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乾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我家的風格有點日式、還有點北歐,大家都說我家像咖啡館,我理解的那就是很舒適的意思吧。」
說這句話的女主人在日本生活多年,喜歡日式的生活方式,男主人則是一名教師,溫和紳士。這個135㎡的房子,是他們特別期待的新家。
房子本身是一個二手房,客廳有一面採光的大落地窗,而北側餐廳是沒有窗戶的。設計師將廚房和陽臺格局拆改後,西側的陽光在每天下午可以直射到餐廳,讓這個家充滿了溫暖的味道。
設計師去拍完工照的那天,屋主夫妻已經住進新家很久了,每天享受在新家的日子,幸福而開心。
戶型:三室
面積:135㎡
費用:40萬
設計:思量空間
改造提示:
1.廚房將進門處改為從陽臺進入,原來的廚房門擴寬,改為櫥窗,大大改善了採光;
2.將主衛牆體拆改,衛生間擴大做了三分離的設計;
3.更改次衛牆體,優化布局。
從走廊看向入戶門,一進門右手邊是餐廳,左手邊做了一整排的玄關儲物櫃。儲物櫃下方懸空,方便收納常穿的鞋以及掃地機器人。
大門正對面是小吧檯,復古摺疊椅+懸空組合櫃,提升了整個玄關的質感,旁邊還有軟木板可以粘貼家庭照片,滿滿的幸福回憶。
推開家門,在溫暖的燈光下,將外套掛置在衣櫃中,換上舒服的拖鞋,是屋主每天下班路途中滿心期待的時刻。
客廳是屋主很滿意的一部分,如願擁有了一組開放式的大書架。書架是採用了櫻桃木材質定製的,和整屋的風格也很搭調。
書架和鋼琴區做了一體化的設計,將鋼琴內嵌於此,上方依然可以儲物,也更加整體和美觀。
客廳用一盞吊扇燈代替了普通的吊燈,在夏天也可以帶來清涼感。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裝修的時候不再喜歡裝電視,不過屋主一家卻不這麼想。由於客廳縱寬不夠,又想看大屏,於是買了不傷眼的雷射電視。100寸硬屏,休閒時光投屏看電影,特別過癮。
客廳還擁有一面菱形的帶格子的落地窗,採光與景致都極佳,陽光常常透過綠意盎然的樹叢灑進屋子裡來,映照在純白色的牆面與溫潤的木色家具上。
閒暇時光癱在柔軟的沙發上,茶几上的鮮花,翻舊的書,用過很多年的舊桌布搭在新買的茶几上,靜謐又溫暖。
自從搬了新家,屋主把泡在咖啡館的時間,都轉移到了家裡的餐廳。
原來的廚房門洞擴大後改成了上下推拉的窗,可以用來傳菜。
原來陽臺的小窗改成了進廚房的門,午後的陽光可以直接照射進來。煮杯咖啡,享受暖暖的陽光。
餐廳還設置了一排餐邊櫃補充收納,也可以放置咖啡機等小家電。吊櫃採用了黑色櫃門,成為家裡平時寫寫畫畫的小黑板。
廚房做了上下推拉窗後,和餐廳有了更多的互動,可以傳菜傳水果,也很像日式街邊的小咖啡館。
廚房內部採用了原木色搭配白色,營造出清新自然的空間氛圍。
廚房面積雖然不算很大,但是設備齊全,功能強大。日式灶、洗碗機、油煙機,這些裝修的時候安裝加修改都不下兩次,沒少折騰。
櫥櫃還多做了很多抽屜,拿東西不用貓腰,大大增加幸福感。
書房的入口在客廳的落地窗旁,採用了長虹玻璃門,讓空間更加通透。
由於書房比其他房間都要小,放一張桌子基本就滿了,所以屋主把舊屋的宜家摺疊桌和書櫃搬了過來,有時候屋主家的孩子帶小朋友們來的時候,就可以把桌子撐開,學習氛圍滿滿。
書桌的對面放置了一個長條鐵皮書桌,用來放置電腦、印表機等電子設備,是屋主專門的辦公專區,拉開椅子就能幹活,方便還不佔地兒。
牆上的掛畫是夫妻倆剛認識的時候,男主人從澳洲買回來的當地圖騰,是兩個人年輕時的美好記憶。
主臥採用了原木色的牆板與地板,讓空間溫暖舒適。
落地窗搭配綠葉造型的窗簾,營造出明亮清新的氛圍。
臥室的衣櫃是讓木工先做出牆體空間,然後單獨定製了摺疊門,裡面放上架子用來掛衣服。空間效果更加整體,也更加實用。
屋主兒時未完成的公主夢,在女兒房一併全實現了。
屋主家的女兒喜歡安靜、喜歡看書、喜歡獨自享受自己女孩世界裡的美好。於是在女孩房裡有小的寫字桌,放滿她的小玩具、畫筆與正在看的書。
床尾處放置了小沙發,是女兒玩伴一起來家裡玩耍時的待客空間。
很多80、90後為人父母后,孩童時那些不可能實現的簡單夢想,都傾注給了下一代,給了他們充足的尊重,為他們打造了專屬的自由空間。
改造後的衛生間,做了日式三分離。洗漱間、馬桶間、淋浴間完全獨立,互不幹涉。
獨立的馬桶間,後方的管道包裹之後索性做了壁龕,增加儲物,屋主將復古小音箱放在這裡,增添了浪漫氣息。
牆面的捲紙架和拉手一體的設計,十分便利。
淋浴間不大,但是依然裝了1.2米的小浴缸,提升居住幸福感。牆紙地面都採購的日本浴室特殊材料,不怕水,直接光腳也不會感到冰涼。
在設計師與屋主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家完美落地。清新中透著點慵懶,一切都是屋主喜歡的樣子。
作為一個普通小白來說,裝修真的是一件太複雜的事,前期的規劃很重要。
好在在整個裝修過程中,從吊扇燈到雷射電視再到三分離衛生間,屋主有很多很多事後想想都慶幸的決定,大大提升了生活的舒適度和幸福感。
本文圖片與素材由思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