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一詞最早出自於2006年《時尚 Cosmo》的一期雜誌。
封面的標題就是《歡迎來到剩女時代》,用以形容超過社會一般認為的適婚年齡,但仍未結婚的女性。而後又被收錄到2007年由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儘管剩女一詞,近年來通過網絡及影視作品不斷被渲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但目前,人們仍未有統一的剩女定義。
在中國普遍認為過了27歲的單身女性就被稱為剩女,尤其是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更加追求自由,覺得自己努力奮鬥了那麼長時間,終於有了事業上的成功,一方面對男生的眼光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有些女性不想走進婚姻這座圍城裡,被婚姻牽絆。這樣就誕生了很多被父母逼婚,被周圍人異樣眼光看待的剩女。
「剩女」離幸福有多遠?
時下,一場關於愛情與婚姻的探討正在熱劇《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展開,三位「剩女」的故事,直擊每個獨身女性心靈深處。。。
迎著世俗的眼光,那些尋找愛的過程,露骨般現實和諷刺。在婚戀市場,無論受過多好的教育,人品多麼端正,性格多麼平易,都最終會被「年齡,外貌,生孩子」這三把大尺卡得死死的。30+的女性不結婚就低人一等嗎?傷痕累累過後,她們用經歷告訴每一個不完美的個體——要如何在愛的關係裡認清自己?如何在這場情感角逐裡自處,保持自我。
正如劇中一句臺詞所言「離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結婚。」那麼,與其離婚冷靜,不如冷靜結婚。
劇中的她們和現實中的我們
這部電視劇選的三個角色都特別有代表性。
程璐(童瑤飾):上海女孩,本碩連讀,金牌編劇,事業上可謂是一帆風順直接走上人生巔峰,而且顏值上等,獨立有主見,35歲,事業成功,但因為未婚總被身邊人議論。她堅持"我不是不能結婚,而是選擇了不結婚"的想法,從未放低對愛情的標準。
田蕾(陳數飾):知名律師事務所二級合伙人,職場精英,自購上海二環地鐵沿線房產,自律勤奮。屬於霸道女總裁,34歲,單身未婚,對愛情和婚姻始終保持理智冷靜。看透了那些所謂的海誓山盟。
丁詩雅(許芳銥飾):美容院老闆,性格溫和,長相出眾,無房有車。30歲,單身未婚。
這三位女主乍看之下,不論從外貌還是物質條件,應該都算是條件優秀的女生了,但是就社會常規的擇偶標準來說,她們又不算是理想的對象。
他們被社會世俗的有色眼鏡評判著,面對她們的優越條件,很多人會說」不適合相夫教子「」性格過於強勢「」條件太好肯定不太會照顧家庭」就這樣她們雖然經濟獨立,顏值上等最終還是逃不過剩女的命運。
他們就像現實中的我們,過了適婚年齡就會被周圍的人貼上標籤,「剩女」沒結婚的,是「被挑剩下的」殘次品。結了婚的,則是「被選中的」勝利者。這樣的價值觀念,《誰說我結不了婚》是持批判態度的。而批判的方式又極其討巧和幽默,藉由不斷的金句臺詞來表達觀點。
劇中的這三位女性都有自己對愛情婚姻的觀點和看法,堅持著自我。
引人深思的婚姻拷問
很多時候,「剩女」的出現已超越了個人情感的界限,上升到家庭和社會問題。
在中國父母的觀念中,只有子女結婚生子,才算完成人生大事,看著子女成家立業才能鬆一口氣,所以那些到了適婚年齡的人就成了被催婚的對象。催婚,幾乎伴隨著每一位大齡不婚女性的日常,無論是當面拷問,還是電話微信裡的旁敲側擊,那種令人尷尬而窒息的場面,都足以摧毀一個人追求真愛的堅強意志。
獨立自信的田蕾,也不得不為了應付父母粗暴的幹涉,而選擇「僱傭男友」。
她帶著假男友徐海峰為父親祝壽,席間發生種種不快。在父親的眼中,只有結婚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女人,相夫教子才符合一個女性正常的人生軌跡。即便田蕾升職成為律所二級合伙人,並打贏了一場跨國智慧財產權糾紛案,換來的只有父親一句「女人要事業有什麼用啊!」
以一種絕對的權威凌駕於子女意願之上的,還有田蕾的母親。儘管她自己的婚姻都以失敗收場,見到女兒第一面,仍然逼問「你們倆哪天領證?」
移步社會,大齡女性面對的環境同樣殘酷。
「一個三十多歲不結婚的女人,肯定是有什麼事。」「單身女性,尤其是一個人在外打拼的單身女性,是最容易被壞人盯上。」「讀碩士,沒用。和你年齡一樣大的,孩子都抱身上了。」「歲月對於女生來說就是把殺豬刀,只會讓女生越來越貶值|「
閨蜜談心,同學聚會,運動健身、購物美容,沒有愛情和婚姻又怎樣?大齡單身女性依然可以活出精彩。誰說到了適婚年齡活該得找個人倉促嫁了,誰說年齡大了就該有負罪感,就該把「結婚生子和相夫教子」作為義務去履行。
在《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直觀呈現了「剩女」的AB兩面,引人深思。婚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結婚與不結婚,早與晚,跟什麼樣的人結婚,與幸不幸福有必然關聯嗎?父母和兄弟姐妹,就有權利以親情的名義綁架一個人選擇人生的意願嗎?
就像有位哲學家說的那樣,一開始,我以為世上最不幸的事情是孤獨終老,可直到後來,我才發現錯了,因為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並不是孤獨終老,而是和一個讓你感到孤獨的人,過一輩子。
《誰說我結不了婚》正是藉由三位女性的情感故事,上演一出「反剩女」現實大戲。他告訴有女性都不要為了所謂的親友期待和社會一樣眼光而去倉促結婚,婚姻永遠都要以愛為前提才能實現的,如果為了別人而結婚那就是對自己和對別人的不負責。
劇集開篇,三位女性已明確闡述了各自的愛情觀。
「如果一段愛情全靠錢撐著,那跟進ICU有什麼區別呢?雖然長得帥不能當飯吃,但是長得太醜了,也讓人吃不下飯吧。」「我最討厭有一種男人動不動就說:女人永遠是對的,這句話什麼意思啊?這句話從本質上表明,社會上大部分男人都會蠻不講理的認為,絕大多數的女人是蠻不講理的。」「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我最喜歡的是成功,而女人放棄婚姻,是邁向成功的捷徑。」
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婚姻,寧可孤獨終老也不要降低對另一半的要求去維繫勉強的婚姻,要是這樣的話今後的歲月你一定會在後悔中度過。
結婚,繁衍是人生的一種途徑,但卻不是唯一途徑,既不是我們的責任也不是我們的義務。
只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活得獨立自由,不被世俗多累,想愛的時候就大膽去愛;不想愛的時候就盡情的享受一個人的自己。
《誰說我結不了婚》告訴我們所有的女性在面對婚姻的抉擇的時候,都要保持自我,都要有一份野心:
我就是我,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我就這樣,管別人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