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通信原理的一點總結

2021-01-15 電子產品世界

  簡介:學了通信原理這門課,一開始覺得很難,而且聽學長們也總是告誡我們,通信原理是很難的課程,平時一定要好好學,不然自己複習的日子根本就抓不到要點了。事實上好像也是如此,在周圍,這門主課的掛課率總是算前排的。當然對於我這樣的人,總是上課時算是比較認真的,但是半期的時候還是沒有搞懂它是幹什麼的,甚至到期末了,也只有零星的一點編碼呀,帶寬呀,調製啦,這樣一些概念,但這些技術在一個通信系統中又是出於什麼樣的位置,該怎樣應用這些技術組成一個通信系統,對此我還是一概不知。然而經過期末前的複習,我感覺自己對通信系統總算有個印象了,所以想把那些零碎的名詞做一些解釋,並且用我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對通信系統的了解來說明這些技術的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0159.htm

  下面是我畫的認為比較完整的通信系統的簡單流程圖,對此我做一翻解釋。

 

  首先日常生活中的信號總是模擬的,我們把這些信號通過濾波等處理,得到帶限的信號,這裡以基帶信號singnal為例子,signal 經過採樣保持電路,我們就得到PAM信號,如圖,這樣的信號就是離散信號了。

 

  離散信號經過量化歸屬到個檔次的幅度中比如我們有2V,4V,6,V,8V四個檔次的歸類,並且規定1V~3V之間的PAM離散信號就歸類到2V的檔次中去,一次類推,通過比較給每個PAM信號進行歸類,這就是量化。

  之後將量化了的信號進行編碼,編碼是一種認為規定的過程比如我們規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來表示,這樣就把階梯信號和二進位信號有了一種對應關係,順著這種對應關係,我們可以得到剛才量化了的信號的二進位代碼,這就是PCM編碼得到了可以在存儲器中存儲的數位訊號。

  以上從模擬到數位訊號的一種轉變就是我們常說的A/D轉換。至於我們平時要求的轉換比特率的求法可以從它的轉換過程得出計算方法。一個PAM信號對應一個檔次,而一個檔次對應幾個比特的數字是在編碼中體現的,例子中就是一個檔次對應兩個比特,假設這種對應關係是1對N個比特,對模擬信號的採樣率是F,也就是1秒鐘有F個PAM信號,這F個PAM信號就要被轉換成F*N個比特,所以比特率就是F*N了。

  對於完成轉換的數位訊號,我們如何處理呢?有的是被放進存儲器中存儲了,有的是到CPU中進行計算,加密等處理了。

  通常為了達到通信目的,我們就要將數位訊號傳遞並且轉換成模擬信號,畢竟在生活中模擬信號才是我們可以識別的。

  所以我們從存儲器中讀取數位訊號,這些信號是基帶信號,不容易傳輸,經過數字調製系統就可以轉換成高頻信號而被發送設備以各種形式比如微波,光信號傳播出去。發送這些高頻信號的速度關係到發送的比特率注意與前面的轉換的比特率有不同。假如整個發送端可以發送四中波形A,B,C,D,它們可以分別表示發送了00,01,10,11信號,那麼我們就說發送一個符號(即波形)就是發送了兩個比特了。由此得到符號率與比特率的關係B=N*D.D是符號率baud/s, B是比特率bit/s, N表示一個符號與N個比特對應。

  接收設備將這些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解調器,就可以還原基帶信號,同樣可以將它們放進存儲器存儲,這可以理解成網絡視頻在我們的電腦上的緩存。緩存中的信號通過解碼器,也就是與編碼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將數字序列轉換成各種量化的臺階(檔次)信號。

  最後將臺階信號進行填充恢復,我們就又可以原來的輸入的模擬波形了,由此我們完成一次通信。

  如果模擬信號不需要數位化,那麼我們可以進行模擬調製,同樣可以發送出去,這個過程要簡單很多。

  當然,這裡所講的只是我們學習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完整的通信系統還有更多要考慮的,這只是我覺得通信過程的關鍵的骨架問題。

  還有幾個概念是對它們的理解和總結,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1.二進位比特率與信息量中的比特率。

  因為我們假定二進位信號是等概率發生的,也就是P=0.5,而信息量的定義是這樣的I=-log2(p)bit,通過此式,我們可以計算發送的一個二進位符號的信息量I=-log2(0.5)bit=1 bit,所以我們通常說一個0或者1就是一個比特了。

  2.方波的帶寬問題。

  

 

  由上圖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持續時間為T的方波,它的頻譜是一個SINC函數,零點帶寬是1/T,即時間的倒數。當然,方波的帶寬是無限大的,因此這樣的波形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我們只能給方波提供一定的帶寬,就是說得到的肯定只能是經過了過濾的波形。

  在這裡我們可以聯繫到吉布斯現象。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頻率越大,就說明變化越快,而方波的轉折點處就是一個極快的變化也就是有頻帶的高頻部分構成,而經過帶限的濾波之後,高頻被濾去,得到的波形在轉折點處就變化慢下來,於是在需要變化快的地方(如方波的轉折點)變化慢,由此產生吉布斯現象。

  3.升餘弦滾降濾波器。

  我們知道升餘弦滾降濾波器是防止碼間串擾而設計的。碼間串擾是指各個時間點上發送的符號並非準確的方波,而是在規定的時間內仍有餘波,於是對下一個時刻發送的符號產生影響,最後可能因為影響的疊加效果而使後果嚴重,得到相反的採樣結果。注意我們這裡講的碼間串擾都是發生在基帶頻率上的。因此升餘弦滾降濾波器也是在基帶上的應用。

  下圖是升餘弦滾降濾波器的原理圖,上半部分是濾波器的頻譜相應圖,下半部分是濾波結果在時間域上的波形圖。

  

 

  我們可以這樣思考,發送的基帶波形是在一定的帶限內的,假如說要求發送的符號率是D,那麼圖下半部分中可知1/2f0=1/D,所以f0=1/(2*D),或者說D=2* f0,由下半圖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發送的符號的頻率是2* f0,這串符號在頻譜上的表示(上半圖)是個帶寬為f0的信號,這個就是採樣定理中說的當波形用SINC函數來表示時,符號率是該波形的帶寬的兩倍,也就是升餘弦滾降濾波器在r=0的時候的特性。

  當然,我們這裡表示的只是發送一個符號的波形的帶寬,但是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個系統在任何時候發送符號是使用的帶寬f0都是固定的,在1時間段內發送的波形的帶寬在f0以內,那麼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2時間段內發送的波形的帶寬必然在f0以內,所以這樣可以理解多個符號組成的波形的帶寬是在f0以內的。

  從下半圖我們可以看到,隨著r的增加,符號波形在一個周期段以外的衰減就會加快,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對碼間串擾的影響會減小,這個就是升餘弦滾降濾波器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看到,符號率是不變的2* f0,而系統的絕對帶寬在增加。根據升餘弦滾降濾波器的定義我們得到這樣一個關係D=2* f0/(1+r)。從以上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認為1/2*f0就是發送的數位訊號的周期,也就是對於同樣周期的信號我們需要不同的帶寬,這個帶寬就是發送的數位訊號的帶寬,而與原始的模擬波的帶寬無關。

  4.調製的一些想法。

  在學習調製的過程中,我一直搞不清什麼是調製信號,什麼是載波。最後總算明白,原來(一般來講)調製就是將低頻信號(調製信號)攜帶的信息在另外一個高頻的信號(載波)上表現出來,表現的方法可以是改變載波的幅度或者相位或者頻率等。當我們看到調製完成的波形是,發現它與載波有不同的幅度或者相位或者頻率,從這裡的變化我們極可以判斷處調製信號有那些信息。載波就是用來攜帶低頻信號要表達的意思的高頻信號。之所以用高頻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高頻信號便於傳輸。

  以上是我在學習通信原理中覺得關鍵要明白的只是點,這樣知識才可以融會貫通。

相關焦點

  • 量子通信,到底是什麼工作原理?
    1900年10月19日,為了解決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上報告了關於黑體輻射的研究結果,成為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的偉大時刻。在同年的12月14日(歷史上也把這天認為是量子物理的誕生日),他發表了《關於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論文,得到一個重要結論:能量是由確定數目的、彼此相等的、有限的能量包構成。
  • 「量子通信」不懂通信原理
    「量子通信」不懂通信原理:首先我們來分析通信原理,我們的手機無線通信,是手機發射能量信號,這個信號能量扇動空氣,空氣振動傳播至遠方,被遠方接收器感應到此能量的空氣振動信號,從而產生通信。信號是能量,能量強弱及強弱變化頻率可以代表無數的信號。什麼信號,在於人設定它的強弱與頻率,並告知對方,從而產生通信,知曉信號意思。
  • 光纖通信原理
    導讀:想必大家對光纖通信都不陌生了吧,光纖通信憑藉其傳輸容量大,保密性好,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有線通信方式。它到底為何如此厲害呢?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光纖通信的原理吧!!!
  • 對教材與科普關於海洋潮汐原理的總結分析
    對教材與科普關於海洋潮汐原理的總結分析大家好,我是寧晉生。一個符合『民科』定義的科技探索者。首先提醒大家,我講的不是科普,正相反,我講的內容是與現有的科學理論不同的觀點,請大家保持清醒的頭腦,站在批判者的角度來思考、分析、判斷。
  • 量子通信原理
    由於2016年8月16號墨子號衛星的升空,很多人對量子通信非常感興趣。量子通信是建立在量子糾纏基礎上的,而量子糾纏不是容易理解的物理現象對其真實性一直就存在懷疑的聲音。因此對量子通信衛星也出現了懷疑和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是量子通信本身就是一個忽悠。本文試圖從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出發介紹量子通信物理原理以及墨子號衛星可能要進行的物理實驗。
  • 量子通信,到底是什麼工作原理?(深度燒腦)
    1900年10月19日,為了解決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上報告了關於黑體輻射的研究結果,成為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的偉大時刻。在同年的12月14日(歷史上也把這天認為是量子物理的誕生日),他發表了《關於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論文,得到一個重要結論:能量是由確定數目的、彼此相等的、有限的能量包構成。
  • 什麼是量子安全通信原理?
    本文將從比較3種保密通信模型出發,介紹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基本原理,綜述近20年來關於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技術研究的關鍵性進展,並對其前景作出展望。4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 本章將從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典型協議出發,介紹基於糾纏的兩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13](Twostep QSDC)和基於單光子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圖2基於糾纏的兩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過程案[14](DL04 QSDC),並詳細介紹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原理。
  • 光纖通信的原理與發展狀況
    1光纖通信的發展狀況  1966年英籍華裔學者高錕(C.K.KA)和霍克哈母(C.K.HOCKHAM)發表了關於傳輸介質新概念的論文,指出了利用光纖
  • 紅外線通信原理及特點
    打開APP 紅外線通信原理及特點 發表於 2017-11-02 17:46:18   紅外線通信是一種利用紅外線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
  • 量子通信(原理及最新進展)
    而基於"量子不可分割"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的量子力學基本原理,量子密碼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密碼解決方案。隨著BB84協議和誘騙態理論的提出,量子通信得到了飛速發展並逐步邁入實用化的階段。其基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絕對安全性,使得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全球化量子保密網絡的研究。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電磁波與現代通信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電磁波與現代通信,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信息:各種事物發出的有意義的消息。   人類歷史上,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了五次巨大的變革是:①語言的誕生;②文字的誕生;③印刷術的誕生;④電磁波的應用;⑤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 詳解無線通信原理和LoRa擴頻通信技術
    當人類進入了無線通信時代,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無線通信具有一些天生優勢,我們常說一個模擬信號代表的就是一個連續變化電磁波,一個數位訊號就是代表一個電壓脈衝序列,計算機局域共享則是典型的數字數據通過數位訊號傳輸。通信信號最大的問題就是噪聲,因為噪聲會影響數字位,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原理。 1901年,古列爾默。
  • 量子通信原理解析與實現超遠程量子通信所需要的技術手段及更好……
    大家都知道咱們國家的「量子通信」技術在世界上是名列第一的,但是這其中所用到的原理卻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今天我就與大家一起對此深入淺出的討論一下這裡面的一系列問題。首先就是其原理利用的「量子糾纏」這是什麼?
  • 紅外遙控器通信原理_紅外遙控器協議_紅外通信對比無線通信的優勢
    紅外遙控器通信原理_紅外遙控器協議_紅外通信對比無線通信的優勢 佚名 發表於 2017-08-03 17:50:56   紅外通訊,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紅外線傳輸數據
  • 無線通信原理
    圖1無線通信無所不在 無線通信原理——基本原理>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簡單講,無線通信是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  1,無線頻譜  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聲音和光是電磁波得兩個例子。
  • COM/ATL通信原理
    COM的通信原理1.通信模型:一般,我們只使用客戶端程序到組件的通信,並且這種通信是通過組件的接口來實現的。現在,我們講一下伺服器到客戶端之間如何打開一個雙向通信通道,並提供一個功能更加強大的通信環境。
  • 通信網絡三層轉發工作原理及案例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網絡層的定義和 三層轉發的基本原理。 1.網絡層的定義 網絡層(network layer ):它位於OSI模型中的第三層,介於運輸層與數據鏈路層之間,提供發信端到目標端之間的信息傳輸服務。網絡層的數據以IP數據報的形式傳輸。
  • 關於雷射通信,你知道多少?
    雷射通信比較直觀的理解就是利用雷射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其技術原理與無線電通訊原理相似,即先將聲音信號調製到雷射束上,然後把帶有聲音信號的雷射發送出去。
  • 關於衛星通信的科普,看完這篇就夠了
    說起衛星通信,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但真正了解它的人估計也很少,下面直接進入正題,那就先帶大家了解一下衛星通信的發展史吧。衛星通信發展史從國際方面來看:1945年5月英國人阿瑟克拉克首先提出關於靜止衛星的設想;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1963年7月美國發射了第一顆地球同步衛星;1965年4月,國際衛星通信組織發射了第一代 「國際通信衛星」(INTELSAT-1),正式承擔國際通信業務,這同時也標誌著衛星通信時代的到來。
  • 標準正交基應用於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研究
    摘要:通信原理是一門具有很強物理意義的專業理論課,因其內容抽象而繁雜,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基於整合教學內容的目的,本文探討了將眾多調製方式(包括模擬調製和數字調製)統一為正交調製模型的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