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裡的千年大計

2021-01-08 求是網

  4月8日,清明節假期後第一天。

  這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城市森林公園。他和公園內的小學生們,一起做了一件事:種樹。油松、國槐、側柏、玉蘭、紅瑞木、碧桃……習近平接連種下7棵樹苗。

  據本報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春天,習近平都會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這些植樹點所在地包括,永定河畔、團城湖調節池、孫河鄉、西紅門鎮、將臺鄉、張家灣鎮、綠心城市森林公園。所植樹的種類包括,白皮松、西府海棠、榆葉梅、碧桃、銀杏、元寶楓、丁香、紅瑞木、玉蘭、紫葉李、油松、國槐、側柏等。

  在我國,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習近平說。

  今日與古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愛樹植樹護樹

  我國的植樹節是3月12日,而北京所在的華北,3月初時寒氣未消,不適宜種樹。為適應北京的地理及氣候特點,提高植樹造林的成活率,1985年起,北京將每年4月的第一個休息日定為首都義務植樹日。據悉,今年,北京將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5萬畝,新增城市綠地600公頃。

  南方一些省份,如福建、廣東、浙江等,天氣回暖早,較早進入植樹季。整體看,每年3月至5月,中國由南往北,漸次進入植樹的合適日子。對黑龍江省來說,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該省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月。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植樹、護樹的好傳統。」習近平說。2019年第3期《求是》雜誌,刊發的習近平署名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提到,我國古代很早就把關於自然生態的觀念上升為國家管理制度,專門設立掌管山林川澤的機構,制定政策法令,這就是虞衡制度。《周禮》記載,設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為之厲而為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秦漢時期,虞衡制度分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疇官等。虞衡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

  中國的古典名著中,飽含生態文明思想。如《禮記》說「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春屬木而有生育萬物之德。《孟子》中說:「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荀子》中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山海經》裡講「夸父追日」,臨死之前,夸父扔掉手中柱杖,化為森林。

  古往今來,我國有許多崇尚植樹的典故或傳說。如朱棣植槐、西周名將沙其俊慶功栽楊、三國名醫董奉治病種杏、文成公主思鄉植柳、馮玉祥將軍寫詩護樹等。即便現在,在「中國最美鄉村」江西婺源的農村裡,還有「殺豬封山」「生子植樹」的村規民約。誰上山砍了大樹,就把誰家養的豬殺了,全村人分肉吃,以示懲戒。誰家生了兒子,就要種樹一棵,以表祝賀。

  反過來說,古今中外,不愛護樹的行為,都曾釀成慘痛教訓。歷史上,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希臘等曾經由於砍伐樹木而導致土地荒蕪。據史料記載,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一帶曾經水草豐茂。由於毀林開荒、亂砍濫伐,致使這些地方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此外,三江源地區有的縣,三十多年前水草豐美,但由於人口超載、過度放牧、開山挖礦等原因,雖然獲得過經濟超速增長,但隨之而來的是湖泊銳減、草場退化、沙化加劇、鼠害泛濫,最終牛羊無草可吃。「古今中外的這些深刻教訓,一定要認真吸取,不能再在我們手上重犯!」習近平說。

  生活與知識:種樹是一門大學問

  種樹是一種義務、一項生活內容,裡面也有學問。

  地點的選擇,很值得關注。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植樹點為例。如今年的植樹點位於綠心城市森林公園,這一地塊原來建有化工廠等設施,拆遷騰退後用於綠化建設,未來將成為群眾放鬆休閒的活動場所。這裡有轉型升級的背景。2014年的植樹點位於團城湖調節池,當時正在建設中的團城湖調節池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67公頃,連接密雲水庫、南水北調兩大水源,對保證北京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孫河鄉的植樹點,那片開闊地原是一座農貿市場,北京市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調整產業結構的總體部署,當時正在實施改造,將這一區域納入2015年造林規劃。2016年大興區西紅門鎮的植樹點,是一片面積近250畝的開闊地,原來建有物流大院、攪拌站等低端產業,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北京對該地塊低端產業進行了疏解,規劃改造建成開放式帶狀公園,納入北京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

  樹種的選擇,同樣有看頭。因地理氣候條件、栽種目的不同,各地植樹的品種有區別。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的北京,適合種油松、國槐、側柏等樹種。夏季較長、冬季較短、降水季節分配不均的江西更青睞香樟、紅楓、銀杏等樹種。湖北省一些地方將耐鹽鹼、耐水溼、抗風性強的中山杉種在湖中或岸邊,是為著維護生態、涵養水源。蘇皖交界處的340省道,被種以黃色、紅色等彩色葉樹種,是出於打造彩色鄉村的美化景觀目的。四川樂山將藍花楹、澳洲火焰木、櫻花種在中心城區,能美化城市。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今年的植樹品種主要是以開花的植物為主,從而利於達到四季有花效果。浙江農村種植龍井種茶樹、貴州農村種植白茶樹苗,則是看重經濟價值。更有趣的是,榕樹之所以能佔到海口古樹名木的一半以上,離不開當地人的文化習俗——「村前種大榕樹,村後種加布樹,村中種一棵批杷樹,這樣才被視為吉利」。

  種樹的方式,在慢慢轉變。山村郊外、大漠沙海仍是種樹地點的重要選擇。與此同時,森林也從無人曠野向人群集中的城市擴展,「森林城市」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種樹承載的期望,從原先的「綠化、治沙」,延伸到美化環境等領域。高科技讓種樹更簡單。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工人們10秒鐘能種一棵樹。江蘇等地用「網際網路+」方式,輔助線下種樹。用戶還可以通過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在線上虛擬實境,利用日常消費積攢能量,達到一定數額,便會有人替用戶線下種植一顆「私人訂製」的真樹。

  理念與行動:中國為人類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句話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

  在社會習慣方面,植樹已成自覺行動。2017年6月,習近平在山西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提到,要廣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每人植幾棵,每年植幾片,年年歲歲,日積月累,祖國大地綠色就會不斷多起來,山川面貌就會不斷美起來,人民生活質量就會不斷高起來。

  在政府管理方面,系統思維深入人心。樹不是獨立存在的。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中國已經認識到,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2018年3月,自然資源部成立。

  在思想體系方面,提出「四個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所在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概括出我們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個一」。具體而言,這「四個一」是: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

  今年是新中國植樹節設立40周年。40年來,我國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分別增長一倍左右,人工林面積居全球第一。我國對全球植被增量的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美國航天局衛星2000年—2017年收集的數據顯示,全球綠化面積在17年間增加了5%,相當於多出了一個亞馬孫熱帶雨林,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植被增加量,佔到全球植被增加量25%以上,居全球首位。

  中國大片造林成績輝煌。其中,塞罕壩林場通過三代建設者不懈努力,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創造出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而塞罕壩的成果,只是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一部分。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之外,還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邊合作機制,互助合作開展造林綠化,共同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我國生態欠帳依然很大,缺林少綠、生態脆弱仍是一個需要下大氣力解決的問題。」習近平4月8日說。

相關焦點

  • 中國福建這一千年古樹中間竟藏著一''小孩''專家至今沒有解釋
    樹是很常見的,千年古樹卻不常見,對於一棵樹來講樹幹除非有蟲蛀,那麼樹幹絕對是實心的。如果樹幹是空心的,很有可能這棵樹馬上就要死了。但是 在我國存在著一棵樹,這棵樹非同尋常,它是一棵具有千年歷史的古樹,而且在這棵樹裡。有一個''小孩兒'',沒有人能夠解釋這個''小孩兒''是怎麼進入到樹內的。
  • 這棵樹為什麼會嗡嗡嗡嗡嗡?
    景邁山,這裡不僅有千年古寨、千年古茶園,還有千年古樹和不知傳承了多少世代的蜜蜂王國。大蜜蜂對生存條件的要求苛刻,一般只在沒有汙染和破壞的原始熱帶雨林才能發現其身影,喜歡在植被豐富多樣的區域選擇高大樹木築巢,往往數群至數十群蜂同築巢於一棵樹
  • 中國的千年大計!斥資千億削平33座山,外媒:這是要幹啥?
    科技社會,科學的技術成果滲透到每個領域當中,直接的加速了社會的發展,為了迎合中國未來的城市建設,陝西計劃打造一座新型城市——延安新區,這個工程剛開始動工的時候,就有4000多臺挖掘機上萬名工人參與,規模之大讓這座城市成為中國的千年大計。
  • 全球最美的樹,最後一棵驚豔了千年!
    3 紐西蘭的傾斜樹 有多凜冽的寒風,才能將一棵樹摧殘成這個模樣 8 巴西的鳳凰木 那一簇簇繁花,就像天邊一朵朵彩霞
  • 李世民的千年銀杏樹
    地球上最美的10棵樹:中國千年銀杏位列榜首!驚豔了全世界!由唐太宗李世民於1400多年前親手所種,繁華落盡夢回大唐千年場景盡現眼前!位於陝西西安羅漢洞村觀音禪寺內,1400百年過去了,此數依舊枝繁葉茂,美了千年,不知是否能成精?
  • 我國古老的五棵樹:平均年齡超過3000歲,其中一棵打破吉尼斯紀錄
    中國現有的銀杏樹大多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些古老的銀杏樹雖然歷經多年滄桑,但依然挺立著,繼續艱難地生長,散發著銀杏的魅力,如果你也愛銀杏,你一定要去看看中國這五棵最古老的銀杏樹,每棵樹平均3000年以上,值得一看。
  • 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樹---謝爾曼將軍樹
    看看有多大吧,假設按照圖下方男性身高180CM估算,這棵樹的直徑也有7.2米,而且沒有空心。砍伐了實在是太可惜了......這樣大的樹最後幹啥用了不得而知。       巨杉,陽性樹,生長快,而樹齡極長。播種繁殖,但幼苗易生病害。
  • 唐模古村一銀杏樹屹立千年不倒,樹幹鏤空還藏一「嬰兒」
    而在這個千年古城中,還有一棵近1400年的古銀杏樹,而更神奇的是,經過多次戰火的燃燒,這棵古樹竟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鏤空的樹幹中還藏有一個「嬰兒」,可謂是古村一個神奇的存在。他打算建造一個村落,但村落的地址到底選在哪裡合適卻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於是乎他在三個地方種了三棵小銀杏樹,根據他們的生長情況來決定村落的地址,最終選了其中最健壯的一棵,而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唐模古村,是不是很有傳奇色彩呢?
  • 「火星VS地球」人類殖民火星漫談 千年大計始於當下
    結語:殖民火星,是人類的「千年大計」,也是人類文明向宇宙擴張的第一步。可以預見在不久的未來,人類不再被地球「束縛」,群星才是我們的歸宿。現在,「天問一號」承載著中國人乃至人類對火星的嚮往,出發了。
  • 這個酒吧開在樹洞裡面,六千年古樹喝多了酒,兩年就死去
    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漸漸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國家也在大力的植樹造林,所以很多百年古樹或者千年古樹這個酒吧開在樹洞裡面,這棵樹壽命已經6000歲了,你見過嗎?這棵樹位於南非。,所以可以想像到這棵樹的歷史到底有多悠久了,它的枝葉非常的繁盛,可以說守護了這片地方世世代代的居民成長,後來有個人在這棵樹上面想出了一條主意,為什麼不把樹的中心挖空,做成一個酒吧呢?
  • 雲南有一棵千年菩提樹,樹腰長出一隻「佛手」,專家看了大驚失色
    在雲南省的這一棵千年菩提樹,樹的身上突然間出現了一隻佛手,大家剛剛看到的時候都感到非常的震驚。其實說起這棵樹的歷史,能夠追溯到3000年以前,西周的時候,這棵樹就已經誕生了,所以這棵樹在當地人民的心目中
  • 如果每個人都種下一棵樹,會發生什麼?
    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我們幾乎已經砍掉了地球上一半的樹木,如果我們所有人,也就是大約77億人中的每一個人都種下一棵樹,那將會發生什麼呢?如果每個人都種下一棵樹?地球上大概有77億人口,但目前地球上有大約超過3萬億棵樹,增加77億棵樹對保護環境而言很有價值。但想要對環境產生真正的實質性影響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 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據估計如果我們種植1.2萬億棵樹,當樹木長大時,就能夠消耗掉約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我們人均種植160棵樹。
  • 世界最「牛」的兩棵樹在中國,一棵驚豔了中國,一棵徵服了全世界
    其實,能夠稱得上是世界最牛的樹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樹齡足夠長,最起碼要超過千年。第二個條件就是樹必須足夠驚豔,甚至令人感覺到震撼,這樣才會讓遊客從心底裡覺得佩服。網上評選出的世界最牛的兩棵樹都位於中國,但是大多數人卻不知道它們的厲害之處。
  • 好粗一棵樹 臨汾網友街拍
    一棵樹能生長到這麼粗,估計得長几十年時間吧,聰明的小夥伴們能看出這樹大概長了多少年嗎?
  • 儋州市千年古樹——見血封喉
    在儋州市市區有著一棵2000年之久的古樹——見血封喉,這裡位於那大鎮軍屯東路,這裡是主要是本地人的自住房,這裡很少有外地人過來遊玩,這棵古樹也很少被推廣宣傳,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棵樹的存在。這裡曾是軍屯文化演藝廣場,如今已經成千年古樹的棲息地,雖然周邊遍地是人家,卻仍然顯得極其安靜。
  • 這棵樹地球只剩一棵,就在中國,其珍貴程度高於國寶
    而有一棵樹地球僅存一棵,就在中國,其珍貴程度高於國寶這棵樹之所以這麼不同是因為樹上的鳥巢,它很與眾不同,十分宏偉而由於鳥巢足夠巨大,因此有些懶得築巢的鳥群也搬了進去,鳥巢裡各類鳥群做起了鄰居。但是,這樣的鳥巢卻是因為一滴水而毀壞?
  • 全球僅存的一棵樹就在我國,還有守衛守護,遊客爭先一睹真容
    中國的熊貓之所以叫國寶,是因為它們只生活在中國,而其他國家的動物園裡出現的熊貓則屬於中國贈予。而且熊貓到了規定期限後,熊貓是需要立即返回中國的,國內相關人員會安排熊貓的後期生活。同時,在大熊貓在國外產卵後,大熊貓的幼崽歸中國所有。因為地大物博,我們國家經常出現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生物。除瀕危大熊貓外,普陀鵝耳櫪也是我國特有品種。在科學家們發現這個稀有物種時,普陀鵝耳櫪只剩下一株了。
  • 這棵樹度過了「天劫」,被雷劈開兩半,卻活了兩千年
    蘇州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這個城市裡有著眾多著名的旅遊景點,其中以園林、古蹟最為聞名,在蘇州西南的光福有一個很多人都沒聽過的古廟——司徒廟,裡面有一顆「樹精」,渡過了「天劫」,被雷劈開了兩半依然頑強的活著,到如今已經2000多年,堪稱奇蹟。
  • 「世界上最孤獨的手」,它緊握一棵樹50多年,一直沒有放開過
    在義大利公園內,你會發現有一棵樹與公園裡其他樹都不一樣,這棵樹並非長得比較獨特這隻手已經陪伴了這棵樹50多年,一直緊握著它,從來沒有放開過,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手」。據吉塞普所說,他選擇一棵小樹苗當做載體,用材料做了一隻雕塑手,這隻手緊緊握住樹苗
  • 別墅別養盆栽了,搞個天井種棵樹,把大自然的愜意搬到生活裡來!
    別墅別養盆栽了,搞個天井種棵樹,把大自然的愜意搬到生活裡來!家裡裝修結束後,業主們第一時間都會買各種各樣的盆栽植物裝點家居,生機勃勃的綠植不僅能讓家居空間層次更豐富,還能淨化空氣,保證室內空氣清新!不過如果你家的房子是別墅的話,那就別養盆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