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防潑水有什麼區別,驢友們一不留神就選錯了!
大部分人認為防潑水就是防水,只不過這只是字面上的一種意思,現實中二者的防水效果差距還是很大的!下面,TFO戶外 從材料、工藝、用途三方面為你揭秘,教你如何選一雙合適的戶外鞋——
一、防潑水
其實防潑水,往往也會寫成防潑濺,英文是water repellent ,縮寫為W/R。防潑水指的是以疏水性化合物沉積於纖維表面,織物表面留有孔隙,空氣和水氣還可透過,一般會在布面形成水滴(像荷葉那樣)。但不是真的防水,而是減少水被面料的吸附,使水能夠在面料表面被「撥開」。水停留時間長了還是會滲進裡面的。
防潑水加工以各種化學材料在布料表面附著一層超細的「針床」,使布料表面的張力小於水的內聚力,因此水滴落後會形成水珠滾開,而不是攤開浸溼。如果這層針床結構被壓平或遭油汙覆蓋滲入,面料的防潑水能力就會大幅度降低,甚至開始吸水。面料的防潑水效果也會隨著洗滌和長時間使用而逐漸減弱,甚至失效。
簡單的說,普通的帆布鞋潑一杯水,絕對是就馬上溼透。但是應用了「防潑水」工藝的徒步鞋,短時間的淋雨或者踩到水坑這是沒有問題的,溼的程度跟水滴量和停留時間有關。
二、防水
想在旅途中任性的踩水坑,你得選一雙外部防潑水、內部帶防水襪套的「防水徒步鞋」。
防水,英文是water resistant/water proof。是在織物表面上塗上一層油脂、石蠟、橡膠或多種熱塑性樹脂,以填充織物表面的孔隙,達到防水的目的。但同時織物透氣性也沒有了。現在的防水處理往往採用「防水透氣膜」來阻止水分子深入。
但薄膜本身過於脆弱,所以要依靠表布、薄膜、內裡相互配合才能達到防水的功能,所以「防水膜」往往做成「防水襪套」的形式。簡單地形容——市面上大部分防水徒步鞋/登山鞋都是在鞋子內部套上一個襪子形狀、帶有防水膜的「防水襪套」,以實現防水效果。
簡單地說,穿上應用了「防水膜」的徒步鞋/登山鞋,你在旅途中可以無懼泥濘。踩水坑、涉溪、雨中行進、雪地徒步......都不怕水分滲透,可以良好地保持腳部乾爽。
當然,當前的「防水襪套」的外形和帆船襪差不多,大概在5-8釐米高,涉水線一定不能超過「防水襪套」的高度。防水徒步鞋雖然能防水,但不能當水鞋穿。
三、「防水透氣膜」是什麼黑科技?
防水透氣膜,顧名思義,就是既防水又透氣的薄膜。
防水和透氣,不應該是矛盾對立的嗎?是什麼樣的黑科技,實現防水的同時又有一定的透氣性?
TFO戶外防水徒步鞋/登山鞋,應用了FIRST-TEX第四代防水透氣膜,這是一種新型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在水汽的狀態下,水顆粒非常細小,根據毛細運動的原理,可以順利滲透到毛細管到另一側,從而發生透汽現象。當水汽冷凝變成水珠後,顆粒變大,由於水珠表面張力的作用(水分子之間互相「拉扯抗衡」), 水分子就不能順利脫離水珠滲透到另一側,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滲透發生,使透氣膜有了防水的功能。
分清楚了「不防水」、「防潑水」、「防水」三者的區別,就可以綜合考慮用途、天氣、費用三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