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法律評論
畢業 快樂
Happy
Graduation
「七月的流蘇,
錯過撥穗的歸宿。千裡外祝福,隔空擁抱痛哭。天上的白雲,變幻著就像,
一個個吟唱人生聚散的音符。」
本期推送
《Mojito》疫情畢業版
(曲:周杰倫,改編詞:車浩),
及部分法學院校畢業致辭精彩節選,
以此紀念2020年夏天這個特殊的畢業季,
並祝2020年畢業生一帆風順,歸來仍是少年!
錄音花絮
畢業致辭精彩節選
潘劍鋒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
思來想去,我最後決定在畢業典禮上給大家講講愛心:希望大家做個有愛心的人,懷揣愛心去遠行。記不清是哪位哲人說過:無藥可救,唯有愛得更深!說得很有道理!國家的建設、社會的發展和人類進步,需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作出貢獻,而唯有愛心者,才是真正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作為法律人,只有懷有愛心,才會使得形式上冰冷的法律在社會的運行中讓人感受到溫暖!
在你們畢業之際,我再次衷心的祝福你們,並希望你們成為富有愛心的法律人,去傳遞北大人、北大法律人的愛心。你們過去已經在做了,我相信你們以後一定會做得更好!
申衛星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
對於我們法律人,尤其要懂得恪守自律、敬畏法度的意義。回想你們初入法學院之時,孟德斯鳩的法律格言 「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利」,一定還言猶在耳。柏拉圖曾說,自製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與欲望的控制。在拉動人生進步的三駕馬車中,如果說前兩輛分別是催人奮進的「智慧」和「勇氣」,那麼第三輛一定是促人省思的「節制」。我們法律人深知,在權利與義務的角力場上,只有保有邊界意識,保持底線思維,敬畏心中法度,嚴以修身養德,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揮灑自如,成就輝煌。相信,從清華法學院畢業的你們,都能做到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一生恪守自律、敬畏法度。
王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
一個心中有夢的人,一定會有自己的詩和遠方;一個心中有夢的法學院,一定會在人類法律文明拓展的進程中綻放光芒!臨別之際,我希望同學們多保重,都安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照顧好中國的法治,照顧好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照顧好作為命運共同體的人類!這段時間,有一首歌總會在我的腦海迴響,我就用略作調整的歌詞作為給同學們的贈言: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堅強;是什麼付出,讓我們坦蕩;是什麼距離,讓我們守望;是什麼誓言,讓我們胸懷夢想,堅定向前,朝著自己選定的方向!
馬懷德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當前中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重要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為你們的夢想提供了廣闊平臺,也賦予了光榮使命。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一代,是開啟個人「小夢想」,融入民族復興「大夢想」的「金鑰匙」。我們的老院長錢端升先生曾言,「大學生只有對自己不失望,不悲觀,才能腳踏實地的向前走去,一方為國家服務,一方完成一己的志願。」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獲高票表決通過,開啟了中國民事立法的新紀元,這是一代代法律人薪火相傳、夢想成真的重大成果,是法典化時代的光輝典範。「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同學們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生力軍,也是未來推進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主力軍,要守初心、擔使命,在追逐夢想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學士、碩士、博士,都是「士」。「士」這個字並不簡單,古代將知識分子稱為「士」。「士」不僅是一種身份,不僅在於掌握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內涵、一種擔當、一種氣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歷經了上千個日夜的暈染,沉澱了70年西政歲月的託付,作為新一代「西政之士」,你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賦能。這就是,由西政70載非凡歷程凝結而成的「西政氣質」。我以為,所謂「氣質」,至少包括(但不限於)志氣、勇氣和心氣。我希望,「西政之士」們都能帶著「西政氣質」去建功立業,都能永遠保持奮發行為之高遠志氣、奮力作為之無畏勇氣、奮勉修為之赤子心氣。
葉青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同學們,我希望你們能夠在規則之下,相信自己基於事實和理性做出的選擇,即使壓力、苦痛、糾結讓你暫時看不清眼前的路,只要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只要堅持奮鬥,風雨兼程,就一定能擦亮屬於你們自己的、絢麗的青春底色,就一定能看到光明、收穫幸福。
同學們,幾年華政緣,一世華政人。因為華政園的幾載春秋,不僅使你們涵養了這裡一泓一鬥、一草一木、一窗一瓦的大氣、靈動,更積澱了這裡一書一課、良師益友、德法兼修的深厚底蘊。在這裡你們完成了對規則、對理想、對責任的堅守,實現了對自我、對環境、對格局的超越,長成了華政人的身量,更將肩負起華政人的使命,為建設法治中國不懈奮鬥、奉獻青春!
楊燦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
朱熹曾說「仁者,人心之全德」。對「仁」的追求應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要修滿這門課的學分,沒有捷徑。首先要慎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蘭葉葳蕤,桂華皎潔。不管有沒有人欣賞,始終保持清雅高潔的姿態,草木尚有「本心」,為人更當如此。其次要敬畏,做到言有所規、行有所止。為人處世有底線有準則,有所為、有所不為,崇德尚法、尊重他人、愛護生命。最後要勤勉,做到慎思明辨,以學修身。通過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生活學習,不斷充實精神世界,雕琢日常行為,苦練報國本領。
畢業是同學們學業的一個結點,也是你們人生旅途新的起點。教育不是始於大學,也不應該終於大學,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最富活力、創造力的你們,培養終身成長的意識和能力,以敏於思、勤於學的實際行動,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革新,提升修為、涵養品性,磨鍊意志、增長才幹。
楊宗科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
5天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中指出,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讓你們這屆高校畢業生經受了磨鍊、收穫了成長,也使你們切身體會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道理。他希望全國的大學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同學們,在你們畢業離校、揚帆起航的這個節點,習近平總書記的期許和鼓勵為你們開啟新的人生徵程指明了方向。作為你們的老師、學校的校長,我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為題,為你們講最後一課,作為給同學們的畢業寄語。
王健
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
(反恐法學院2020年畢業致辭)我們今天正生逢這樣一個時代,面對未來,何去何從,我們該做怎樣的調整和準備。作為反恐法學院的畢業生,我們很清楚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差異,很了解非傳統安全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我們現在沒有阿富汗、敘利亞那樣的戰火硝煙,但我們的國家就安全了麼!我們的國土、空間、能源、糧食,還有我們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安全麼?這些都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未來如何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就應該把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和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和現實需要,也就是和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繫起來。
劉豔紅
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
人類社會主宰大自然的勇氣脫離了康德主義古典哲學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性——那是一種以反思辨析為路徑達到理性狀態的自主性——而發展為一種純粹主觀意願的正當性,從而盲目追逐外物滿足自己的奢欲,野生動物成為人類的食物,抽象的風險終於變成現實的危險。然而,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生活在高度現代性世界裡,便是生活在一種機遇與風險的世界中」(吉登斯)。風險社會,人人都要學會通過危機尋找生機。你們和這個時代迎面撞上不由分說,時代選擇了你們,你們沒有退路。即將踏上社會徵途,也要抓住時機反思危機,尋找生機,丟掉抱怨,丟掉喪氣。危機是大考,希望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通過危機找到生機,從危機中脫穎而出。
方新軍
蘇州大學法學院院長
新冠肺炎的爆發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我們熱切地盼望科學家們早日研發出新冠疫苗,以使我們的生活恢復正常。新冠肺炎的治療方式和新冠疫苗的研發就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比拼的就是世界各國的科研實力。正如丹尼爾·貝爾在《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中預測的那樣,在後工業社會中真正的專家將獲得真正的權力,獲得的途徑就是教育。作為法律人,我們無法像掌握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一樣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救死扶傷,但是社會是一個整體,它離不開各行各業的緊密協作。法學研究同樣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比拼的是世界各國實現公平正義的智慧。作為法律人,我們應該通過艱苦的努力力爭成為本領域的真正專家,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時也是我們能夠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應有貢獻的重要保證。
龍衛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院長
龍衛球院長代表學院作畢業致辭,為2020屆畢業生送上真誠祝福和殷切盼望。他表示,突發的疫情使同學們沒能獲得理想中的畢業儀式,學院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傳遞學校和老師們對於同學們的重視和思念。龍院長肯定了2020屆畢業生在過去四年取得的成績和付出的努力,勉勵同學們未來在學習、生活與工作等各個方面繼續勇敢展現自己的風採,珍惜每一段經歷並體會其中所蘊藏的智慧。他囑咐大家靈活運用辯證法,秉持一顆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從羅馬法對於良善秩序的追求中探尋內心的安定和與他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得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最後,龍院長向畢業生發出邀請,真誠地希望大家多回家看看,法學院將永遠做大家最堅定的後盾!
孔祥俊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波詭雲譎,前路漫漫。「多難興邦」固然豪邁,但種種蕭然不容迴避,即便蕭然是暫時的和眼前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歷經種種考驗的你們,必能笑對風雨,成為贏家。同學們,你們將放飛自我,但「飛的高不高」與「過的累不累」總是悖論。從內心講,我希望你們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多去欣賞人生風景。況且,人生選擇本來就多元化,無需強求一律。正如人言,「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視之如至寶,有人棄之如敝履」。不過,這看似最平常的話語,卻蘊含著巨大的艱難。當然,從職業和事業上講,希望你們職業光鮮和事業有成,最好出人頭地和飛黃騰達,將來學院以你們為榮。無論如何,相信你們必能在「高」與「累」之間遊刃有餘切換自如。
桑本謙
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院長
「君子和而不同」。整齊劃一不見得是什麼好事,而表層結構的雜亂無章,卻可能代表了深層結構的和諧有序。所以賞心的未必悅目,悅目的未必賞心。
每個人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社會才能分布著不同的想法和行動;如果所有人都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那很可能就是一場生態災難。你的獨一無二本身就是你對這個社會的貢獻,因為當你做出自己的選擇的時候,就是為整個社會去試錯,去冒險,為整個社會貢獻自己獨特的知識和體驗。你可能抱有某種偏見,但你的偏見會對抗另一種偏見。當我說這番話的時候也可能犯了錯誤,但我的錯誤也會抵消另一種錯誤。當然,誰都有看不慣的人和事兒,有時候我們就是要批評,要指責,要把誰拉黑或刪除,這麼做通常都沒問題,人之常情。但在內心深處,我們還是要努力保持一份最基本的淡定、自信和寬容。這是我給大家上最後一課的最後的告誡。
來源中國法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