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太陽系的四顆類地行星之一,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或攣生兄弟。它的直徑是12,092千米(只比地球少 650千米),質量是地球的81.5%。但金星表面的狀況從根本上就與地球完全不同,由於其稠密的大氣層都是二氧化碳,金星大氣的質量96.5%是二氧化碳,其餘的3.5%是氮氣。
與地球比較大小。
水星、金星、地球和月球、火星和在最右邊的穀神星的大小比較。因為金星的大氣層使得它
眾所周知,金星在古文明被視為啟明星(晨星)和長庚星(昏星),反映出在早期假設這是兩顆不同的天體,所以各自有自己的名稱。在公元前1581年的金星碑都表明巴比倫人知道這兩個天體其實是相同的,在這塊板上稱之為明亮的天空女王,可以支持這一觀點和細緻的觀察。直到公元前六世紀的畢達哥斯拉,希臘人都認為這是兩顆不同的天體,凌晨的被稱為磷光體,日落後的才稱為金星(Hesperus)。羅馬人稱凌晨方位的金星為曉星(Lucifer),字面上的意思是光明使者,晚上的是金星(Vesper),兩者都是承襲希臘名字字面上的翻譯。
天文使你的好奇心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