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很多人會回答是堂妹親,表妹次之。實際這是幾千年父系社會流傳下的約定俗成慣性。因為孩子隨父姓,堂兄妹都是一個姓,而表兄妹就可能是張王李趙姓氏了。女人結婚生子隨夫姓,幾代人後人往往不知了女性長輩的姓氏,有的人差一代都不知姥姥的姓氏,媽媽隨姥爺姓所以知道姥爺的姓。
真正從生理血緣關係上說堂兄妹,表兄妹血緣關係上是一樣的!父母孕育了自己的生命;伯父和嬸娘孕育了堂兄妹,父親和伯父是血親;姨娘孕育表兄妹,媽媽和姨娘也是血親。從生理血緣關係上說我們每一個人父親家族和母親家族血緣關係是平等的。如果千年來我們都隨母姓,表兄妹又是一個姓氏,父親家族的姓氏又是張王李趙了。
所以姓氏是封建社會主義制度人為定下的親疏關係。我們在現實裡,親戚就是要走動,越聯繫越有話說,自然有就很親。
我們常說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是親戚。為什麼說遠親不如近鄰,好鄰居,能隨時幫助你,而就是親兄弟姐妹而不然。
生活中我們看到姑姑親侄兒,侄女,而作為女人兒子都不隨自己的姓而侄兒,侄女確是和自己一個姓氏。反之如隨母姓是不是姨媽就要親自己外甥外甥女了。
思維慣性也就有了「外甥是狗吃了就」走,姥姥家不是自己的家,爺爺奶奶家才是正根。
《紅樓夢》中林黛玉母親不在了,去了姥姥家就是寄人籬下,林黛玉常常以淚洗面最後抑鬱而死,如果在爺爺奶奶家受到禮遇還不如賈家(母親家)可能林黛玉也就不會死。
這就是封建社會遺留傳統觀念,久而久之也就成為思維慣性,不這樣就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