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行業內流傳一句話「廣東人產磚,福建人賣磚,浙江人倒磚」,廣東人生產磚是一把好手,福建人則把瓷磚推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浙江人就更牛逼,把中國的瓷磚推向世界,玩的是國際貿易。
其實,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第一批活躍的陶瓷人,不僅有福建人,還有浙江人。當時流行「要發財做建材」一大批浙江人帶著溫州產的白磚到全國各地大城市做建材生意,瓷磚在當時可算「奢侈品」,很多人接觸到瓷磚都是從浙江人開始。
一位從業多年的溫州瓷磚商說到「80年代,溫州商人響應改革開放的號召,大量的人去全國各地做瓷磚生意,當時大多沒有資本,靠貸款。當初去上海靠貸款做瓷磚生意的溫州人,現在大多都是身價上億,不過現在很多人已經轉行。」浙江商人不僅以前賣磚厲害,即使現在在中國陶瓷行業也活躍著一大批浙江商人,他們敢於拼搏,注重抱團、品牌意識強、捨得投入和分享,儼然是中國陶瓷行業的「猶太人」。 無論以前還是現在,做瓷磚生意的浙江人都有以下幾個特質:
特質一:敢於拼搏
改革開放初期,瓷磚處於賣方市場,廠家的市場意識也很薄弱,浙江商人抓住機會,走南闖北。初始在上海,繼而到全國做瓷磚生意。浙商大多數是草根商人,所以沒有多餘的資本,很多靠貸款做生意,那個時候貸款是一個新鮮詞,很多人望而生畏,浙江商人就不一樣,大膽嘗試,靠貸款進貨賣磚。當時的市場對他們也很有利,浙江人賣磚已經形成風氣,很多廠可以打一百萬的貨款,卻能提貨200萬,甚至還可以隔幾個月才付貨款。
機會總是給敢於拼搏的人。金尊玉大理石瓷磚董事長南順芝就是地道的溫州商人,當初在東北做瓷磚生意,由於城市化的推進,賣場面臨大拆大遷,而他所在賣場的門店也被拆遷,很多人的生意便開始擱置。但南順芝憑藉敏銳地商業嗅覺和敢於拼搏的精神,把樓梯間電梯口的一塊空地,臨時搭建成棚,開始做批發生意,由於周圍的門店都封閉,他的生意就顯得出奇的好,憑藉這一舉動,南順芝不僅積累大量的客戶也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特質二:善於抱團
浙江人做陶瓷生意是最善於抱團的人群之一,從全國各地的浙江商會就可見一斑。在外地打拼的浙商,他們的抱團意識很濃烈,從來不會單打獨鬥,很多生意他們相互幫襯,如此這樣讓浙商在工程渠道上優勢明顯。早期內地做陶瓷的生意人,大多沒有抱團意識,絕大多數都是憑藉單打獨鬥。
稍微好一點就是家族抱團,瓷磚生意做的好,整個家族的人都做瓷磚生意,這種家族式抱團在企業初創期很有戰鬥力,但是在後來的發展中就問題重重。
另外,內地人做瓷磚生意還有一種抱團形式,那就是「團夥」形式,比如說成都,當初的瓷磚市場可以說被一大批的當地人壟斷,很排外,福建浙江等外地人很難進入,即使進入也很難有好的發展。這種地方「團夥」形式與浙商抱團不同的是,浙商抱團具有現代經營意識,遵紀守法。也不像當初的福建人進入外地市場,經常會發生群毆事件。當初在西南一直轄市,為了一單生意,當地人拉了幾車人手持刀棍,要找福建人算帳,福建人歷來也團結,一聲吼整個市場的福建人都團過來,直接幹起了群架。浙江商人卻很少幹這種事。
特質三:和氣生財
浙江商人做生意很注重和氣生財,所以很少出現打架鬥毆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桌子上談好。這就不像一些群體,他們雖然也抱團,但內部很不和氣,往往會為了一些小的利益而互相責備埋怨。浙江商人做瓷磚生意,他們很少打價格戰,不會為了一單生意,簡單的打價格戰,同時,也很少出現詆毀同行的情況,他們不會為了一單生意去故意抬高自己的品牌,詆毀競爭對手,浙江人以服務和性價比來打動客戶。
前段時間,東部城市有一個賣場拆遷,市場因為是政策原因關停,很多賣磚的商戶就通過各種形式的維權,拉橫幅、站馬路,但是裡面沒有浙江商人,他們通過合法的渠道去遞交請願書,他們不會去鬧,喜歡講理,和氣生財。
特質四:自律性強
浙江商人的自律性很強,他們的生意之所以做的大,與他們超強的自律性有關係。這種自律首先表現在守信,誠實守信是商人的基本素質,浙江人做陶瓷生意很講信用,一位長期戰鬥在一線的某陶瓷品牌江浙區域經理說到:「跟浙江人談生意很難,他們開始的時候很難糾纏,但是生意一旦談妥,他們就會遵守契約精神,答應了什麼他們都會做到。」
浙江商人不僅會做生意,他們更會做人,他們有強大的精神追求和較高的個人修為。
特質五:品牌意識強
浙江人做瓷磚生意很早,他們的品牌意識也很強。縱觀整個陶瓷行業,目前做瓷磚生意的浙江人,他們大多經營的是品牌,而做炒貨和批發生意的卻以福建人為主。
金尊玉的南順芝曾經說過,他從一個經銷商轉型做去一個生產商,不是因為做生產廠家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因為他有一個品牌夢想,要打造一個自己的品牌。這種深入浙江人骨髓的品牌意識就註定他們不會去炒貨。
在溫州的陶瓷市場,是浙江人的大本營,經營陶瓷的溫州本地人佔了絕大多數,而且陶瓷行業超過8成的品牌都集中在他們手裡,比如,馬可波羅瓷磚的代理商不僅代理馬可波羅,還代理過美陶,強輝等。
重慶金牌衛浴的總代理瞿建樂是一個浙江商人,他自90年代理金牌衛浴,當時的重慶市場還處於批發時代,很少有品牌化的專賣店存在,那個時候,瞿建樂開始把金牌衛浴進行品牌化操作,建設標準的專賣店,對店面進行統一管理。正是基於這樣的品牌化意識,金牌衛浴在全國雖然是二線的衛浴品牌,但在重慶卻被操作成了一線品牌,重慶衛浴市場也長期呈現金牌衛浴、箭牌衛浴二足鼎立局面。
特質六:捨得投入
浙江商人做磚不僅品牌意識強,而且捨得投入。在陶瓷行業捨得投入是一種高貴的品質,那種投一分錢想賺一分錢的心態,註定與品牌無緣,也註定無法坐大做強,即使做強也是一種反常態,難以持久。在溫州的陶瓷市場,這裡聚集大部分的溫州人,他們做陶瓷跟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地方是,不僅一個代理商代理多個大品牌,而且裝修的店面也很大氣,很多都是上千平米,比如說,博德店、馬可波羅店。即使不知名的品牌店面也比較大,比如說陶上皇、波爾圖店面也在500平米以上。
浙江人做瓷磚捨得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浙江人做瓷磚捨得分享,他們賺了錢絕不回虧待他們手下的人,記得陶瓷行業某高檔品牌,老闆是一個浙江人,在全國做聯動銷售,銷量猛增,掙了錢後便用跑車獎勵優秀的經銷商。浙商捨得分享還表現在,他們都有「功成身退」情節,生意做好了,關係維護好了,就把生意給手下的人打理,並不是像大多數福建人,喜歡親歷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