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宇宙速度嗎?(中篇)

2020-12-06 語宙

語宙

+

「這是人類邁入太空的門檻」

導語

在理想狀態下,有了足夠的初速度,之後不再需要推動力,也能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

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水平方向),不會再掉落回地球上;

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能脫離地球;

達到第三宇宙速度,能脫離太陽;

還有第四宇宙速度……

你真的了解宇宙速度嗎,能算出來那種?

快來看下面的超詳細講解吧

Episode 4

第二宇宙速度

我們高中的時候就學過機械能守恆定律,機械能等於動能加勢能,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機械能守恆,動能變大勢能變小,動能變小勢能變大。

在天體力學和航天領域這一定律同樣成立,在這裡我們的研究對象很簡單,只有兩個物體,一個是比較大的中心引力體,比如地球,另一個是質量和中心引力體相比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天體,比如飛行器。我們要研究的就是小天體相對中心引力體的運動。飛行器的機械能E的公式是

這個機械能公式是單位質量的機械能公式,即飛行器每千克物質的機械能,所以公式裡是沒有飛行器質量m這一參數的;右邊的第一項是動能,v是飛行器速度;第二項是勢能,

是地球引力常數,r是飛行器地心距,而且這一項前面有個負號,在數值上始終是非正的。

動能這一項大家都懂,和高中學的沒什麼兩樣,勢能這一項可就有些講究了,高中時是把地面的勢能定義成0,水平面以上為正,以下為負,公式是U=mgh,單位質量的勢能是U0=gh,這是典型的小尺度下的「平面-平行定常引力場」假設下的公式,對大尺度的中心引力場並不適用。中心引力體下的勢能公式是上面的樣子。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勢能為什麼總是負的,這其實和我們的定義方法有關係,在天體力學裡,勢能的定義是將單位質量的物體從距離中心引力體r的位置逆中心引力方向向上一直抬升到無窮遠的位置時所做的功,按照萬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把單位質量物體所受引力乘以高度變化量,從r一直積分到無窮遠,就能得到勢能這一項,上過高等數學的小夥伴都能很輕鬆的自己推導出來,由於做的功與萬有引力方向相反,所以勢能在數值上總是負的,從物理上也好理解,可以認為「無窮遠」就是一個可以擺脫任何引力的自由大平原,每個中心引力體就是平原上的一個大坑,你在平原上的勢能就為0,要是掉到坑裡勢能就會變負,這個中心引力體越重(越大),你距離引力中心點越近(r越小),則越勢能負的越多,你想爬出來所需要的能量越大。

很不幸,在一切天體上生存的生物(對,就是說我們人類)現在都在坑裡,而且天體之間距離遙遠,實現星際探測基本上就是從一個坑裡爬出來到大平原再跳到另一個坑裡的過程。月球探測除外,地球和月球兩個「坑」比較近,不用完全爬到大平原從半道上就能跳進另外一個坑,實現地月旅行相對省能量(省力氣)一些。我們在地球這個「坑」裡,單位質量物質的勢能大約是-6.25*10^7牛頓米,這個數負的好大、好悲催。

怎麼才能從勢能的「坑」裡爬出來呢?Bingo!用動能來換,你可以把動能理解為飛行器的「活力」或者「體力」,飛行器擺脫引力場的過程就是遠離地球的過程,需要消耗體力,速度就會降低,如果初始速度不夠大,飛行器可能爬「坑」爬到一半就沒體力了,或者說速度變0了,那它就爬不出去了,那怎麼能爬出去呢,那就是在「坑」底的時候,動能在數值上就要比勢能大,至少也要一樣大才行,也是是單位質量的動能至少要-6.25*10^7牛頓米,拿這個數乘以2再開根號,就可以得到11.2千米/秒。BlingBling,這就是第二宇宙速度!

和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公式比較不知你發現沒有,第二宇宙速度剛好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根號2倍。事實上,在任意軌道高度上,施加水平速度使飛行器剛好能飛出地球引力場(沿拋物線軌道)所需要的速度都剛好是在這一軌道上做圓周運動所需水平速度的根號2倍!

補充個小知識,剛才說月球離地球比較近,到月球旅行不用爬到平原上,只要爬到半路就能翻進月球的坑了,這個對應的從地球出發的初始速度是10.85千米/秒,比第二宇宙速度大約少350米/秒。

出個題考考你唄,如果從地球以15千米/秒的速度出發飛向太空深處,不考慮其他天體作用,飛行器最終的飛行速度相對地球將會是多少呢?好算呀,出發時的動能是1.125*10^8牛頓米,扣掉勢能後機械能是5*10^7牛頓米,機械能守恆飛到無窮遠這個值保持不變,無窮遠的勢能為0,所以無窮遠處飛行器的動能就是5*10^7牛頓米,折算回速度就是10千米/秒。這個速度也叫剩餘速度,就是飛行器飛到無窮遠把爬「坑」的力氣用完後還能剩下的動能所對應的速度。

小夥伴們對剩餘速度是不是還感到不滿意,覺得太慢了,星際航行怎麼不也得整快點,以後甚至搞個曲率飛行超光速啥的?可真相往往更殘酷,目前單級火箭最大推進速度還不到5千米/秒,多級火箭的運載能力也就剛剛能夠達到比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稍快一點點,遠離地球,在太陽系裡逛逛還行,要想飛出太陽系可就不行了,我們前面所理解的大平原,其實是另一個更大的「坑」的底部,這個大坑就是太陽系,要想爬出這個坑到銀河系的大平原,這點剩餘速度可就不夠了。你看,人生道路曲折不能怨社會,連我們所處的宇宙都是大坑套小坑呢,下次你一定要把這些挫折看成自然規律,哭多了就習慣了。

最後再附贈大家一個小秘密,飛行器機械能的表達式除了可以寫成動能加勢能外,還能寫成下面的樣子

其中a是飛行軌道的長半軸。如果繞地球飛行的飛行器軌道是橢圓形的,那麼軌道長半軸大於0,機械能為負,無法飛出地球引力場;若軌道是雙曲線,那長半軸小於0,機械能為正,能夠飛出地球引力場;若軌道為拋物線,則長半軸相當於無窮大,機械能為0,剛好能飛出引力場而不留剩餘速度。問題是不是一下就變得簡單啦?其實橢圓、拋物線、雙曲線都屬於圓錐曲線族,它們都是飛行器在平方反比萬有引力作用下會飛出來的實際飛行軌跡,在數學上是可推導的,所以我們高中時學的這些曲線,可不是純粹的數學遊戲,它們可是大有來歷的,背後可是站著伽利略、牛頓、高斯、雅可比、拉格朗日等一堆一堆的大咖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網上科普小文《N體問題的三百年》。

Episode 5

無窮遠是多遠

我們前面的分析是只針對兩個天體而言的,一個是中心引力體,另一個是飛行器,飛行器在無窮遠處勢能為0,但這個所謂的無窮遠在工程實踐上就有問題了,在工程上不管飛行器飛得多遠,總還是有個具體的實際距離的,總不能讓飛行器飛到地老天荒,而且在宇宙中也不是只有這兩個天體,當飛行器飛得足夠遠,以至於第三個天體到這兩個天體的距離不再遠遠大於這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時,再把飛行器的運動單純看作是只受中心引力體的作用,而完全忽略不計第三個天體對飛行器的影響,就顯得有點掩耳盜鈴啦,這裡就存在一個引力作用範圍的問題。

不妨把銀河系看成一個大社會,裡面的每個恆星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太陽作為太陽系的黑社會老大,它的勢力範圍就是整個太陽系。太陽還有一堆小跟班,主要就是太陽系裡的幾顆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之流啦,他們每個都有自己的小勢力範圍,總的來說是行星重量越大、離太陽越遠則其掌管的勢力範圍越大,當飛行器在這些行星的引力勢力範圍內飛行時,可以近似認為飛行器只受該顆行星的引力影響,其他行星和太陽對這個飛行器的萬有引力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如果飛行器飛出行星引力勢力範圍,則其運動主要由太陽的引力決定,可以忽略行星引力的影響。但總的來說,和整個太陽系的尺度相比,行星的勢力範圍還是非常有限的,在太陽系的絕大部分空間裡還是太陽說了算的。

現在的問題是,太陽這個黑社會老大到底怎麼給手下的行星小兄弟們分地盤呢?話說太陽手下有個軍師,此人名叫拉普拉斯,幫太陽分地盤的任務就落到了他的頭上了,這傢伙可是科學史上法國的一隻大牛,是天體力學的主要奠基人、分析概率論的創始人、還是熱化學的開拓者,順路還研究了一下控制,搞了幾個小公式,就是大家在《自動控制原理》、《最優控制理論》和《信號與系統》裡學的拉普拉斯定理、拉普拉斯方程和拉普拉斯變換。他仔細考慮了一下,於是就幫太陽出了個主意,並放出了「天體攝動」這一概念大招。

首先考慮地球和離地球很近的一個飛行器,它們構成一個地-衛系統,地球是中心引力體,可以簡稱為中心體,飛行器為第二體,然後再引入第三個天體,比如太陽,不妨叫它幹擾體。由於幹擾體距離地-衛系統太遠或者本身質量太小(比如把月球作為幹擾體),幹擾體對中心體和飛行器的萬有引力作用要遠遠小於中心體和飛行器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這時研究飛行器的運動時,首先要考慮中心體(地球)對第二體(飛行器)的萬有引力,然後再在此基礎上考慮擾動體(太陽)的存在對飛行器的額外影響,這個影響就是擾動體對飛行器的萬有引力加速度矢量減去擾動體對中心體的萬有引力加速度矢量,這個矢量差就是擾動體對飛行器的攝動加速度!所以天體「攝動」是一個矢量差的概念,當考察遙遠太陽對近地飛行器的攝動影響時,地心-太陽-飛行器的夾角越大時則攝動加速度越大,從數值上講,攝動加速度ad1是遠遠小於地球對飛行器的中心引力加速度ac1的。

拉普拉斯就是把攝動加速度與中心引力加速度的比值作為劃定行星引力勢力範圍依據的,這個比值越大說明攝動作用產生的幹擾力越大,行星對飛行器的影響力越小。還是考察這個近地飛行器,這個比值肯定是非常小的,因為攝動加速度遠遠小於中心引力加速度,下面我們把這個飛行器往距離地球更遠的位置移動一些,不妨沿地日連線向太陽方向移動,顯然中心引力加速度會受引力平方反比定律影響而變小,攝動加速度會變大,攝動加速度與中心引力加速度的比值會變大。

事實上,從地球出發,不管從哪個方向遠離地球,這個比值都會變大。那到底這個比值變到多大才算是地球引力勢力範圍的邊界呢?地球是混黑社會的,總是比較貪婪,老想自己的勢力範圍越大越好,所以總想把這個比值定的比較大,於是拉普拉斯就說,地球你個小樣兒也別不服,太陽是咱老大也不欺負你,既然是劃界誰也別佔誰便宜,太陽老大和你採用一樣的辦法來比比誰的影響力大,把這個飛行器放到太陽邊上,讓老大太陽當中心體,你地球來當擾動體,也把太陽系中各處的攝動加速度ad3與中心引力加速度ac3的比值標出來,確定太陽系中的某塊地盤到底是太陽管還是地球管,就看你們誰在這的比值小,誰的比值小說明誰在這塊地盤的絕對控制力越強,這塊地盤就是誰的!雙方沒有異議了吧?好,開搞!最後一算,地球的引力勢力影響範圍是以地球為中心一個圓球形區域,這以外的地盤全是太陽的!

這個近似為圓球形的區域就叫拉普拉斯影響球,地球拉普拉斯影響球的半徑大約為93萬公裡,在影響球邊界處,太陽作為攝動力對地球中心引力的擾動比例與地球作為攝動力對太陽中心引力的擾動比例是相等的,這一比值大約為8%。就是說在地球影響球內部即使完全不考慮太陽引力,飛行器受力分析時的誤差不會大於8%。地球的勢力範圍劃定,其他的行星參照同樣方法都能劃出自己的拉普拉斯影響球。其實在太陽的質量遠遠大於行星質量的情況下,這些影響球都是以行星為中心的近似球形形狀,金星的影響球半徑大約為62萬公裡,火星是58萬公裡。木星離太陽更遠,質量更大,其影響球半徑達到4800萬公裡,這個數是不是好大,但木星距離太陽有7.8億公裡呢!

月球的影響球有點麻煩,主要是離地球太近,作為地球的跟班小弟,月球也想在自己周圍劃個小圈子,在月球-飛行器-地球這個三體組合中,月球相對於地球的影響球大約是以月球為中心半徑為66000公裡的球形區域,但在影響球邊界上,攝動力、中心引力的比值高達41%,要忽略攝動來分析影響球邊界周圍的飛行器運動,簡直是分分鐘作死的節奏,對這個問題還有其他分析方法,比如引入內外影響球的概念,這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還是以後找機會再聊吧。

回到本集最開始的問題吧,我們研究的第一、第二宇宙速度都是只有地球和飛行器的二體問題,只有在地球影響球的範圍內這些研究才是有意義的(雖然在影響球邊界附近受力偏差也達到8%,好在影響球邊界引力加速度的絕對值不大),到了影響球之外,就是太陽的地盤了,您老分析的再好可是二體問題的前提條件不成立啦!因此,從拉普拉斯影響球的觀點看,對於地球中心引力場而言,無窮遠還是有邊界的,如果非要加上一個距離限制的話,那就是一萬年,不不不,那就是九!十!三!萬!千!米!

有關第三宇宙速度及第四宇宙速度,請看《你真的了解宇宙速度嗎?(下篇)》。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 愛太空

第 201 期

合作:weilinghai@spaced.com.cn

相關焦點

  • 宇宙本身膨脹的速度真的比光速還快嗎?
    「啊哈」,你會說,「那說明了空間膨脹的速度比光快!」事實真的如此嗎?由於為了讓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超過光速,它需要有一個固定的速度:你可以在一秒內測量出運動的距離有幾千米。但宇宙的膨脹完全不是這樣。相反地,宇宙在以每個距離單元內不同的速度膨脹,通常我的測量是每兆秒差距下每秒的公裡數,其中一個兆秒差距大約是326百萬光年。
  • 宇宙中最高的速度真的是光速嗎?還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嗎?
    人類一直有一個星際旅行的夢想,可是要想實現星際旅行,最關鍵的因素是速度,人類目前所達到的速度能夠支撐人類進行星際旅行嗎?以光速穿越銀河系,需要10萬年在眾多宇宙存在的速度中,人類一直渴望能夠實現光速飛行,光速被認為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速度,它的速度達到30萬公裡每秒,相當於每小時10.8億公裡,這是什麼概念?
  • 北鬥七星你真的了解嗎
    星河萬裡印長空,七星北鬥指乾坤;大家應該都知道北鬥七星,也就是所謂的勺子星,但是你真的了解北鬥七星嗎?所以講到這在南半球的朋友,就不用了通過北鬥七星來找北了,因為你在某些緯度根本就看不到北鬥七星,即使看到了北鬥七星,你基本也是找不到北極星的。
  • 氫,你真的了解嗎?宇宙中最神秘的金屬,木星可能是個金屬球
    文/猿飛日月氫,你真的了解嗎?宇宙中最神秘的金屬,木星可能是個金屬球我們人類的科技水平一直在不斷的進步,可是隨著我們的不斷進步,我們發現自己所知甚少,無論是對人體結構的秘密,細胞深處的奧義,還是對天外宇宙的了解,現在也大多只是理論上的猜測,很多理論,也只是暫時成立,如果遇到些特定條件,或者有了一些新的發現,就會被馬上推翻,為此,科學家們有時候也很茫然,不知道真理到底在何處?
  • 宇宙的膨脹速度是多少?2020年你應該知道的宇宙事實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宇宙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實。近年來隨著人類的科技進步,相比於100多年前,我們已經了解很多。 1、據推測,我們的宇宙以每秒72公裡的速度膨脹。
  • 了解一下 宇宙第一速度
    在很多地方我們常常聽到第一宇宙速度,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第一宇宙速度分為兩個別稱:太空飛行器最小發射速度、太空飛行器最大運行速度。在一些問題中說,當某太空飛行器以第一宇宙速度運行,則說明該太空飛行器是沿著地球表面運行的。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嗎?其實它早已被打破,超光速早就出現了
    人類對於地球的認知和了解,正是在人類速度不斷獲得突破之後,才能夠快速提升。而人類對於宇宙的初步了解,也正是人類實現了更快的速度,突破了地球的束縛,走出地球才知道的。如果人類現在還無法走出地球,那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也不會有太多,最多比古人了解得多一些。由此可見,人類文明想要不斷升級,一步步成為宇宙的高級文明,就離不開速度的不斷提升。那麼速度能夠無限提升下去嗎?
  • 光速真是宇宙當中,最快的速度嗎?其實它慢如龜速!
    速度,一直都是人們所追求的東西,無論是工作,學習我們都會力求高效,工業生產機械化流水線作業也是為了提升生產速度。社交工具由最早的,飛鴿傳書,書信變更到了固定電話再到無線電話,即時通訊也是為了提升溝通交流的速度。
  • 野戰那麼多年 你真的了解那些野怪嗎
    野戰那麼多年 你真的了解那些野怪嗎 發布時間:2016-09-20 10:35 來源:木木不哭 作者:木木不哭
  • 小雞寶寶喊你來答題啦! 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你造嗎?
    小雞寶寶喊你來答題啦! 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你造嗎?時間:2020-07-07 09:44   來源: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喊你來答題啦! 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你造嗎?
  • 平行宇宙可能真的存在
    宇宙究竟是什麼,沒有人能真正的給宇宙下定義,在字典上的解釋為,包含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宇宙一直在持續的膨脹生長中,而且擴展速度極快,上一秒你剛了解的宇宙,下一秒早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這還包含著一些哲學道理在其中,而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或許還存在其他的宇宙,比如平行宇宙。
  • 速度超過光速,時光真的會倒流嗎?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中的最大速度為光傳播的速度,(C=30萬千米/秒),幾乎不會有物體的速度超過光速。但是畢竟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還非常有限,宇宙中的許多事物科學家們都還無法解釋。當有一天,真的有物體的速度超過光的速度的時候,真的會像愛因斯坦預言的那樣看到過去的發生的景象嗎?
  • 關於愛滋病,你真的了解嗎?
    關於愛滋病,你真的了解嗎?了解,預防,消除歧視!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原標題:《關於愛滋病,你真的了解嗎?》
  • 你真的了解宇宙大爆炸嗎?「膨脹宇宙」學說純屬誤導
    關於宇宙起源的宇宙大爆炸學說,自1932年被比利時牧師勒梅特提出之後就備受關注。之後相對論的加入更是將這一理論推向了科學界公認的理論。而與宇宙大爆炸相關的宇宙膨脹學說,更是被科學家千方百計地去證實。然而溯其根源,這一理論確實值得考究的地方很多。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嗎?有四種速度比光速還要快
    我們看整個人類文明史就會發現,它其實也是一個速度不斷提升史。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升級也是速度的不斷提升過程。古時候的人們出門基本靠走,強大一點的交通工具也不過是馬車。而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先進,速度也越來越快。有了超快的速度,我們才有了探索整個世界的資本,才能夠在速度的優勢下走遍地球,了解整個世界。
  • 引力速度與光速均為c,帶你揭秘二者速度大小真的差不多嗎?
    你可能會問:引力和電磁學有關係嗎?得到的答案是:沒有關係。那麼既然他們本質不同,那為什麼引力會遵循電磁學定理呢?你的得到的答案將會是:嗯……,就是這樣的。 讓我們進一步弄請牛頓的理論與廣義相對論在描述引力傳播時,都用到了瞬間速度的原因吧。它們都沒有考慮「將c處理為光速」時所產生的誤差。
  • 宇宙超光速膨脹!這已經超越了守恆定律,愛因斯坦真的對嗎?
    隨著近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有很多人都認為在宇宙當中肯定存在一種比光速還要快的傳播方式,而根據愛因斯坦的解釋,光速已經是理論上可以達到的最快速度了,這就有一些矛盾了,難道愛因斯坦真的錯了嗎?其實就小編認為,愛因斯坦本身並沒有錯,相反他還很聰明,愛因斯坦所研究的物質守恆定律在地球上面確實能夠運用,但是地球法則和宇宙法則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這點就不能用物質守恆定律來解釋了。首先沒人能確定宇宙就是在無限膨脹(它也有可能是在無限的收縮)沒有人知道現今宇宙的盡頭到底在哪裡!雖然愛因斯坦的守恆定律可能並不能全面的概括整個宇宙,但誰又能說他就是錯的呢?
  • 平行宇宙被發現了?NASA發現了平行宇宙的存在,這是真的嗎?
    我們經常能在電影中看見人類穿越到平行宇宙,並開啟一段白富美或者高富帥的生活場景。這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想要重新開始自己人生的一個映照,但是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其實呢,平行宇宙的提出是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有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不相同。而由於宇宙空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所以這些科學家推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態,那麼宇宙也有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而是由多個類似的宇宙組成。
  • 平行宇宙被發現了?NASA發現了平行宇宙的存在,這是真的嗎?
    我們經常能在電影中看見人類穿越到平行宇宙,並開啟一段白富美或者高富帥的生活場景。這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想要重新開始自己人生的一個映照,但是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其實呢,平行宇宙的提出是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有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不相同。而由於宇宙空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所以這些科學家推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態,那麼宇宙也有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而是由多個類似的宇宙組成。
  • 宇宙大小真的是人類可以測量的嗎?事實很殘酷!
    當你仰望蒼穹,視線所觸及的那一片燦爛星空令人神往。這是人類眼睛所能看到的星系,至少從哈勃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如果你曾經夢想過時間旅行,只要看看夜空,你看到的那些微光,其實是遙遠過去的寫照。這是因為那些恆星、行星和星系離我們很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發出的光也需要數萬年才能到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