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vs. RNA:生命的信息流到底誰說了算? | 專欄

2021-01-19 知識分子

編者按:

在很多人看來,生命體的遺傳信息流,由DNA流向RNA,再通過翻譯,流向蛋白質。中心法則中,RNA的地位有些尷尬,既不是遺傳信息的儲存者,又不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似乎就是一個兩頭跑的打工仔,在DNA和蛋白質面前卻要矮上三分。實際上,RNA很可能是一位隱藏很深的大Boss,沒有它,DNA的政令不出細胞核,甚至不出染色質。本專欄由復旦大學教授於文強組織策劃,邀請了國內外表觀遺傳學領域工作者共同完成。了解表觀遺傳領域近年的發展概況以及解釋我們日常有意思的生命現象是我們開設此專欄的初衷。


撰文 | 段洪超(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生)

責編 | 葉水送



● ● ●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提出中心法則的時候,一定想不到他的後輩們在上面玩出這麼多新花樣。絕大部分生命體會把遺傳信息儲存在DNA中,遺傳信息通過轉錄流向RNA,再通過翻譯流向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在RNA病毒中,遺傳信息又會有RNA到DNA和RNA到RNA兩個流向,不過這並不是生命歷史發展的主要進程。

 


隨著一代代生物學家的不懈努力,人們發現遺傳信息的流動還被一些額外的化學修飾所操控,比如DNA的甲基化、羥甲基化,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醯化等等,這些修飾導致在DNA序列沒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的表達卻改變了,這就是所謂的表觀遺傳修飾。


我們可能隱隱約約地有種感覺,就是在原版的中心法則中,RNA的地位有些尷尬,它既不是遺傳信息的儲存者,又不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似乎就是一個兩頭跑的打工仔,雖然沒它不行,可在DNA和蛋白質面前卻要矮上三分。實際上,RNA很可能是一位隱藏很深的大Boss,它的工作出了一點偏差,分分鐘就讓DNA政令不出細胞核——甚至政令不出染色質。



事情是這樣的。外面世界太險惡,生命體必須演化出一套複雜的表達調控機制,涉及DNA、RNA和蛋白質各個層面。把它類比到一個生活化的場景中,針對DNA的轉錄調控就如同種糧食,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環節,但是由轉錄得到的產物就好比剛從地裡收穫的莊稼,還需要經過嚴格的質控,精細的加工,高效的分銷,變成大米麵粉,或者饅頭麵包才能進入各家各戶,這就類似於RNA轉錄後調控的作用。外部環境的變化通常是快速而劇烈的,DNA水平的轉錄調控往往反應不夠迅速,或者在精細程度上相對缺失,這就需要RNA水平的轉錄後調控出來獨當一面。

 

由此產生的結果便是,同樣的轉錄水平,產生了不同數量的蛋白質,甚至同樣的基因序列,製造出不同序列的蛋白質。RNA的可變剪接、轉運出核、降解以及翻譯水平調節,這些複雜的轉錄後調控過程,精準操縱著遺傳信息的流動,使生命體從容應對千變萬化的外部環境。




與DNA相同,RNA也把最基本的遺傳信息承載於四種鹼基上——只不過是胸腺嘧啶T換成了尿嘧啶U——那它是如何完成了DNA無法做到的任務呢,一部分是通過各種或長或短的非編碼RNA來起作用,但更主要的是通過豐富的RNA修飾來完成。——事實上,很多非編碼RNA上的修飾也極大地影響了它們的功能。修飾就好比穿馬甲,穿上馬甲之後你就換了一個角色,隔壁的那個蛋白質就不認得你了。DNA的馬甲就比較少,在絕大部分高等生物的DNA上,除卻5-甲基胞嘧啶(5mC)和5-羥甲基胞嘧啶(5hmC),其它的修飾極少見。RNA的任務比較多,所以RNA就有好多馬甲。迄今為止,人們在RNA上已經發現了一百多種不同的修飾,而且其中很多修飾在進化上都十分保守。試想一下,你我都有一件十幾億年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馬甲,也是件令人激動的事情。



穿上馬甲的RNA是怎樣扮演不同角色的呢?由於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是蛋白質,馬甲也主要是通過影響特定的結合蛋白來完成的。這些結合蛋白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識別特定RNA修飾的蛋白,這叫做「非你不可」型的,另一類是識別特定的RNA結構——RNA會通過鹼基間的氫鍵和π-π相互作用修飾形成高度複雜有序的結構,而RNA修飾會導致這種結構的改變——這叫做「愛屋及烏」型的。這樣,同一位點不同程度的修飾便會與不同水平的結合蛋白相結合,而這些結合蛋白將會招募相應的分子機器,完成RNA的可變剪接、轉運出核、降解以及翻譯水平調節等過程。穿上了不同的馬甲,就招呼來了不同的小夥伴,而正是這些小夥伴賦予了RNA修飾真正的意義。這也就使得對RNA修飾結合蛋白的研究成為這一領域中決定性的部分。

 

通過RNA修飾介導的轉錄後調控,基因的表達在其序列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出現了差異,這使得RNA表觀遺傳學(RNA epigenetics)這一很先鋒的概念逐漸成型。有些人不太想搞大新聞,他們更傾向於接受Epitranscriptomics(表觀轉錄組學)這一溫和的說法,但不可否認的是,RNA修飾的研究正與傳統表觀遺傳學研究進行著越來越深入的互動,共同推動著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場風暴。



2007年,不堪身體之重的歐洲人終於發表了第一個肥胖相關的SNP(單核苷酸多態性),意外的是,這個SNP並不位於諸如瘦素或者瘦素受體等早已被克隆的肥胖相關基因,而是位於名不見經傳的基因KIA1005上。這一基因隨後被命名為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而對FTO分子功能的研究發現,它在體內的底物是N6-甲基腺嘌呤(m6A,這個馬甲在腺嘌呤的身上寫了個大大的M)這一mRNA上最為豐富的修飾——它可以通過氧化去甲基作用,讓RNA把穿上的馬甲脫下來。

 

早先人們通常認為,當RNA修飾完成時,這一條RNA的命運便就此決定了,它將沿著確定的路線發揮功能直到降解。然而現在人們知道,至少有一種RNA修飾是可逆的。這表明RNA手裡的並非拿著單程票,而是往返票,它脫下馬甲還可以行使原來的角色。無巧不成書,其實就在那一年,研究者第一次確認,哺乳動物DNA上的5-甲基胞嘧啶修飾也是可逆的,成為與這一最重要表觀遺傳學標記交相輝映的雙子星,人們對RNA修飾,特別是m6A修飾的研究熱情突然間高漲了起來。



對RNA修飾的研究大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修飾酶,通常把它叫做Writer,就是向RNA引入這一修飾的傢伙;第二是脫修飾酶,就是脫馬甲的那個傢伙,通常把它叫做Eraser,它將RNA從被修飾狀態逆轉為非修飾狀態;第三是結合蛋白,通常把它叫做Reader,前邊已經講到,對RNA修飾結合蛋白的研究,是這一領域中決定性的部分,而對結合蛋白的研究,也往往能為通過RNA修飾解決具體的生物學問題,提供一個模型或範式。m6A第一個被確認的結合蛋白是YTHDF2,YTHDF2會介導其底物mRNA的降解,作為YTHDF2的底物,不含m6A修飾的mRNA會比含有這一修飾的mRNA更穩定。換句話講,m6A修飾關係到mRNA是「怎麼沒的」。通常地,基於DNA的轉錄調控只能告訴我們RNA是怎麼來的,可如果它該沒的時候還在,該在的時候卻沒了,就一定會出問題。



幹細胞分化過程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在胚胎幹細胞中,分化或不分化,主要靠兩類基因說了算,一類是使其保持原始態多能性的基因,另一類是使其譜系定向調控基因。兩類基因就如同天平的兩側,哪一側基因的表達量佔優,幹細胞就會傾向於哪一側的狀態。兩類基因都能抑制對方的表達,幹細胞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維持狀態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而諸多原始態多能性保持和譜系定向調控基因的mRNA都存在m6A修飾。這使得相關基因的mRNA處在一種「說沒就沒」的狀態。在原始態多能性狀態下,讓幹細胞不分化的基因處於優勢位置,m6A修飾的缺失使這些基因mRNA的穩定性提高,賴著不走,又對譜系定向調控基因施加了持續的抑制作用,從而導致幹細胞進入一種「超原始」的狀態,阻止其分化。而在始發態多能性狀態下,讓幹細胞分化的基因表達開始上升,m6A修飾的缺失使這些基因mRNA的穩定性提高,最終導致幹細胞加速分化或細胞死亡。




不僅僅是生物內源的RNA,像RNA病毒這種外源的入侵者也存在RNA修飾。很早之前人們就已經在諸如流感病毒、肉瘤病毒這樣的RNA病毒上發現了m6A修飾。不過其對病毒本身的影響最近才逐漸為人所知,而且有一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感覺。總的來說,對於HIV、流感病毒這樣的逆轉錄病毒,由於不同結合蛋白的不同功能,在其沒整合進基因組之前,m6A的存在對它們有抑制作用,但如果它已經整合進基因組,m6A就要老老實實幫病毒做事了。


對於寨卡病毒和C肝病毒這樣的正義單鏈RNA病毒,m6A在其生命周期中起到了抑制的作用。乍看起來m6A在幫著宿主虐病毒,然而測序結果顯示,C肝病毒的m6A修飾位點在進化中體現出較高的保守性,人家十萬八千輩兒都穿著這個馬甲。由於病毒通常會面對很強的選擇壓力,保守的m6A修飾位點似乎又暗示其在C肝病毒生命周期中的積極作用。總而言之,m6A修飾在RNA病毒中的研究方興未艾,由於許多RNA病毒均含有m6A修飾,以此通路為靶點有望開發出可抗擊多種病毒病的藥物。




就好比織出的布不能直接穿在身上,而要經過剪裁和縫紉才能變成衣服,由DNA直接產生的RNA半成品中,很多是不會包含在成熟RNA中的,它們要在核內由相應的機制去除,這就是RNA的剪接。而正如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體型、衣服的尺碼也會不同,RNA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會有不同的剪接方式。m6A修飾在這邊的角色,就如同裁縫手裡的一把尺子,指示了RNA剪接發生的位置。它首先被結合蛋白所識別,隨後m6A結合蛋白會繼續召喚從事RNA剪接的小夥伴,所以剪接發生的位點通常在距m6A修飾不遠的地方。



RNA的可變剪接影響了眾多生命過程,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要數果蠅的性別決定了。果蠅的性染色體也是XY型(雄性XY,雌性XX),與和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哺乳動物性別看有無Y染色體,而果蠅則要看有多少X染色體,帶夠了兩條X染色體為雌果蠅,只有一條X染色體就只能是雄果蠅了。通過果蠅的繁殖實驗研究者發現,X染色體數量信號,影響了一個叫Sxl(Sex lethal)基因mRNA的可變剪接。在雌果蠅當中,Sxl基因的mRNA會被正常剪接,並產生正常的Sxl蛋白,而在雄果蠅中,Sxl基因的mRNA剪接異常,導致雄果蠅只能產生截短的Sxl蛋白。Sxl蛋白的不同會帶來一系列基因的差異表達,並最終決定雌雄果蠅的性徵。而在Sxl的mRNA前體中,可變剪接位置附近就包含了m6A修飾。當m6A修飾的Writer被移除之後(這樣可變剪接位置附近就沒有m6A了),雌果蠅中出現了像雄果蠅一樣的Sxl剪接體,而雌果蠅的存活率也大幅下降了,存活下來的雌果蠅很多也出現了雄果蠅的性徵。總結一下,如果沒有m6A修飾,好多雄果蠅就會當光棍,剩下的許多雌果蠅也長出「大鬍子」。

 

RNA修飾是一個內容極其豐富的研究領域,限於篇幅只能擷取極為有限的內容進行介紹。事實上許多重要的RNA修飾,比如假尿嘧啶修飾(pseudo U)和N1-甲基腺嘌呤(m1A),都有著豐富而精彩的故事值得講述,它們對生物響應外界刺激,維持自身內部穩態,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至今,這一領域已發展出眾多獨到的研究方法,也積累了眾多重要的科學事實。

 

近年來,藉由高通量測序技術的進步以及與其它學科交叉的成果,RNA修飾領域逐漸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開始向世人展示出一副極其絢爛的科學畫卷,儘管其研究的深度在目前還不及DNA和染色質的表觀遺傳修飾,但其研究的廣度卻是後者遠不能及的,相信在不久的未來RNA在中心法則的核心位置將愈發顯現出來。該領域最新的研究結果,逐步揭示RNA修飾與流感、愛滋病、白血病、阿爾茨海默病密切的聯繫。無獨有偶,在高等植物中,RNA修飾亦影響著其胚胎發育、開花結果,乃至於抗病、抗非生物脅迫的生命過程。這都預示著RNA修飾的研究必將深刻地影響醫療、製藥、乃至農業的發展。


表觀遺傳學專欄:

20170112 生命之初,新在哪裡:我們為何生而不同

20170121 父母基因博弈,誰贏你像誰? 

20170214 曾與諾獎失之交臂、人小鬼大的miRNA如何改變細胞命運?

20170303 人類克隆自己:還有什麼困難?


製版編輯:葉水送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該不該學奧數|數學巨匠|五音不全|抗癌藥 

新年獻詞|最受歡迎|西湖|農場|學術辯|日本獎

屠呦呦|王曉東|白巖松|何江|張鋒|楊振寧|李佩

盧煜明|王小凡|霾|女性成就|張純如|數學教皇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相關焦點

  • 試驗對比了RNA測試與DNA-RNA測試診斷不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有效性
    Livhits博士在試驗結論中寫道:「鑑於這些發現,分子測試的選擇可能取決於診斷性能以外的因素,例如成本、處理時間、樣本不足率以及關於特定突變的信息(可能會指導未來的治療)。」然而,先前的驗證性試驗支持本文觀察到的高敏感性,基於所有不確定結節手術治療後報告的高敏感性(RNA測試91% vs DNA-RNA測試94%)和非常低的假陰性率(RNA測試2% vs DNA-RNA檢測3%)。
  • 《STN快報》21:告訴我,電競圈到底誰說了算?
    《STN快報》21:告訴我,電競圈到底誰說了算?《DOTA2》戰隊、隊員與ACE聯盟撕逼大戲,電競圈到底誰說了算???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地球上的生命不僅僅始於RNA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一直讓科學家們著迷,但要想追溯數十億年前的生命並非易事。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一種相對較新的假說,即生命是如何開始的:一種非常精確的RNA和DNA混合。 RNA和DNA都決定了所有生物生命的基因組成,DNA是基因藍圖,而RNA是藍圖的解讀者或解碼器。
  •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或同時擁有DNA和RNA,科學家:到底是誰幹的?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或同時擁有DNA和RNA,科學家:到底是誰幹的?
  • 東北虎vs雄獅,獅虎鬥,到底誰更厲害呢?
    東北虎vs雄獅,獅虎鬥,到底誰更厲害呢?老虎和獅子都是動物界的王者,一直以來老虎和獅子誰更厲害是備受爭議的話題,但由於老虎常年深居山地森林之中,而獅子則馳騁非洲草原之上,所以兩種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很難遇上。
  • 植物人「拔管」 誰說了算?
    植物人的生死權到底誰說了算?是有尊嚴地死去,還是靠儀器維持生命?當家屬意見不一時,又當如何?法國有名男子因車禍變成植物人,在病床上躺了11年,儘管他的妻子和醫生都決定為其「拔管」,但他的父母為了讓他繼續活下去,多年來跑了無數次法院,甚至給法國總統寫信求助。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一旦dna被分離出來,法醫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就可以進行核酸純化,例如通過鹽析蛋白質沉澱的方法來去除雜質。其中,離心分離的質量是法醫提取dna工作的關鍵,直接影響結果。酚-氯仿法提取dna最能說明這一點,其通常用於提取血液裡的dna。
  • 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
    ……暖冬、冷冬到底誰說了算?且聽小編給你說說——冷冬、暖冬究竟該怎麼算?那麼,「冷冬」「暖冬」有沒有科學的界定標準呢?
  • 細菌DNA提取方法的優化
    離心管中,離心1min,棄上清液,收集菌體; 步驟二:加800µl裂解緩衝液(40mm tris-醋酸,ph 7.8的20mm 醋酸鈉,1mm edta,10% sds),吹打混勻(槍頭去尖); 步驟三:加400µl 5m nacl混勻後,離心12min(時間不能少); 步驟四:將上清液移至另一離心管中,加入10 µl rnasea
  • 我的血脂好不好,到底哪個指標說了算?
    體檢查門診查住院查 看不懂的指標搞不懂的箭頭 管住了嘴邁開了腿吃上了藥 指標升降病情好壞 到底誰說了算 這可能是不少血脂異常病友的真實寫照…… 那麼到底哪個血脂指標說了算
  • 互動設計 | 信息流提高轉化的策略
    信息流的形式更加突出沉浸式體驗,那麼問題來了,在處於這樣閒散的「逛」的狀態下,怎樣提高用戶的轉化率?像這種常見的信息流,也叫Feed,起初由Facebook在社交行業重新定義為News Feed,現在被大量用在電商、社交、資訊類等領域。信息流突出卡片的信息,用戶可以無限制地下拉刷新,偏重於「沉浸式」的體驗,用戶可以在裡面「逛」起來。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邊芹新書《誰在導演世界》出版:解剖西方文明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邊芹女士新書《誰在導演世界》近日出版。該書是中央編譯出版社首批「名人堂」系列叢書之一。身為旅法學者與文化批評家,邊芹女士致力於解剖「東西方文明」,意在打破西方的「陽光神話」與文化霸權。本書延續邊芹女士一貫犀利的文筆,暢達的文辭。
  • 猜想木乃伊之謎,DNA記憶存儲,複製人是否有本體記憶?
    大家都知道人之所以能證明自己的存在過這個世界上都靠記憶發生過的事如果你失去了記憶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電影裡很多發生過車禍的人,或者重大創傷的人,失去了自己的記憶忘記了自己是誰記憶到底存儲在哪裡現在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 鬼獒VS青狼獒,究竟哪個更厲害,誰才是最強藏獒?
    鬼獒VS青狼獒,究竟哪個更厲害,誰才是最強藏獒?大自然千奇百怪,它也是最神秘的,往往也令人十分的好奇。大自然孕育了很多的生命,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它們的生存狀態又是怎麼樣的呢?它們真實的狀態跟我們想像的肯定會有所差距,到底是驚險的?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表1. ncRNA分類(J Integr Bioinform. 2019 Sep)miRBase:http://www.mirbase.orgmiRBase資料庫是一個提供包括已發表的miRNA序列數據、注釋、預測基因靶標等信息的全方位資料庫,是存儲miRNA信息最主要的公共資料庫之一。
  • 信息流成本四象限分析法!信息流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轉化?
    競價信息流廣告四象限分析法是指兩組數據維度進行象限分類,從中發現推廣問題並解決,一般用於信息流批量優化。競價信息流廣告(1)減少點擊率、相關性差的創意數量。(2)減少無效的展現量、如將興趣定向、關鍵詞定向等設置的更精準化。(3)提升著陸頁等承接頁面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