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福利:一份解密《最強大腦》第七季超強腦力小選手的「優秀養成手冊」請查收

2021-01-14 荔枝新聞

在最近播出的《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七季的節目中,很多未成年選手的精彩表現完美詮釋了「後生可畏」。 「12歲南京大學自考專科畢業」、「亞洲競技疊杯錦標賽冠軍」、「魔方世界錦標賽冠軍」、「中國腦力王大賽全能王金獎獎牌及獎盃」、「中國數獨難題王」,單是這些標籤就足以引發場上的驚異。而通過觀看節目,觀眾們更是見證了:
       16歲的中學生黃明睿在《女媧補天》試練間中「腦力開掛」,以100%的正確率飛速答完所有題目。


  16歲的中學生婁雲皓在《異形迷盤》中厚積薄發,自信滿滿,成功挺進S圈層。



  11歲的何宜德、12歲的邵煜軒在《斐波那契螺旋樹》中分別拿下三、四名,成績一鳴驚人。



  客觀來說,本季節目的題目難度比從前更高,全新的製作團隊也帶來了新的玩法:全面壓力升級,現場公布比賽題目,選手在準備時間極短的情況下還要處理各種附加的「壓力因素」,既考驗腦力又考驗心態。



《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七季壓力因素


       面對比賽中的題目,許多高知人群都感到束手無策,我們在讚嘆臺上小選手們超強的腦力之餘,更會好奇這些「別人家孩子」的養成攻略。荔枝新聞專門採訪了黃明睿、婁雲皓、何宜德、邵煜軒和他們的父母,一同聊聊孩子的成長過程,為您還原出一份「優秀養成手冊」。


        「最強大腦」不可複製?智商能力完全由先天決定嗎?


       人們常常習慣於用「天才」、「神童」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那些腦力超強的孩子,似乎這些孩子就擁有與生俱來的聰敏和天分,不可被複製和超越。


       然而,高智商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嗎?



人的智商高低是先天因素決定的嗎?


  幾年前,一項由多國科學家合力完成的研究成果:人類的智力由52個基因決定被發表在了英國《自然·遺傳學》期刊上,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荷蘭阿姆斯特丹神經遺傳學與認知研究中心研究員波斯杜馬(Danielle Posthuma)表示,這是他們首次在智商中發現大量的遺傳影響。而在心理學層面,基於不同測試樣本和研究方法,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基因決定了 50-60% 的智力,而有的心理學家則認為這個數字高達 80% 以上。無論如何,基因的先天因素都佔到了一半以上。


基因的先天因素影響智力


        那麼,每個個體基因決定的智商差異大嗎?      


 答案是差異並不大,人類經過了長期的進化,在自然選擇和社會選擇的合力作用下,我們先天的智力水平基本是趨同的,即便有差距,也很小,極高智商和極低智商的基因組合都是很罕見的。對於這一點,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七季聯合領隊攸佳寧在節目中用「均值回歸現象」進行了說明。

現在知道了,在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


在對四位小選手的採訪中,四位家長也都表示,自己的孩子並沒有從很小時就表現得異常聰明。那麼,為何這些孩子如今腦力超乎常人呢?決定人類腦力和智力差異的重要因素在哪裡?


       何宜德的爸爸說:「所謂『天才』,只是被忽略了無形的努力」。他給出了生動的例子,比如,一個四歲開始學琴、六歲登臺表演的鋼琴天才,亦或一個五歲開始練習、六歲獲得比賽冠軍的高爾夫天才,普遍的觀點會認為他們的天賦佔了很大比重,因此才能在短短的學習後獲得驚人的成就。然而,有一點被忽視,在正式學習前他們已經耳濡目染了許多,比如家人的彈奏、比如球場的玩耍,甚至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經受過很好的胎教。
       何宜德自身的經歷更能說明後天「耳濡目染」的重要性,在採訪過程中,何爸爸透露了孩子曾被診斷出患有血管瘤、腦水腫等腦部疾病,經過治療會對大腦造成致命的傷害。作為父母的他們從未奢望過要培養出「天才少年」,而是希望他可以和普通人一樣正常思考、獨立生活。於是,他們格外注重對孩子後天腦力的培養,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很好的能力培養的環境。

何宜德(左)家人格外注重他的腦力培養


        何爸爸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0-2歲側重感官敏銳度的訓練、2-4歲輔助一些卡片增加一些記憶力、觀察力方面的訓練,還有一些小遊戲,比如「撿豆子」,意在培養他的專注度。如果不是何爸爸親口講述,我們很難相信場上思維敏捷的何宜德與醫生診斷的那個小孩子是同一個人,這種反差比場上的比賽更為震撼,可見後天努力的重要性。 


 

何宜德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賽中獲得冠軍


       黃明睿的父親黃中華本身就是數獨界的傳奇,許多人認為兒子的聰明是受到了父親的遺傳,而黃中華認為與其說遺傳帶來了天賦不如說是他們愛讀書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自然形成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2019年黃明睿和父親黃中華參加中國謎題錦標賽 圖為二人在比賽間隙討論


  邵煜軒媽媽直言孩子在1~2歲時表現出了一些「突出」,比如說話早、句子表達得更完整,而這些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己的愛說話。平時無論是家裡或是路上,她都會和孩子多聊天,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積累,哪怕是一個路牌她也會提醒孩子留意,告訴他其中的含義,這樣就很好地啟發了孩子的形象思維、觀察能力和語言能力,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很有幫助。邵媽媽也非常重視兒童教育的時效性,一直重視把握黃金期,「在對的時間爭取最大化的鍛鍊」,也正是邵媽媽的心得體會。



邵煜軒在家中練習魔方

邵煜軒獲得2019年世界腦力錦標賽城市賽人名頭像記憶項目兒童組金獎

  非常一致,幾位家長們都強調了環境影響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在「天賦」與「努力」中,他們都更加看重後天的努力。用邵煜軒媽媽的話來說,「孩子們起初都是一樣的,但是慢慢地就會產生差異,一些有天賦的孩子更需要耐心的引領,不斷學習,不要讓傷仲永的故事重演」。


       後天努力很重要,如何讓努力事半功倍?婁雲皓爸爸、邵煜軒媽媽都強調「優長需要被發掘」「培養時要有針對性」,要因材施教。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首先要扮演一位引導者,帶領孩子接觸不同的領域、拓寬視野,在不斷嘗試新事物中找到興趣、愛好與自己的優勢。然後幫助孩子一步一步深入探索,讓孩子產生興趣和信心。 


        與成績相比,能力更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能力是難以被簡單量化的,比如心態、專注度、思維、時間規劃、自制力等等,這些能力與常規的考試成績不同,很難在日常學習生活得到直觀的顯示。在與家長們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兒童時期這些能力的養成非常重要


       婁爸爸強調了時間規劃能力。隨著所學項目的增多,平衡課內學習與其它活動的比重成為日常安排的難點,而婁雲皓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自制力、時間管控力。



婁雲皓小時候每天堅持練習疊杯



婁雲皓獲得2019年魔方世界錦標賽魔錶項目世界冠軍


  邵媽媽提到孩子小時候常看一些繪本,年僅四歲的他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這份從小養成的專注力令孩子獲益匪淺。



邵煜軒在國家圖書館專注看書


  何宜德爸爸強調「要先會思考而後再學習」。對於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很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力量更強大。


       挫折與失敗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引導孩子坦然面對以此形成更好的心態,這是父母在兒童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黃明睿爸爸分享了孩子五歲參加象棋比賽的經歷,在連續的輸棋之後黃明睿失望地哭了,黃爸爸對孩子說:「哭沒關係,爸爸以前輸了也會哭,但是現在輸了不會哭了,因為爸爸知道哭是沒有用的,哭了之後要認真去做才有用,我們的目標不是拿第一,而是把最好的自己發揮出來。」他的一番話帶領孩子正確認識輸贏勝敗,更重要的是從中總結經驗、提升自身能力。 



黃明睿和父親黃中華在《最強大腦》現場合影



黃明睿獲得過的獎牌


  六一節將至 荔枝新聞送上「優秀少年養成記」禮包    

   

採訪中,當記者問到選手們為什麼在比賽的題目中有這樣驚豔的表現時,得到的回答大都是他們從前也做過類似的腦力訓練,對於 一些方法和經驗已經駕輕就熟。比賽中需要的記憶力、空間力、推理力、計算力、觀察力、創造力也是選手們經常訓練的方向。根據選手們的自述,何宜德每天學習時間達14個小時、婁雲皓曾廢寢忘食地練習魔方和疊杯,黃明睿在比賽前每天都要練習8、9個小時的數獨,邵煜軒在學習之餘一直熱衷對各種能力的培養。
       可見,沒有輕鬆+愉快就能換來的成功!我們所謂的「天才兒童」先天因素並不十分重要,更多的是後天的正確引導、培養和自身的努力,這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用興趣作為最好的動力、不拘泥於成績更側重於能力,而良好的心性更是不可或缺。

 


       「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這個節目帶給我們的不應該只是對腦力王者的崇拜,而是對科學和知識的尊重,節目中的這些優秀的小選手不應該僅僅被追捧,更應該引發我們對教育方式的思考。


        六一節日,荔枝新聞送給小朋友家長們這份誠摯的禮物,希望通過分享這些小選手們的教育經驗,可以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幫助。

       附:本文中四位選手資料
       婁雲皓:16歲,貝賽思國際學校,高中在讀,2019年魔方世界錦標賽魔錶項目世界冠軍;2017年亞洲競技疊杯錦標賽14歲男子組3-3-3項目冠軍;2014年競技疊杯亞洲錦標賽10歲組Cycle項目冠軍。


    黃明睿:16歲,深圳中學,高中在讀,曾獲得「中國數獨難題王」稱號;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數獨國家隊並擔任B隊隊長;2019年世界數獨錦標賽世界排名13名,U18組第3名;2017年、2018年亞洲數獨錦標賽U15組亞軍;


    邵煜軒:12歲,棗莊實驗學校,初中在讀,2019年世界腦力錦標賽濟南城市賽兒童組人名頭像項目金牌;2017年獲得世界華人鼓手節少兒組金獎;2018年中國腦力王大賽獲得全能王金獎獎牌及獎盃,獲得二維碼記憶項目金獎,綜合素質項目金獎,魔方還原項目金獎,速疊杯項目銀獎;


    何宜德:11歲,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小學在讀,2019年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自考專科畢業;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冠軍賽及總決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初中組一等獎。


來源:荔枝新聞

編輯:張雲鶴 YING


相關焦點

  • 水準高、道具牛、選手能力最強的《最強大腦》第二季
    《最強大腦》也因此榮獲2014年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文藝節目作品獎。在這期節目中我們認識魔方牆鄭才千、魔方玩家賈立平、記憶達人王峰,還有「中國雨人」周瑋。《最強大腦》第一期就積累了超高的人氣和品牌美譽度。以至於隨後每年1月份都會準時播出第二季、第三季,直到2018年1月份播出了第五季。
  • 《最強大腦》首次出書 儼然現實版學霸養成手冊
    原標題:《最強大腦》首次出書 儼然現實版學霸養成手冊   在新一季的《最強大腦》晉級賽中,越來越多的低齡選手躋身前列,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好奇心,他們特別想知道「小小的大腦是如何燃燒的」。
  • 《最強大腦》第七季開播,「壓力體驗官」郭麒麟展現數學天賦
    近期,江蘇衛視重磅綜藝《最強大腦》第七季開播,新一季在形式上做出了重大調整,引入了圈層賽制及應激壓力概念。打造腦力偶像,一直以來都是《最強大腦》的內核,比如「水哥」王昱珩,記憶大師王峰,魔方男神菲神等,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腦力超強的人,這一期也不例外,趙金昊和黃明睿的表現就十分出彩。
  • 《最強大腦第七季》究竟有什麼亮點?
    《最強大腦》就是裡面比較特殊的節目,是以人為本,以「腦力」及綜合能力來決勝負的(能進去的都是佼佼者,不乏都是國內外一流大學的高材生,簡稱「神仙打架」),可以說是許多硬實力節目的代表,也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智商最高的綜藝競技類節目。《最強大腦》開播到現在已經是第七季了,至於裡面的人物更換、智商類就不談論了(和他們沒法比,和我們就是比一個天一個地/無奈)。
  • 最強大腦第七季八強選手 深圳中學黃明睿殺青
    直播網娛樂訊(原創版權,轉載授權Zhibotv.com.cn)7月11日0點,在最強大腦第七季播出後3個小時已到凌晨,中國戰隊八強選手黃明睿遺憾離開,因二場失誤只差毫釐的距離與中國戰隊四強席位擦肩而過,也終止了他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繼續向前的腳步,他回憶這一路走過來的真實情況並感慨內心的心聲,並感謝了很多隊友
  • 請查收你的2020年度關鍵詞——希望
    請查收你的2020 年度關鍵詞 Key words of the year 2020 轉眼,我們即將揮別不平凡的2020年,迎來嶄新的2021年。
  • 《最強大腦》第七季官宣陣容,不見doctor魏,肖戰謝霆鋒或將坐鎮
    《最強大腦》第七季官宣陣容,不見doctor魏,肖戰謝霆鋒或將坐鎮9月9日,《最強大腦》舉行了招商會,也表示了這一季主要是在探討「極限施壓」將用壓力激發腦力,突破人類腦力極限,同時也公布了第七季的嘉賓陣容,擬邀嘉賓有謝霆鋒,肖戰,林志穎等,國外隊石原裡美還包括阿米爾汗擔任領隊。
  • 《最強大腦》第七季成員全員陪跑,「腦王之王」名稱令人深思
    #《最強大腦》第七季成員全員陪跑,「腦王之王」名稱令人深思——題記。【本文主筆:七月】「惜字如金」婁雲皓、「猛虎打滾」王宇軒、「微笑刺客」趙金昊、「打不倒」的陳小橋,這四個人組成的婁雲皓戰隊,註定是七季《最強大腦》以來最不平凡的戰隊。一路走來,他們用實力支撐自己一步步走到了最後。
  • 《最強大腦》第七季總決賽:婁雲皓錯失腦王,微博3條發文表態度
    7月31日晚,《最強大腦》第七季迎來了總決賽。相比於往季,這一季總決賽有些許不同。首先不同之處在於由往季的國際賽轉變成了這一季的「腦王之王」爭霸賽,而參賽選手為本季選出的中國戰隊和往季選手組成的另外兩個戰隊。
  • 《最強大腦》第七季收官,這2位選手,成萬千觀眾心裡的意難平!
    7月31日晚,《最強大腦》第七季正式收官,最終第五季腦王楊易二度封王,拿下了本季的「腦王之王」。#最強大腦#往季選手楊易再度獲得腦王,這一結果雖然是毋容置疑的,不過本季節目的無數觀眾心裡都留下了遺憾,其中有2位選手,成了萬千觀眾心裡的意難平!
  • 第七季《最強大腦》變「最強廣告」,選手晉級只靠運氣不靠實力
    低調回歸的《最強大腦第七季》已經播到第五期,在經歷了重大變故後的《最強大腦》改變了很多,除了主持人蔣昌建以及嘉賓陶晶瑩外,其它所有東西都變了,換了新的嘉賓陣容,制定了新的賽制,只是經過了大刀闊斧重改後的《最強大腦》並沒能實現鳳凰涅槃,反而逐漸走向商業與平庸。
  • 《最強大腦》第八季除了如約而至的虐殺,還有八大新關鍵詞
    八月才結束第七季最強大腦,原本想著估計第八季最快也要到今年三月底四月初,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忍不住要爆一句粗口,馬德,這優秀的人怎麼這麼多,這正式比賽不用開始,這選手的履歷就夠嚇人的,我就低調的湊個人數,老實的當好我的觀眾就好了。
  • 《最強大腦》第七季官宣,魏坤琳宣布退出,節目組大換血?
    當下國內綜藝節目種類繁多,但大都是以娛樂性為主的,不以娛樂為主的綜藝確實很少,《最強大腦》屬於其中一檔。這檔節目主要以比拼選手智力為主,如今節目已經開播6季,通過節目我們了解到各行各業的精英,深受觀眾喜歡。
  • 這裡有六味來自《最強大腦》的遊戲試劑,歡樂過六一
    今天是2020年的六一兒童節,因為疫情,家裡的「神獸」也是剛剛回歸校園不久。這對於父母來說,可是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解放日」。但是終歸好景不長,新的難題又來了。據說,開學季一到,一大波家長都會病倒在輔導作業的前線。陪娃寫作業已然是21世紀一大難題。父母在與「家庭作業」對抗時,一不小心還容易患上「突然暴躁」的「怪病」。
  • 《最強大腦》第八季今晚來襲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王嬌莉)《最強大腦》第八季1月8日晚熱血回歸。88位頂尖腦力選手匯聚,爭奪此次「天梯榜」榜首之位。主持人蔣昌建繼續坐鎮,腦力天梯榜發起人薛兆豐和攸佳寧再次攜手,新晉腦力見證官李誕和王耀慶也將開始他們的腦力徵程。據悉,《最強大腦》第八季今晚在江蘇衛視播出,首期節目特邀腦力見證官王力宏加盟。
  • 最強大腦趙金昊個人資料 清華姚班的他是腦王有利爭奪者
    第七季《最強大腦》開播了,在第一期節目裡,好幾位強者已經脫穎而出了。比如,這位來自清華姚班的趙金,他絕對是本季腦王有利爭奪者。翻看趙金昊個人資料會發現,人家的是最強大腦,自己的大腦是來湊數的。那麼,趙金昊究竟有多麼厲害呢?下面,有關於趙金昊個人資料起底,一起去看看吧!
  • 《最強大腦》收官,楊易成為腦王之王,劉國梁、王峰對他讚不絕口
    01 《最強大腦》收官之賽,楊易成為腦王之王第七季的《最強大腦》成功收官,腦王爭霸賽可以說精彩異常,可得我們是熱血沸騰,紛紛感嘆這些人是真的聰明。而楊易作為第五季的腦王所帶領的戰隊,成功擊敗了第三、四季腦王陳智強所帶領的戰隊,而楊易也得到了腦王之王的榮譽稱號!
  • 範思轍上身秒變速算小天才,看完「最強大腦」又被郭麒麟圈粉了
    昨晚,《最強大腦》第七季播出,「德藝雙馨,明明可以靠臉拼爹吃飯但偏偏靠努力和才華的德雲大小姐」郭麒麟作為嘉賓,展現了超強的綜藝感和喜劇天賦。15歲退學在德雲社說相聲,24歲作為嘉賓與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的腦力精英同臺參加《最強大腦》的錄製,郭麒麟的人生,充滿了勵志的色彩。而在節目中,他適度調侃郭德綱又回應自己多年來受到的爭議,不得不說,郭麒麟的加入,給最強大腦貢獻了許多收視和笑點。
  • 《最強大腦8》定檔,頂流加盟,全新賽制,觀眾卻還有兩個擔憂
    《最強大腦》這檔綜藝節目已經陪伴了大家八年了,相信很多觀眾只要提起來還能想起很多節目中走出來的「大神」,比如水哥王昱珩、鮑橒、王峰,當然還有幾位腦王陳智強、鄭林楷、楊易。由於第七季是在年中播出的,因此大家或許還是有點記憶的,提起第七季的節目,相信大家最多的還是意難平。
  • 《最強大腦》第八季燒腦歸來 荔枝新聞邀你開啟新一季常駐嘉賓獨家...
    荔枝新聞了解到,區別於第七季的「圈層壓力戰場」,本季節目將再度升級賽制,首開「腦力天梯榜」。 第八季《最強大腦》值得期待。   攸佳寧薛兆豐再次合體 發起天梯榜助陣新青年登頂   上一季,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和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攸佳寧作為中國戰隊聯合領隊首次亮相《最強大腦》,獲得了選手和觀眾的一致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