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2021-01-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劉曠」(ID:liukuang110),作者 劉曠公眾號,36氪經授權發布。

資本瘋狂的年代,泡沫總是相伴相隨。就拿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和上市對比來說,很多估值幾十億美金甚至上百億美金的公司,一跑去上市,用不了多長時間,因為真實的財報反應,市值很快就從此前幾十億美金甚至百億美金的估值,瞬間打回解放前,市值變成幾億美金,甚至面臨退市的風險,這樣的血例在美國股市上的中概股比比皆是。

估值虛高的現象背後也存在眾多虛假造勢,相比之下,一家企業的財報更能真實反映這家公司的真實實力。

2019年5月15日,阿里巴巴發布2019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第四財季阿里巴巴總營收934.98億元人民幣,本財年總營收3768.44億元,同比增長均達51%。調整後EBITDA251.7億元人民幣,市場預估229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騰訊也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騰訊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854.7億元,同比增長16%,市場預期886.09億元。淨利潤27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市場預估194億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同為BAT陣營下的百度就略顯尷尬。5月17日,百度發布該公司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百度第一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241.23億元(約合35.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市場預期242.7億元,剔除分拆業務對收入的影響,同比增長21%;歸屬百度的淨虧損為人民幣3.27億元(約合49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淨利潤人民幣66.94億元轉虧。

隨後,百度的市值也開始一路下跌,甚至開始落後於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美團CEO王興甚至調侃:是時候用HAT來取代BAT了。

三大巨頭財報背後透露的信息,不僅僅只是說BAT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還在釋放一個悲哀的信號:中國的網際網路,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第二陣營再也長不出阿里騰訊這樣的參天大樹

PC網際網路時代,湧現出了最初的網易、搜狐、新浪、騰訊等門戶巨頭,後來又催生百度、阿里、京東等新巨頭;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短短數年時間,快速湧現出了滴滴、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快手等超級獨角獸。

拋開馬雲創立的螞蟻金服不說,劉曠(ID:liukuang110)認為當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第二梯隊主要有以下公司:字節跳動、美團、百度、京東、滴滴、小米、網易、攜程、360、拼多多、快手、蘇寧、新浪……。但是在第二梯隊的公司裡卻很難再長出阿里騰訊這樣的超級巨頭來,第三梯隊的可能性就更少了。

先來說說字節跳動,兩大拳頭產品今日頭條和抖音成為頂梁柱,並在社交、遊戲、電商、搜索領域全面發力,同時在教育、汽車、金融等多個垂直細分領域發起縱向滲透。在第二梯隊的陣營中,字節跳動將成為最有希望率先打破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

看似文靜的IT男張一鳴,內心藏著一顆巨大的野心。然而正是這顆野心的背後,也潛伏著危機。今日頭條活躍用戶出現了下降跡象,抖音短視頻用戶增速也開始放緩,社交、遊戲、電商、搜索的全面布局,迄今無一獲得較大成就,今日頭條的營收仍然需要靠廣告來實現。

產業網際網路的布局,眼下也多以失敗居多,比如在線教育的連番嘗試。企業做得越大,克制力越重要,越要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否則也難以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美團市值則在今年以來連翻上漲,足見其日益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對於美團,首當其衝還是其外賣業務的成功,目前已經牢牢坐穩外賣第一把交椅的位置,當然餓了麼的衝擊不可忽視。除了外賣,美團最為成功的業務就是酒旅了,目前在酒旅領域,美團已經成為攜程去哪兒最大的勁敵,甚至在三四線城市,美團還有後發優勢,隨著市場的逐漸下沉,美團酒旅未來還是值得期待。

除了外賣和酒旅這兩大核心業務,美團也在不斷拓展和嘗試新的業務,比如美團送菜、美團閃購、美團打車、美團物流……今日頭條之外,美團則將是下一個最有可能衝鋒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而新業務的發展則是關鍵。但是對於美團來說,要想成為阿里、騰訊那樣的巨無霸,同樣非常難。

比如美團在金融支付領域的嘗試,始終沒有獲得突破,而移動網際網路線上流量紅利的見頂,對於美團來說也將是一道屏障。

至於滴滴,由於去年受到多起安全事故的影響,滴滴的估值也下降了不少,上市計劃也受到擱淺,隨後滴滴也迎來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時至今日,滴滴的順風車業務仍然沒有開啟,而滴滴打車的其他幾項業務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以至於滴滴打車也開啟了聚合打車模式,可以說未來幾年滴滴的出行仍將面臨巨大的監管考驗。

我們再來看京東、拼多多、蘇寧這幾大電商平臺,雖然實力都比較雄厚,但是在阿里巴巴這座大山面前,他們很難實現翻越。不論是叫囂了多年的京東,還是藉助社交電商迅速崛起的拼多多,要想在短短幾年時間實現對阿里的追趕,難度還是非常大。

百度,如今廣告業務也受到了來自頭條系的巨大威脅,與阿里、騰訊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其他諸如網易、攜程、小米、360、快手等二線陣營梯隊的公司,短短數年內,除非阿里、騰訊自己突然倒下,否則這些公司也很難再長出這樣的巨頭。

那麼,第二梯隊為什麼再也長不出阿里、騰訊這樣的巨無霸?我們從阿里、騰訊兩大巨頭的產業布局可以窺見全象。

阿里、騰訊的產業布局,正在覆蓋網際網路的各個領域

過去,提起BAT,大家所知道的就是百度靠搜索,騰訊主打社交、阿里主營電商,但是今天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基於電商和社交的基礎之上,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生態帝國,這個生態幾乎覆蓋到了網際網路的各個領域。

1.電商。在電商領域,阿里擁有天貓、淘寶兩個超級平臺,如今在生鮮電商,也推出了盒馬鮮生,投資布局了易果生鮮等,並加大了在新零售領域的布局,投資了聯華、百聯、三江購物、新華都、居然之家等。

騰訊也毫不示弱,雖然沒有自營,但是通過投資成為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蘑菇街等眾多電商平臺的大股東,同時在生鮮領域多次投資了每日優鮮等平臺,又在新零售領域投資了家樂福、永輝超市、萬達廣場、步步高、海瀾之家等。

2.社交。社交領域,騰訊擁有微信和QQ兩大超級巨無霸,至少在國內的社交市場擁有至高的話語權;而阿里方面,通過投資微博,發力釘釘,同樣也在國內的社交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3.視頻及影視。在視頻領域,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目前是行業前三,騰訊視頻、優酷分屬騰訊 、阿里旗下。與此同時,阿里扶持了電影購票淘票票,騰訊投資了貓眼,二位在電影購票市場也是勢均力敵。

伴隨著視頻和在線票務的發展,阿里影視以及騰訊影視也開始紛紛崛起,並向整個娛樂影視產業鏈布局。阿里、騰訊唯一在視頻領域存在不足的就是短視頻,這給了抖音崛起的機會,不過騰訊也投資了快手,又全力打造自家的微視、火鍋等多款短視頻。

4.支付及金融。若要論今天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的估值,騰訊金融絲毫不佔弱勢,只不過相比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一直都比較低調。一個基於支付寶,搭建了餘額寶、浙江網商銀行等金融體系;另一個基於微信支付,打造餘額+、微眾銀行等金融生態。

5.遊戲。提到遊戲,騰訊的實力自然不用多說,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雖然受到了監管,但騰訊遊戲依然實力雄厚,只是相比以前低調了許多。在騰訊之外,目前國內的遊戲市場也只有網易等少數幾家公司活得還可以。

6.外賣及生活服務。眾所周知,騰訊是美團的第一大股東,美團外賣與餓了麼之間的戰爭,也可以間接看作是騰訊與阿里之間的戰爭。而今天的外賣已經不僅僅只是餐飲,已經涉及到了生鮮、商超、藥品等更多配送。

7.文學。今天的文學市場,騰訊的閱文集團已經牢牢佔據第一把交椅,掌閱在短時間內要實現對閱文的超越還是比較難。雖然眼下有一些免費閱讀在興起,但是要想對閱文們造成較大的衝擊,還是比較難的。而阿里文學在文學市場的實力同樣也不可小覷。

8.雲計算。對於國內的雲計算市場,雖然眼下騰訊雲相比阿里雲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主要是騰訊雲與阿里雲在掰手腕。阿里雲作為國內最大的雲計算公司,已經和亞馬遜AWS、微軟雲並列為全球三大雲計算公司,騰訊雲則在國內市場死死追趕著阿里雲。

9.音樂。國內的在線音樂市場如今也已經形成了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阿里蝦米音樂一超兩強的格局。

10.移動資訊。移動資訊領域呈現出騰訊企鵝號、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網易、搜狐、新浪、一點資訊、趣頭條等多家爭鳴的局面,這個領域同樣少不了阿里、騰訊的身影。

11.直播。至於直播領域,騰訊則在遊戲直播領域佔據了優勢,鬥魚、虎牙兩大遊戲直播背後的大股東都是騰訊;而阿里則在電商直播領域佔據優勢,淘寶電商直播大有一枝獨秀的局面;秀場直播領域,雖然YY直播、映客等具備一定優勢,但是騰訊也有NOW直播等。

12.出行。出行領域的老大滴滴,其背後仍然能找到阿里、騰訊的身影;共享單車領域,眼下阿里在全力扶持哈囉單車,而騰訊同樣給予了摩拜較大的扶持力度。

13.企業服務。在雲計算之外,阿里和騰訊的企業服務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阿里藉助阿里釘釘,如今在企業辦公領域如魚得水;騰訊依託微信企業號、企業QQ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14.醫療健康。有人說醫療大健康是未來最具前景的行業,阿里、騰訊在這個領域同樣擁有不小的布局。阿里巴巴通過阿里健康正在布局一個線上線下的大健康服務平臺;而騰訊在醫療領域的投資更是超過200億,從微醫、妙手醫生、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等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都能見到騰訊投資的身影,此外騰訊也在自建醫療平臺。

15.汽車。汽車領域,不管是汽車電商,還是新能源汽車製造,從小鵬汽車到威馬汽車、再到蔚來汽車,都能找到阿里、騰訊的身影。

此外,諸如教育、體育、搜尋引擎、人工智慧等各個領域都能找到阿里、騰訊的產業布局。對於阿里騰訊來說,凡是涉及網際網路、只要有市場前景,他們手能觸及到的領域,他們都會去爭奪。只要發現這個行業湧現出了獨角獸的苗頭,他們要麼投資你,要麼就扶持競爭對手與你對著幹,幾乎很難擺脫阿里、騰訊的掌控。

從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這幾年來看,除了一個字節跳動,此外幾乎無一倖免,要麼成為了阿里的子公司,要麼就變成了騰訊投資的公司。

毫無疑問,這對中國的網際網路來說,是一個悲哀!悲哀的不僅如此,很多創業者竟然歡呼雀躍地想要得到阿里、騰訊的投資,即便是完全控股,他們甚至認為這就是創業的成功,因為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靠山。

更有甚者,即便一些創業者不想成為阿里、騰訊的附庸,他們的投資人、投資機構也要使勁推著他們向阿里、騰訊的跟前靠。一方面投資人可以更好地套現離開,另外即便不套現離開,投資人也因幫自己所投公司找到了阿里、騰訊這樣的靠山而自豪。

紅利消失、監管趨嚴、資本哭窮,網際網路不再是創業天堂

過去十年,提起創業,大多數人都會一窩蜂地湧向網際網路創業。從千團大戰到全民O2O,再到瘋狂的共享經濟,資本催生的創業浪潮下,雖然湧現出了一些優秀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但是也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浪費,伴隨而來的是大量泡沫的催生。

虛擬經濟如火如荼發展了20年,雖說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讓人們的生活邁向了數位化。但從國家戰略的發展來說,智能製造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相比阿里、騰訊而言,華為這樣的科技公司會更重要。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滋生了很多行業弊端,諸如低俗內容的泛濫、借P2P圈錢騙錢的校園貸等等。

於是,網際網路行業開始進入了監管時代,從金融、遊戲到電商、再從移動資訊到短視頻,網際網路各個領域都開始迎來強監管,想要在網際網路領域通過鑽空子發家致富已經不太可能了。也許,野路子可以跑出一些創新來,但至少今天野路子已經跑不通了。

在強監管下,很多原本想踏入網際網路創業的人士如今都紛紛打起了退堂鼓。最為重要的是,一級資本市場如今也開始喊窮了,原本外表光鮮的投資人們如今都像被扒了一條褲子,褲兜裡除了幾個鋼鏰,其實啥也沒有。

除了央企大國企,以及阿里騰訊紅杉資本等少數實力選手之外,大部分的投資機構其實都是個空殼子,他們只是一個民間資本的管理機構,從民間忽悠資金,再去給創業公司投資,並以此通過收取管理費和投資回報來獲取利潤。不論是ofo的創始人戴威,還是錘子手機的羅永浩,都成為了這個資本泡沫時代的悲劇。

更讓創業者望而卻步的是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紅利,也觸及到了天花板。線上流量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本就捉襟見肘的創業者只能暗自感嘆時運不濟。

網際網路不再成為創業者趨之若鶩的天堂,他們深知: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仰天長嘆:未來在哪裡?

硬科技走上創業舞臺中央

人工智慧開始成為各個國家角逐的新賽道,各大城市也紛紛喊出了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口號,一場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掀起的硬科技創業浪潮開始走上舞臺中央。這既符合國家的戰略發展,也有利於未來國家科技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中興事件讓國人看到了國產科技的薄弱。為什麼過去國產晶片一直發展不起來?為什麼大量的資本湧向樓市、湧向股市、湧向網際網路,卻沒有人願意把錢投到這些真正具有科技競爭力的實體?

投資周期長、失敗率高、回報率低,成為了實體產業吸引資金的致命難題。不過今天,這一切都在發生改變,國家正在以國家意志來改變這一切,讓金融回歸於服務實體,從而推動中國智能製造的崛起。

對於創業者而言,唯有跟隨大潮流走,跟隨大趨勢走,創業才有肉吃,否則可能只能喝點西北風。就拿國內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來說,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都拿到了阿里、騰訊的投資,並且跑到了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這個時候王興不惜重金,個人出資2.85億美金也要投資理想汽車,為的就是搭上智能製造這趟列車。

但是硬科技的創業,不同於網際網路創業:靠燒錢快速獲取用戶規模就可制勝。硬科技更多需要創業者踏踏實實做好產品,耐住寂寞,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唯有如此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對於中國的網際網路來說,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也許是一種悲哀;但是對於整個中國科技的發展來說,新的革命正在發生,新的巨頭也將誕生……

相關焦點

  • 阿里向左,騰訊向右
    同為中國網際網路三大巨頭,難分伯仲,騰訊與阿里這一進一退之間,能讓人咂摸出一點什麼味道呢?在過去的十幾年,騰訊原來的路線是什麼好就做什麼,或者叫「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所以騰訊有了最長的產品線,上千個產品,幾乎無所不包。在中國網際網路創業,除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座大山的說法外,甚至還有躲避不了「生、死、騰訊」的說法。
  • 阿里來自火星,騰訊來自金星
    阿里早一點。很早以前,馬雲是有「騙子」這個頭銜的。那是阿里巴巴(B2B)的年代——甚至可以推到更早的中國黃頁,淘寶還不知道在哪裡。騰訊則晚一點。2010年,一篇狗日的騰訊將之推上風口浪尖,後來爆發了二選一的3Q大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是騰訊當時給網際網路商圈刻骨銘心的印象。財經宋瑋今年對王興的專訪裡,後者狠誇了一通騰訊。
  • 騰訊股價漲幅超阿里:什麼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護城河」?
    騰訊股價漲幅超阿里,馬化騰賣在半山腰,究竟什麼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護城河」?2020年初以來的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騰訊港股的股價走勢是「√」型反轉,阿里港股和美股的股價都是「v」型反轉,騰訊相比年初上漲近25%,可能連馬化騰自己都沒有想到,資本市場會在阿里和騰訊之間投票給騰訊,因為他今年精準減持在了「半山腰」的位置。
  • 阿里騰訊在海南智慧城市之爭
    國家文件就明確要求,自貿區需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圍繞種業、醫療、教育、體育、電信、網際網路、文化、維修、金融、航運等重點領域,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加快發展,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等等。對於重度參與國際化運作的阿里和騰訊,來海南,是必須落下的一步棋。
  • 百度、騰訊、阿里發布2020年度關鍵詞
    今年,疫情黑天鵝誘發全球資本市場動蕩,但三家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股價都抵禦住了危機。 截止美東時間12月30日收盤,騰訊高舉高打,創下歷史新高,年內漲超45%。阿里同樣掀翻前高,不過股價振幅極大,年末受監管影響股價大幅回落。百度股價緩步抬升,到年末加速上漲,年內累計漲幅接近60%。
  • 阿里、騰訊的智能醫療暗戰從平臺走向生態
    在這個千億市場中,阿里、騰訊這兩個網際網路巨頭在國內市場發展的早期就展開了布局。早在2014年,阿里就向尋醫問藥網投資,在智能醫療領域展開布局;騰訊也從2015年開始,接連投資了好大夫在線、企鵝醫生、新氧等多家醫療企業。除投資醫療企業外,騰訊、阿里還將自家的雲計算、AI技術,廣泛應用於智能醫療領域。
  • 阿里的全生態體系已經建成,反觀騰訊,你該拿什麼出牌?
    說起中國的網際網路江湖,現在眾所周知的第一陣營可能就只剩下阿里、騰訊,美團、京東、百度這些只能算第二陣營了。在第一陣營裡,阿里和騰訊的戰鬥一直比較膠著,難分上下,但是從這兩年來看,雙方看上去是要分個高下了。
  • 阿里P10、騰訊T4、華為18,網際網路公司職級、薪資、股權大揭秘
    寫在前面相信很多讀者朋友在網上看過不少網際網路公司薪資的問題和數據報表,其中很多數據的更新時間都停留在 2 到 3 年前。InfoQ 的編輯於是在想,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如此之多,但信息卻很久沒有更新了,有沒有可能我們去做一些相關的事情,讓大家了解到最新的詳情?於是我們就去諮詢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們,一位低調路過的阿里 P9 回復我說:「絕對不能說!
  • 業內人說:阿里在自己的地盤上被騰訊包抄是什麼樣的體驗?
    是的,在網際網路醫療這潭「深不見坑」的池子裡,阿里不僅掉了隊,還在自己的根據地裡被騰訊包!抄!了! 吶尼?也許你眉毛一挑,覺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但細細琢磨起來又豈止是熱鬧?
  • 阿里發力手遊 CP回應:與騰訊合作是終極目標
    DoNews遊戲1月27日特稿  儘管分成比例直接關係到開發者的收益,阿里巴巴也以此賺足了眼球,不過,對於初入遊戲行業的阿里來說,在獲得一聲喝彩之後,隨之而來的是CP們的疑慮。在阿里發起的這場與騰訊的較量中,單純的價格戰並不能抹平騰訊在流量、遊戲運營等方面的優勢,騰訊依然是多數開發者的首選合作夥伴。
  • 誰才是中國網際網路之父?最後那位當年差點收了阿里和騰訊!
    馬雲,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九五年年創辦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董事局主席,開啟了阿里的財富帝國!不得不說,馬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
  • 美國不管阿里和騰訊,為何偏偏針對華為?真是軟體和硬體的區別?
    現在人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而隨著這個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腦等產物也成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伴隨著這樣的時代,我國也崛起了很多大型企業,像騰訊,阿里,華為等都是我國的代表性企業,在我國,相比騰訊和阿里,華為的地位還是弱了一些,但是就是這樣的華為卻遭到了美國的針對,而對美國卻對騰訊和阿里卻聽之任之
  • 出海記阿里騰訊超亞馬遜與「字母表」 美媒:中國新經濟崛起
    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導美媒稱,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預計將提供充分的證據表明,儘管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放緩,但這裡的在線消費繼續增長。據彭博新聞社網站5月17日報導,在騰訊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本周公布季度財報時,這兩大公司有望雙雙宣布40%以上的銷售增長,超過亞馬遜公司和「字母表」公司。
  • 阿里市值為什麼能輕鬆超越騰訊百度之和?根本原因揭秘
    阿里市值為什麼能輕鬆超越騰訊百度之和?根本原因揭秘 【IT時代周刊編者按】阿里巴巴上市了,市值2300億美元,遠超騰訊和百度市值之和,同為中國網際網路市場三巨頭,阿里甩開百度騰訊,一騎絕塵,多少讓人有些感概。
  • 騰訊5000億,阿里2000億,新基建的「食物鏈」上還有哪些機會
    如果按照每年1000億的投入規模計算,這大抵是騰訊每年的利潤。在此之前,另一個網際網路大佬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也對外宣布:未來三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兩大巨頭不只在投入上宣布加碼,輿論場中也正圍繞著新基建在暗中角力。
  • 網際網路女皇:中國網際網路和美國平分秋色 阿里和螞蟻攀升最快
    世界網際網路的格局翻天覆地需要多久?在北京時間5月31日最新發布的《網際網路趨勢報告》中,素有「網際網路女皇」之稱的Mary Meeker 給出了答案:有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這樣的企業,只需要五年,格局就會出現大逆轉。
  • 網際網路反壟斷來了!騰訊、阿里等四巨頭市值縮水超萬億,科技股集體...
    騰訊股價也下跌了7.39%,收盤股價為551港元,總市值跌至5.28萬億,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近兩天市值損失7000億元。騰訊和阿里巴巴近兩天損失了約1.7萬億港元。 京東收跌9.2%,股價收盤時為300港元,總市值跌至9331億港元。 美團股價下跌了9.67%,下跌幅度僅次於阿里巴巴,收盤價為271港元,總市值也跌破1.6萬億,僅為1.59萬億。
  • 騰訊阿里百度網易等18家網際網路企業中秋月餅設計盤點
    每年中秋前,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都要暗戳戳的PK一把公司福利,其中的一項固定環節就是比看誰家的月餅設計更好看,今年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各大網際網路公司月餅設計,你為哪家打call?  網際網路公司  阿里巴巴  剛過完18歲生日的阿里,今年的月餅禮盒主題是「Together在一起」  打開后里面的月餅盒也是走溫情掛的,6句暖心的寄語文案
  • TD銳評|騰訊阿里美團都在做的景區生意,能濺起多大水花?
    實際上,近幾年來網際網路巨頭們在布局產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都將文旅作為其中一個重要賽道,而景區則是文旅賽道一個不可忽視的細分。典型的騰訊文旅、阿里文旅,以騰訊雲和阿里云為技術基底,再嫁接平臺的其他能力項,以期助力文旅供給側改革。
  • 騰訊控股市值超過阿里巴巴
    可以說,讀懂了騰訊與阿里的投資,也就理解了一半的騰訊與阿里,更理解其之於網際網路圈、普通人乃至中國經濟的特殊意義。  新合圍: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的遷移  觀察上述路徑,阿里從電商到快遞,騰訊從社交到遊戲,還算是商業鏈上下遊的延展。二者從線上到線下,從產業到金融,自身競爭優勢似乎可以無限制放大。  當下,個人行為習慣已全面轉向數位化,中國的網民規模全球第一,行動支付等滲透率更是一馬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