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要積澱與傳承,教育需要改革與創新,學校需要特色與品牌。作為一所「有文化底蘊、有個性特色、有品牌優勢」的優質初級中學,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江外」)堅持「特色興校」,不斷探索由「英語特色」到「外語教育特色」的辦學之路,確立了「和韻教育」辦學特色,在實現傳承歷史傳統文化、體現社會時代精神的同時,打開了學校向前向上發展的新思路、新引擎——
「倡和塑韻」實現多元化融合
「和韻教育」,學校和師生之間是互相尊重、和衷共濟、和諧共處的關係,以求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共生共榮、師生都成為「文雅有風度的人」。為了給師生各種能力的發展、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地處正邁向國際大都市——廣州市的江外,以「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思路,確立了「倡和塑韻」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倡「和」就是要立足於中華文化傳統,結合現代教育手段,以兼容並蓄為原則,讓中華傳統與西方文明在學校的教育版圖中交匯,化為教育養料,讓師生吸取其精華,由內化開始,滋養心智、健全人格,達到塑「韻」,即陶冶和培育文雅而有風度的人,辦高品質學校。紮根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江外確立了「一訓三風」,即「與傳統同行,與世界同步」的校訓、「在傳承中進步,在融合中創新」的校風、「敬業弘師德,專業為求精」的教風、「一顆開放心,一雙開闊眼」的學風,提出要培養眼界開闊、德藝兼備、多元融合、全面發展的學子。讓校園成為教師樂教、學生善學、特色化、和諧化、多元化的溫馨家園。
項目學習創設寫作「情境場」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和韻教育」推進過程中,江外借鑑「生活寫作」「基於思維的寫作」「過程寫作」「基於交際語境的寫作」等模式,運用項目學習的要素設計項目「任務群」,創設寫作「情境場」,幫助學生在新情境中運用寫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江外申報的「初中語文項目式寫作的創新與實踐」[201912002]被批准立項為廣州市教育科學2019年度重點課題。
項目式寫作依據部編版義務教育教材單元寫作要求,通過整合真實、完整而富有挑戰性的情境,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導向,提供寫作知識支架,建構寫作資源包,研發寫作評價量表,通過寫作實踐、合作分享、成果展示等環節,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寫作能力的循環提升。通過這些豐富的寫作活動,學生以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為主線,以任務驅動、緊扣語言運用與表達貫穿始終,整合真實完整而富有挑戰性的情境與任務,努力實踐「聽說讀寫、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共享共建」的多元立體寫作「情境場」。
江外的項目式寫作呈現出怎樣的學習樣態?一方面,在課程整合中提升寫作能力,通過整合寫作情境、寫作知識、寫作形式和寫作資源,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設置不同類型的表達與交流任務,從「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和「1+X」的閱讀文本中進行專題整合,通過批註、隨筆、札記、小論文、文學創作以及各類實用文體寫作,指導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寫作,形成豐富多樣的過程性寫作成果。另一方面,在高階思維訓練中建構寫作經驗,從學習目標、呈現出的學習結果開始逆向思考,喚醒學生寫作主體的甦醒,自發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通過「項目活動→微寫作系列+知識清單→評價量表+探究升格→大作文+寫作資源→展示交流+修改提升」的流程,幫助學生運用高階思維進行深度寫作,建構自己的寫作經驗,進而訓練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
江外的項目式寫作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對統編版語文教材八下第二、第五單元寫作要求進行整合,基於真實情境設計了寫作項目「雲遊博物館尋寶記」,並從歷史、語文、美術等角度提出了「如何記錄一次參觀」「廣東省博藏品的歷史價值」「如何製作精美書籤、明信片、杯墊」「如何介紹一件展品」「如何寫好一次參觀」等問題,開展多元交互體驗的真實寫作。在項目進行中,為寫好博物館尋寶,師生製作「尋寶密碼卡」,學生進行線上「雲參觀」,對展品拍照,記錄遊蹤、資料;為了更加全面地介紹展品,學生借鑑《國家寶藏》節目的講述方式,學會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為寫好博物館參觀記,學生根據云遊博物館的照片、資料等素材,分析參觀遊覽的兩種寫作思路,教師則提取寫作知識、制定評價量表,指導學生運用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介紹事物特徵,學會移步換景、融入歷史文化寫遊記;為錄製展品介紹有聲書、進行博物館文創展,學生融合歷史知識、美術知識,進行審美鑑賞、藝術創作。「我們巧妙地通過『雲參觀』的方式寫作,達到提升寫作水平和獲取課外知識的目的。這種寫作方式,值得去好好體驗一番」「我做了一幅由三張書籤拼接起來的完整的書畫。經過此事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歷史其實並不枯燥,只要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文物的樂趣」……項目設計寫作活動收穫了不少熱情反饋,學生的精彩發言表達了他們對創新學習模式的喜愛和更多期待。
江外的項目式寫作評價是如何進行的呢?一是注重成果導向的過程評價。如:設計任務評價量表,給學生提供清晰的評級依據;遵循寫作心理規律,評價學生人際關係、寫作能力、關鍵品格等方面的變化;利用牆報、學習園地、微信、微博等進行成果展示、交流、發表。二是遵循課程標準的學業評價。項目式寫作提供寫作過程中必要的寫作知識清單,先設計一系列微寫作,根據量表評價提升;完成微寫作後,再依據一定的寫作資源完成大作文。設計項目寫作階段評價量表,幫助學生解決不同的寫作難點,重視學生寫作過程中學習共同體的組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不同個體寫作經驗的分享與建構。三是基於核心素養的增值評價。項目式寫作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項目活動中的適應能力、同伴關係、品德行為等都促進了學生利用資源、協商合作、在實踐中創造的學習能力。
項目式寫作以學習者為中心,促進學科概念和能力的深化,指向寫作的本質;基於情境的知識遷移,任務驅動的探究評價,使學生通過高階思維調整認知、分析創造,成為素養時代值得研究的學習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