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也叫桃絲竹。棕竹主要生長在東南亞和我國南部地區。棕竹雖然分布廣,產量也不低,但是由於它很難長的粗,所以能做較大的摺扇也比較少。棕竹製作摺扇是用的棕竹二層皮,棕竹外表皮是青色的,放久了會變成黃色,二層皮黑色或者棕色,最裡面是肉色。一般棕竹都是實心的,但是芯部比較軟。棕竹製作工藝複雜,特別是棕竹芯,都要用棕竹的二層皮製作,這樣會耗費很大的人工,很多棕竹二層皮偏薄,這也是全棕竹小骨為什麼一面顏色深,靠裡的一面顏色會淺,棕竹好的材料是二層皮偏黑偏厚那種,還有就是看到的竹纖維緊密的,這種密度高,這樣的屬於上品。
棕竹摺扇排口,和玉竹不同,它的排口更為圓潤,言外之意也就是中心部分的密度會很低,黑點是越來越密的,所有棕竹的扇子都是刮皮的,只有刮皮,才有外面的絲絲絡絡。棕竹的市場流通的顏色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紅棕,一種是黑棕,看底色來分辨,紅棕極少能看到。
一般棕竹摺扇的組合方式,有三種,一種是棕竹大板,玉竹小骨的組合,這種組合的扇子在市場上就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價格,即使是精工,也只是稍微舒服一些,扇子整體的水平上不去;還有一種就是棕竹大板,烏木小骨,這種扇子一般都會做得非常到位,也都是精工走起,價格不菲,尤其是很多名家,也會選擇這種組合,棕竹本身就黑色為主色調,烏木更是沉穩大氣,二者在一起,一竹一木的搭檔還是相對和諧的;但是從一致性的角度說,市場上,很多玩家更接受的,是全棕竹摺扇,因為畢竟是同一種竹料,不論是從色調上,還是竹子的密度上,都沒有任何反差的,全棕竹摺扇也是新老摺扇都在延續的路線,老的棕竹摺扇多為全棕竹。
從棕竹竹性的角度,它是一種可塑性較強的竹子,可以做任何頭型和扇形,都能有古樸醇厚的效果,從穩重的角度來說,建議是圓頭和直方;從靈巧的角度來說,魚尾燕尾是很好的選擇。棕竹可做的扇形也有很多,可開禹門洞做成倒四六、秋扇,萬金油的棕竹總是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一批人。
關於新棕竹扇的選購,要注意的其實並不多,關鍵是不要走極端就是了,有的人覺得玩兒棕竹,黑棕,必須要特別黑,幾乎看不出黃絲線才算好,這種觀點也未必就是挑選標準,挑選棕竹的奧義不僅在於大骨,如果是全棕竹的話,小骨也是尤其要重視的,小骨與大骨相比,密度確實是弱了一些,但是不論是十六根還是十八根,顏色必須要一致,一旦出現一根顏色深或者顏色淺,整體扇子就不好看了,而且小骨極其容易從中間發生竹絲內部的斷裂,梢頭也會或多或少出現掉梢的現象,這樣的話,在購買的時候要重點關注,在日後盤玩小骨的時候也要精心呵護。
棕竹有味道,可看,可玩,可品,但依然屬於竹類裡面的小眾竹料類,市場上的量不少,但是質,還是需要慧眼來識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