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說:阿里在自己的地盤上被騰訊包抄是什麼樣的體驗?

2020-12-04 donews

是的,在網際網路醫療這潭「深不見坑」的池子裡,阿里不僅掉了隊,還在自己的根據地裡被騰訊包!抄!了!

吶尼?也許你眉毛一挑,覺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但細細琢磨起來又豈止是熱鬧?

2011年9月,阿里發起的雲鋒基金投資尋醫問藥網,從那時起阿里就開始了締造網際網路醫療帝國之旅:和醫院建立合作,收購中信21世紀改名為阿里健康,成立了未來醫院,開了天貓醫藥館賣藥,還掌管了電子藥監碼……

一陣熱鬧忙碌,阿里的醫療帝國本該初長成,可年初電子藥監碼被收回,最有力的工具沒了,這可是當頭一棒。

如今醒來卻發現在杭州本地,如微醫、丁香園、卓健科技這般領跑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已成了騰訊系,而騰訊的「騰愛醫生」3月初還籤約了九家醫生集團。如此低調的包抄,此刻馬大大內心OS是什麼?

細思極恐。

懷著顛覆之心,卻丟了「改造」的工具

這得先從電子監管碼這個上億元搭建的系統打了水漂說起。

阿里健康的前身為中信21世紀,唯一一家手握藥品監管碼的企業,也就是說每個銷售的基本藥物數據都掌握在中信21世紀手中。阿里健康可以監控網絡藥品流通的全部數據,包括網上藥品的銷售權和中國醫藥界最大的資料庫。

本來吧,這是件很Nubility的事兒。

中國藥品市場年銷售額達到上千億美元,從業者數百萬人,阿里通過醫藥數據就能切分一大塊蛋糕,可接下來的事兒便如你所知,藥監碼被收回,投資上億元搭建的系統也就打了水漂。

可阿里的每一步都在試圖顛覆。

在這張快塞不下的版圖裡:未來醫院、電子處方、雲醫院、天貓醫藥館、阿里健康、阿里雲,都是阿里網際網路醫療棋盤裡的一顆棋子。

一落子就讓舊體系痛一次。

「天貓醫藥館」2011年6月開通,可直到2014年國家食藥監總局擬開放網上銷售處方藥,允許第三方物流配藥,才算上真正開張。

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阿里零售平臺上健康消費總額達650.2億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62.5%,高於網絡零售50.8%的整體增速。與此同時,2014年健康消費人數較2013年的6820萬人增長63.5%,達1.11億人。

消費健康的數據在直線增長,可作為阿里醫療領域的獨生子,「阿里健康」似乎運勢並不佳。話說「阿里健康」2014年虧了近2億,於是重新推出「醫蝶谷」,「問醫生」和「藥品電子監管平臺」等四大業務,卻還是不溫不火。

2014年5月,支付寶錢包正式推出「未來醫院」計劃,將支付、帳戶體系、數據、雲計算等都注入到醫療,希望能實現未來醫院所有流程的電子信息化。「未來醫院」的布局是圍繞支付寶展開的。

「阿里雲」目前和80%的網際網路醫療創業企業、60%的醫療級穿戴設備公司、60%的醫療信息化企業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阿里雲」這部分數據或許才是阿里顛覆醫療的助推器。

「讓醫院倒閉,讓醫生失業」,馬大大這句話不知道被多少人看作是狂語。但至少阿里是奔著這個目標去的,只不過起步早,起跑猛,起色晚而已。

一隻專注「修路」的企鵝正在結網

和阿里相比,騰訊起步雖晚,但漸有起色。一開始就沒打算顛覆醫療的騰訊,事實也證明他只想做個安靜的修路工。

3月初,一個醫療版的特殊微信「騰愛醫生」剛剛跟國內九大醫生集團籤約。醫生在實名註冊並通過醫生身份認證後,可以通過公眾號和患者交流,回答患者的問題,實現醫患雙方溝通,團隊管理,甚至分診工作。

這隻靠社交和遊戲起家的企鵝正在一點點的鋪墊地基,還忙得不亦樂乎。

2014年9月投資丁香網,騰訊花了7000萬抬了抬腿就邁進了網際網路醫療。

做醫學交流平臺的丁香園可以連接醫生;微醫可以為掛號網、微信、QQ的億萬用戶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卓健是一家基於服務醫院的公司;醫聯做的是醫生社交。

丁香園、掛號網、卓健和醫聯,包含了醫生、患者、醫院三個主體,連接了B端和C端,網結了醫生社區、醫患溝通、醫院信息化。

這布局看起來稍顯散亂,但也符合「修路工」由點到線的醫療投資邏輯。點上,覆蓋了醫療行為主體,包括患者、醫生、醫院;線上,包括了診前、治療、診後、康復甚至急救等就醫流程。強大的連結功能讓騰訊分分鐘盤活了這張大網。

但在囊括了醫生、患者、醫院、醫藥四要素的網際網路醫療矩陣裡,騰訊組個牌局也是暫時三缺一,缺的這一角卻是阿里進軍網際網路醫療的命脈——醫藥。

窩邊草被誰吃了?

關於醫藥這一角,阿里摔了一跤,騰訊還沒涉足。可相比於阿里自建醫療生態體系,騰訊的買買買或許更有成效。

騰訊網際網路醫療投資版圖裡的四家公司,有三家在錢塘江兩岸恣意生長。丁香園位於杭州市濱江區;掛號網(微醫)在蕭山區;而卓健科技位於江幹區。

在杭州這個阿里的大本營,騰訊就這麼靠著低調的投資策略突圍了進來,一個有著電商基因的杭州不知在什麼時候也被注入了網際網路醫療因子。

杭州有110家醫院,其中民營醫院30多家,1萬多名醫生。根據B12融資資料庫及IT桔子收錄的數據統計,杭州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創業公司有62家。

處於F輪—上市前狀態的有1家。微醫成立於2010年,經歷了掛號、微醫和網際網路醫院三個發展階段,用一句話概括江湖地位「國內最大的就醫服務平臺和移動網際網路就醫服務第一入口」。

C輪兩家,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主打產品「晨星人工耳蝸系統」,可幫助聾人增強聽力,啟明創投、KPCB凱鵬華盈中國、德同資本參與投資。而另一家就是騰訊系一份子的丁香園,2000年成立,如今是最早最大的醫療信息分享平臺。

B輪兩家,珍誠醫藥在線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醫藥分銷B2B電商平臺,2014年獲康恩貝2.71億B輪融資;另一家卓健科技,2011年成立,從事移動網際網路健康信息服務,如今也是騰訊系一份子。

大部分還仍處於早期階段。A輪有11家,Pre-A輪有3家,天使輪13家,種子輪1家,投資輪次尚不明確的有12家。

這些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也涉及不同的細分領域。比如還處於天使階段的岐黃信息,年初剛上線認仕醫生App,打算連接醫生、醫院、病患、藥企形成一條完整的健康生態圈。

比如正在尋求A輪融資的半個醫生,2015年11月剛上線APP,打算用大數據預診來顛覆醫療問診。比如醫本呼吸,呼吸領域第一家移動醫療服務平臺;比如專注於藥品、器械耗材精準招商對接的醫藥新勢力……

當然還有更多,在整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丁香園CTO馮大輝、岐黃信息創始人萬馬、半個醫生CEO王超、醫本呼吸CTO張友群都是從阿里出來的創業者。

如果說杭州的電商上下遊大部分遊走的都是阿里人,如今,阿里人也紛紛進入杭州的網際網路醫療領域。

看著這麼多阿里人在網際網路醫療裡開枝散葉,馬大大會不會在節節敗退之時,和這些新生的力量共煮一壺清酒,酒酣之時一起來一場顛覆的神話?

「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裡」。馬大大這句話會不會一語成讖?

如果會的話,我相信會是在杭州……

作者:B座12樓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三大巨頭財報背後透露的信息,不僅僅只是說BAT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還在釋放一個悲哀的信號:中國的網際網路,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不論是叫囂了多年的京東,還是藉助社交電商迅速崛起的拼多多,要想在短短幾年時間實現對阿里的追趕,難度還是非常大。 百度,如今廣告業務也受到了來自頭條系的巨大威脅,與阿里、騰訊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其他諸如網易、攜程、小米、360、快手等二線陣營梯隊的公司,短短數年內,除非阿里、騰訊自己突然倒下,否則這些公司也很難再長出這樣的巨頭。
  • 阿里來自火星,騰訊來自金星
    阿里早一點。很早以前,馬雲是有「騙子」這個頭銜的。那是阿里巴巴(B2B)的年代——甚至可以推到更早的中國黃頁,淘寶還不知道在哪裡。騰訊則晚一點。2010年,一篇狗日的騰訊將之推上風口浪尖,後來爆發了二選一的3Q大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是騰訊當時給網際網路商圈刻骨銘心的印象。財經宋瑋今年對王興的專訪裡,後者狠誇了一通騰訊。
  • 阿里向左,騰訊向右
    同為中國網際網路三大巨頭,難分伯仲,騰訊與阿里這一進一退之間,能讓人咂摸出一點什麼味道呢?在過去的十幾年,騰訊原來的路線是什麼好就做什麼,或者叫「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所以騰訊有了最長的產品線,上千個產品,幾乎無所不包。在中國網際網路創業,除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座大山的說法外,甚至還有躲避不了「生、死、騰訊」的說法。
  • 百度、騰訊、阿里發布2020年度關鍵詞
    12月19日,接班馬雲的張勇下發內部信,新官上任攘外先安內,經過一番組織架構調整後,逍遙子希望阿里來年把勁使到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雲計算三個領域上。 另一頭,21歲的騰訊自上而下不厭其煩地傳遞「科技向善」之說。雲啟大會上,湯道生展示騰訊的2B雄心,在外界看來早前的向善論像是對著群B們說的。 去年對於百度來說同樣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 阿里騰訊在海南智慧城市之爭
    對於重度參與國際化運作的阿里和騰訊,來海南,是必須落下的一步棋。在海南的布局:騰訊「面」更廣,阿里「點」更深於騰訊而言,與海南有著多方合作的淵源。具體表現為在合作的「面」上可能更廣。2014年10月,騰訊第一次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選在北京之外的地點舉辦——海南軟體園。
  • 騰訊股價漲幅超阿里:什麼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護城河」?
    2020年初以來的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騰訊港股的股價走勢是「√」型反轉,阿里港股和美股的股價都是「v」型反轉,騰訊相比年初上漲近25%,可能連馬化騰自己都沒有想到,資本市場會在阿里和騰訊之間投票給騰訊,因為他今年精準減持在了「半山腰」的位置。
  • 阿里的全生態體系已經建成,反觀騰訊,你該拿什麼出牌?
    雖然在眼前的盈利能力上,或者聚焦於某個領域,騰訊還佔有優勢,但是在體量和規模上,騰訊則優勢全無。也許,有人會說,兩家起家的地方不同,走的道路也完全不同,根本沒有可比性。但是鷹眼認為: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競爭,同在網際網路領域,作為國內的網際網路兩巨頭,兩者的對比競爭不可避免。
  • 阿里發力手遊 CP回應:與騰訊合作是終極目標
    阿里劍指騰訊 眾CP作壁上觀 1月8日,阿里巴巴在中國移動遊戲產業高峰會上的高調亮相,直接挑起了一場渠道大戰。阿里拋出的28(37)分成不僅令所有渠道倒抽一口涼氣,更把矛頭對準騰訊,毫不客氣地予以公開指責。阿里挾「挑戰行規的分成」,一時將市場攪得人心浮動。
  • 阿里、騰訊的智能醫療暗戰從平臺走向生態
    在這個千億市場中,阿里、騰訊這兩個網際網路巨頭在國內市場發展的早期就展開了布局。早在2014年,阿里就向尋醫問藥網投資,在智能醫療領域展開布局;騰訊也從2015年開始,接連投資了好大夫在線、企鵝醫生、新氧等多家醫療企業。除投資醫療企業外,騰訊、阿里還將自家的雲計算、AI技術,廣泛應用於智能醫療領域。
  • 阿里P10、騰訊T4、華為18,網際網路公司職級、薪資、股權大揭秘
    於是我們就去諮詢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們,一位低調路過的阿里 P9 回復我說:「絕對不能說!說了我就被開了!」。阿里這條線沒有突破,騰訊那邊也沒有得到想要的信息:「職級、薪資這些都是敏感信息,不方便透露」。
  • TD銳評|騰訊阿里美團都在做的景區生意,能濺起多大水花?
    典型的騰訊文旅、阿里文旅,以騰訊雲和阿里云為技術基底,再嫁接平臺的其他能力項,以期助力文旅供給側改革。其中,在2020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以「一部手機遊雲南」為標杆項目的騰訊文旅發布了「文化+旅遊生態戰略計劃」,聚焦政府文旅、景區科技、文旅綜合體、商旅會展四大核心領域,推出了完善的解決方案,覆蓋智慧服務、智慧管控、文旅大數據、智慧運營等環節;同時還推出「千景上雲」計劃。
  • 紅螞蟻:騰訊在打怪,阿里在種樹
    一個是阿里的螞蟻森林三年以來,螞蟻森林一共有5億玩家參與,這5億玩家累計節碳減排超過792萬噸,在荒漠化地區種植真樹1.22億棵,面積相當於1. 5 個新加坡。根據測算,螞蟻森林在三年中取得的成績相當於少燒了 34 億升汽油,能裝滿全國一半加油站。
  • 為什麼騰訊阿里都在堅持做這個「賠錢」的事兒?
    騰訊公益官網顯示,截止目前,騰訊歷史善款總額已達115億。阿里今年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也顯示,截至2020年3月底,阿里投入抗疫的資金已達到33億元。但是目前國內這種行動還是基本出現於大公司的規劃中,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履行社會責任意味著要花大量的錢,還不一定能回本,可能是個不太划算的買賣,所以對這種「理想主義」心有餘而力不足。
  • 騰訊阿里新零售戰役怎麼樣了?
    新零售的跑道上,超級物種屢屢碰壁,在陷入盈利困局後,不得已停下奔跑的腳步。資料顯示,超級物種引進全球高品質生鮮食材,做生鮮商品零售,又融合特色合作物種,打造功能豐富、強體驗感的線下零售場景,並以門店為中心提供三公裡半徑的配送到家服務。然而事實上,在超市功能方面超級物種與大潤發、沃爾瑪等商超難以競爭。
  • 騰訊阿里PK行動支付:微信掃碼買咖啡 阿里聲波支付回線下
    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盯著一項離錢最近的業務,行動支付。眼下,鬥爭由暗轉明,不斷升級。阿里巴巴前腳推出「聲波支付」殺回線下,騰訊便高調展示微信支付的全面落地。  用戶數超1億的支付寶錢包,已經成了銀泰百貨的收銀臺標配。消費者可以掃碼支付,沒有網絡,還可以「聲波支付」。微信則選擇將「掃碼支付」進行到底,充話費、買咖啡、印照片、買零食,遙控空調電視,幾乎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美國不管阿里和騰訊,為何偏偏針對華為?真是軟體和硬體的區別?
    現在人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而隨著這個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腦等產物也成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伴隨著這樣的時代,我國也崛起了很多大型企業,像騰訊,阿里,華為等都是我國的代表性企業,在我國,相比騰訊和阿里,華為的地位還是弱了一些,但是就是這樣的華為卻遭到了美國的針對,而對美國卻對騰訊和阿里卻聽之任之
  • 騰訊5000億,阿里2000億,新基建的「食物鏈」上還有哪些機會
    如果按照每年1000億的投入規模計算,這大抵是騰訊每年的利潤。在此之前,另一個網際網路大佬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也對外宣布:未來三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兩大巨頭不只在投入上宣布加碼,輿論場中也正圍繞著新基建在暗中角力。
  • 從阿里、京東、騰訊手裡「吸金」,這家歐洲奢侈品電商憑什麼?
    過去十年間,有不少國內公司在這一賽道上栽了跟頭,已經先後有品聚、尊尚網、新浪奢品等先後宣布關停。圖片來源:Farfetch但放眼國外,倒是有人活了下來,且吸引到了兩大「中國電商霸主」阿里、京東,一大流量巨鱷騰訊的注資。那就是來自英國的Farfetch。
  • 巔峰泰森打巔峰阿里什麼樣?福爾曼:泰森是豹子,阿里是羚羊!
    拳王泰森和拳王阿里是拳擊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重量級拳王,由於兩人在他們的巔峰時期都是無敵的存在,所以很多拳迷都願意討論:如果巔峰泰森遇到巔峰阿里會是什麼樣?關於這一問題每一位拳迷都有他自己的看法。作為與阿里同時代的另一位拳王福爾曼的職業生涯也極具傳奇性,這位被很多拳迷奉為「重拳之王」的重量級拳王現年已經71歲了,如今的福爾曼早已經失去了往日拳臺之上的霸氣。雖然福爾曼告別拳臺已經很久了但是關於拳擊他還是極具話語權的,最近福爾曼在談論巔峰泰森打巔峰阿里的話題是直接表態:巔峰泰森可以打敗拳擊歷史上的所有拳手!
  • 阿里、騰訊、華為、Google、老乾媽……知名企業取名背後的逸聞趣事
    阿里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名字上另起爐灶不敢妄論,但如果說「京西」犯衝了「京東」,這樣的看法未免有些勉強。當年劉強東帶著1.2萬元積蓄在中關村租下一個小櫃檯,以代理商身份售賣刻錄機、光碟等產品,開業時劉強東跟女友正處熱戀,故將公司取名為「京東」,其中「東」字取自劉強東,「京」則取自初戀女友龔曉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