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智能製造 為數字經濟聚勢賦能

2021-01-15 鼎力幫

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數位化生產力為主要標誌的新階段,應及時建立國家級和世界級別的數字治理和監管工作機構與團隊,造福人民

應懷樵 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浙江紹興人,教授、研究員。我國較早提出「虛擬儀器」構想以及提出和實現「用軟體製造儀器」「用軟硬體相結合」來取代傳統的主要由硬體組成的模擬式儀器的學者。曾先後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科學中國人2009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應懷樵曾經過三次中風、四次心梗的生死考驗,面對陡峭的科技高峰,依然執著地奮鬥在創世界一流的「虛擬儀器」的科研陣地上。他的理想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讓INV系統走進每一個實驗室,讓DASP軟體運行在每一個實驗平臺上。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科研創新,在建所之初就提出「勤奮、創新、堅持、自強、和諧」的座右銘;提倡「高、大、深、快、善良、務實」的「玻爾所」精神以及「堅持真理、自由討論、互相尊重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極大增強了所在研究所的文化凝聚力。 科研路上幾多跋涉,應懷樵從未有過怨言。當虛擬儀器技術攀上科學頂峰的時候,他仍然沒有止步,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遠處。他看好虛擬儀器的發展前景,要盡全力推動虛擬儀器技術達到世界普及的產業化水平。

□ 應懷樵 文/圖

當前,全球經濟越來越呈現數位化特徵,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數位化生產力為主要標誌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智能世界AI+的迅猛發展,國內外出現了數位化、雲計算、雲智慧、大數據、數字製造、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時代、軟體製造一切、「網際網路+」、區塊鏈、5G、新基建、智能製造等眾多新名詞概念,它們以其獨特的形式和生產力影響著世界經濟。

筆者認為,我國自1978年以來誕生了兩個自主原始創新的重要理論概念。第一個是社會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提出,經過40多年漸進式發展,已使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GDP躍居世界第二。第二個是自然科學理論概念從「軟體製造儀器SMI」到「軟體製造一切SME」的漸進式自主原始創新發展,也就是智能數字製造,它開創了中國數字製造、數字經濟以及數字時代的先河,促進了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東方所」)以及相關信號處理專家的成長。在未來,SME將推動我國和世界的數字製造、數字經濟以及智能數字時代的到來,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中國引擎。曾有專家指出:「理論概念的創新是科學殿堂上的聖杯,是極其重要的。」本文將重點回顧從SMI到SME漸進式發展的相關大事及裡程碑事件,並對當前數字製造,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以及數字管理、治理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供專家同行參考。

裡程碑事件:見證從SMI到SME發展自主原創

1965年10月,筆者從中國鐵道科學院高速列車風洞課題組調入國防課題5998專題組,進行地下鐵道在核爆炸原子彈、氫彈作用下的振動、噪聲、壓力和應變等動力學參量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研究。在遇到零赫茲的地鐵下沉殘餘位移、沒有儀器可用於測量的難題時,經過反覆思考,忽然想到用數字積分取代硬體的模擬積分,並用離散傅立葉變換DFT取代頻譜分析儀的方法思路。這是數字算法和軟體計算取代硬體儀器的測量方法的萌芽,也是中國數字製造,中國式VI和AI思路的自主原始創新概念的誕生。

這個新概念的誕生,得益於筆者就讀浙江大學時學習的理論物理和數學力學等相關知識。筆者從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學習的風洞測試和數據處理,也在此次研究中發揮了效用。

在這之後,筆者利用工餘時間專注探索數字分析處理計算方法,包括對波形分析,頻譜分析和隨機信號處理。在計算方面,開始用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計算,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1967年~1969年開始學習數字計算機,情況才有所好轉。1970年,筆者到中科院計算所學習109乙機計算時,取得了初步成功。

1978年1月,在雲南昆明,中國力學學會主持召開全國第一次土巖爆破學術會議。筆者在會議報告中發表論文《地下結構爆炸振動加速度的測試和分析》,文中給出了數字算法和軟體取代硬體的成功案例,使用數字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分析,由軟體取代了硬體測量的結果,給出了無法用常規儀器測量的地鐵結構的下沉(0Hz)殘餘位移和用DFT離散傅立葉變換進行的地鐵震動信號的頻譜分析結果,這是我國數位化、數字製造分析早期成功的裡程碑,也是中國式數字製造和數字經濟的國內外VI和AI發展史的重要節點。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在會議論文集《土巖爆破文集》前言中寫道,「這些成果只是科技進步中的一小步驟,卻關係如何高速度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強國的深遠歷史意義。」

1979年11月,國防科委在杭州召開核試驗防護工程學術交流會7911會議。筆者發表論文《頻譜分析在抗爆結構動力學參量分析中的應用》,它是在全國第一次土巖爆破學術會議基礎上補充傳函計算和壓力、應變等分析和計算公式等保密內容外,筆者在大會報告膠片中,提出使用算法和軟體可取代硬體製造儀器的概念思路。

這是虛擬儀器核心概念的正式提出。在會上,筆者受到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名力學家鄭哲敏院士的表揚,同時受到時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張維院士和時任同濟大學校長李國豪院士等三位專家的關注和支持。會後,張維專門找到筆者討論這種方法的誤差和可靠性,並建議回京後做補充實驗研究。後來,筆者經驗證試驗計算,誤差被控制在5%~10%以內,具備使用價值。

2009年11月,在桂林召開的全國第三次虛擬儀器大會上,筆者提出了「雲智慧儀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虛擬儀器VI+人腦工程+嵌入式軟硬體」「雲智慧測試時代=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測試」的新概念,並將其轉換為現實。

大事記:映照中國數字製造VI和AI發展脈絡

1959年9月,筆者考入浙江大學工程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3年後,因國家發展需要,全班轉入數學力學系應用力學專業進行流體力學專門化學習。筆者的畢業論文為《風洞的空氣動力學研究》。1964年畢業後,筆者分配到中國鐵道科學院機輛所高速列車風洞課題組工作。

從1964年~1973年,筆者的工作軌跡如下:到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流體力學專業風洞實驗室實習;調入鐵建所國防課題5998專題組,研究地下鐵道在核爆炸原子彈和氫彈作用下的振動噪聲及壓力、應變等動力學參量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時,筆者親臨羅布泊試驗場測得地鐵道床振動加速度波形數據,圓滿完成任務;到中科院計算所學習109乙機,用BCY語言展開數字積分的計算,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鐵建所進口日本自動化工業展覽會的ECC555小型計算機上,用FortronⅣ語言進行了數字積分和DFT的頻譜分析計算,取得較好成績。

1975年,鄧小平對核試驗「兩個十」(十年和十次核試)進行總結,筆者有幸參加了總結組,向領導提出自己有計算地鐵殘餘位移和頻譜分析計算的方法。領導批准一段時間把ECC555計算機歸本人計算為主,數字製造、軟體製造技術,用數字積分DFT分析和壓力、應變、振動的傳函計算由此取得顯著進展和成功。

1978年3月,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筆者負責完成的CZ-S測震傳感器、CZ-F測震放大器以及參與的核效應設計參數(包括震動加速度,速度、位移與壓力的五個振動計算公式),獲三項全國科學大會獎。前兩項包括創新的電動、電感兩用式新型拾震傳感器,全部集成電路的微積分放大器,硬體組成新型傳統儀器;第三項包括部分數字製造、計算分析結果的公式內容。

1979年11月,在杭州國防科委全國核試驗防護工程學術交流會上,筆者提出軟體製造儀器的創新理念。同年11月,由筆者編著的《振動測試和分析》一書,由中國鐵道出版社發行,書中有參量變換計算的數據、圖表,因為是用核試驗測試數據的實際結果,經保密處理,去掉核試驗和地鐵內容文字後才進行公開發表。

20世紀80年代,筆者調入抗震研究室,先後擔任課題組副組長和組長,研究鐵道工程抗震試驗及測試分析問題。在此期間,編著了《CZ測振儀與測振技術》,由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全國科學大會得獎的兩項成果。此外,還編著了《波形和頻譜分析與隨機數據處理》一書,書中包含不少數字製造和核試驗的實測數據計算結果,經保密處理後發表。曾在《宇航計測技術》署名發表《信號處理技術與結構系統識別和模態分析》,在《力學學報》署名發表《最大熵法新倒頻譜——倒熵譜研究》,這是對數字算法的自主創新研究。在《固體力學學報》署名發表《快速傅立葉變換窗函數最大信息量修正的研究》,文中提出了Y-1,Y-2和可變指數窗等三種新窗函數。

由於受到使用磁帶機和信號分析儀的困擾,筆者於1983年1月發起籌建中國震動技術諮詢部,得到了胡海昌院士和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茅以升院士的支持和幫助。同年9月1日,在向中國科協諮詢中心申請時,已有48個單位,69位專家教授參加。

1984年6月,中國科協正式批准中國科協諮詢中心振動技術諮詢部成立。8月31日,在北京西苑飯店召開成立大會,有106人參加大會,清華大學力學系教授杜慶華任理事長,筆者任總經理,茅以升任首席顧問,胡海昌、馬大猷、鄭哲敏、王仁等院士任顧問,辦公地點設在北京安外小黃莊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工程抗震所。

東方所於1985年4月獲批准成立,隸屬中國科協諮詢中心,同年10月11日在北京大都飯店召開成立大會。胡海昌、侯朝煥等45位專家教授出席會議,胡海昌任名譽所長,侯朝煥任副所長,並主持會議,筆者任所長並做工作報告,提出研究DASP軟體和虛擬儀器PC卡泰以及「把實驗室拎著走」的設想,辦公地點設在長城無線電廠6971廠內。

東方所的上級單位,於1986年4月變更為國家科委人才中心。同年10月,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由國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國振動學會籌委會常委會,於1987年2月12日~14日由東方所主持承辦,為學會正式成立奠定基礎。1987年5月,中國振動學會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成立大會,胡海昌任理事長,筆者任副秘書長兼諮詢委員會主任。

1988年3月,東方所再次變更上級主管單位,由北京市科委批准成立北京自然應用科學研究院,東方所隸屬北京應用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市科委領導,筆者任副院長兼院學委會常務副主任。

1988年9月16日~17日,筆者主持和組織了我國第一次用小型火箭激振錢塘大橋模態試驗,INV-306智能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用於大型工程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並在央視《新聞聯播》中報導播出,這是中國VI成功應用的一個裡程碑。

1993年,中國虛擬儀器INV-306和DASP系統在加拿大多倫多市北京新技術展覽會上展出,東方所被安排在進門的第一個展臺,並在此次展覽會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2007年,在全國第二屆虛擬儀器大會上,東方所被授予「中國虛擬儀器之父」的榮譽稱號。

2010年,東方所研製的達世普DASP虛擬儀器、振動、噪聲、模態分析移動實驗室系統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12年,東方所研製的雙核24位變幅基超量程160dB數據採集儀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2年5月,在北京十五屆國際科博會暨2012年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論壇上,筆者提出「從軟體製造儀器到軟體製造一切」的概念,《新浪財經》欄目對此做了《應懷樵——軟體可以製造一切》的新聞報導,成為當時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中國高校科技》《中國科學報》《香港文匯報》等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

近年來,多家中央級媒體以《應懷樵: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兩大發動機——雲智慧與軟體製造》《應懷樵:人工智慧與軟體製造一切會帶來什麼,解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兩大關鍵詞》《35載耕耘,只為引領科技智造——應懷樵AI理念,軟體製造一切概念的創新發展》《忠誠點亮復興之路——訪中國虛擬儀器之父應懷樵》等為題,報導了應懷樵的事跡。

責任驅動:為建設世界數字經濟高地發聲

當前,數字治理和監管工作緊迫,筆者建議研究建立「數字聯合國」。隨著數位化、數字革命、智能數字製造、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智能數字時代正在來臨,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所在,也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高級階段。「AI+時代」在今後布局全世界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的區別是:你是引領者還是跟隨者,抑或者是被淘汰者。隨著數位化向實體經濟的滲透融合,智能製造高速發展,特別是隨著數位化向金融業的深度發展以及智能數字製造向軍事工業的日益滲透,數字治理、數字監管工作日趨重要。

眾所周知,計算機病毒對人們的影響很大,而目前網絡廣告插入的亂象更是使人們哭笑不得。往深處想,數字經濟的命脈和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一旦被少數壞人或者極端自私有缺陷的人掌握和主宰,那麼對全世界將是一種災難。這並不是意味著AI本身可怕,而是像馬斯克和霍金呼籲的,我們要迅速著手研究AI的安全性。

因此,筆者呼籲國家和聯合國儘快建立各種制度和規範,把數字王國合理地治理和管理起來,及時建立國家級和世界級別的數字治理和監管工作機構與團隊。甚至需要未雨綢繆建立「數字的維和部隊」和「數字聯合國」,當然還要注意創新和病毒的區別。

此外,還要儘快開展全數據(大小數據)綜合數字算法的研究。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研究的深入,不少專家發現AI算法似乎已碰到天花板。AI的發展歷史中曾經歷過1980年和2000年兩次寒冬,隨著卷積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算法上的突破,終於在2017年引起了AI大爆發,目前算法又遇上瓶頸了嗎?筆者認為研究全(大小)數據的綜合算法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方向捷徑之一,筆者歷經數十年研究的將時域、頻域、幅域相結合的綜合算法,突破了數據處理中的十大難題,取得高精度頻率、幅值、相位、阻尼比和傳遞函數的計算成功。

筆者建議國家儘快建立「雲智慧醫療中心」和「雲智慧醫藥中心」,造福人民。隨著疫情的暴發,用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開展對藥物和疫苗的研究成為當務之急。

總之,把智能數字製造和AI技術儘快向工業、醫療、農業、教育和交通等方面普及推廣,這是一個造福人類的方向,希望國家機構和相關專家予以重視。

相關焦點

  • 2020實創匯論壇:數字經濟賦能產業,高端製造引領發展
    由杭實集團主辦的「數字經濟賦能產業,高端製造引領發展」主題實創匯2020年四季度論壇於在西溪溼地成功舉辦。2020年領投了高品自動化、明峰醫療、天境杭州、雲和恩墨、半導體基金等多個優質項目,為後續構建產業投資生態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朱少傑強調,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智能製造和數字經濟領域孕育出大量新的發展機遇。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的大交叉、大融合與大協同,技術、科學、產業、區域經濟、社會間的高度交叉與融合,將湧現出更多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現象與新的價值創造方式。
  • 聚勢賦能·創變未來2019年新春年會
    1月20日,以「聚勢賦能▪創變未來」為主題的衡水市企業發展促進會2019年新春年會在忠義人家溫情上演!原衡水市副市長鄒立基、原衡水市工信局局長王新國、衡水市疾控中心主任王瑞雲、衡水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姜丙剛、衡水市工信局副局長李根洪、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杰、衡水市工商聯副主席趙素影、衡水市工業經濟聯合會秘書長宋聚會、衡水市信息產業局局長高志超、衡水市組織部組織科科長段毅力、衡水市組織部研究室主任陳子兆、桃城區科技局副局長馬金鋒、衡水市民政局民管辦科長於世寬、衡水市交通局路政執法大隊隊長張健等領導
  • 5G技術能為智能製造賦能哪些?
    未來的工廠是數字虛擬和物理現實相融合,ICT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相融合,以提高工業生產的靈活性、可追溯性、多功能性和生產效率,為製造業開闢新的商業模式。工廠內部和外部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工廠不再是獨立的封閉實體,而是龐大的價值鏈和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的「虛擬工廠」。
  • 2020數字創新經濟峰會劉慶峰:人工智慧為「數字經濟」轉型畫龍點睛
    「人工智慧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轉型,它將是畫龍點睛之筆,我們相信人工智慧一定會解決越來越多的剛需,比如民生事業、企業轉型、工業製造等等。我們期待著與大家一起攜手創造更輝煌的數字經濟新名片」。
  • 精彩預告丨暨大美塑TAT品牌精英培訓會「乘風破浪、聚勢賦能」
    為10月份第2期青春會的開啟夯實基礎,助力全國各合作美容院終端業績提升,後疫情時代,讓我們共同攜手突破壁壘,「乘風破浪、聚勢賦能」!以更具像全面、含金量更高、更易學習的體系,提升品牌精英對品牌核心要素的精準認知,將賦能品牌精英團隊更多可複製的店銷模式,更好協助終端店家提升業績,突破困局。
  • 優海「5G+數字工廠」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打開APP 優海「5G+數字工廠」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汽車工程師 發表於 2020-12-02 14:33:16 期間,聚焦網際網路最新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動態,著力展示了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領域的數字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成果。 本次博覽會,優海信息攜手浙江聯通就「5G+數字工廠」的業務成果進行了全面展示,共同描繪了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和「5G+智能製造」為主題的業務圖景,為「網際網路之光」添輝增彩。
  • 智能經濟有望實現我國數字經濟「從0到1」的突破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作者:趙姍編者按隨著以算力、算法、大數據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成為新基建的「底座」,數字經濟正進化到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未來十年,智能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標籤。當前,以智能經濟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尚處於初創期,我國亟須大力發展智能經濟,以智能經濟發展為契機全面助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本期中國經濟時報理論周刊,邀請相關領域資深專家共同探討智能經濟以及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智能製造。
  • 智能經濟有望實現我國數字經濟更多「從0到1」的突破
    當前,以智能經濟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尚處於初創期,我國亟須大力發展智能經濟,以智能經濟發展為契機全面助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本期中國經濟時報理論周刊,邀請相關領域資深專家共同探討智能經濟以及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智能製造。
  • 「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智能升級 中國製造迎歷史機遇
    與會專家認為,對於中國製造來說,「5G+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賦能新型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是中國製造實現跨越發展的歷史性機遇。「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進入快車道這次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向外界展示了「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最新進展、成果和經驗。
  • 南方智享會在廣州舉行 專家熱議數字賦能新智造
    1月15日,由南方日報社主辦的「2021南方智享會主題沙龍——數字賦能新智造」上,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索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賦能新智造產業路徑,為廣東製造共謀良策。   南方網訊 1月15日,由南方日報社主辦的「2021南方智享會主題沙龍——數字賦能新智造」上,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索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賦能新智造產業路徑,為廣東製造共謀良策。  當天,南方產業智庫正式發布《數字新動能——廣東產業轉型數字力量》一書。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點燃數字經濟引擎賦能未來
    本屆論壇主題為「數字賦能、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數字賦能,共創未來」是每年都在不斷深化的主題,映射著不同發展階段網際網路行業的責任和使命。從烏鎮出發,一批網際網路最新成果和前沿技術,迅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 科技金融創新賦能 金證股份迎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新契機
    金證股份深耕金融行業20多年,以金融科技和數字經濟為自身雙循環,以技術要素和數據要素驅動,將科技賦能金融,創新推動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變革發展,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個公司文化清晰、戰略方向明確、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效益良好的集團化數字科技公司,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石。
  • 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打造「永不落幕的雲展會」——智能製造,促...
    本屆大會以「智能製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打造「雲展會」,中外「大咖」雲上論「智」,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智能製造應用、數字經濟為製造業賦能。主辦方相關人士介紹,本屆大會還引入「工業品牌節」,利用數字平臺展示智能製造領域最前沿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參會企業精準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技術合作方、阿里雲智能戰略發展部總監陳哲表示,「雲上博覽館」將全年開放,實時更新,持續服務江蘇製造企業,讓更多企業和觀眾共享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雲展會」。
  • 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5G+賦能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5月18日晚,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舉行,邀請中國移動金華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熊宙實,作《5G+賦能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講座。縣各套班子領導和縣機關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黨政負責人等參加。縣委副書記、縣長俞佩芬主持。
  • 吳金城:做大做強上海市機器人產業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
    據上海經信委消息,12月2日下午,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開工奠基儀式在寶山區顧村鎮舉行。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對項目開工表示祝賀,他指出,上海市持續著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緊抓發展關鍵機遇,做大做強上海市機器人(300024,股吧)產業;二是要推動新型技術賦能,大力發展智能製造,三年內建設100+智能工廠;三是要深化戰略合作,促進關鍵技術研發和市場化應用等互利共贏,加強項目保障服務,全力推動項目早日竣工。
  • 【地評線】數字賦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11月23日,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帶動數位技術快速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得到廣泛應用,網際網路對促進各國經濟復甦、保障社會運行、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製造網: 數據銀行賦能企業出海
    近日,中國製造網正式上線數據銀行服務,推出金鷹快車、AI智能營銷、社媒推廣運營、定向推廣和全球貿易數據五大營銷服務,旨在運用中國製造網22年來積累的海量買家數據和技術優勢,賦能外貿企業數字力量,為外貿企業提供全球買家資源的AI智能分析,從而進行商機開源,精準營銷。
  • 華為鄭葉來:創新.普惠,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
    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在開幕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創新.普惠,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分享華為雲在各行業、城市方面的實踐,以及華為雲普惠AI理念如何深入行業生產系統,通過技術賦能產業實現智能升級。鄭葉來在演講中表示,技術創新是主旋律,未來的製造業是全球範圍內的高質量競爭,充分使用AI技術改進生產過程是企業的必然選擇。
  •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案例:騰訊雲助力智能製造
    2020年9月9-11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首次在「雲」上舉行。騰訊聚焦雲與智慧產業進行戰略升級,發布多項全新解決方案,並在大會中與觀眾分享了各行業的最佳實踐案例。我們從中精選了兩個客戶成功案例,闡述騰訊技術如何賦能企業擁抱數字經濟。本文是該系列的首個案例。
  • 浙江杭州:建強「數字經濟黨建矩陣」賦能「數智杭州」
    如何為建設「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數智杭州」持續賦能?杭州聚焦數字經濟黨建工作統籌力、組織覆蓋力、管理智治力、發展推動力,率先成立全國首個數字經濟綜合黨委,以「四力」提升工程為總抓手,構建業務主管部門、重點平臺、龍頭企業強強聯合的多元矩陣,推動「黨建+產業」同向聚力,杭州在數字經濟黨建領域持續探索、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