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4個月前,騰訊宣布以約2.15億美元入股京東,拿到京東15%左右的股權,及上市認購5%的股權。京東則將收購騰訊旗下QQ網購和拍拍網及易迅網的少數股權和購買易迅網剩餘股權的權利。而京東與易迅由於業務多有重疊,整合或者調整實在必然,但是事態發展的速度似乎超出了大家的預料。
日前,易迅被傳出內部動蕩,網站上多個品類貨品清倉、被指責訂單不是無故被取消就是因各種原因無法送達,而在各大社交網站上,針對易迅的投訴更是接踵而至,而其創始人也已經離職。業內人士指出,易迅似乎已經難以作為一個獨立品牌而存在。
但讓人不解的是,一家在去年底還敢於與京東、天貓叫板的B2C巨頭怎麼就會在半年內崩塌?
艱難的平穩過渡
一個曾經雄心勃勃的B2C電商,如今卻走到了曲終人散的境地。
7月7日,易迅網站上掛出了一則公告稱,「感謝您對易迅網一直以來的支持。易迅網未來將專注於通訊、IT數碼(包括智能家居及穿戴設備)、家電、汽車用品等領域,為您提供更專業的服務與體驗,我們將在近期逐步進行改版調整。敬請期待!!」
雖然3C自營業務原本就是易迅網的核心,但是易迅曾經高舉綜合電商的大旗,試圖攻佔日用百貨、視頻零食等多個品類的電商市場。但是這則公告不僅宣告了易迅綜合電商的擴張失敗,而且更意味劃歸京東後,易迅可能無望繼續作為一個獨立品牌而存在。
因為表面上,易迅改版目的是返樸歸真,回歸到原來的專業垂直電商平臺的路上,發揮此前在自營業務中積累的優勢,專注通訊、家電、IT數碼、汽車等類目。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在數碼3C、家電等類目在電商行業上已經具有絕對優勢,易迅改版後,市場與京東就更為重疊。一方面,供應商可能會把更多精力放在京東;另一方面,對京東或騰訊來說,肯定不會將流量等資源分散到了兩個平臺上,否則可能就會出現左右手互搏的問題。換句話說,易迅品牌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性,收縮品類然後關閉可能是最終的結果。
事實上,目前易迅不僅在針對日用百貨等品牌清倉,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其數碼3C等核心品類也已經出現了大幅降價銷售與嚴重缺貨的問題。比如,一款金士頓32GB儲存卡,易迅打出了69元的低價,但顯示「暫不銷售」,而在京東售價為95元,幾大倉庫均有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微博上出現了大量針對易迅的投訴內容。其中,主要集中在送貨速度變慢、部分產品的訂單被無故取消或者不能配送等。
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易迅與京東整合的過程已經在全面推進但很艱難,員工安置、倉庫配送調整都面臨著很多問題,而且創始人卜廣齊已經從易迅離職,這些都會加劇易迅內部的動蕩。不過,易迅沒有出現之前一些電商關閉清倉時的亂象,在與京東整合過程中,能夠維持現在比較穩定的局面已經十分不容易。
「打貓狗指揮中心」淪陷
2012年5月份,騰訊以5億元的代價完成了對易迅的控股,並接入騰訊內部的資源使用效率考核體系,與其他騰訊部門一同享受騰訊給予的資源扶持。這個消息在當時曾引發了一時轟動。曾有評論認為,藉助騰訊的流量入口優勢,京東將會處於下風。
而事實上,在騰訊的支持下,易迅確實也曾一度獲得了與京東叫板的底氣,兩者甚至貼身肉搏過一陣子且難分勝負,但易迅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呢?
如果追溯到京東與易迅的發家,兩者都是在一條起跑線上。
據了解,易迅是在2006年由當時紅極一時的新蛋員工離職創辦,與發家自中關村的京東相比,可謂系出名門。從訂單量來看,京東在2005年前後,訂單也不過五六百個,並不十分強大,易迅成立時,電商江湖依然是藍海一片。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直到騰訊在2010年開始入股易迅時,京東商城日訂單也不過2萬-3萬單規模,但並非是不可挑戰,尤其是騰訊財大氣粗的支持情況下。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易迅銷售額已經高達60億元,相比2011年的20億元,實現了年300%的增長率。此後,易迅在經過長期準備後,開始強大的宣傳攻勢。在一些主要城市,易迅的廣告佔滿了公交地鐵。廣告中最顯眼的莫過於「閃電送」。在深圳、上海等地,易迅的物流可以做到「1日3送」,這已經成為其招牌服務。
當時,卜廣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自己的野心,希望在2013年末,將易迅的銷售額做到150億-200億元。
顯然,在卜眼裡,物流就是易迅對抗京東的殺手鐧。而騰訊方面也是積極配合。不僅給易迅提供強大的流量支持。騰訊的投入,也幾乎全用於易迅幾個大區的物流倉儲的建設。光在上海青浦就開建了面積23萬平方米的基地,投資高達10億元。
2013年「雙十一」期間,易迅的攻勢達到了巔峰。一位資深電商人士透露,在易迅上海總部有一個標語非常醒目—「打貓狗,挑戰億元訂單」—為了在雙十一與天貓、京東(品牌形象是「狗」),易迅甚至成立了「打貓狗指揮中心」。
然而讓人唏噓的是半年後,京東同意騰訊入股,而包括易迅在內的騰訊電商平臺都由京東來經營,「打貓狗指揮中心」徹底淪陷。另外,易迅在物流、運營中心的巨額投入也可能會被拋棄,因為京東在廣州已經設立了幾大倉儲中心,幾年前已經基本實現幾大省份「211達」,而易迅的倉儲就顯得可有可無。
京東騰訊的如意算盤
現在,京東掃除了易迅之後,在B2C領域,唯一能夠跟京東一較高下的競爭對手可能就剩了天貓與亞馬遜。但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同意騰訊入股,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清除競爭對手易迅,兩者早已不在一個層次上。京東看中的應該是騰訊陪嫁給京東的拍拍、QQ網購,這兩者可以為京東注入C2C概念,另外,騰訊入口也可以為其帶來一定的流量提升,從而全面提升京東IPO的估值。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日前曾指出,「拍拍的微信電商開發項目『微店』現在也由京東POP負責,為微信搭建C2C和B2C體系。阿里上市,資本市場最認可的是淘寶而非天貓,因此京東想獲得高估值,一定要做C2C,拍拍+微店足以在PC端和移動端填補此領域的空白。」
而此次將電商平臺拱手相讓的騰訊就顯得十分無奈。實際上,2005年騰訊就開始涉足電商,但無論是當年主攻C2C的拍拍網、類似天貓商城的QQ網購、B2C平臺易迅網,以及垂直電商珂蘭鑽石與好樂買、以及團購高朋網,最終未能如願趕上競爭對手,更沒有成為騰訊的利潤增長點。
知名網際網路研究學者魏武揮在博客上表示,騰訊真的是不太會玩電商,無論是虛擬地產,還是苦哈哈地在那裡賣貨,騰訊也算是使盡了招數。易迅和京東在物流配送上競爭極其激烈——因為支付這一個現金流途徑,阿里牢牢掌握著。易迅在部分一線城市甚至做到了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的程度。饒是如此,依然遏制不住京東快速上升的勢頭,更不要談去超越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5月29日,騰訊正式推出了「微信小店」的功能,登錄微信上的服務號,即可獲得輕鬆開店、管理貨架、維護客戶的模板。這似乎意味著,騰訊電商夢未死。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彭巖峰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