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麻慄坡縣圖書館館長關文聞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2018年,關文聞家庭榮獲文山州級「文明家庭」榮譽稱號,在雲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2019年舉行的「好家規、好家訓——書寫家國情懷、弘揚時代新風」徵文活動中,關文聞榮獲三等獎。
敬業的好館長
關文聞1996年來到麻慄坡縣圖書館工作,2003年任圖書館館長至今。近25年的時間,她殫精竭慮、不求回報,以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為圖書館事業添磚加瓦。
任館長以來,她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圖書館工作人員守則和行為規範。她整理編輯了《文山日報上的麻慄坡》信息資料,將1983年以來在《文山日報》上反映麻慄坡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新聞報導文章摘編、匯集成冊,並免費提供給群眾參閱,提供給麻慄坡縣政務網使用。她推介麻慄坡縣圖書館的35篇信息被文山新聞網、麻慄坡縣政務網、文山州圖書館採用。同時,為了大力宣傳、推進全民閱讀,讓廣大基層群眾享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關文聞爭取到各項資金100餘萬,每年「元旦」、「春節」、「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科普宣傳日」、「世界讀書日」等節日,她都親自組織、策劃,通過進社區、進軍營、進學校、進田間地頭的方式,開展知識競賽、科普圖書巡展、趣味遊園等一系列圖書閱讀宣傳活動。在她的努力下,2011年3月,麻慄坡縣圖書館率先在全州第一家實行對外免費開放。關文聞不怕吃苦不怕累,無數次披星戴月、風雨兼程,只為將一本本圖書、一份份資料遞到群眾手中。
關文聞在縣圖書館辦公 供圖
2004年,關文聞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州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省文化廳評為雲南省基層文化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被麻慄坡縣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被縣局評為先進個人。她任館長期間,麻慄坡縣圖書館於2011年被州文化局評為先進單位,支部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2018年被州全民閱讀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先進集體。
父母的好女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有什麼樣的人。關文聞在工作中展現出的嚴謹、細心等優良品格深受其父母的影響。
關文聞的父親是一個木工,大到床、衣櫃,小到桌椅板凳都做得得心應手。木工是一個細緻活兒,尺寸稍有偏差便做不成像樣的物件,或許正是因此,關文聞的父親是一個性格嚴謹,甚至稱得上嚴厲的人。他雖然不要求關文聞姐妹三人事事爭第一,但卻要求她們必須養成自覺學習、愛勞動的習慣。姐妹三人每天的作業必須在父母回家之前完成,接著做飯洗碗,一樣都不能落下。還記得有一次,飯後姐妹三人推推搡搡,誰都不想洗碗,結果就被父親鎖在家中整整閉門思過了一天。自那以後,關文聞做事再也不敢拖沓馬虎。
關文聞的母親從小聽力不好,也沒受過太多教育,在關文聞的印象中她總是做的比說的多。關文聞的外婆還在世時,母親總是每天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人,從不抱怨,當聽到有人故意嘲笑她是「聾子」時,她也從不計較。但是,當關文聞姐妹三人大聲嚷嚷時,母親又會教育她們:「人要有涵養,小聲說話」。看似沒有文化的母親總是用行動教會孩子們大智慧。
關文聞一家在聚餐 供圖
丈夫的好妻子
關文聞的丈夫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把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陪伴妻女的時間相對較少。但關文聞對此並沒有抱怨,丈夫對她的體貼也感念在心,夫妻倆互相理解,相扶相持走過多年。
2004年,長期勞心勞力的關文聞終於累垮了。她患上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整夜難以入眠,手抖無力。看著日漸消瘦的妻子,丈夫工作多年第一次請假,陪著關文聞到處求醫,忍受她的壞脾氣,擦乾她的眼淚,擁她入懷。在丈夫的暖心陪伴下,關文聞不久便重獲健康。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2016年,關文聞的丈夫在下班途中突發腦溢血,半身不遂。當時遠在昆明培訓學習的關文聞接到電話,一度忍不住在大街上失聲痛哭。她馬不停蹄地趕回丈夫身邊,一路上擔驚受怕,但真正看到病床上全身插滿管子的他,千言萬語只匯成了一句話:「我回來了,我們要好好的」。此後,關文聞在工作之餘除了照顧女兒和老人,全部時間都用來了陪伴丈夫治療。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從最初的不會動到坐上輪椅再到自己能夠站立行走,康復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好。
關文聞夫妻倆 供圖
相依相扶、不離不棄,關文聞夫妻倆堪稱當代模範夫妻。
女兒的好榜樣
關文聞夫妻倆自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父母,唯獨對唯一的女兒虧欠太多。
2016年對於關文聞一家來說是災難性的一年。關文聞的父親突發心梗,在心臟上安了3個支架,母親膽穿孔並胰腺炎,丈夫突發腦溢血,就連女兒也不小心膝蓋受傷。按照病情輕重緩急情況考慮,關文聞自然更多的把精力留給了父母和丈夫。父親在經歷了多次病危通知後渡過難關,母親經及時就醫後痊癒,而丈夫也在逐步康復,唯有女兒可能會落下病根。每每想到此,關文聞內心倍感愧疚。
關文聞一家三口 供圖好在關文聞家庭家風正氣,秉承「老的教小的學,老的做給小的看」原則,從小看多了父母給老人剪指甲、洗腳,看慣了父母恩愛的女兒並沒有心存怨念,反而長成了一個懂事體貼、善良孝順的好姑娘。對於女兒來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她最好的榜樣。
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把「小家」寫在心裡,把「大家」扛在肩上,這樣的關文聞用行動踐行了文明新風,這樣的家庭是當之無愧的「文明家庭」。
雲南網通訊員 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