計算,目前每5年更換一次基期,2016年至2020年不變價增加值的基期是2015年。

季度不變價增加值核算主要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和相關物量指數外推法。

2.3.2.1 價格指數縮減法

利用相關價格指數直接縮減現價增加值,計算不變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為:

某行業不變價增加值=該行業現價增加值÷價格指數

2.3.2.2 物量指數外推法

利用相關物量指標的增長速度推算不變價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然後用上年同期不變價增加值和推算出的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計算得出當期不變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為:

某行業不變價增加值=該行業上年同期不變價增加值 ×(1+該行業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

其中,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根據本期相關物量指標增長速度,以及以前年度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和相關物量指標的增長速度之間的數量關係確定。

2.4 季節調整

GDP環比增長速度是季度增加值與上一個季度增加值數據對比的結果。在測算時,須剔除季節性因素對時間序列的影響,利用國家統計局版季節調整軟體(NBS-SA)對時間序列進行季節調整。NBS-SA是在目前國際上比較常用的季節調整軟體的基礎上,考慮了中國特有的季節因素研製而成的。該軟體添加了處理中國特有的季節因素的新模塊,有效剔除了中國特有的季節因素,包括春節、端午、中秋等移動假日因素、周工作天數從原來的6天制到5天制轉變的因素、假期變動及調休帶來的變化因素等。

3.季度GDP數據修訂

3.1 修訂的必要性

季度GDP初步核算對時效性要求很強,一般在季後15天左右公布,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基礎資料不能全部獲得,因此季度GDP初步核算利用專業統計進度資料和相關指標推算得到。之後,隨著可以獲得的基礎資料不斷增加和完善,會利用更加完整的基礎資料,例如,專業統計年報、行業財務資料和財政決算資料對GDP數據進行修訂,使其更加準確地反映經濟發展實際情況。

3.2 修訂程序

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改革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中國季度GDP核算分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通常,年度GDP最終核實後,要對季度數據進行修訂,稱為常規修訂;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發現對GDP數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後而對年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修訂後,也要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相應修訂,稱為全面修訂。

3.3 修訂方法

3.3.1 當季數據的修訂

中國目前對季度GDP數據修訂的方法是比例銜接法,即利用年度基準值與年內四個季度匯總數的差率調整季度數據的方法。比例銜接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現價和不變價增加值分別進行銜接,GDP和三次產業增加值是銜接後的行業增加值的加總。不變價GDP和不變價三次產業增加值的銜接方法與現價相同。

3.3.2 環比數據的修訂

由於季節調整的對象是時間序列數據,因此,當時間序列中任何一個季度數據發生變化時,都會影響季節調整的結果;在時間序列中加入最新的一個季度的數據,也會使以前季度的環比數據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這是模型自動修正的結果。根據季節調整原理,一般情況下,離最新數據時間較近的時期,數據受影響較大;離最新數據時間較遠的時期,數據受影響較小。為便於用戶使用,在發布當期環比數據的同時,會通過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修訂後的以前季度的環比數據。

4.季度GDP數據質量評估

4.1 對基礎數據的評估

對於GDP核算所使用的各專業統計數據和行政記錄數據,有關部門都會對其質量進行檢驗,確保數據合理反映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當GDP核算部門得到這些基礎數據後,會再次對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行檢驗,確保這些數據符合GDP核算的概念和要求。

4.2 對核算方法的評估

在GDP核算中,GDP核算部門會根據不斷發展的中國經濟實際情況,依據不斷完善的國民經濟核算標準,對中國的季度GDP核算方法進行修訂,以確保核算方法的合理性。

4.3 對核算結果的評估

在得到季度GDP核算結果後,要對GDP各構成項目數據、GDP數據與相關專業、部門統計數據以及宏觀數據的協調性進行檢驗,保證GDP數據和其他主要數據的相互協調和匹配。正在建立以國民經濟核算為核心框架,對各專業和部門基礎統計數據進行評估的制度。

4.4 數據的可比性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採納了聯合國《國民帳戶體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而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後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因此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時間序列具有可比性。

5.季度GDP數據發布

5.1 發布時間

季度GDP初步核算數一般於季後15日左右發布,季度GDP最終核實數於隔年1月份發布。對於主要統計指標的發布,國家統計局會在年初發布的《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中說明發布日期,GDP數據將按規定日程發布。

5.2 發布方式

季度GDP初步核算數在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網站(www.stats.gov.cn)、《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公布;季度GDP最終核實數在國家統計資料庫(http://data.stats.gov.cn/)、《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公布。對於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數據時間序列,可以通過國家統計資料庫(http://data.stats.gov.cn/)進行查詢。

相關焦點

  • 2017年1季度我國GDP初步核算結果
    根據有關基礎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我國2017年1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主要結果如下:  表1  2017年1季度GDP初步核算數據
  • 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結果
    根據有關基礎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我國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初步核算主要結果如下:    註:同比增長速度為與上年同期對比的增長速度
  • 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結果
    根據有關基礎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我國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初步核算主要結果如下:1.4 核算頻率核算頻率為季度。中國從1992年1季度開始到2015年2季度,採用累計核算方式核算季度GDP,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1-2季度,1-3季度和1-4季度的GDP數據,1-4季度GDP初步核算即為年度GDP初步核算。
  • 統計局發布2019年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初步核算結果
    中國從1992年1季度開始到2015年2季度,採用累計核算方式核算季度GDP,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1-2季度,1-3季度和1-4季度的GDP數據,1-4季度GDP初步核算即為年度GDP初步核算。從2015年3季度開始改為分季核算方式,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GDP數據,累計數據通過當季數據相加得到。
  • 統計局公布一季度GDP初步核算結果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
    中國從1992年1季度開始到2015年2季度,採用累計核算方式核算季度GDP,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1-2季度,1-3季度和1-4季度的GDP數據,1-4季度GDP初步核算即為年度GDP初步核算。從2015年3季度開始改為分季核算方式,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GDP數據,累計數據通過當季數據相加得到。
  • 經最終核實2019年我國GDP增長6%
    本報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劉志強)國家統計局30日發布數據,經最終核實,2019年,GDP現價總量為98651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
  • 最終核實後2019年我國GDP增長6%
    國家統計局30日發布數據,經最終核實,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98651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  按照我國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
  • 統計局:2019年GDP最終核實為986515億元 比上年增長6%
    近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報、財政部財政決算和有關部門年度財務資料等,國家統計局對2019年GDP數據進行了最終核實,主要結果如下:經最終核實,2019年,GDP現價總量為98651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和各行業數據見附表。
  • 光線傳媒2020年一季度盈利2000萬至4000萬 電影業務利潤較上年同期...
    挖貝網 4月9日消息,光線傳媒(300251)近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預計盈利2000萬元至4000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6.33%至78.17%。
  • 2018年中國GDP總量突破90萬億 同比增長6.6%
    央廣網北京2月28日消息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0727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672億美元。
  • 1月末廣義貨幣增長8.4% 狹義貨幣餘額與上年同期持平
    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2.31萬億元,同比增長8.4%,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餘額54.55萬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長0%,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個和0.4個百分點一、廣義貨幣增長8.4%,狹義貨幣餘額與上年同期持平1月末,廣義貨幣
  • 海昌藥業2019年淨利144.34萬元 較上年同期減少84.60%
    原標題:海昌藥業2019年淨利144.34萬元 較上年同期減少84.60%   3月11日消息,海昌藥業(834402)近日公布的2019年
  • 藍鑽生物2019年虧損718.43萬元 較上年同期虧損程度有所減少
    挖貝網 4月18日消息,藍鑽生物(831119)近日公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為15,370,179.9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7%;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184,262.84元,較上年同期虧損程度有所減少;基本每股收益為-0.19元,上年同期為-0.25元。
  • 統計局:第三季度GDP增長6.7% 與上半年持平
    原標題:統計局:第三季度GDP增長6.7%,與上半年持平10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6.7%,與上半年持平。1-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6.0%。1-9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61934億元,同比增長2.5%。
  •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19年中國GDP總量世界排名
    2019年國民經濟數據昨日出爐,我國GDP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達10276美元,跨上1萬美元臺階。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這表明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質量在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 統計局:2017年GDP增速下修至6.8% 初步數為6.9%
    近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報、財政部財政決算和有關部門年度財務資料等,國家統計局對2017年GDP數據進行了最終核實,主要結果如下:經最終核實,2017年,GDP現價總量為820754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63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和各行業數據見附表。特此公告。
  • 全球gdp排名2019 全球GDP前20強具體榜單排名一覽
    近日沙烏地阿拉伯也公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的經濟統計數據,至此,全球GDP20強榜單也就正式出爐。中國同樣也高居第二,但是經濟增速在20強當中卻是最高的,同比實際增長6.2%,突破十萬億大關,GDP總量為10.18萬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來我們的亞洲鄰國日本,第四名為德國。由於德國經濟增長較為緩慢,與日本之間逐漸拉開了差距。
  • 國家統計局關於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的公告
    本文轉自【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關於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的公告按照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近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報、財政部財政決算和有關部門年度財務資料等,國家統計局對2019年GDP數據進行了最終核實,主要結果如下:經最終核實,2019年,GDP現價總量為98651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和各行業數據見附表。特此公告。
  • 核力欣健2019年淨利1497萬增長41% 業務推廣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3月31日消息,核力欣健(872806)近日公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為140,866,271.61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82%;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972,816.7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1.44%;基本每股收益為0.41
  • 國家統計局關於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實的公告
    1.4 核算步驟   按照GDP核算時效性的要求,中國年度GDP要進行三次核算,第一次為GDP初步核算;第二次為GDP初步核實;第三次為GDP最終核實,每一次核算結果都會有所變化。   1.4.1 初步核算   由於2015年以前我國季度GDP核算採用累計核算的方式,所以1-4季度的GDP初步核算數即為年度GDP初步核算數。從2015年3季度開始我國季度GDP核算改為分季核算方式,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GDP數據,將各季度GDP數據相加即得到年度GDP初步核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