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今年12月舉行的MSE考試(劍橋英語通用五級)PET級(第二級),北京市西城區復興路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李銳(化名)早早定好鬧鐘,守在電腦旁,只待報名通道開放。
然而,事情卻沒有如他所願,「幾秒鐘時間,我還沒打開網頁,北京考點的報名資格就搶光了。很快,河北、山東等周邊省份的也空了,我趕快往東北找,總算在遼寧師範大學考點報上了名。」李銳這才如釋重負。
遼寧師範大學地處大連,距離北京超過800公裡,山高水遠,但是李銳還是覺得值,「考試重要,全當帶孩子自由行了。」
劍橋英語通用五級考試分為KET(第一級)、PET(第二級)、FCE(第三級)、CAE(第四級)、CPE(第五級),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考察他們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是一種英語資格認證系統。
近年來,這種考試越來越熱,甚至在一線城市成為中小學生的「標配」。從2016年至今,報名人數逐年翻倍。據悉,2016年當年,全國約2萬人報考,而短短4年,就已突破15萬人。全國的36個考點「不堪重負」,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撰文指出,這是目前全國最難搶的考試機會,沒有之一。
一些家長向記者反映,MSE考試更是催生了黃牛代搶的生意,原本400多元的報名費被炒到3000元至5000元不等。
這項考試為何這麼熱?李銳的一句話道出了端倪:「免試就近入學後,孩子們怎樣才能有區分度呢?PET拿『優秀』就是保證。」
「閃光的一筆」
2020年,KET、PET考試將全面改版,到那時,難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於是,2019年報考的學生尤其多,尤其扎堆。
「不學習怎麼辦呢?身心無處安放。」李銳表示,他的愛人是高校教師,他是一家國企中層,當年他們努力求學,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如今他們孩子的命運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銳復盤了自己孩子的英語求學軌跡:「不到4歲開始接觸英語,閱讀了大量英語繪本,入學後英語班報兩個,一個普通班,一個PET班。」
為什麼報考PET考試?李銳給出這樣的答案:「劍橋通用五級考試相對比較專業,在很多國家都會承認,還被納入英國的英語學習大綱。考這個證書,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我們的英語能力和水平。至於KET考試,我們小學三年級就考過了,現在四年級考PET,爭取一次過。」
記者發現,在PET考試說明中,有這樣一句話,「詞彙量達到1500個」。如果對標中小學的英語教學大綱,這是初中三年級畢業才要求達到的水平,而今,一線城市的有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已經輕鬆超越了。
北京市西城區的另一位小學一年級孩子家長劉芸(化名),給孩子報考了12月份的KET考試。她很幸運,搶到了北京的考點。
對劉芸來說,最難的是孩子需要默寫英語單詞,「我們的英語閱讀量一直很大,但是爸爸不捨得逼孩子默寫單詞,因為需要一遍遍改錯,這個過程太虐心了。這次我們打算先試試水,一般小學三年級過KET是比較正常的速度,四年級過PET」。
KET、PET考試分為優秀、合格等四檔,一些家長會為此一考再考,只為取得「優秀」。
為什麼如此多的學生家長會選擇這個考試?是跟風嗎?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培訓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近幾年不斷下發學生減負、治理整頓競賽杯賽等相關內容的文件,之前不少知名的學科競賽被教育部門相繼叫停,市面上能考的證書變少了。「究其根源就是服務於孩子小升初擇校,或者初中後的學校摸底。」
每年3、4月,在北京市海澱區一些優質中學的學校開放日上,會有簡歷接收的環節,如果孩子的簡歷豐富,在5月會收到複試通知。一位海澱區的學生家長說:「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去好學校,考PET是孩子學習生涯中比較閃光的一筆」。
「實力的象徵」
「這是一種實力的象徵。」李銳告訴記者,他會給親友的孩子推薦這項考試。這種說法得到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英語特級教師劉靜的佐證:「目前在小學生中間,KET考試特別火爆,主要是家長希望給孩子的英語水平一個官方評價和認可。」
除了劍橋英語通用五級考試,市面上還有這類「實力的象徵」嗎?
答案是有。儘管各種杯賽競賽被叫停,但是還有一些國內外的考試可供選擇。比如一些家長仍會給孩子報考「SSAT」,這是美國中學入學資格考試。如果SSAT考出好成績,是孩子英語及多方面綜合能力「強」的象徵。
還有一些學生會報考「21世紀英語演講大會」「學而思杯」等,這些活動其實是培訓機構組織的技能展示。
學校的考試沒有了,和升學掛鈎的杯賽叫停了,但只要有擇校的需求,總有能找到的考試。這些考試成績加在一起,構成了所謂孩子的綜合實力。更有一些家長認為,通過這些考試檢測的學習成果「更有效」,一次次考試下來,能讓孩子的求學路更平順。
更巧妙的是,由於這些考試不和教學大綱對標,自成一套體系,因此每一次治理整頓,都和他們「關係不大」。但令人深思的是,這「1500單詞量」讓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完成,算不算提前學呢?
優加青少年英語教學主管趙露思告訴記者:「這個不算早,因為語言和其他學科不同。KET考試其實和小學閱讀水平沒有多少差異。對孩子來說,掌握1500個單詞是認知詞彙,而不是應用詞彙。可能他閱讀量很大,認識了1500個單詞,但是真正能熟練應用的,可能只有50個。這個考試,其實是提升你的語言應用能力,不再單純停留在認識單詞程度,而是變得可以應用它,對孩子來說,是幫助他們打牢地基。」
劉靜詳解了MSE的考試形式:「MSE主要考查以下三大類,閱讀和寫作,佔考試總分的50%,聽力大概30分鐘,佔考試總分的25%,口語大概8~10分鐘,佔考試總分的25%。此項考試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引進,考試本身的立意和導向是好的。」
然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什麼樣的英語學習路徑是正確的?長期執教中學英語科,劉靜這樣說:「我們現在更提倡的是一種終身學習,是一種自然的生態的一個學習氛圍和環境。尤其是語言學習,更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但更重要的是,「遵循規律」,劉靜說,「要在了解孩子的興趣、身心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全面衡量自己孩子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而考試所需要的課程、培訓和詞彙量,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盲目拔高,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態,適得其反」。
不對標大綱是否不算「超前學」
培訓班組織國外正規資格考試,且不和教學大綱對標,是否就不算超前學?如何正確看待這些考試呢?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聖足認為,這顯然是違規的。他拿出一些文件加以佐證——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綱超前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突出強調,「嚴肅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紀律,堅決禁止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招生,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鈎的行為,並依法追究有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責任。」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提出,「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如前所述,開展任何針對在校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活動,都必須『先證後照』,事先取得行政許可。否則,就是違法違規行為。儘管PET培訓從形式上講,可能不是嚴格的學科類培訓,但其屬於學科(英語)延伸類內容無疑。如果在某個時間節點上所開展的詞彙量教學(培訓),明顯超越同一年齡段(學段)在校生英語學科的教學進度(難度),那麼也可以認定為是一種變相的違規培訓行為,有關部門應當加以規範、整頓、治理。同時,如果有培訓機構與全日制學校之間進行單項或雙向勾連,將PET測試成績,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鈎,那麼這就直接違反了相關文件精神,一旦被查實,有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將會被依法追究責任。」董聖足說。
如何正確看待這類考試?劉靜說:「考試對學生的能力有所拔高,可能正是家長們在意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出現一些跟風、加重負擔的情況原因很多,不能片面地認為就是考試本身造成的。」
董聖足期待,規範校外輔導機構的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資源需要進一步均衡,課後三點半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得到解決,學校對於家庭教育開展需要進一步指導,「傳遞正面教育的聲音,緩解社會焦慮。總之,多管齊下,讓孩子的童年更美好。」
(本報記者 姚曉丹)
原標題:中小學英語等級考試為何如此火爆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