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七夕節了。
在這個浪漫的日子裡,怎能少得了浪漫的電影陪伴?
魚叔過去推薦過許多愛情片。
不過,對於單身狗來說,恐怕今天並不想再咽下一口狗糧。
既然如此,那就推薦一部友情片吧。
畢竟,「愛」這件事,遠不限於情侶之間。
友情,其實往往比愛情更加持久,更加動人。
所以,這部法國新片,恰恰適合所有人在今天觀看——
《最好的還未到來》
Le Meilleur reste à venir
影片的口碑不俗。
目前在豆瓣的分數為7.9。
主演之一,法布萊斯·魯奇尼,是法國的老戲骨。
不僅是法國電影凱撒獎的常客,還曾憑藉電影《白鼬》拿下威尼斯影帝的獎盃。
國人對他印象最深的一定是《登堂入室》裡的語文教師。
另一位主演,派屈克·布魯爾。
除了演員之外,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一名歌手。
在法國享有「情歌王子」的美譽。
兩位演員分別飾演一對多年好友,亞瑟與凱撒。
亞瑟(魯奇尼 飾),是醫學院的研究員,為人嚴肅正經。
凱撒(布魯爾 飾),則是個遊手好閒、尋歡作樂的浪蕩兒。
他們孩童時代在寄宿學校相識,性格迥異卻十分投緣,很快便成為了好朋友。
轉眼幾十年過去,各自早已成家立業。
青絲變白髮,始終不變的是令旁人羨慕的友情。
從一些細節中,便能輕易看出兩人親密的關係。
亞瑟在得知凱撒意外受傷時,強硬地拖著不以為意的凱撒去醫院。
而在得知傷情並無大礙後,卻頭也不回地轉身告別。
完美演繹基友間的相處方式。
不成想這場「小意外」,卻徹底改變了兩個人。
為凱撒檢查的醫生突然聯繫亞瑟,表達有要事告知。
原來,醫生檢查出凱撒患有肺癌。
並且已到了晚期,情況十分嚴重。
從擴散程度來看,化療和手術都已經無濟於事。
即使樂觀估計,也只剩下6個月的時間。
突如其來的噩耗,打得亞瑟措手不及。
相識相伴幾十年的好友竟然已經危在旦夕,而自己對這一切卻無能為力。
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他該如何將這個殘酷的現實告訴好友呢?
人終究是要面對現實。
思索再三後,亞瑟還是決定親口將病情告訴好友。
他一邊在內心進行激烈搏鬥,一邊吞吞吐吐語焉不詳。
不料陰差陽錯之間,卻釀成了天大的誤會。
凱撒只聽到「壞消息」「惡性腫瘤」等關鍵詞。
以為是亞瑟患上了不治之症(其實是他自己!)。
還沒等人把話說完就嚇暈了過去。
清醒之後更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不僅對自己放蕩不羈的生活進行了深刻的檢討,甚至覺得患病的人應該是自己。
在痛苦之餘,凱撒十分感動摯友願意把這樣的難言之隱分享給自己。
原本真正生病的人,卻反過來開始安慰起別人,實在頗有些哭笑不得。
整個畫面在溫情之餘,還增添了一絲奇妙的喜感。
而另一邊,看到摯友的真情流露,亞瑟同樣深受感動。
卻也更加難以在這樣的場景之下道破真相。
只能如鯁在喉,有口難開。
一步錯,步步錯。
亞瑟明白這件事拖不得。
可等到他終於鼓足勇氣,再次打算將一切向凱撒和盤託出時。
對方卻對他口中的「實情」絲毫不以為意。
以為這些不過是亞瑟宣洩情感的醉話。
這一邊,亞瑟在為如何讓摯友相信自己而焦頭爛額。
另一邊,凱撒則為自己「患病」的摯友默默付出著。
雖然為人神經大條,整日遊手好閒,但凱撒對這位朋友絕對掏心掏肺。
又是來到教堂向神父禱告,又是參觀癌症病友互助會尋求經驗。
甚至還把互助會的發起者請到了家中,希望幫助朋友走過最後這段艱難的路程。
眼見誤會越陷越深,自己又不知該如何張口。
亞瑟決定索性換個思路,一邊等待合適的時機,一邊繼續陪伴凱撒走完這段路。
就像以往電影中的經典橋段,絕症病人寫下未完成的心願然後逐一實現。
凱撒先提出這個想法,亞瑟則將計就計。
要求雙方都分享彼此的願望清單。
願望如其人。
亞瑟的願望嚴肅正經:
研發出絕症的特效藥,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帶女兒在月球漫步…
凱撒的願望則天馬行空:
跳傘,開賽車,與海豚一起遊泳,在瀑布底下做愛…
分享之餘,兩人也少不了互相吐槽一番。
帶著兩份清單,做好約定:
各說一個願望,對方必須達成。
於是,便一起踏上了一段奇妙的圓夢之旅。
亞瑟的第一個願望,是回到兩人童年時就讀的寄宿學校故地重遊。
然鵝,時過境遷,學校早已不復存在。
第一個願望就此告吹。
在感嘆時間的無情之餘,也為這段末路狂歡平添了一絲傷感。
比起亞瑟,凱撒的願望則簡單得多。
賭場豪擲,舞池狂歡。
酒吧買醉,深夜飆車。
兩個年過半百的人如同返老還童般,重新體驗了一把年輕的快樂。
除了吃喝玩樂,還可以用願望實現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讓凱撒與父親見上一面,以修復破裂的親情。
亞瑟深知,凱撒與父親矛盾十分嚴重,斷絕關係已有20年之久。
他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幫助凱撒解開心結,不要留下永遠的遺憾。
凱撒最初十分抗拒。
他對亞瑟用這種方式「綁架」自己感到憤怒。
不過氣消之後,也開始對這個一向避而不談的問題重新思考。
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友人的臨終心願,更是為了戰勝自己的心魔。
終於,他鼓起勇氣,邁過了這道橫在心頭半生的坎,與父親達成了和解。
這份意外之喜,也讓他更加理解了亞瑟的良苦用心。
不僅僅是凱撒,亞瑟的生活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與好友一通瞎胡鬧之後,曾經嚴肅到近乎古板的他,也變得柔軟起來。
面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女兒的關係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兩個人都在一步步往好的方向走,一切看似非常美滿。
然而唯一的問題卻停留在那裡:
作為真正的病人,凱撒依舊對自己的病情一無所知。
亞瑟第三次下定決心,打算把一切問題向摯友交代清楚。
卻第三次被凱撒「截胡」。
凱撒要求他完成自己的最後一個心願,去印度治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故事在這裡發生了驚天反轉。
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原來一直都在陪凱撒演出的亞瑟,自己同樣患有癌症。
凱撒對他的這場誤會,卻陰差陽錯間弄假成真。
不過,因為發現及時,亞瑟所患的癌症並非不治之症。
只要經過一場手術,身體便能夠恢復健康。
可以說,正是凱撒的堅持,才救了他一命。
在聽說亞瑟的癌症可以治好之後,凱撒激動地在人群中手舞足蹈。
而此時的亞瑟,再也無法繼續瞞著凱撒的病情。
一口氣將真實情況全部告訴對方。
驟然而來的打擊,將凱撒從天堂拖進了地獄。
造化弄人,他救得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
得知真相後的凱撒,消失在亞瑟的生活中,音信全無。
或許比起死亡,更加讓凱撒更無法接受的,是摯友對自己的欺瞞。
面對相似的遭遇,命運的分岔路口卻將兩人指向了不同的結局。
天差地別的結果,更進一步加深了這份痛苦的無奈。
時間不等人,幸運之神也不會眷顧第二次。
兩人再次相見已是在病房之中,亞瑟被一通緊急電話匆匆叫到了醫院。
病床上的凱撒,已經奄奄一息。
談不上重歸於好,也沒什麼寬恕諒解。
緊握的兩雙手,讓一切盡在不言中。
曾經那些微不足道的矛盾,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
此刻佔據兩人內心的,只有感謝與感動。
以及,平靜地等待那個結局的降臨。
能夠擁有這樣一份相伴終生的珍貴友誼,實在是人生之幸。
甚至,在去世後留給亞瑟的信中,凱撒還不忘操心兄弟的人生大事。
原本應當煽情的橋段,卻瞬間變成了一場搭訕技巧課。
讓人一邊破涕為笑,一邊由衷地感嘆一句:
「得此摯友,不枉此生。」
幫助罹患絕症的友人完成臨終心願,這樣的情節在影視劇中並不少見。
比如好萊塢經典《遺願清單》,或者韓國電影《偉大的願望》。
本片的獨特之處,就在於這種俗套設定之下又多了一些有趣的創新。
《遺願清單》
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模糊了病人與陪伴者之間的界限。
從單純的幫助與被幫助,變成了一對實現彼此的夢想,擁抱彼此友誼的夥伴。
在一片瘋狂與歡鬧中,讓觀眾收穫了滿滿的溫情與感動。
這部電影也不僅僅只是一曲友誼的讚歌,它同樣直指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珍惜眼前,把握當下。
以及,逃避雖然並不可恥,但確實無用。
魚叔還注意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細節。
片中凱撒終於下定決心,嘗試去解開父子之間多年的心結。
這段情節的背景音樂,恰好是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經典歌曲《Time》。
歌詞中這樣唱:
「You are young and life is long and there is time to kill today.」
(你還年輕,生命還長,大把時光等待擲浪。)
如果凱撒沒能理解摯友的請求,沒能與自己與父親最終達成和解,而是選擇繼續逃避。
不曾說出口的那句話,就會變成父子二人永遠的遺憾。
而對於亞瑟,年老的他一直活在上一段婚姻的失敗陰影裡。
在凱撒的鼓動下,最終也嘗試追逐新的愛情。
不要總覺得時間還長,不要將真正重要的人和事擱置一旁,一放再放。
不要只等到死神的鐮刀高懸在頭頂時,才被迫大徹大悟。
否則,留下的只有追悔莫及。
親情,友情,愛情…
無論是哪一種,都請好好珍惜吧。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在看」吧。
助理編輯:宿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