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出現狼獾,在目標獵物周圍用尿畫圈圈,獵物就不敢動了

2020-12-04 野生動物自然君

東北大興安嶺是我們聽著最熟悉的地方,那你們知道它那裡有什麼嗎?它那裡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著我國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由於那裡地理條件的差距以及海拔的不同,使得那裡的冬季偏長,夏季偏短。

但那裡的水資源也非常豐富,以黑龍江水係為主,現在那裡也孕育出了很多我們熟知的動物,例如:梅花鹿、野豬、麋鹿、烏鴉等。

不過在大興安嶺出現狼獾了,體型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它又名貂熊,屬於鼬科動物,還是貂熊屬唯一的一種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北極、阿拉斯加、大興安嶺等,還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貂熊雖然又叫狼獾,但從外表上,它們長了貂的頭,身形有介於貂與熊之間,身體和四肢又粗壯像熊,它們的一條長尾巴則像貂,可以說它們是狼、貂、熊、獾的結合體,難怪它們的名字那麼多。

狼獾身體不大,它們連頭帶尾巴長約80到100釐米,尾巴長有18釐米左右,體重約8到25千克(不排除小體型的)。它們體毛都是棕褐色,而它們的臀部周圍有一圈淡黃色的半環紋,那形狀酷似「月牙」。它們的尾巴粗大,頭大二小,背部彎曲,四肢短健,但它們的爪子很長,就是不能伸縮起來。

別看它們的體型沒有狼大,但是有彪悍的戰鬥力,被公認的小型陸地王者,是當之無愧的「鼬科一哥」。

身形小巧如猞猁,卻敢捕食100公斤的馴鹿

或許這樣說你們還沒太多感覺,那就來給你們講講,它們厲害的一面。畢竟狼獾體型那麼小,人們也很難想像到,它們能捕捉到比它們大的馴鹿。在冬天的時候,馴鹿會踩在積雪雪地裡,而馴鹿的大半長腿都會踩入積雪裡。

這時身形較小的狼獾就藏在積雪裡,使得馴鹿猝不及防,然後狼獾很快跳到馴鹿身上抓捕馴鹿。

雖然它有能力去殺馴鹿,但是它更喜歡吃猞猁剩下的食物,猞猁是最愛抓馴鹿的動物,不過每次猞猁抓了之後,又吃不完,剩下的肉,就會淪為狼獾的,真是野生世界的清道夫呀!

在目標獵物周圍用尿畫圈圈,獵物就不敢動了

研究發現,狼獾的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這個臭腺會從它們的尿液下來,當它們捕獵的時候,發現想要的獵物,它們可以先不出手,先在獵物附近尿一圈讓獵物不敢動。讓人覺得有不可思議,居然會這樣神奇。

它們還能利用尿液防禦敵人和保存食物。當它們在捕食馴鹿的時候,發現自己沒吃完,就會撒尿在食物上,通過這樣的處理,就不用擔心其他動物偷走它的食物,可見它們的尿都多麼可怕,難怪獵物也不敢出來,這還是它們獨創的一種方式,幾乎沒有動物會這樣做。

還有獨創醃肉方法,只為下一頓還能吃

一想那味,誰還吃得下去,恐怕只有狼獾吃得下了,只有自己不嫌棄自己。

不過這樣奇特的它們,卻成了人們眼中的害獸,或許是因為它們尿液關係,當時遭到了獵人和農場主的傷害,使得它們一度接近滅絕的狀態。現在能存活的狼獾都是從後期偷偷繁衍下來的。在國內的數量也非常少,如今加起來的數量還不過萬。

雖然它們已經列入保護動物,但是它們非常依賴積雪的環境,現在全球變暖化,不知道它們能否適應這樣的狀況。或許人們也會幫助它們,讓它們能夠生存下來,不然它們就非常悲哀了。

但更多的希望是大家不要把所有動物都想得那麼壞,它們實際上是在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當它們其中一環缺少了,都會給世界帶來不少的麻煩呢!

相關焦點

  • 狼獾和猞猁誰怕誰?猞猁打跑了狼獾,但狼獾丟了面子、贏了裡子
    它們經常光顧相同的地點,但極少(0.1%)同時出現,同一時刻平均相距16千米。這說明二者之間直接的相互幹涉性競爭很不激烈。猞猁和活躍時的狼獾都喜歡落葉林和石楠叢生的植被。偷獵是猞猁和狼獾成體的最主要死因,這種棲息地中雪地摩託車難以通行,因而能保護它們免遭人類傷害。狼獾選擇的棲息地也是猞猁獵物出現最多的地區,還是小型獵物數量豐富的地區。儘管二者偏好相同的生境,但猞猁總是生活在其優選生境中,而狼獾則要多變得多。當不活躍時,狼獾選擇崎嶇地帶,並迴避其活躍時所喜歡的落葉林。
  • 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狼獾保護食物有奇特招式,將尿液撒在食物周圍
    ,狼獾體長在1米左右,平均體重超過15公斤,但狼獾敢從狼、熊等大型食肉動物搶食,連無情的貓科動物猞猁都不敢輕易攻擊狼獾,狼獾是公認的30公斤級別下的王者食肉動物。二、狼獾的種群    狼獾屬於鼬科貂熊屬的一種動物,又稱為貂熊、月熊、飛熊、熊貂等,狼獾種群分布得比較廣泛,在北極、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亞等地都有分布,而國內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北部、內蒙古和新疆阿爾泰地區林區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闢謠:狼獾戰鬥力「爆表」,可以單挑老虎?錯的離譜
    在陸地上的鼬科動物中,狼獾無疑是戰鬥力最強的。大多數的鼬科動物,體型都比較小(體長大都在1米以下),因此它們捕獵的獵物也以小型的動物為主。但是,狼獾則可以捕獵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動物,比如狍子、香獐子等體重在30公斤左右的動物。
  • 沒想到金剛狼的設計原型居然不是狼,而是狼獾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金剛狼的原型是以狼為原型的,但其實不是,其實金剛狼的原型是以狼獾為原型的,狼和狼獾除了名字裡都有個狼,卻是徹底不同的物種,狼獾也叫貂熊,是貂熊屬下唯一的一種分布在北極邊沿及亞北極區域的,在中國的話僅存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和新疆阿爾泰山區呈現過,但是也僅存200頭,是中國國家一級維護動物
  • 芬蘭 · 狼獾 · 生物圈
    狼獾(貂熊)轉載自飛羽視界傳媒狼獾(貂熊)是這次去芬蘭拍攝的主要物種。掩體內我們拍攝的小掩體內掩體前方是一小片開闊地,Eero安頓我們後,便忙著到掩體前方不同的位置投放,準確說應是隱藏食物,大約是肉類的東西,石板下,樹枝上,草叢中……這可能是考慮狼獾愛藏匿食物的習慣吧。
  • 明明就是狼獾!
    生活習慣--狼獾:獨居,單獨獵食,領域性非常強,敢惹他你就慘狼  :群居,團隊捕食,把獵物追累了才殺金剛狼的個性較孤僻火爆,雖然後來加入X戰警團隊但個性上還是獨行俠,故符合「狼獾」(當初翻譯成金剛狼的譯者也該打屁股才是)但這不是什麼可恥的錯誤就連休傑克曼當初也不知道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動物他在2000年拍第一部X戰警時做了許多功課休叔找了一堆有關「狼」的資料與影片非常敬業的學習模仿狼的習慣與動作.
  • 狼獾與「平頭哥」蜜獾究竟誰更厲害?為什麼?
    因此,在非洲大草原上,平頭哥蜜獾確實是許多動物不敢也不願意招惹的存在。說完了平頭哥,我們再來看一下狼獾狼獾又稱貂熊,它與平頭哥一樣都是鼬科動物,平頭哥是鼬科蜜獾屬下的唯一動物,而狼獾也是鼬科貂熊屬下的唯一動物。不同的是,蜜獾僅有一種,而狼獾則有6個不同的亞種。
  • 獅子老了,追不上獵物了,怎麼辦
    年輕時候的獅子叱吒風雲,統治著非洲大陸;但年老的獅子逐漸失去了捕食能力,當獅子追不上獵物時,也終將淪為其它食肉動物的獵物,它的屍體還將被禿鷲等食腐動物洗劫一遍,連肉沫都不會剩下,最後還有螞蟻大軍把它吃得只剩下一堆白骨。
  • 神奇的電鰻:用電流追蹤獵物
    之前人們認為,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其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美國範德堡大學的一位生物學家日前研究發現,電鰻放電的行為不再是簡單的生存需要,而是通過其發出的電流追蹤獵物,這種形式與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類似。
  • 長牙雖不用來挖掘,但海象搜尋獵物時,能起到推開周圍泥沙的作用
    不過最近在日本發現的海象對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因為該發現表明,海象至少在更新世中期已在太平洋西岸出現,而且這些海象是現代海象太平洋亞種的祖先。也就是說,太平洋海域的海象並未滅絕,而且還發展出了現代亞種。第二種觀點一致認為,現代海象在基因上存在兩個不同的亞種,但人們對這兩個亞種的起源還不太清楚。
  • 給螞蟻畫個圈圈,它們就很難走出圈圈,這是什麼原因?
    正因為我們所在的宇宙相當之大,因此我們不知道的或是知道的事物都有很多,而用一句話來形容則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把目光放在螞蟻身上,它的存在在我們生活中可謂一點兒也不吸引眼球,身型無比小,以至於我們總能夠忽略它。
  • 會畫圈圈的毛蟲-虎斑蝶
    大家出野外玩一定都有見過海芋葉子上奇怪的洞洞吧,那麼圓,肯定有懷疑是不是誰太無聊打孔器搞出來的吧,怎麼也都不敢相信這是小昆蟲的傑作,有老師講這是一種小甲蟲-錨阿波螢葉甲的傑作,我還沒有親眼目睹過「施工現場」呢來一張網路圖
  • 長白山出現毛腳,羽毛斑紋似豹子,搶走蒼鷹的獵物,還挑釁雪鴞
    繁殖季期間,雪白豹生活在氣候寒冷的極北地區苔原上,但它有一身厚密漂亮的羽毛,就連腿上也穿了「毛褲」,一點也不怕冷!02常在空中盤旋搜尋獵物,抓到1隻石雞就走,從不貪多雪白豹是遷徙性鳥類,秋冬棲息在低山丘陵,與林緣地帶、山腳平原,白天總在空中翱翔,翅膀稍向上抬起成淺V字形,尾羽張開,姿態十分優美。
  • 鱷魚竟爬到陸地上搶獅群獵物,真的不怕死嗎?還是有絕招?
    鱷魚竟爬到陸地上搶獅群獵物,真的不怕死嗎?還是有絕招?鱷魚憑藉著死亡翻滾這個絕技,在自然界中也是小有名氣,不少前來河邊喝水的動物都曾被獵殺,可是鱷魚也不能老是等待著獵物自己送上門。這天鱷魚就決定去陸地上尋找食物,它發現在不遠處獅群捕獲了一頭獵物,正當獅群吃得正起勁的時候,鱷魚悻悻的過去了,就像是自來熟一樣,這個動作讓獅子都驚呆了。鱷魚絲毫沒有理會獅子,將爪子伸向獵物,此時的獅子直接抬手就是一巴掌,但是鱷魚還是不管不顧的吃食,看來它是太餓了,旁邊的獅子也是不樂意了,衝這鱷魚就揮起了小拳拳。
  • 大興安嶺密林裡發現國寶級神秘物種
    貂熊又名狼獾,狼獾英文名「Wolverine」,就是金剛狼的意思。狼獾也是漫畫金剛狼的原型。 貂熊能獵殺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鹿,敢從狗熊嘴裡搶肉吃. 貂熊拉丁文學名「Gulo gulo」,就是「貪吃」的意思。貂熊是個十足的吃貨,畢竟不多吃點很難抵禦大興安嶺的寒冷。
  • [動圖]奇特蛤蜊自備頻閃「迪斯科燈」誘捕獵物
    現在,同樣還是這位科學家發現,蛤蜊的這種行為其實是為了吸引獵物前來,然後再用毒液將其麻痺。這種蛤蜊的學名為圓櫛銼蛤(Ctenoides ales),被科學家暱稱為「迪斯科蛤」,因為它的套膜上長有許多微小的二氧化矽球體,能夠像球面鏡一樣反射光線,產生類似迪斯科舞廳的燈光效果。
  • 被獵物嚇得手足無措,龜中「白頭翁」怎麼在大自然之中活下來
    導語:」被獵物嚇得手足無措,龜中「白頭翁」怎麼在大自然之中活下來」。在大自然裡弱肉強食可以說是生物法則,可是就有一些神經病的動物,膽小如鼠,維持著敵不動我不動的奇怪法則。然後食物都跑了,他還在那裡。別笑,真的就有這種傻頭傻腦的動物。
  • 海底博比特蟲下顎鋒利可斬斷獵物(圖)
    彩虹色的Eunice aphroditois,長有鋒利的下顎,能將誘捕的獵物瞬間斬為兩段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海底世界潛伏著許多奇怪而可怕的捕食者,有些種類可能會讓人從此不敢再踏入海洋半步。博比特蟲(Bobbit worm,學名為Eunice aphroditois)就是其中之一。20年前一位水下攝影師將這種生物取名為「博比特蟲」。  喜歡赤腳下海的朋友們要小心了,雖然博比特蟲具有漂亮的彩虹色外表,但它們的下顎十分鋒利,能像剪刀一樣將獵物斬為兩半。
  • 座頭鯨的特殊癖好:出手搭救虎鯨的獵物
    目擊者們曾觀察到這樣的事件:「我們觀察到一群虎鯨追殺一對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母子,然後一隻座頭鯨突然出現,發出吼聲召喚同伴,隨即就又出現了四隻或者更多的座頭鯨,它們協力趕走了虎鯨,而灰鯨母子得以倖存。」另一個案例中,一群虎鯨試圖將一隻灰鯨幼崽與母灰鯨分開,得手後試圖溺死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