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在攝影圈裡面流傳了很久的說法:
佳能、尼康的狗頭(低端鏡頭)輕飄飄,都是塑料鏡片,只有牛頭(高端鏡頭)才用了光學玻璃鏡片。
更有甚者,某些攝友甚至在公開平臺上「指名道姓」的聲稱18-55mm變焦鏡頭、50mm f/1.8鏡頭都是塑料鏡片。而當我進一步質問,你這種說法有何出處?證據是什麼?
他們往往都是這麼講:你看50mm f/1.8那麼輕,不用塑料鏡片能這麼輕嗎?
由於大部分日系廠家都沒有針對鏡頭的材質做具體的說明,所以對這個問題做一個明確的回答非常困難。但根據我個人的了解與我拆鏡頭的經驗:
我的判斷是——相機鏡頭不存在使用樹脂鏡片的情況。
理由如下:
一、大家如果有配眼鏡的經歷就會明白,樹脂鏡片的價格比光學玻璃更高
尤其是折射率高於1.6以上的樹脂鏡片,價格更是高得多。而用於相機鏡頭的玻璃鏡片可以用模具批量生產,這種情況下,廠家捨棄便宜的光學玻璃,偏去用口碑不好,而且更昂貴的樹脂鏡片完全沒有必要。(眼鏡偏愛樹脂鏡片主要是為了追求更輕的重量與抗摔性能,而相機鏡頭顯然沒有這個需求。)
二、在公開資料裡面,我只搜索到三種鏡片含有樹脂成分:
a、複合非球面鏡片——它是由玻璃球面鏡片與樹脂片粘合而成。
b、佳能的DO鏡片、尼康的PF鏡片(都屬於菲涅爾鏡片),同樣含有樹脂材料的成分。
c、佳能的BR鏡片,其中特殊的BR材料,據悉也是一種高分子材料。
三、適馬光學的山木社長曾經在媒體採訪中透露過兩件事:
a、Sigma公司所有的鏡頭均採用玻璃鏡片製造,沒有使用樹脂鏡片。( 2014年DPQ北京見面會——謝謝無忌論壇vbvcvj網友)
b、Sigma公司的所有鏡頭均為「日本製造」。(2015年底,中國臺灣Mobile 1採訪)
四、最後就是我本人的拆機經驗了。
我親自拆過佳能3款鏡頭:EF50L、EF-S 55-250stm、EF-S 24stm,其中,EF50L屬於完全分解。EF-S 55-250stm除了後組鏡片無法拆開,前組的鏡片均分解出來。EF-S 24stm拆開了前組3枚鏡片。而我並沒發現樹脂鏡片的存在。
而其中EF50L的拆機,更是闢謠:「重量輕就是用了塑料鏡片」的有力證據!
下面,耗子哥展示一下我的EF50mm f/1.2L重磅的拆機圖片吧。
首先,我們看看佳能EF50mm f/1.2L與EF50mm f/1.8stm的體積對比,可以明顯看到EF50mm f/1.2L大了一圈。而在重量方面,EF50mm f/1.8stm僅有160克,而EF50mm f/1.2L則達到了590克,幾乎是前者的4倍!
那麼是不是如網友所言,EF50mm f/1.2L這麼重,是全玻璃鏡片,而EF50mm f/1.8stm這麼輕,都是塑料鏡片呢?我們且看進一步拆機。
EF50mm f/1.2L的拆機其實很簡單,從鏡頭的屁股把螺絲一擰就拆開了。
EF50mm f/1.2L最後的一枚鏡片是「非球面鏡片」,這枚鏡片是用三顆螺絲固定的,可以單獨取下來。由於EF50mm f/1.2L是傳統的「雙高斯」結構,所以鏡片組以光圈為界,可以分為前後兩部分。
左邊是佳能引以為傲的「環形超聲波馬達」,而右邊「銀光閃閃」的部分則是滾珠軸承兼導軌。
進一步分解,鏡頭的前組與導軌徹底分離。
劃重點的時刻到了!
這個「銀光閃閃」的套筒,材質是「不鏽鋼」,而且是雙層結構。它的重量高達200多克,約佔鏡頭總重量的一半!
耗子哥把不鏽鋼的套筒翻過來給大家看看佳能鏡頭的精工製作,真的是令人驚嘆!
它的外層連接「環形USM馬達」,內層連接鏡頭的光學組。這樣,環形馬達驅動的動力就通過套筒傳動到光學組,實現將馬達的旋轉變換成鏡頭光學組的平動。
我們這個時候再看看佳能EF50mm f/1.2L的光學組尺寸。
吃驚嗎?前後鏡組的尺寸居然比EF50mm f/1.8stm還小!而且雖然鏡組套著鋼製的內筒,但EF50mm f/1.2L的光學組重量才120克左右。
結論:
1、廉價相機鏡頭採用塑料鏡片、樹脂鏡片的說法均為傳聞,迄今未見有力證據。更多的是攝友圈某些人「以訛傳訛」,或者掂著鏡頭的重量「想當然」。
2、鏡頭的重量其實超過6~7成的比重在於外殼、機械傳動結構、馬達,光學部件的重量對鏡頭的影響非常小。所以,扯什麼鏡頭輕就是塑料鏡片,這種拍腦袋瞎想的說法可以閉嘴了。
3、同理,有些人認為leica的鏡頭設計水平高,可以把大光圈鏡頭做得很小。通過這次拆機,相信大家也明白了一個道理:leica鏡頭小巧,那是因為它是手動鏡頭,不需要考慮馬達+傳動結構。如果佳能把EF50mm f/1.2L做成手動鏡頭,它也可以做成EF50mm f/1.8stm一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