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專家表示,有些蟲子不能隨意拍死
中國江蘇網8月22日訊 (通訊員 吳葉青 記者 華琳月)這兩天微博上流傳著一則消息:「被打爛的蚊子屍體殘骸可能進入皮膚,從而引起真菌感染,甚至會導致死亡!美國一名57歲的婦女就因肌肉真菌感染死亡。」這一說法讓很多網友感到震驚,也迅速被廣泛轉發。通過搜索,記者發現這一案例最早刊登於2002年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但只是研究人員的推測,並未得到公認。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主任王飛博士表示,拍死正在吸血的蚊子會致人感染死亡的說法不太靠譜。蚊子雖然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一些疾病病原體的中間寄主,但不處於疫區的蚊子一般都不攜帶病毒。
退一步講,即使是攜有病原體的蚊子,當其口器刺進你的皮膚時,就有可能傳播病毒,因此拍死不拍死沒有什麼差別。而且人的抵抗力不同,感染的風險也不一樣,病毒的強弱也是是否感染髮病的因素。微博中所說的「真菌感染」的情況更是微乎其微,幾乎不可能,市民根本無需恐慌。
王飛博士提醒,雖然拍死蚊子沒關係,但有些蟲子確實不能一巴掌拍死了事。主要是一些自身帶有毒液或毒刺、毒毛等的蟲子,比較常見的主要有隱翅蟲、蜱蟲、毒蜂等。
隱翅蟲是夏季比較常見的一種飛蟲,其身體內會分泌一種強酸性毒素,pH值一般不超過3,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隱翅蟲一般不會主動去攻擊人類,只是偶爾在夜晚於皮膚上稍作停留,人們可能下意識地會將其拍死或者睡意朦朧的時候翻身把其壓死。蟲體破裂後,隱翅蟲體內酸性的毒汁會刺激皮膚引起炎症反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隱翅蟲皮炎。所以,遇到隱翅蟲的話可以將其從皮膚上吹走,或揮舞手臂將其趕走,而不能拍死。
蜱蟲是近兩年被提及比較多的一種有害昆蟲,全國多地都報導過蜱蟲叮咬的病例。蜱蟲叮咬時其頭部會分泌毒素,因此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鑽入皮膚,不能直接拍死,也不能生拉硬拽,強行拔除,以免撕傷皮膚或者將蜱蟲口器、頭部殘留在皮膚內,使其在刺激之下分泌更多的毒液。可以用乙醚、氯仿、松節油、旱菸油塗在蜱蟲頭部,或在蜱蟲旁點蚊香,把蜱蟲「麻醉」,讓它自行鬆口;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塗蜱蟲頭部,使其窒息、使蜱蟲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蟲。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
毒蜂包括蜜蜂、馬蜂等多種,有毒刺的蜂類,如果隨意拍死那麼其毒針可能刺入皮膚釋放毒液,導致中毒,被刺的部位可能會紅腫,嚴重的話人可能會出現頭痛、發熱、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對蜂毒過敏者,還可能迅速出現蕁麻疹、哮喘或過敏性休克,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毒蜂是比較危險的,遇到時儘量遠離,避免被蜇,千萬不要嘗試用手將其拍死。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