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材料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吸音裝飾材料,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關於吸音材料很多人總會存在以下誤區,下面雲象建材小編帶您了解一般都有哪些誤區需要注意。
一、誤認為表面凹凸不平就有吸音功能
在一些早期的廳堂中經常在墻面採用水泥拉毛的裝修方式,認為這種表面凹凸不平的構造對聲音有吸收的作用。吸聲主要有兩種方式,即多孔吸聲和共振吸聲,多孔吸聲需要材料內部有連通的孔,共振吸聲需要有空腔,而類似於水泥拉毛的構造既沒有內部連通的孔也沒有空腔,所以基本上對聲音沒有吸收作用。這一點在進行聲 學設計時應該特別注意。
二、誤以為只要放置了吸音材料就能有吸聲效果
在一些裝修構造中將多孔吸聲材料放置在夾板或石膏板等板材的後面,這種情況吸聲材料是起不到吸聲作用的。因為多孔性材料吸聲的首要條件是聲波能進入到材料 的內部,而這種構造使聲音被擋在吸聲材料前面的板材反射回去,無法進入到材料的內部,所以不能起到吸聲作用。
如果前面的板材比較薄,板後的空腔比較大,可以作為薄板吸聲結構。這時,如果在空腔內填充一些多孔吸聲材料,可以增加結構吸聲頻帶的寬度,但這時多孔性吸聲材料只能起到輔助吸聲的作用,不是主作用,其吸聲效果也不能與吸聲材料暴露在聲場中的情況相比。

三、誤認為只要是軟包就有良好的吸聲性能
在一些裝修工程中,經常使用的構造是在基板(多為大芯板或多層板)外罩一層2~3mm厚的複合軟包織物。這種裝修方法施工簡便,裝飾效果好,所以被廣泛的 使用,但如果認為這種構造由於表面是軟包織物所以就具有良好的吸聲效果,則是錯誤的。

因為多孔吸聲材料的吸聲性能與材料的厚度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材料太 薄,則不能起到有效的吸聲作用。壹般情況如果要達到較為理想的吸聲效果,吸聲材料的厚度至少要大於10mm,否則就不能作為吸聲構造使用。
當然還可以通過在多孔材料背後設置空腔的方法加強構造的吸聲作用,方法是在安裝斟板時應距離墻面有壹定的空腔,空腔厚度應大於30mm,基板不要太 厚,以五夾板或九釐板為佳,在基板上開壹定面積的孔洞或縫隙。
如果想要加強低頻吸聲作用,則可以根據本章式來確定穿孔率,如果要加強中高頻吸聲效果,則需要開較大的孔,孔隙率應大於30%,孔徑也應大於20mm。這種方法在不改變裝修效果的基礎上加強了構造的吸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