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根據《澎湃新聞》6月3日的報導,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6月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止到目前,中國已經發現了660多種外來入侵的物種,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物種——小龍蝦。
小龍蝦竟也是外來物種?
說起來,中國的小龍蝦是從日本傳入我國的。當然,日本也並不是小龍蝦的大本營,最早小龍蝦的家在美洲地區,1927年,一位日本人將小龍蝦帶回日本,想要用來飼養牛蛙,不過卻沒想到小龍蝦的繁殖能力驚人,沒出多久,日本的小龍蝦數量就瘋狂的增長。
一直到80年代之前,我國還沒有吃小龍蝦的習慣,都是將它當作有害生物來進行處理,後來有人嘗試著吃了一次小龍蝦,意外發現它的美味,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小龍蝦便成為了入侵最失敗的物種之一,成為了中國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什麼是外來物種?
簡單來說,就是原本並不在這個地方生存,大部分都是通過人為的因素,在其它地方擴散開,最終導致入侵到其它地方的生態系統之中,並且對當地的環境構成一定的威脅。
多年來伴隨著人類的活動,世界上發生過很多外來物種入侵的「慘案」,比方說如今在澳洲數量驚人的野兔,它們其實最早是從20餘只歐洲兔子的到來開始的,對當地的植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研究者表示,如今外來物種入侵的方式,大致存在以下幾種:首先就是人類作為觀賞的寵物將生物從原產地帶往其它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非洲大蝸牛入侵美國,一開始就是一名美國小男孩出於好奇將幾隻蝸牛從非洲帶回了家,後來被自己的祖母散養在花園中,導致數量成倍的增長,一直到今天都很難根治。
此外,還有宗教放生也是主要因素,很多人會因為一些信仰原因而選擇放生生物,不過卻對於放生的物種並沒有什麼了解,導致放生之後破壞了放生區域的生態環境。
外來物種的危害有哪些?
外來物種對於當地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消滅當地的物種這個方面,很多外來入侵的物種因為生存能力極強,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攻擊性,當它們進入到一個新環境之中,就會為了生存而搶奪本土物種的食物和棲息地,最終導致本土物種受到生存威脅,嚴重的就會讓當地物種滅絕,徹底打破當地的生態平衡,最終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
根據數據顯示,自從外來物種入侵開始成為全球化的問題,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超過30%的魚類、25%的哺乳類、鳥類、爬行類等瀕臨滅絕。
不過,想要從源頭去治理外來物種入侵還是很困難的,因為就像是我們上文中提到的那樣,伴隨著交通越來越便捷,總會有一些物種被無意中帶往另一個地方,然後在當地造成新一輪的物種傳播。
當然,如果所有的外來入侵物種都可以像小龍蝦一樣,變成我們餐桌上美味的食物,可能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不過,這並不現實。大家說呢?
參考信息:
《澎湃新聞》6月3日文章《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