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位於中國香港東區中部,主要為住宅區,人口以福建人為主,因此又有「小福建」的稱號。
近年來,不少訪香港遊客口味轉變,除購物外更加青睞文化旅遊,尤其對香港的老區、歷史人文風景更感興趣。
如果想品味香港老街、老味道、老情懷,北角的春秧街就是最佳選擇。
春秧街不到百米長,密布著一家家小店和眾多攤販,穿梭的人流,只需花2.5港幣叮叮車就能把你轉入春秧街。
電車軌道就像一條脊梁,撐起整條春秧街,車軌兩旁儘是攤檔和店鋪,青菜、水果、海鮮、雞鴨、福建乾貨,雖說是一條街,簡直就是一個菜市場。半露天的街市每日朝七晚七,聚集著各色人。
春秧街讓人眷戀之處還在於菜場中間那條叮叮車的鐵軌,往來電車老舊的容貌幾十年不曾變過,歲月仿佛在這裡沉澱了下來。這是一條適合懷舊的老街。
坐在叮叮車內緩緩通過可以看到一幅奇景:鐵軌完全淹沒在大大小小的攤子中、手推車和行人當中,人們不急不慢地行走在鐵軌上,唯有等到電車快要碰到他們了才會讓開身,電車過後人潮又繼續將軌道吞沒。
這裡的東西全港最便宜,善於勤儉持家的晉江老鄉,尤其是會持家的晉江籍女性,星期天乘有軌電車到春秧街把一周的果瓜蔬菜與魚肉買足,從鰂魚湧,從荃灣等地趕來的福建人也會到這裡大買特買,一次可省下幾十元百把元。
街頭小吃雞蛋仔,北角利強記雞蛋仔對訪港遊客來說是必吃美食之一。曾獲米其林香港街頭小吃的推薦名單。小有名氣的香港「忠記粥品」北角分店也備受遊客喜歡,物美價廉口味正,一碗粥16港幣,其他地方要39港幣,因此每次來北角,我都要喝一大碗熱乎乎的皮蛋粥,一盤油炸鬼(油條)
這一帶居住著較多的中下層市民。住這裡的人都節儉,捨不得花費,有錢都要攢著以便哪一天圓了自己的買樓夢。
清晨,人們乘著古老的電車去上班,傍晚踏過春秧街的汙水買菜,他們習慣於在潮溼和熙攘的春秧街上穿梭,討價還價敘家常。
再去華豐國貨尋找家鄉特產以解鄉愁,在新光戲院裡看粵語長片。雖然每個人見面都訴說勞累,但他們夜裡都睡得很香。
直到今天,這裡還是那個老樣子,樸實無華,看上去沒有光採,而在那些吵吵嚷嚷的大廈裡,每個家庭的小日子都慢慢過得滋潤起來。
北角即沒有可以朗朗上口的觀賞景點,也沒有名牌購物中心或摩天大樓,這裡稱得上是香港平民街中的平民街。這一切使初到港島戰戰兢兢的新移民們少了許多自卑,多了安全感。大家都是新移民,都夠土,都囊空如洗。大家都立志瘋狂掙錢,對將來都有無限的憧憬。
這麼多年,沒有一間高檔百貨公司在這個50年代香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開設分公司,反而,在香港其它地方爭相倒閉的國貨公司卻在北角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有40多年歷史的華豐國貨有眾多的街坊客幫襯著,30多年歷史的低擋的新都城百貨依然屹立至今。
春秧街頭尾兩端的街邊坐椅上,很多長者終日在此閱報聊天,或默默地望著眼前的人來人往還有周而復始行進的叮叮車,消磨殘年歲月。很多閩南人來到春秧街後,一輩子便留在這個角落。不願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春秧街那股濃濃的鄉情鄉味。
站在春秧街,感覺仿佛回到了純樸的香港,這裡的人生活都很閒,不像幾十年後的香港走路也像跑步似的。而北角的春秧街正以它的古樸與親和擁抱著來自各方的天涯倦客。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5555幸福的行旅日記」,和我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