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中的「太陽」為什麼是「白」的而不是「紅」的?

2021-01-14 文化點心鋪

提到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在中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隨著中文在國際上的逐漸流行,這首五言絕句也受到了一些愛好中文的外國友人的熱捧。它氣勢壯大,場景開闊,借觀景來喻理,語言淺顯易懂且高度概括,讀之如臨其景如臨其地,真不愧是五言絕句中的經典詩作。

然而關於這首詩,有一天,我的一個韓國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麼是」白日依山盡「,而不是」紅日依山盡「了?太陽明明是「紅」的呀?怎麼會是」白「的呢?一時間,我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故作高深的告訴她:這是中國古詩的意境問題,一句兩句說不清。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中國人似乎都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過。因為我們心裡並沒有覺得這是個問題。在中國人眼中,太陽究竟是紅的還是白的,並不重要。重要得是這首詩寫得好不好,讀起來夠不夠悅耳,能不能讓人有一種美的心理感受。

換言之,中國人作詩歷來講究可意會不可言傳!為了押韻,為了營造一種唯美的意境,很多詩詞裡的景色是虛的,並不是眼前真實所見之物,不能以字面意思來理解。那麼,這首《登鸛雀樓》中的」白日「也是虛景嗎?它到底是」紅「的還是」白「的呢?

那什麼是虛景呢?就是詩詞為了表達某種情緒,或者為了營造某種氛圍,作者會有意地選用一些並沒有在眼前真實存在的景物或物象。這些景物只是一種泛指。比如在中國古代很多的邊塞詩中,」玉門關「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很多詩人吟誦的對象,可是詩人在應用它的時候,不一定就是真的在玉門關或就是指玉門關,而是將玉門關當成邊塞的泛稱。

再比如,在杜甫《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中:作者望雲思友,見月懷人,但實際上作者可能並沒有真的在看月亮和白雲;在李煜的《攤破浣溪沙》」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中,作者並沒有說主人公的丈夫真的在」雞塞「從軍,而只是一種邊塞的泛指。其他如形容女子容貌的」秋水,春山「等都不能以字面意思來理解。

聯繫到這首《登鸛雀樓》以及王之渙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詩寫的應該是實景,也就是說詩中所寫的景色是作者登高望遠時的真實所見,是一種實境描寫。那麼,根據詩句意思,作者此時看到的」太陽「應該是即將落山的夕陽。而夕陽一般都是」紅色「的,而且顏色絢爛壯麗。作者怎麼會用一個單調的」白「來形容如此美麗的夕陽呢?

關於」夕陽「 的美麗和絢爛,我們可以通過幾首詩句來暫做一觀,例如」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在這些詩句中,夕陽的顏色都是紅的,而且美麗壯觀燦爛無比。

為什麼」王之渙「眼中的」夕陽「會是」白」的了?這要從「日」作為詞語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講起。作為與地球息息相關的一個星體,太陽在我國古代的很多文學作品中屢屢被人們提到。在先秦以前,文學作品中的「太陽」還沒有顏色,簡稱為「日」。例如《詩經》中「日居月諸,照臨下土。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等等,幾乎都以」日「來稱太陽,既不說」白日「,也不說」夕陽「。

那麼,」白日「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大約是在《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開始出現的。例如「浮雲蔽白日,遊子不復返」。作為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古詩十九首》深深影響了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審美風向 。其後,建安詩壇和魏晉南北朝的詩壇上,「白日」便開始大量出現了。

例如曹植的「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阮籍的「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陶淵明的「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鮑照的「遙遙徵駕遠,杳杳白日晚」,謝眺的「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左思的」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等等。

在這些詩句中,」白日」全都是指夕陽,也就是落日。可是,在人們的視覺感受中,落日應該是暖色調的。至於是什麼暖色調的,因為地域的原因,可能有的地方會感覺是橙色的,有些地方會感覺是紅色的。但肯定不是白色的。

可是,為什麼漢末以後的文學作品中,本來沒有顏色的太陽忽然就有了顏色,還是白色的呢?一,這與人的感覺有關。《古詩十九首》中的詩句開始出現時,正是東漢末年。此時,各地的軍閥割據勢力連年紛爭不斷,處處民不聊生。很多人被迫離開家鄉,漂泊無依。於是一些文人便開始創作大量的文學作品,比如詩歌,來表達自己對動蕩社會的不滿和對人們悲慘生活的同情。

那麼,當人們奔波了一天,等到夕陽要落山的時候,日色是一天中最淡的時候,心情是一田中最勞累和最傷感的時候,那麼人們眼中看到的景物自然就也就帶上作者自己的心情:暗淡無光,悽悽慘慘。如此,「太陽」就變成了單調無光的白色,更加映襯著主人公當時的悲涼心境。作者之所以用「白日」不過是想營造一種感傷慘澹悽涼的氛圍。在這種情形下,還有什麼詞比「白」更能描述作者當時的心情呢?

二,在詩歌中,一些意像會在文人心中形成一種習慣被保留下來。也就是說,從《古詩十九首》後,只要提到落日,提到遊子,提到心情慘澹,提到漂泊異鄉,不管是紅色的太陽還是橙色的太陽,「落日」一律都成了」白色的太陽「。沒有為什麼,只是一種習慣,或者就是一種文人的喜好。從《古詩十九首》開始,到魏晉南北朝,再到唐朝,「白日」作為一個文學詞語被保留並繼承了下來。

三,唐詩中出現的「白日」是受漢魏風骨的影響。漢魏風骨歷來受到文人大家的高度讚賞和推崇。它的精神信仰,它的審美標準,它的文學風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及其作品。而唐朝詩人尤其崇尚魏晉風骨中關於詩歌的審美標準,繼承了魏晉南北朝詩歌中的很多東西。其中就包括用」白日「來指落日。

總之,」白日依山盡「中的太陽究竟是白色的還是紅色的,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白日「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夕陽西沉,即將沒於高山;大江濤濤不絕,流淌不息;黃河就像一條白練一樣滾滾東逝。

在這樣的場景裡,作者登高望遠,思緒萬千。此時唯有一輪「白日」才合乎作者此時的心境,意境闊達而遼遠,蒼茫而壯美。這真是一副極美的畫卷!至此,足矣!

相關焦點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家喻戶曉,6旬大爺:你們都理解錯了
    這是一首曾被譽為五絕之首的千古名作,入選小學課本多年,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作品,我們來看看全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寫這首詩時,王之渙35歲。就這麼短短20個字,讓本來名氣不算大的鸛雀樓紅了1000多年,成為了很多文人墨客嚮往之地。這首詩的特點就是寫得大氣磅礴的同時充滿了人生哲理。因為全詩無一生僻字,所以理解起來也就很簡單,小學生不看翻譯都能解釋,其大意如下:太陽依傍著山巒緩緩落下,黃河水滾滾而下,向著大海流去。
  • 白日依山盡的盡的意思及全詩翻譯
    盡的意思是消失,這句詩意為:太陽依傍著山巒沉落。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寫意寫得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融化的天衣無縫。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翻譯及賞析
    [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題解】鸛雀樓舊址在永濟縣城西南舊蒲州城上。傳說古代有鸛雀棲其上,故名。樓有三層,前瞻中條山,下臨黃河水,是古時登覽勝地。唐人留詩者甚多,作者的這首五絕可稱為壓卷之作。
  • 你的紅不是我的紅,你說的白是什麼白!太陽光為何由不同顏色組成
    光在真空中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以波的形式沿直線傳播,每一束太陽光都是由不同波長的光組合而成的,而不同波長的光又具有不同的顏色,這是我們能看到各種顏色的根本。那為什麼太陽光在可見光譜上分布如此均勻、廣泛呢?換句話說:太陽光為何由多種顏色的光組成。有趣的事實:光從太陽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這一點我們都知道。
  • 《紅太陽》為什麼這麼紅
    「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時,一盤名為《紅太陽——毛澤東頌歌新節奏聯唱》的音樂磁帶,引發了中國流行音樂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高潮。時至今日,在中國音像出版史銷量排行榜上,《紅太陽》仍以720萬的驚人戰績,雄踞冠軍寶座。  上世紀80年末、90年代初,歌手崔健用搖滾方式翻唱革命歌曲《南泥灣》,成為大陸流行樂壇一個亮點。
  • 為什麼早晚的太陽比較紅?
    在清晨和傍晚的時候看到的太陽總是特別的紅,這是為什麼呢?1.平時我們看到的太陽光線其實是由可見光和不可見的紅外線、紫外線等光線組成,可見光又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的光線組成。2.看起來很乾淨的大氣中存在著各種塵埃和微粒,雖然它們很小,我們看不見,但是它們會對光線的傳播產生影響。3.在可見光中,紅色光線的波長最長,最容易繞過空氣中的塵埃到達地面,而紫色光線的波長最短,最容易被反射或者吸收。
  • 含有「白」字的飛花令,你能接幾句?
    幻想有一天能看見純白如精靈的雪,在雪中玩耍。而下面就由「白雪」的「白」字引申出本文的主題,即含有「白」字的飛花令。在看以下古詩句之前,你能接幾句呢?「白」字位於第一個字的古詩句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經·蒹葭》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白頭翁鳥為什麼白了頭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正文白頭翁鳥為什麼白了頭 2011-09-30 14:25 來源:中國婦女網
  • 紅!白!藍!
    紅!白!藍!☀雲霧繚繞仙氣飄飄中龍泉山升騰起灼熱朝陽水波漣漣,亮光熠熠映照一輪旭日瑰麗生輝彩霞如同縷縷金絲浮遊中天融融露光點亮了城市暈染開煙粉色的一天
  • 宇宙中的「紅巨星」是什麼?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嗎?
    紅巨星為什麼這麼紅一顆"紅巨星"的質量通常相當於0.8~40顆太陽,但是它的體積往往是太陽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是由於恆星在發展成「紅巨星」時,外部的大氣膨脹到了很稀薄的程度。"紅巨星"看上去紅彤彤的,這是因為它外表面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略低,大約是2000~4500攝氏度。
  • 地球最理想的能量來源,並不是太陽!紅巨星才是人類最終的希望
    太陽其實並不是地球最理想的能量來源,因為它的「壽命」太短了,大約在10億年到20億年後,太陽會逐漸變得更大更熱,地球也會隨著太陽的變大變熱,從而氣溫開始升高,直到到達某一個臨界值時,地球的環境將不再適宜人類居住。
  • 為什麼夜空中閃爍的是星星,而不是太陽和行星呢?
    然而,太陽和其他行星(和這些星星比起來)離我們比較近,因此比較像圓盤。「一閃一閃,小星星,究竟何物現奇景!」非常的押韻,不是嗎?這首家喻戶曉,由簡·泰勒填詞的《小星星》曾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被教導星星或許不像鑽石,但他們確實會閃爍的,對吧?它們看起來也似乎確實如此,那麼我們鄰星會不會閃呢?太陽這顆恆星,是我們太陽系的核心,但我們卻沒有看到它閃爍過。那麼為什麼夜空中所有其他的星星好像都一閃一閃的,而太陽卻從不閃爍呢?為什麼星星會閃爍,而太陽和行星不會呢?
  • 寓言故事:白頭翁鳥為什麼白了頭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寓言故事:白頭翁鳥為什麼白了頭 2011-10-09 17:28 來源:中國婦女網
  • 為什麼會有人說太陽會變成紅巨星?
    不是有人說,而是如今科學界的共識,這種共識是建立在長期以來對太陽的大量探索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來的,是有科學依據的,並不是某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並且還會繼續燃燒50億年,這是根據太陽質量和燃燒速度等條件計算出來的。
  • 紅、白、黃、綠、藍、黑——度母的身色代表什麼
    紅、白、黃、綠、藍、黑——度母的身色代表什麼文/舒放在藏區,卓瑪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名字。這是因為綠度母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度母,而是二十一度母的總集,代表著一切度母。總的來說,度母一般以二十一度母的化身顯現——實際上和觀世音菩薩有著無數化身一樣,度母也可以示現無數個化身。雖然這二十一度母有著不同的身色,但度母具體的名稱,並不一定以身色來劃分,我們通常以白、紅、藍、黑、黃、金等稱呼,只是一種俗稱。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有關度母的一些常識。
  • 太陽的顏色居然不是紅色?你知道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嗎?
    其實不然,實際上,太陽真正的顏色是白色,並不是我們看到的紅色或者黃色。這是因為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層的存在,太陽光不會被大氣層散射,所以會呈現七種顏色混合後的顏色——白色!那為什麼在地球上看太陽是白色或者紅色呢?
  •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為什麼不是其它顏色?
    如果小時候用肉眼直視過高空的太陽的好奇寶寶可能就會知道,太陽是一個刺眼的白色圓盤。(白天直視太陽會灼傷視網膜,造成視力永久性損傷,切勿嘗試!)因而對於我們人類的視覺系統來說,太陽光是白色的,就是正午直視太陽時所能看到的顏色。
  • 被太陽曬紅了怎麼辦?這3種小方法get
    被太陽曬紅了怎麼辦方法一當你外出用雨傘或更多的塗有防曬霜,記得穿長袖衣服哦!如果被太陽曬紅了,一定要用冰敷,然後敷一些防曬霜,然後就是用果汁和蔬菜汁的面膜,曬傷的水可以加上去輸呢!然後美白面膜!我告訴你幾個!1.醋和鹽溶於水,比例約為水:白醋:鹽= 9:3:1,用溼毛巾混合好,每次早晚擦臉(如果你想揉多一兩次,沒問題),效果很好,而且很快有效,皮膚就會變白,粉刺就會消失。
  •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為什麼不是其它顏色的?
    如果小時候用肉眼直視過高空的太陽的好奇寶寶可能就會知道,太陽是一個刺眼的白色圓盤。(白天直視太陽會灼傷視網膜,造成視力永久性損傷,切勿嘗試!)因而對於我們人類的視覺系統來說,太陽光是白色的,就是正午直視太陽時所能看到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