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熊為大熊貓做苦力? 綠議員太過玻璃心

2020-11-30 央視網

臺灣黑熊為大熊貓做苦力? 綠議員太過玻璃心

央視網消息:臺北車站地下街的一幅觀光宣傳畫,最近在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的炒作下,引發關注。有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認為,畫中的「臺灣黑熊」成為大熊貓的苦力,批評漫畫是在「矮化臺灣」。

編輯:甄濤

相關焦點

  • 「臺灣黑熊」成「中國熊貓」的苦力?「臺獨」議員:矮化
    島內綠媒爆料稱,臺北地下街位於京站和北捷連通道的廣告看板,出現一幅《清明上河圖》為模仿的畫作,卻將臺灣黑熊比擬成服侍「中國熊貓」的苦力,在網上引起網友熱議,「臺獨」議員陳怡君聲稱,發展觀光固然重要,但是這樣的符號強烈具有針對性,極度的不尊重,也令人感到不舒服。
  • 觀光宣傳畫中臺灣黑熊在給大熊貓做苦力?臺北議員:具有針對性,極度...
    誰能想到,幾隻大熊貓也能戳痛臺灣議員的心呢?近日,臺北地下街位於京站和北捷連通道中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意在吸引觀光遊客。想必不少網友會覺得這幅圖稍微有點熟悉,因為它和「清明上河圖」有點相似。其實,該作品就是2014年,臺北一插畫家模仿「清明上河圖」創作出的一幅「熊熊上河圖」,作品中不僅出現了黑熊,還有大熊貓、棕熊等等。一直以來,臺灣黑熊被稱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不少當地公司、企業、地方政府,都選用其作為吉祥物,是著名的臺灣意象之一。在這幅圖掛出來之後,昨天(26日),臺北市議員陳怡君突然發帖,稱這幅圖「具有針對性、是極度的不尊重,令人感到不舒服。」
  • 綠媒阻熊貓入高雄搬出「臺寶」:憑啥「貓熊住豪宅,臺灣黑熊住好窄」
    主持人在節目中先後對比了大熊貓和黑熊在臺灣木柵動物園的保育費及居住場所,開始嘆氣,「貓熊(熊貓)全球有1500隻,一年的保育費要4800萬(新臺幣,下同),臺灣有企業捐贈木柵動物園3億,建造了一個438平的貓熊館,這是豪宅,臺灣的黑熊據稱已經剩下不到200隻,養一隻黑熊需要161萬一年,結果黑熊住的地方在木柵動物園只有41平,是貓熊的十分之一。
  • 2020年臺灣段子合集,笑死了!
    一張圖讓綠議員玻璃心:臺灣黑熊為大熊貓做苦力,不尊重人 臺北地下街位於京站和北捷連通道的廣告看板,出現一幅《清明上河圖》為模仿的畫作,名叫《熊熊上河圖》。
  • 大熊貓「圓仔」臺灣受寵 折射臺灣黑熊生存困境
    大熊貓寶寶「圓仔」的魅力所向披靡,一舉一動都成焦點,透過臺北市立動物園高明與密集的操作,全臺男女老幼都愛死了這個圓滾滾的小東西!民眾不知道的是,臺灣特有種的臺灣黑熊,數量竟然比貓熊還少,只有貓熊的1/10而已。
  • 恕我直言,頭回見到有人吃大熊貓的醋!
    綠媒阻撓大熊貓入高雄搬出「臺寶」:憑啥「貓熊住豪宅,臺灣黑熊住好窄」?就在高雄市長韓國瑜即將啟程赴大陸交流之際,此次全國兩會臺灣省人大代表許沛提出希望能夠「向高雄市贈送大熊貓」的建議,以擴大兩岸交流。主持人在節目中先後對比了大熊貓和黑熊在臺灣木柵動物園的保育費及居住場所,開始嘆氣:「貓熊(大熊貓)全球有1500隻,一年的保育費要4800萬(新臺幣,下同),臺灣有企業捐贈木柵動物園3億,建造了一個438平的貓熊館,這是豪宅,臺灣的黑熊據稱已經剩下不到200隻,養一隻黑熊需要161萬一年,結果黑熊住的地方在木柵動物園只有
  • 因為這隻黑熊,蔡英文自嗨過頭了?
    文| 八爪魚9月底,一隻由黑熊引發的爭論在臺灣各大媒體展開,而前幾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出席由臺灣當局舉辦的一場線上活動,這引起了臺灣媒體「中央社」、「三立新聞網」、《自由時報》的報導。也就在當日,克拉夫特不忘記在推特上發表了「挺臺」的聲明,當時克拉夫特的背景出現了一隻臺灣玩具黑熊。當看到這隻黑熊玩偶出現在克拉夫特的畫面裡時,臺灣「綠營」紛紛點讚,蔡英文也笑了。臺灣黑熊成為言論焦點臺灣黑熊是臺灣地區的標誌性野生動物,因為黑熊這種動物天生的呆萌可愛,受到全世界各地民眾的喜歡,臺灣黑熊也不例外。
  • 動物「萌主」激發臺灣黑熊保育意識
    作者 馥馨    最近,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了闢謠,特別發布一篇園內沒有新生臺灣黑熊寶寶的澄清消息。為何會有啼笑皆非的謠言傳出?歸根究柢就是有人對「圓仔」爆紅受寵而「吃醋」了。其實,既然同樣為熊,臺灣黑熊應可與大陸貓熊攜手倡導臺灣動物保育意識。
  • 就這麼個黑熊玩偶,蔡英文就高興得不行了
    呵呵,服侍大熊貓的臺灣黑熊又給臺灣帶來「驚喜」?綠媒:蔡英文笑了前幾天被臺媒炒作「服侍大陸大熊貓」的臺灣黑熊,又給臺灣帶來「驚喜」了?!從9月29日開始,多家臺媒開始炒作「美駐聯大使發文挺臺臺灣黑熊驚喜入鏡」的消息。
  • 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原標題: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貓熊的1/10!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黑熊小時候也像「圓仔」一樣可愛。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贈臺大熊貓幼崽「圓仔」雖然帶動臺灣人愛護動物的心,但很多民眾對瀕危物種概念並不清楚。臺灣本土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熊貓的十分之一。
  • 建議摧毀大陸沿海核電站 綠議員被數千臺灣網友「圍攻」:這人活膩了
    「人一綠,腦就殘」,網友的這句話放在很多綠營人士身上,堪稱經典。面對大陸軍機巡航臺灣,民進黨新北市議員陳永福日前竟然建議民進黨當局「摧毀大陸核電站」。這種瘋話連臺灣民眾都看不下去,連日來,陳永福被數千臺灣網友「圍攻」,有網友表示,「這個綠營議員智商堪憂」;還有的表示,「這是嚴重戰爭罪行」。
  • 臺灣黑熊雙胞胎已滿兩歲 為成功存活首例(圖)
    中新網12月14日電 臺「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前年底人工繁殖臺灣黑熊成功,母熊「黑妞」生下黑熊雙胞胎姐妹Happy和Bingo。最近兩隻小熊剛滿兩歲,成長順利,也學會野外自行覓食,不再主動靠近陌生人,非常聰明可愛。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特生中心14日舉行臺灣黑熊保育研討會,發表兩隻小熊圈養觀察報告和成長情形。
  • 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
    原標題: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   中新網8月4日電 可愛程度不輸給熊貓,但棲息地卻因人為幹擾等困境破壞、導致族群數量銳減至不到600隻的臺灣黑熊,目前正遭遇瀕臨絕種的危機。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市動保處為了加強市民朋友對臺灣黑熊保育的重要性,特於9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與10餘個保育團體及關懷生態企業團隊共同舉辦2014「臺灣黑熊日」活動,加強市民參與臺灣黑熊保育工作的認識。   臺北市動保處表示,除了設置推廣黑熊保育工作的攤位,讓大朋友、小朋友透過互動遊戲獲得保育的知識與觀念外,闖關集點還贈送多達500份令人驚喜的黑熊小物給民眾帶回家做紀念。
  • 臺灣黑熊面臨絕跡
    臺灣黑熊面臨絕跡 臺灣黑熊是瀕臨絕種動物,近年因棲地環境改變及被人捕殺,估計數量僅剩200多隻!根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調查發現,2年前預估全省約剩500隻,但研究人員去年全年都未看到臺灣黑熊蹤跡;兩年前捕獲並套上追蹤器的15隻,到去年也只有8隻仍可收到信號;令人遺憾的是,這15隻被追蹤的臺灣黑熊中,竟有8隻因誤入陷阱,而慘遭斷掌斷趾之禍。
  • 臺灣黑熊第一次現身玉山
    臺灣黑熊第一次現身玉山 2019年02月25日 16: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黑熊(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2月25日訊 臺灣玉山塔塔加地區第一次出現臺灣黑熊生活的證據。2月中旬開始,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發現排雲山莊等建築物裡出現被翻動的痕跡,被啃咬過的垃圾散落一地,還發現可疑腳印,經過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鑑定後,證實這些神秘客就是臺灣黑熊。
  • 布拉格市長宣稱不要大陸大熊貓,要臺灣穿山甲
    據捷克媒體7日報導,在布拉格市長賀瑞卜的「穿針引線」下,布拉格動物園或許會用臺灣地區的穿山甲取代大陸大熊貓入園。據捷克周刊《Respekt》7日報導,布拉格與北京就「一個中國」之間的爭端正在加劇。在布拉格市長賀瑞卜的「穿針引線」下,布拉格動物園或許會用臺灣的穿山甲取代大熊貓入園。
  • 追尋臺灣特有種 前往黑熊作夢地
    旅行有很多方式,從臺灣最美的地方出發,透過早期臺灣西方旅行者的探險紀行,規劃新的旅行路線,深入山林秘境、跋山涉水,尋找難得一見的動植物。我們從花蓮卓溪南安遊客中心(海拔530米)出發,循日治八通關古道蜿蜒而上,沿途腎蕨、鳳尾蕨、過溝等菜蕨夾道,鳥巢蕨、崖薑蕨、蛇木、桫欏等樹蕨漫生,難怪,入口到瓦拉米山屋(海拔1068米)14公裡路,被稱為「瓦拉米」步道— 「蕨」路。  跟著美秀走,看到的「風景」很不一樣,我發現她是以「黑熊能不能吃」的眼光來觀看,難怪大分會成為她的研究樣區,稱為「黑熊的秘密花園」。
  • 「韓黑」綠議員吐真言「韓國瑜可能贏」引綠粉內訌
    「韓黑」綠議員吐真言「韓國瑜可能贏」引綠粉內訌 2019年12月27日 15: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7日訊 臺灣綠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向來以
  • 黑熊寶寶挑食被訓低頭不吭聲,委屈巴巴默默反思
    1月2日,河南濮陽東北莊野生動物園,園內的講解員張女士看到自己曾經飼養的一隻黑熊寶寶還是挑食,就忍不住上前去訓了它幾句,黑熊寶寶一直低著頭不吭聲,真像是個做錯事兒的「熊孩子」月亮熊黑熊的一種,因其胸前長有一彎月牙狀金毛,故人們又給它們取了個美麗的綽號,月亮熊,又稱亞洲黑熊
  • 臺灣黑熊數量可能在日益減少
    臺灣黑熊數量可能在日益減少 2002年01月04日 11:2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