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容忍光子損失玻色採樣實驗首次實現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小組合作,實驗研究了一種量子計算模型「玻色採樣」對光子損失的魯棒性,證明容忍一定數目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可以帶來採樣率的有效提升。該研究成果為通過玻色採樣實現量子霸權開闢了一條高效的途徑,並於近日以「編輯推薦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在量子計算領域,能演示量子機器在特定問題上優於經典計算機的實驗被國際學術界稱為「量子霸權」。201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理論上提出玻色採樣,並嚴格證明此模型是實現量子霸權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玻色採樣的一個實驗挑戰是光子的損耗。

  潘建偉團隊首次在實驗上探索了可容忍光子損耗的玻色採樣。該團隊發展了國際上最高效率和品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並自主研發了集成127個分束器的具有最高透過率的光量子線路。結合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團隊研製的高性能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實驗證明在損耗一定光子數的情況下,玻色採樣仍然保持其原來的計算複雜度。

  與此同時,這種新型的玻色採樣可以指數級地提升採樣速率。該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繼續在光學量子計算方面保持國際領先水平,並向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霸權研究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8-06-12 第1版 要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小組合作,實驗研究了一種量子計算模型「玻色採樣」對光子損失的魯棒性,證明容忍一定數目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可以帶來採樣率的有效提升。該研究成果為通過玻色採樣實現量子霸權開闢了一條高效的途徑,並於近日以「編輯推薦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在量子計算領域,能演示量子機器在特定問題上優於經典計算機的實驗被國際學術界稱為「量子霸權」。201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理論上提出玻色採樣,並嚴格證明此模型是實現量子霸權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玻色採樣的一個實驗挑戰是光子的損耗。
  潘建偉團隊首次在實驗上探索了可容忍光子損耗的玻色採樣。該團隊發展了國際上最高效率和品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並自主研發了集成127個分束器的具有最高透過率的光量子線路。結合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團隊研製的高性能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實驗證明在損耗一定光子數的情況下,玻色採樣仍然保持其原來的計算複雜度。
  與此同時,這種新型的玻色採樣可以指數級地提升採樣速率。該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繼續在光學量子計算方面保持國際領先水平,並向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霸權研究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8-06-12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容忍光子損失玻色採樣實驗首次實現—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小組合作,實驗研究了一種量子計算模型
  • 我首次實現容忍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實驗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容忍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實驗   最新發現與創新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合作團隊實驗研究了一種量子計算模型玻色採樣對光子損失的魯棒性,證明容忍一定數目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可以帶來採樣率的有效提升。
  • 容忍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首次實現
    記者6月12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尤立星小組合作,實驗研究了一種量子計算模型「玻色採樣」對光子損失的魯棒性,證明容忍一定數目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可以帶來採樣率的有效提升
  • 我國學者新型玻色採樣實驗開闢實現量子霸權新途徑
    新華社合肥6月13日電(記者徐海濤)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同事陸朝陽等人組成的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員小組合作,實驗研究了一種量子計算模型玻色採樣對光子損失的魯棒性,證明容忍一定數目光子損失的玻色採樣可以帶來採樣率的有效提升。
  • 中國「九章」石破天驚的背後:量子計算全球「神仙打架」四十年 |新...
    2000年前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的第一句話。兩千年後的今天,中國科學家向全世界宣布,已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這也意味著,達到並超越量子計算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
  • 【中國科學報】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玻色取樣逼近裡程碑:量子計算未來可期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外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輸出了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其維數高達三百七十萬億。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實現光子晶體無墨彩寫與複印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學敏團隊實現了雷射程控形狀記憶光子晶體的無墨彩寫與複印,利用雷射即可在光子晶體智能材料上實現無墨彩色直寫和複印功能,有望拓展光子晶體在信息存儲等領域的應用,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Materials Horizons,並被選為後封面。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超級計算機...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實現光量子計算優越性,科學家將工作獻給抗擊新冠的中國人民
    玻色採樣是一種採樣任務,2010年由當時在MIT的Scott Aaronson和 Alex Arkhipov首次提出。為了說明這是一個怎樣的問題,我們先來回顧兒時的一個遊戲——高爾頓板。自玻色採樣提出,世界上陸續有很多個小組從實驗上挑戰和驗證玻色採樣。2013年,國際上四個研究小組同時實現3光子的原理驗證性玻色採樣。從原理上說,這個實驗大致的過程是:單光子源不斷地發出單光子,經過一個多模式幹涉儀,最後在各個出口用探測器探測。
  • 「九章」計算機助力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它花1分鐘,超算需億年(科技自立自強)核心閱讀近日,中國科學家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計算玻色採樣問題,「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需6億年。這是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眼下,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是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未來,「九章」在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有潛在應用。
  • 【中國科學報】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學者合作,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創造世界最高水平,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以及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然而,要展示這一優勢必須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此前在光學系統中,人們廣泛採用光子的軌道角動量、時間或頻率自由度進行編碼,但還沒有一個系統能夠很好地同時解決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的難題。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另闢蹊徑,於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進行編碼,並取得一系列成果。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首次完成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實驗驗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審稿人對該工作給予高度評價,稱讚這是一項「重要的裡程碑工作」。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本報訊(通訊員 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使得我國成功達到量子計算研究的首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為實現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技術基礎
  • 中國首次實現量子優越性:超越谷歌,比最強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以玻色子採樣(boson sampling)問題為例,便可知其一二。由於玻色子採樣裝置輸出配置的概率分布,和NP-Hard問題有關,所以很難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因此,它被認為是可以證明量子優越性的問題之一。在這次研究中,潘建偉團隊進行的實驗便是求解高斯玻色子採樣。
  •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霸權」,計算速度比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
    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 「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另一個說法是量子優越性(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即在某個特定問題上的計算能力遠超現有最強的傳統計算機,而傳統計算機在有限時間內無法完成計算。
  • 中國首次實現量子優越性!比最強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這一裡程碑式重大突破,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九章」成功的關鍵整體來看,潘建偉團隊此次成功構建的「九章」,是自主研製的76個光子 100 個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原型機。量子光源方面,同時具備高效率、高全同性、極高亮度和大規模擴展能力。
  •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優越性,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玻色採樣是一種採樣任務,2010年由當時在MIT的Scott Aaronson和 Alex Arkhipov首次提出。為了說明這是一個怎樣的問題,我們先來回顧兒時的一個遊戲——高爾頓板。自此,「玻色採樣」問題被用來挑戰量子計算優越性。自玻色採樣提出,世界上陸續有很多個小組從實驗上挑戰和驗證玻色採樣。2013年,國際上四個研究小組同時實現3光子的原理驗證性玻色採樣。從原理上說,這個實驗大致的過程是:單光子源不斷地發出單光子,經過一個多模式幹涉儀,最後在各個出口用探測器探測。
  •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霸權」,比谷歌「懸鈴木」快100億倍
    中國研究團隊在量子計算領域實現了重要進展。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最新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和陸朝陽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展示了用他們名為「九章」的量子計算機運行高斯玻色採樣的技術。他們用九章探測到76個光子——遠遠超出先前5個光子的記錄。
  •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霸權」,速度比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
    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 「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另一個說法是量子優越性「高斯玻色採樣」 是一種複雜的採樣計算,其計算難度呈指數增長,很容易超出目前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適合量子計算機來探索解決。它是 「玻色採樣」 問題的一種,而玻色採樣問題是量子信息領域第一個在數學上被嚴格證明可以用來演示量子計算加速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