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萌主」激發臺灣黑熊保育意識

2020-12-01 華夏經緯

    作者 馥馨

    最近,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了闢謠,特別發布一篇園內沒有新生臺灣黑熊寶寶的澄清消息。為何會有啼笑皆非的謠言傳出?歸根究柢就是有人對「圓仔」爆紅受寵而「吃醋」了。其實,既然同樣為熊,臺灣黑熊應可與大陸貓熊攜手倡導臺灣動物保育意識。

    近來,臺灣動物界的「萌主」非貓熊「圓仔」莫屬;圓仔受寵,惹得保育人士忍不住替同為瀕臨絕種的臺灣黑熊發聲。其實,歷來被臺北市立動物園捧紅的動物明星不計其數,只可惜很多動物明星「過氣」後就被打入「冷宮」。

    1月初,出生滿180天的「圓仔」,首次在臺北市立動物園「上班」,吸引臺灣各家媒體到現場採訪,電視臺還因此出動了SNG轉播車;連續多日,「圓仔」的新聞攻佔了各媒體最重要的位置。

    有民眾批評,動用各界資源只為了報導一隻小貓熊,重要版面忽略了國際新聞要事,臺灣媒體果然素質低落,閱聽眾的水平也沒高到哪裡。其實,只要報導角度得宜,「圓仔」新聞也可以很有深度。

    圓仔受寵讓臺灣本土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臺灣黑熊吃味了,掀起了「黑白」與「黑」之爭。有網友發表,全世界現存的野生貓熊約有1,600隻,但胸前掛有白色「V」字領的臺灣黑熊只剩200隻左右;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臺灣黑熊居住空間約165坪,貓熊館卻有438坪,是「三級貧民區」對上「豪華別墅區」。

    臺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更於去年發文稱,臺灣過去20年關於臺灣黑熊的各項保育經費,每年約新臺幣200萬元,總計才約4,300多萬。

    相較於臺北市立動物園每年光是張羅貓熊食物的費用就新臺幣102萬元,以及企業認養的貓熊館千萬元電費,貓熊一家三口確實獲得五星級待遇。

    「吃醋」的民眾甚至失去理智,刻意編造出動物園裡還有一隻與圓仔幾乎同一時間出生的臺灣黑熊幼仔,但完全被園方忽略的謠言;急得動物園趕忙出面澄清,稱最近一次出生的臺灣黑熊,是現年已經5歲的「黑糖」。

    其實,動物園已設法藉「圓仔」的高人氣,「置入」臺灣黑熊;例如在動物園拍攝的「圓仔日記」當中,圓仔兩度化身「保育大使」,向民眾介紹黑熊寶寶的特色和習性。

    即將於今年3月登場,由法國藝術家Paulo Grangeon設計的「紙貓熊展」,首站為臺北,臺北市政府更緊急追加定製200隻臺灣黑熊模型,讓1,600隻紙貓熊與200隻紙黑熊同時登場。

    另外,臺北市立動物園與知名插畫家Cherng’s合作,推動「黑白動物彩色夢」認養計劃,在募資平臺FlyingV上進行公眾募資,首要目標就是替臺灣黑熊募集新臺幣200萬的保育資金,將全數用在臺灣黑熊野外保育。

    只不過,目前這項計劃已進行兩周,只募得30多萬元,而且媒體報導寥寥無幾。或許有人認為,「圓仔」是天然「萌」,臺灣黑熊長像兇猛,不若貓熊憨態可掬來得惹人憐愛,而且唯一特徵胸前的白領「V」,若不站立起來也不易被發現。

    但筆者相信,臺北市立動物園有豐富的動物明星塑造經驗,應該更加把勁「說故事」,讓社會更多資源一同來關心臺灣黑熊保育。相信臺灣社會也衷心期待,能有一家企業認捐蓋一座專屬的臺灣黑熊館。

    其實,臺北市立動物園曾紅極一時的「國寶」動物還有黑腳企鵝與無尾熊,只可惜一窩瘋熱潮過去後,也就失寵了,甚為可惜。

    本次若能藉「圓仔」的高人氣,重新喚起民眾對其它動物的關注,也可趁機向民眾深植動物保育概念,並通盤檢討其它保育類動物的投入資源。

    撇開情緒性的字眼,再更深一層看,除了讓民眾認識與喜愛臺灣黑熊,臺灣能否能借鏡大陸於1983年成立大熊貓研究中心,不遺餘力保護貓熊的經驗,也集結社會資源,就臺灣黑熊的繁殖、飼養、生態、育幼、遺傳、疾病、復育、種群監測等提出有系統的基礎性研究。

   而在讚嘆「圓仔萌樣」時,也不該忽視野生動物本應生活在自然的棲息地中,熊貓、臺灣黑熊、企鵝或無尾熊也都不能例外。

    大陸人工培育熊貓的最終目的,仍是希望最終達成野外自行繁衍的終極目標,因此在花費許多人力物力徹底研究貓熊習性與生態後,已著手嘗試人工繁殖後再野放。

    為了營造與保護良好的天然環境,大陸已先後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劃定33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退耕還林、禁止砍伐林木,維護貓熊的棲息地。

    臺灣黑熊生活在海拔1000-3500公尺的高山,山多地小人稠的臺灣,人類為了生存不斷向高山爭地,也該思索如何將黑熊的棲息地還給他們。

    另外,研究人士1998到2000年捕捉到的15隻臺灣黑熊中,就有8隻因誤陷盜獵陷阱而喪失了腳趾或是腳掌。禁止非法狩獵,杜絕野味和黑熊入藥,比什麼都重要。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
    原標題: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   中新網8月4日電 可愛程度不輸給熊貓,但棲息地卻因人為幹擾等困境破壞、導致族群數量銳減至不到600隻的臺灣黑熊,目前正遭遇瀕臨絕種的危機。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市動保處為了加強市民朋友對臺灣黑熊保育的重要性,特於9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與10餘個保育團體及關懷生態企業團隊共同舉辦2014「臺灣黑熊日」活動,加強市民參與臺灣黑熊保育工作的認識。   臺北市動保處表示,除了設置推廣黑熊保育工作的攤位,讓大朋友、小朋友透過互動遊戲獲得保育的知識與觀念外,闖關集點還贈送多達500份令人驚喜的黑熊小物給民眾帶回家做紀念。
  • 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原標題: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貓熊的1/10!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黑熊小時候也像「圓仔」一樣可愛。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贈臺大熊貓幼崽「圓仔」雖然帶動臺灣人愛護動物的心,但很多民眾對瀕危物種概念並不清楚。臺灣本土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熊貓的十分之一。
  • 臺灣黑熊第一次現身玉山
    臺灣黑熊第一次現身玉山 2019年02月25日 16: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黑熊(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2月25日訊 臺灣玉山塔塔加地區第一次出現臺灣黑熊生活的證據。2月中旬開始,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發現排雲山莊等建築物裡出現被翻動的痕跡,被啃咬過的垃圾散落一地,還發現可疑腳印,經過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鑑定後,證實這些神秘客就是臺灣黑熊。
  • 大熊貓「圓仔」臺灣受寵 折射臺灣黑熊生存困境
    民眾不知道的是,臺灣特有種的臺灣黑熊,數量竟然比貓熊還少,只有貓熊的1/10而已。      大熊貓是全球寵兒,除了外形可愛,牠的稀少性才是受重視的焦點,正式被列入《華盛頓公約》的瀕絕動物,受到國際性的保護。      在大貓熊的故鄉中國,中國政府更是千般呵護,早早就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臺灣黑熊雙胞胎已滿兩歲 為成功存活首例(圖)
    中新網12月14日電 臺「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前年底人工繁殖臺灣黑熊成功,母熊「黑妞」生下黑熊雙胞胎姐妹Happy和Bingo。最近兩隻小熊剛滿兩歲,成長順利,也學會野外自行覓食,不再主動靠近陌生人,非常聰明可愛。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特生中心14日舉行臺灣黑熊保育研討會,發表兩隻小熊圈養觀察報告和成長情形。
  • 臺北市動物園發生駭人事件 臺灣黑熊撥開門咬死同伴(圖)
    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6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發生駭人的「熊殺熊」事件,今年元月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的公臺灣黑熊     人稱「黑熊媽媽」的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美秀表示,熊科動物會因覓食、交配等原因大打出手,為了生存,部分外國野生的熊科動物甚至還會合作狩獵。動物園發生圈養黑熊互鬥死亡案件,她是第一次聽到。
  • 臺官員被曝販賣保育類動物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再公布前「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黃國男「假贈與真買賣」影音紀錄,影片中有猴子已崩潰自殘現象;該研究會疾呼「農委會」徹查,否則將控告圖利。
  • 臺官員被曝販賣保育類動物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再公布前「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黃國男「假贈與真買賣」影音紀錄,影片中有猴子已崩潰自殘現象;該研究會疾呼「農委會」徹查,否則將控告圖利。
  • 臺灣修改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移除臺灣獼猴等8種動物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月9日,臺灣「農委會」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其中臺灣地區物種新增17種,移除8種保育類動物。據報導,臺灣「農委會」1月9日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 超萌鹽雕「圓仔」和炭雕黑熊入住臺北市(組圖)
    原標題:超萌鹽雕「圓仔」和炭雕黑熊入住臺北市(組圖) 臺北市府獲贈炭雕的臺灣黑熊及鹽雕圓仔。(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1600隻紙貓熊與200隻紙臺灣黑熊正於兩廳院藝文廣場展出,為宣傳關心瀕臨絕種動物的理念,臺鹽公司邀請藝術總監羅廣維,以人氣超夯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寶寶圓仔為藍本創作貓熊鹽雕,鮮之路公司也製作臺灣黑熊炭雕,並將「黑白雙熊」捐贈給臺北市政府,呼籲一起關心瀕危動物保護。
  • 預算不夠只能稱「死好」 臺當局愛用臺灣黑熊來宣傳
    (圖片來源:臺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華夏經緯網5月4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媒跟拍南安小熊野放過程遭各界撻伐,律師呂秋遠也在臉書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臺當局與民間常常用臺灣黑熊來做宣傳,但是每隻黑熊一年只能分到不足1萬元的預算,「這樣可以稱之為『國寶』,也是很令人懷疑的」,從分配預算的角度來看,「大概只能稱得上死好」。
  • 臺灣黑熊面臨絕跡
    臺灣黑熊面臨絕跡 臺灣黑熊是瀕臨絕種動物,近年因棲地環境改變及被人捕殺,估計數量僅剩200多隻!根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調查發現,2年前預估全省約剩500隻,但研究人員去年全年都未看到臺灣黑熊蹤跡;兩年前捕獲並套上追蹤器的15隻,到去年也只有8隻仍可收到信號;令人遺憾的是,這15隻被追蹤的臺灣黑熊中,竟有8隻因誤入陷阱,而慘遭斷掌斷趾之禍。
  • 臺灣獼猴不列保育類動物?島內動保團體反對
    華夏經緯網12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獼猴是三級保育類動物,但獼猴惹禍,且族群數量這麼多,還需保育嗎?島內動保團體和學者表示,臺灣獼猴分布集中在某些區域,整體來看數量仍不足,且國際上的靈長類都是保育類動物,島內將其列為保育類動物,還是有必要的。據報導,「臺灣獼猴仍有保育價值。」
  • 臺灣地區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
    華夏經緯網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國道三號」苗慄縣苑裡段前天又發現一隻石虎疑遭輾斃,是去年以來命喪「國道」的第三隻。據報導,石虎學名「豹貓」,屬貓科的夜行性動物。外表的斑點類似豹紋,兩耳後面有明顯白色塊斑,尾巴長且粗,具強烈狩獵本性。石虎多棲於低海拔淺山處,易受人類活動幹擾,全臺灣僅存600隻,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
  • 綠媒阻熊貓入高雄搬出「臺寶」:憑啥「貓熊住豪宅,臺灣黑熊住好窄」
    不過,這樣的消息傳到綠營媒體的耳朵裡,他們腦補出了這樣一個畫面↓為了阻撓大熊貓入臺,臺灣綠營政論節目《政經看民視》在3月11日的節目中搬出了臺灣「國寶級」動物——黑熊。主持人在節目中先後對比了大熊貓和黑熊在臺灣木柵動物園的保育費及居住場所,開始嘆氣,「貓熊(熊貓)全球有1500隻,一年的保育費要4800萬(新臺幣,下同),臺灣有企業捐贈木柵動物園3億,建造了一個438平的貓熊館,這是豪宅,臺灣的黑熊據稱已經剩下不到200隻,養一隻黑熊需要161萬一年,結果黑熊住的地方在木柵動物園只有41平,是貓熊的十分之一。
  • 臺灣地區修訂保育類野生動物產品或製品進出口要求
    2017年6月27日,臺灣地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發布林保字第1061701400號公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布的農林務字第1061700219號公告修訂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已於2017年5月1日生效,自該法生效後,要求後續野生動物活體、保育類野生動物產品或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產品展示等活動
  • 從年出口6萬張穿山甲皮,到保育模範生——臺灣穿山甲保育之路
    而臺灣,極可能是穿山甲最後的保育基地。根據屏東科技大學研究,臺灣穿山甲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很難想像,僅僅在半個世紀以前,臺灣每年出口6萬張穿山甲皮革,幾乎讓穿山甲絕跡。這50年來,臺灣如何從野生動物地獄,搖身一變成為穿山甲最後淨土?「你看這裡有個洞,那邊也有,啊,這裡也有一個。」
  • 臺灣黑熊又進向陽山屋 嘉明湖步道封閉半個月
    臺灣黑熊出沒山屋的頻率愈來愈高,向陽山屋、嘉明湖山屋都發現臺灣黑熊進入找食物,日前還拍到黑熊爬到放鍋碗的柜子上。臺東林管處表示,自22日起封閉嘉明湖步道半個月。    近一個月,向陽和嘉明湖山屋出現4次黑熊覓食,網友在臉書貼上照片說,大黑熊「走灶腳」,山友隔牆睡。網友還說,黑熊這幾天更頻繁且大膽,也不知是否同一隻。
  • 追尋臺灣特有種 前往黑熊作夢地
    追尋臺灣特有種 前往黑熊作夢地   旅行有很多方式,從臺灣最美的地方出發,透過早期臺灣西方旅行者的探險紀行,規劃新的旅行路線,深入山林秘境、跋山涉水,尋找難得一見的動植物。
  • 臺灣黑熊數量可能在日益減少
    臺灣黑熊數量可能在日益減少 2002年01月04日 11:2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