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生物識別數據系統正在「殺死」印度窮人

2020-12-15 騰訊網

從指紋識別到面部識別,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主流的密碼認證模式。當手機用久了之後,識別可能就不那麼靈敏了,不過我們還可以手動輸入密碼。

不過在印度,生物識別技術的識別失誤卻能讓一個人無法正常地在社會生活,甚至會因此死亡。

事情要從 2009 年說起,印度政府推出了一個面向所有國民的生物識別資料庫項目Aadhaar,旨在將每個印度公民的指紋、照片和虹膜等生物信息納入一系列政府服務的資料庫中,從上學、看病、到銀行金融服務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和 Aadhaar 綁定。

Aadhaar 生物識別身份證. 圖片來自:彭博社

印度推出 Aadhaar 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建立一個基於生物識別數據的社會信用體系,讓更多印度民眾更好地享受社會福利,同時減少騙取福利的行為以及政府官員的貪汙腐敗

這在印度確實十分必要,在 2015 年印度仍有5 億人沒有正式的身份證明,因此這些人無法獲取政府援助、開設銀行帳戶、申請貸款、考取駕照……為此印度針對窮人發放了 2500 億美元的補貼,但其中有 40% 卻被貪汙。

而 Aadhar 的身份識別卡能夠減少國民領取補貼的中間環節,只要通過認證就能直接轉帳給個人,這同時也遏制了官員從中貪汙,看起來是一舉兩得。

目前印度已經有超過 12 億人在使用 Aadhaar,覆蓋率超過 88%,讓 Aadhaar 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生物識別資料庫。

然而印度人民卻沒有因此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尤其是很多窮人的生活反而更加困難了。

儘管已經推出 10 年,但這套系統依然存在不少技術問題,比如機器不夠穩定,更重要的是印度的網絡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網際網路覆蓋率不到 40%,而生物識別的機器不支持離線工作,這讓很多本來符合資格的民眾卻領取不到社會福利。

據《衛報》報導,今年 5 月印度男子 Majhi 在家門外倒下,當他的妻子發現並把他送到醫院後已經為時已晚,儘管沒有公布死因,但家人認為 Majhi 是餓死的。

Majhi 的妻子 Alabati Devi 表示當丈夫在外找工作回來時曾跟她表示「給我食物,不然我會餓死的」,但這個貧窮的家庭連大米都快買不起了,Devi 認為長期缺乏食物導致 Majhi 營養不良。

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他們其實可以領取養老金,但自從 1 月養老金就再沒有存入帳戶,據稱這是因為 Aadhaar 的機器無法識別他們的指紋。

Aadhaar 的指紋掃描機器. 圖片來自:路透社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事在於印度每天都在發生。據統計僅在賈坎德邦,至少有 13 起因為 Aadhaar 故障無法領取補助而導致民眾餓死的案例,其中包括一名 11 歲的女孩。

在印度一個小鎮上經營口糧點的 Pansure Murmu 表示,網絡信號是一個大問題,「我們通常要將機器運到一兩公裡外的地方才有信號」。

據印度爭取食物權運動組織(RTF),今年夏天賈坎德邦的兩個村莊就因為網絡問題兩個月沒有獲得食物補助。

儘管政府發布公告稱各地不應該因為指紋掃描失敗而拒絕發放補助,但實際上很多地方並沒有這樣做。

圖片來自:globalgiving.org

不只是領取養老金和食物補助,10 歲的Nadini Singh還因為身份認證出錯而無法到學校上學。在託兒所工作的 Kela Devi 也因為驗證問題 8 個月沒拿到工資,甚至還有人無法識別指紋不能取出銀行裡的錢……

在 Aadhaar 推出後,印度賈坎德邦政府表示取消了 100 萬張偽造的補助卡,但 RTF 的抽樣調查了其中 135 張被取消的補助卡,發現只有 2 張是偽造的,以及 3 張為「身份重複」。

更多的人則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從補助名單中被剔除,據悉有 300 萬人因此無法領取指定的糧食配額。

2017 年印度民眾抗議政府將公立學校為兒童提供的免費午餐與 Aadhaar 綁定. 圖片來自:法新社

而且這項認證計劃是強制性的,民眾並沒有選擇的權利,如果不接受連正常的工作生活也難以繼續,但加入後卻不得不面對更多麻煩,而 Aadhaar 一開始最希望幫助的弱勢群體,最後卻成了這項計劃最大的受害者。

正如印度德裡技術研究所經濟學家兼社會科學家Reetika Khera 所說,「這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監測工具。 它沒有帶來什麼好處,對福利體系也是毀滅性的。」

一位印度婦女正在進行虹膜數據採集. 圖片來自:路透社

每個時代都在被技術的洪流推著向前,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享受到技術帶來的便利,還有一些人會被技術拋棄。

除了 Aadhaar ,在歐洲一些國家,隨著行動支付普及而帶來的無現金社會,影響到了一大批窮人、老人和無家可歸的露宿者等弱勢群體的生計,因為這些靠販賣報紙雜誌為生的小商販無法便利地接受數字支付。

雜誌 The Big Issue 為銷售者提供便捷式刷卡器

而在無現金化程度極高的瑞典,只有2% 的交易是以現金形式進行的,但是瑞典 1000 萬人口中至少 100 萬人沒有做好迎接數字支付的準備,其中 60 萬是老年人,其他包括殘疾人和難民。

技術本身沒有錯,也不是要為了照顧少數人而放棄技術的發展,但技術說到底還是為了人而服務,人們可以因為一項技術生活得更加便利舒適,但不應該因為不用某項技術而變得寸步難行,至少得給每個人提供一個選擇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全球生物識別系統市場將達686億美元,多模態識別增長迅猛
    同時、由於生物識別系統易於安裝、不需要高技能的專業知識即可使它們運行,這也加速了其落地的速度。  另外,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發,正將促使非接觸生物識別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  新冠疫情的爆發,基於接觸的生物識別系統需求受到的影響最大。
  • 數字的反烏託邦:算法是如何懲罰窮人的?
    從美國伊利諾斯州的小鎮到英格蘭的羅奇代爾,從澳大利亞的珀斯到印度北部的杜姆卡,一場關於政府如何對待窮人的革命正在進行。由於人工智慧、預測算法、風險建模和生物識別技術是背後的驅動力,因此只有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能夠完全理解這個巨大的變化。但如果你正處於福利改革接收端的數百萬弱勢人群之中,你一定會體會到其中嚴重甚至是致命的影響。
  • 為什麼一再強調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安全
    生物識別商業化發展不斷加快  隨著人工智慧的強勢崛起,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快速「走紅」,從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到虹膜識別、步態識別,生物識別技術種類的愈發豐富,以及便捷、安全、高效等應用優勢的愈加凸顯,其產業發展正在不斷擴大與深化。  生物識別產業發展非常迅猛。我國生物識別技術已經處於全球先進水平,從事該行業的企業有千餘家,市場規模達千億規模以上。
  • 窮人和救助金,正在撕裂德國
    德國最大的幾個社會救助組織,10萬多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有這樣一個龐大的救助體系託底,可不就是妥妥的窮人天堂?失業了?沒事,每月給你補償原淨工資的53%-57%,持續18個月!唐僧割肉度群魔,德國砸錢養窮人。「害人害己」的後果,正在醞釀!二、窮人為德國做了什麼?物極必反,在慈善救助方面最得以展現。
  • 肺炎疫情:解讀印度的死亡數據與「群體免疫」
    到2020年8月下旬,印度已登記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比全球第4多的俄國多出2百多萬,新冠死亡病例從5萬多例正向突破6萬大關發展,早已超過了英國、在全球新冠死亡人數排名表位居第四。 但到了2020年8月下旬,印度每百萬人平均感染死亡人數比率僅為大約40多例,遠遠低於歐洲或北美的比例。
  • 人臉識別60年︱安巴·卡克:行動者們正在打開「黑箱」
    卡克是紐約大學AI Now研究中心的全球戰略及項目總監,今年9月,他們發布了一份報告,梳理全球範圍內人臉識別技術引發的爭議,並評估了現有數據保護法及相關條例的效力,報告提出,仍有諸多問題未能得到有效回應,即便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數據保護法」的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 全球規模最大的10個數據中心
    就像世界各地的許多全球性大都市都在尋求建設最高的摩天大樓來展示其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一樣,數據中心的建設規模也有這樣的趨勢,在不斷的向更大的建設規模發展。日前,挪威宣布將建設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數據中心,總面積將達到61.87萬平方米。據統計,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數據中心總面積約為174.65萬平方木。
  • 大局已定,印度美夢被中國打破,8億「窮人」成為莫迪最大絆腳石
    因為在該運動展開的幾個月之後,中國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而且在截至今年9月份的6個月裡,中國在印度進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也由上一財年的13.7%上升到了18.3%。儘管印度官方一直希望通過抵制中國經濟的存在,來提升本國工業的發展,但是印度貿易商和製造商卻是十分難擺脫對於中國產品的依賴。而且要知道,未來印度很難憑藉自身實力成為南亞地區的製造中心。
  • 生物識別:你的身體就是密碼
    指紋驗證當然是大家最熟悉的生物識別方法,可追溯到使用手指和掌紋給洞穴畫「籤名」的史前人類。指紋驗證早在公元前500年便已開始在商業環境中使用。X7cesmc1858年,印度公務員William Herschel在合同背面印上掌紋,生物識別作為一種身份驗證形式自此誕生。1903年,紐約警方開始使用指紋來識別罪犯。
  • 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生物識別、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9年全球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市場規模約為200億美元。指紋識別因綜合性優勢市佔率最高,佔比達58%。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發,促使非接觸生物識別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未來,非接觸式識別將得以大量應用。
  • 印度再現50度高溫,貧富差距出來了:窮人睡恆河,富人吹空調
    印度這個國家比我們更熱,最高溫的地方能達到55度。不過那裡的富人就好了,能吹空調。窮人呢,就只能睡在恆河裡。他們平時的工作也比較輕鬆,不用像那些窮人一樣,曬在太陽底下幹活。對比起富人家可以開懷暢飲的冰箱,這些窮人的生活可真慘。
  • 英開展全球最大生物醫學成像研究
    原標題:英開展全球最大生物醫學成像研究   有助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和診斷   圖像來源:Jimmy Bell, 威斯敏斯特大學   本報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健康成像研究將很快讓研究人員能夠到英國人的肚子裡轉一圈。英國生物樣本庫(位於斯託克皮特市的一家非營利生物學數據存儲庫)於4月14日宣布,它計劃在未來6年到8年對10萬人的器官進行掃描。
  • 新型生物識別:嵌入式心音身份識別系統
    因此,心音信號在不同的人身上有著完全不同的特徵並且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可以用作生物識別技術的識別特徵。心音信號除了很難偽裝,偽造及篡改外還具有容易獲取的優勢,因此人體心音信號可以為一種新型生物識別方法。  本文開發了一種基於LabVIEW的嵌入式心音身份識別系統,該系統使用方便靈活,能夠實現對用戶身份的註冊、辨識和確認。
  • 微軟的生物識別安全系統,你了解嗎
    Windows Hello為Windows 10用戶提供了另一種使用指紋,虹膜掃描或面部識別功能登錄設備和應用程式的方法。這是技術的作用,誰使用它和所需的硬體。Windows Hello是一項基於生物識別技術的技術,使Windows 10用戶只需使用指紋,虹膜掃描或面部識別功能即可對其設備,應用程式,在線服務和網絡的安全訪問進行身份驗證。
  •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身份識別,「刷眼」更可靠(關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虹膜識別技術已在煤礦中投入使用。相較於生物識別技術中的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虹膜識別起步較晚。然而,各類公開的對比測試和實際應用均表明,它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首先,虹膜具有極強的唯一性和穩定性。科學研究表明,虹膜是人體中最獨特的結構之一,自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終生不變,且不因外部幹擾而磨損變化。
  • 印度專家:青藏高原正在釋放「有害物質」,已經匯入了印度恆河
    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話題,因為被踢的次數太多了,所以才失去了新鮮感。隨著溫度不斷突破新高,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喜馬拉雅山,其高原地區的冰川正在飽受炙烤,大量冰川融水不僅給下遊帶去了洪澇災害,還引發了淡水庫的枯竭危機。
  • 生物識別支付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而支付作為金融的重要基礎性業務,對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更是有最直接而廣泛的需求。 生物識別支付與傳統支付的最大區別在於,生物識別支付省去了銀行卡、手機、現金等硬體環境,直接通過生物特徵與帳戶進行關聯。而對於用戶而言,無須攜帶任何支付介質即可進行消費,安全而方便。 面對如此便捷而炫酷的支付方式,我國各類市場機構都已經早早布局。
  • 高效身份認證的一大關鍵:生物識別技術
    在登記階段,需要採集個體的生物特徵數據,轉換為特定模板(對抽取出的信息進行數位化編碼),保存至本地設備或上傳至伺服器統一管理。   在驗證階段,用戶通過傳感器或讀取器提供個人生物特徵數據,然後將採集的生物特徵模板與預存的模板進行對比。如果匹配,即表示成功通過認證。
  • 高效身份認證的一大關鍵:生物識別技術
    在登記階段,需要採集個體的生物特徵數據,轉換為特定模板(對抽取出的信息進行數位化編碼),保存至本地設備或上傳至伺服器統一管理。在驗證階段,用戶通過傳感器或讀取器提供個人生物特徵數據,然後將採集的生物特徵模板與預存的模板進行對比。如果匹配,即表示成功通過認證。
  • 中國實現世界上數量最大的雪豹個體識別
    中新社西寧2月13日電 (記者 羅雲鵬)在瀾滄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科研人員利用紅外相機,通過個體識別分析出來這裡有40個雪豹的個體,這也是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大數量的雪豹個體識別。資料圖為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