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孤獨的「瓦納卡孤樹」

2021-01-16 高品圖像

瓦納卡湖有著數不盡的動人美景,而湖中的一棵孤樹,吸引著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留下專屬的瞬間。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在瓦納卡藝術家Gwenda Rowlands的記憶裡,1939年這棵樹已經在湖中成長,長久以來都是大自然的寵兒。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它孤獨的生長在湖中心,樹影搖曳,蕩漾著湖之靜謐。這或許這是世界上出鏡率最高的樹。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看到它有人會想到三毛的那一首詩:「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春去秋來,日出日落,那孤樹變換著不同的身姿,卻總是會等的到人,來欣賞它的身姿。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這顆「孤獨的樹」,因著巨大的名氣與影響力,並不孤獨。每一年,每一天,總有無數人因著一睹它的風採而近身膜拜。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瓦納卡的孤樹,在一年四季,在每一個清晨與黃昏,盡展風姿,總會讓人滿意而歸。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瓦納卡的孤樹,有著睥睨天下的威風與傲嬌,也有著內心的寂寞與蕭索。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相關焦點

  • 在瓦納卡湖畔漫步,靜靜的欣賞瓦納卡的孤獨樹
    南島的湖區中,瓦納卡宛如一名靦腆的少女,她的美麗隱藏在瓦納卡湖和哈威亞湖(Lake Hawea)以及南阿爾卑斯山之間,等待著你去發現它的美。瓦納卡 湖是一個很適合休閒的湖,老外穿著比基尼在湖邊曬太陽,下水遊個泳,遊回來曬曬乾,玩盡情了套上衣服走人。
  • 令人心動的紐西蘭天堂小鎮,瓦納卡
    她在瓦納卡湖畔把生活過成了一首詩,過上了人人羨慕的湖畔田園生活。這個原本低調美麗的小鎮子,現在成為了南島中最受富人歡迎的地方。湖畔小鎮瓦納卡位於紐西蘭南島瓦納卡湖區,距離皇后鎮67.2公裡,最具魅力的交通方式就是自駕。這裡是一個典型的度假小鎮,被稱為南島天堂小鎮。這座湖畔小鎮有著悠閒緩慢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沿湖而建的小院子有著繁花盛開的一角。
  • 瓦納卡開飛機,上帝視角飽覽秀麗山湖,這才是紐西蘭正確打開方式
    紐西蘭 的 瓦納卡 地區擁有壯美風景,是一年四季都備受推崇的旅行聖地。無論何時來到 瓦納卡 ,都能欣賞到無限美景,而其中最流行的遊覽方式,就是自己親自駕駛飛機,以上帝視角從空中俯瞰 紐西蘭南島 的高山、湖泊、冰川等壯麗景致。
  • 紐西蘭瓦納卡有夜空中最亮的星和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瓦納卡湖的四周被高高的山脈包圍著,湖區地帶還保留著原始的風貌,沒有被人工大幅度改造,而它「出圈」的原因不僅僅是這裡清新的空氣和如世外桃源一樣隱秘的環境,而是因為這裡的這顆「孤獨的樹」。這棵樹可能是世界上被拍攝得最多的一棵樹了,它有多有名呢?它有名到谷歌地圖上都能搜到這棵樹的具體位置,它也令無數的攝影愛好者和旅行達人趨之若鶩,紛紛踏上行程只為了一睹它的真容。
  • TED:你的「孤獨」並不孤單!
    他遠離家鄉,又孤獨又彷徨,這種感覺大家都不陌生吧。至少,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曾有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就像個外星人,於是寫下了這個外星人的故事。那時我才搬到劍橋,剛開始我的MIT博士課程,感覺勢單力薄、孤立無援,覺得自己不屬於那裡。But I had a lifeline of sorts.
  • 素數並不孤獨
    2、3、5、7、11、13……最初的幾個素數,要找出來並不困難,但隨著數字增大,如果一個一個數字按照定義去篩選是否素數,工作量會很快變得十分龐大。同為古希臘數學家的埃拉託色尼,給出了一個比較省力的算法,後人稱之為埃拉託色尼篩法。 首先,列出從2開始的數。
  • 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體,地球也許並不孤獨?-虎嗅網
    過去幾十年來,人類沒停止對地外文明的探索,試圖證明我們在這個宇宙並不孤獨。不過眾裡尋他千百度,地外生命其實可能就在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上。一、科學家在金星發現生命存在證據,地球可能並不孤獨當我們在金星光譜中首次發現磷化氫的存在,震驚極了!
  • 【人科】在這個星球,我們並不孤獨
    2020年,大多數年輕人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在身邊的好友,孤身一人在異鄉生活,孤獨是非常普遍的情緒,但是對於智人這個物種來說
  • 《超感獵殺》八人組的通感共享,這個星球我們並不孤獨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患有一些「孤獨症」,網際網路出現後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從另一面來說,也進一步放大了人們的孤獨感,我們經常在人生的經歷中渴望在力不可及的時候,有人施以援手,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有人給我們帶來堅定信念,因為在很多時候,這些希望都無法實現。《超感獵殺》向我們表達了在孤獨的時候,有那麼一瞬間,我們的腦海裡多麼希望會實現這一終極「妄想」。
  • 《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走向群體本就是妥協,因為孤獨才是常態
    在這種成熟筆鋒的帶動下,也確實讓我恍然若夢,原來不是我孤獨,而是人生本孤獨,而孤獨走向群體的過程不過是生命的必然選擇,真正內心深處依舊只有自己。今天,我將從孤獨到群體的選擇、孤獨本身以及對孤獨的理解來解說這本小說。01.孤獨走向群體的選擇這本小說的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鎮上有兩個相依為命的啞巴,高的叫辛格,胖的叫安東尼帕羅斯。
  • 創新|科學家可能發現首個外星生命存在證據,地球也許並不孤獨
    創新|科學家可能發現首個外星生命存在證據,地球也許並不孤獨 2020-09-1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孤獨已經寫入我們的 DNA:35% 的孤獨寂寞來自基因遺傳
    北京時間1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孤獨已經寫入我們的DNA,它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人們的孤獨感35%來自於基因遺傳。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作者表示,這些基因仍然對我們周圍世界產生反應,因此你的DNA並不一定會讓你感到孤獨。
  • 人類並不孤獨?某些恆星神秘消失,是否意味著有高級文明存在?
    人類並不孤獨?某些恆星神秘消失,是否意味著有高級文明存在?自然界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生物,在不同的生物眼中,世界的樣貌也各有特色。像螞蟻這種生物,它們眼中的世界就很特殊。生物最初並不在陸地生物的進化就是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到有的過程,早在遠古時期,地球是一片荒涼的狀態,當時生物的結構十分單一,大多都是單細胞生物。它們在經過歲月的演變之後,逐步升級和改造。至於這些生物的存在,有人認為在地球誕生不久之後就出現了,有人則認為是通過隕石帶到了地球之上。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之所以孤獨,他認為是他們缺乏愛,「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雖然他也承認,孤獨是一個人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看完百年孤獨這本書後,讓我覺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每個人都是孤獨地出生,在這世間恍惚幾十年並不漫長的日子轉眼就遠去了,然後再孤獨地死去。 生命註定是個悲劇,因為我們從沒有融入世界,世界永遠是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