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網際網路醫療這潭「深不見坑」的池子裡,阿里不僅掉了隊,還在自己的根據地裡被騰訊包!抄!了!
吶尼?也許你眉毛一挑,覺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但細細琢磨起來又豈止是熱鬧?
2011年9月,阿里發起的雲鋒基金投資尋醫問藥網,從那時起阿里就開始了締造網際網路醫療帝國之旅:和醫院建立合作,收購中信21世紀改名為阿里健康,成立了未來醫院,開了天貓醫藥館賣藥,還掌管了電子藥監碼……
一陣熱鬧忙碌,阿里的醫療帝國本該初長成,可年初電子藥監碼被收回,最有力的工具沒了,這可是當頭一棒。
如今醒來卻發現在杭州本地,如微醫、丁香園、卓健科技這般領跑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已成了騰訊系,而騰訊的「騰愛醫生」3月初還籤約了九家醫生集團。如此低調的包抄,此刻馬大大內心OS是什麼?
細思極恐。
懷著顛覆之心,卻丟了「改造」的工具
這得先從電子監管碼這個上億元搭建的系統打了水漂說起。
阿里健康的前身為中信21世紀,唯一一家手握藥品監管碼的企業,也就是說每個銷售的基本藥物數據都掌握在中信21世紀手中。阿里健康可以監控網絡藥品流通的全部數據,包括網上藥品的銷售權和中國醫藥界最大的資料庫。
本來吧,這是件很Nubility的事兒。
中國藥品市場年銷售額達到上千億美元,從業者數百萬人,阿里通過醫藥數據就能切分一大塊蛋糕,可接下來的事兒便如你所知,藥監碼被收回,投資上億元搭建的系統也就打了水漂。
可阿里的每一步都在試圖顛覆。
在這張快塞不下的版圖裡:未來醫院、電子處方、雲醫院、天貓醫藥館、阿里健康、阿里雲,都是阿里網際網路醫療棋盤裡的一顆棋子。
一落子就讓舊體系痛一次。
「天貓醫藥館」2011年6月開通,可直到2014年國家食藥監總局擬開放網上銷售處方藥,允許第三方物流配藥,才算上真正開張。
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阿里零售平臺上健康消費總額達650.2億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62.5%,高於網絡零售50.8%的整體增速。與此同時,2014年健康消費人數較2013年的6820萬人增長63.5%,達1.11億人。
消費健康的數據在直線增長,可作為阿里醫療領域的獨生子,「阿里健康」似乎運勢並不佳。話說「阿里健康」2014年虧了近2億,於是重新推出「醫蝶谷」,「問醫生」和「藥品電子監管平臺」等四大業務,卻還是不溫不火。
2014年5月,支付寶錢包正式推出「未來醫院」計劃,將支付、帳戶體系、數據、雲計算等都注入到醫療,希望能實現未來醫院所有流程的電子信息化。「未來醫院」的布局是圍繞支付寶展開的。
「阿里雲」目前和80%的網際網路醫療創業企業、60%的醫療級穿戴設備公司、60%的醫療信息化企業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阿里雲」這部分數據或許才是阿里顛覆醫療的助推器。
「讓醫院倒閉,讓醫生失業」,馬大大這句話不知道被多少人看作是狂語。但至少阿里是奔著這個目標去的,只不過起步早,起跑猛,起色晚而已。
一隻專注「修路」的企鵝正在結網
和阿里相比,騰訊起步雖晚,但漸有起色。一開始就沒打算顛覆醫療的騰訊,事實也證明他只想做個安靜的修路工。
3月初,一個醫療版的特殊微信「騰愛醫生」剛剛跟國內九大醫生集團籤約。醫生在實名註冊並通過醫生身份認證後,可以通過公眾號和患者交流,回答患者的問題,實現醫患雙方溝通,團隊管理,甚至分診工作。
這隻靠社交和遊戲起家的企鵝正在一點點的鋪墊地基,還忙得不亦樂乎。
2014年9月投資丁香網,騰訊花了7000萬抬了抬腿就邁進了網際網路醫療。
做醫學交流平臺的丁香園可以連接醫生;微醫可以為掛號網、微信、QQ的億萬用戶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卓健是一家基於服務醫院的公司;醫聯做的是醫生社交。
丁香園、掛號網、卓健和醫聯,包含了醫生、患者、醫院三個主體,連接了B端和C端,網結了醫生社區、醫患溝通、醫院信息化。
這布局看起來稍顯散亂,但也符合「修路工」由點到線的醫療投資邏輯。點上,覆蓋了醫療行為主體,包括患者、醫生、醫院;線上,包括了診前、治療、診後、康復甚至急救等就醫流程。強大的連結功能讓騰訊分分鐘盤活了這張大網。
但在囊括了醫生、患者、醫院、醫藥四要素的網際網路醫療矩陣裡,騰訊組個牌局也是暫時三缺一,缺的這一角卻是阿里進軍網際網路醫療的命脈——醫藥。
窩邊草被誰吃了?
關於醫藥這一角,阿里摔了一跤,騰訊還沒涉足。可相比於阿里自建醫療生態體系,騰訊的買買買或許更有成效。
騰訊網際網路醫療投資版圖裡的四家公司,有三家在錢塘江兩岸恣意生長。丁香園位於杭州市濱江區;掛號網(微醫)在蕭山區;而卓健科技位於江幹區。
在杭州這個阿里的大本營,騰訊就這麼靠著低調的投資策略突圍了進來,一個有著電商基因的杭州不知在什麼時候也被注入了網際網路醫療因子。
杭州有110家醫院,其中民營醫院30多家,1萬多名醫生。根據B12融資資料庫及IT桔子收錄的數據統計,杭州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創業公司有62家。
處於F輪—上市前狀態的有1家。微醫成立於2010年,經歷了掛號、微醫和網際網路醫院三個發展階段,用一句話概括江湖地位「國內最大的就醫服務平臺和移動網際網路就醫服務第一入口」。
C輪兩家,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主打產品「晨星人工耳蝸系統」,可幫助聾人增強聽力,啟明創投、KPCB凱鵬華盈中國、德同資本參與投資。而另一家就是騰訊系一份子的丁香園,2000年成立,如今是最早最大的醫療信息分享平臺。
B輪兩家,珍誠醫藥在線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醫藥分銷B2B電商平臺,2014年獲康恩貝2.71億B輪融資;另一家卓健科技,2011年成立,從事移動網際網路健康信息服務,如今也是騰訊系一份子。
大部分還仍處於早期階段。A輪有11家,Pre-A輪有3家,天使輪13家,種子輪1家,投資輪次尚不明確的有12家。
這些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也涉及不同的細分領域。比如還處於天使階段的岐黃信息,年初剛上線認仕醫生App,打算連接醫生、醫院、病患、藥企形成一條完整的健康生態圈。
比如正在尋求A輪融資的半個醫生,2015年11月剛上線APP,打算用大數據預診來顛覆醫療問診。比如醫本呼吸,呼吸領域第一家移動醫療服務平臺;比如專注於藥品、器械耗材精準招商對接的醫藥新勢力……
當然還有更多,在整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丁香園CTO馮大輝、岐黃信息創始人萬馬、半個醫生CEO王超、醫本呼吸CTO張友群都是從阿里出來的創業者。
如果說杭州的電商上下遊大部分遊走的都是阿里人,如今,阿里人也紛紛進入杭州的網際網路醫療領域。
看著這麼多阿里人在網際網路醫療裡開枝散葉,馬大大會不會在節節敗退之時,和這些新生的力量共煮一壺清酒,酒酣之時一起來一場顛覆的神話?
「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裡」。馬大大這句話會不會一語成讖?
如果會的話,我相信會是在杭州……
作者:B座1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