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網主板頻道8月3日 進入Sandy Bridge時代後,Intel處理器超頻方式驟變,標準鎖倍頻版處理器外頻被大幅限制,超頻方式基本只能依靠倍頻提升,而產品也僅僅限於K後綴的產品。
我們知道支持超頻的LGA 1155主板(P67、Z68和Z77、Z75)可以使用標準鎖倍頻版處理器免費提升四個倍頻,而Turbo得到了完好保留,而臺灣主板廠商華擎更是直接在旗下最新的Intel Z77晶片組主板全面導入了「No-K OC」功能,用戶可以一鍵使用4x倍頻提速。
而要開啟4x倍頻提速需要哪些條件呢?是所有的主板都支持嗎?另外提速後效果明顯嗎?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本文將實戰LGA 1155非K處理器超頻,為大家一一揭秘這些問題。
本次測試共選取了Intel Z77、B75、Z68、P67四款產品,分別來自技嘉的GA-Z77X-UP5 TH、精英B75H2-M3、華碩P8Z68-V和技嘉GA-P67A-UD3R。我們知道Z77、Z68、P67三款產品可以支持K系列不鎖倍頻處理器超頻,而B75則不支持。
由於處理器超頻幅度僅為4x,也就是0.4GHz(不改變100MHz外頻),不會對處理器的供電造成大的影響,即使面對4-5相供電的B75/H61主板也基本沒有壓力(參考:《多少相供電夠用? CPU超頻VS主板相數》)。
測試的四款主板全部基於Intel LGA 1155處理器,為保持全部兼容,並沒有使用最新的Ivy Bridge處理器,依然基於Sandy Bridge處理器,型號為Core i5 2300,產品採用了四核四線程設計,默認頻率為2.8GHz,最高Turbo頻率為3.1GHz,加4x倍頻後最高可到3.5GHz,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處理器僅為單線程負載。
● 技嘉GA-P67A-UD3R實戰
我們按照發布的順序依次使用四款晶片組主板逐一進行測試,首先進行的技嘉GA-P67A-UD3R測試,進入BIOS後,進入M.I.T超頻選項後,直接可以調節處理器的倍頻數值,最大可以到35x。
設置為最大35x倍頻後,然後開啟Turbo後,進入系統後就可以實現4x的頻率提升了。
● 華碩P8Z68-V實戰
接下來一款華碩P8Z68-V設置基本相同,進入到BIOS後,選擇Ai Tweaker超頻相,進入CPU Power Management相,直接將CPU倍頻設置為35,此時Turbo選項無法調節,不過實際已經開啟。
● 技嘉GA-Z77X-UP5 TH實戰
技嘉最新的GA-Z77X-UP5 TH主板,採用了UEFI BIOS界面,4x超頻設置也有所不同,進入BIOS後,定位到M.I.T.超頻選項的CPU高級頻率設置,然後再進入到高級CPU核心特徵子項,直接將CPU倍頻設置為最高,此時的數值為33,並不是35,不過在Turbo選項裡我們可以分別設置單核、雙核、三核和四核的Turbo頻率,直接將其設置為最大,即可以實現4x倍頻的提升。
● 精英B75H2-M3實戰
精英這款B75晶片住主板並不支持4x倍頻超頻,主板雖然內置了M.I.B. III超頻設置功能(很顯然這套BIOS是為整個7系列晶片組準備的),不過進入到該頁面後,CPU倍頻和外頻都被直接鎖死無法調節,雖然Turbo模式開關還能夠啟用,但是依然無法調節具體的核心數頻率設置,4x超頻設置只能作罷。
從上面的實戰設置來看,Intel官方指定的三款晶片組主板能夠設置4x倍頻的提速,不過廉價的B75遺憾的不支持該調節,至於H61、H67和H77目前由於沒有產品無法實驗,不過大部分可能性會和B75一樣。而從其能夠4x倍頻提速的三款主板測試結果來看,產品都支持完整的4x調節,也就是說CPU主板免費獲得了4個倍頻的提升,對於用戶來說是一筆不錯的財富。
測試平臺除了Intel Core i5 2300處理器和一系列Intel LGA 1155主板,為儘量不對CPU的性能發揮構成瓶頸,顯卡使用了微星GTX 680 Lighting顯卡,產品默認核心頻率為1111MHz/1176MHz,搭載2GB GDDR5顯存,顯存頻率為6008MHz,顯存位寬為256Bit。
泡泡網CPU頻道測試平臺 | |
硬體配置 | |
---|---|
處理器 | Intel Core i5 2300 (4C4T,L3=6MB,2.8-3.1GHz) |
顯卡 | MSI GTX 680 Lighting |
內存 | Samsung 4GB DDR3-1600 x2 (9-9-9-24 1T) |
固態硬碟 | OCZ Vertex 3 Max IOPS 240GB |
電源 | Antec TPQ-1000 |
顯示器 | Dell UltraSharp U2312HM |
軟體配置 | |
作業系統 | Windows 7 Ultimate SP1 64bit |
顯卡驅動 | GeForce 301.42 |
測試成績方面,主要基於Benchmark,遊戲部分採用了Fraps紀錄平均幀數。
● 測試平臺實拍
● 測試平臺電源:Antec TPQ-1000
Antec TPQ-1000(TruePower Quattro-1000)電源可以滿足最嚴格的電腦規格需求,產品符合80PLUS的認證,使高效率的Quattro比同規格的電源節省了33%的能源;4組12V接線的設計,讓使用者的電腦比以往更加穩定;4組PCI-E的接線,讓使用者能順利運行最新一代的顯示卡設置,除此之外,標有明顯著稱的模組化接頭以及電源供應器的賽車條紋外觀讓使用者能保持著乾淨的系統內部設置以及專業又個性的風格。
● 測試平臺SSD:OCZ Vertex 3 Max IOPS 240GB
OCZ的Vertex系列屬於它的高端固態硬碟,專為高端玩家和存儲發燒用戶設計。隨著SandForce控制器大紅大紫,OCZ也將Vertex系列升級到了全新的SF-2200方案。如今SATA 6Gbps接口大行其道,OCZ推出了基於SF2200系列主控晶片的Vertex 3 Max IOPS系列固態硬碟,產品涵蓋60-480GB容量範圍。
首先進行的CPU性能測試基於Benchmark,測試項目包括CinBenchmark 11.5和Super PI,其中Cinbenchmark 11.5可以很好的支持多核多線程CPU,而實際測試中我們分別進行了單線程、雙線程、三線程和四線程的測試,以詳細的反映4x提速後的效果。
● CinBenchmark 11.5測試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得益於全面的4x倍頻提升,處理器的單線程、雙線程、三線程和四線程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四線程最高性能達到了5.09pts。
● Super PI測試
Super PI僅支持單個線程,也就是說此時兩個數據的頻率分別為3.5GHz和3.1GHz,測試的項目為1M,最終成績分別為10.75s和12.14s,差距約為13%,基本和頻率差距成正比。
接下來的基準綜合性能測試包括3DMark 11和3DMark Vantage,測試項目使用了Extreme模式,為方便對比我們僅選取了CPU的成績。
● 3DMark 11 Extreme測試
● 3DMark Vantage Extreme測試
3DMark系列綜合測試項目CPU測試成績基本和前面的Benchmark十分相似,3DMark 11和3DMark Vantage的提升幅度分別為11%和14.2%,提升幅度同樣十分明顯。
遊戲性能測試選擇了時下流行的《戰地3》、《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和《地鐵2033》,遊戲全部基於DirectX 11。
● 《戰地3》測試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測試
● 《地鐵2033》測試
由於目前來說遊戲已經全面支持多核,實際遊戲時四核全部被啟用,頻率為3.3GHz,相比默認的2.9GHz提升了0.4GHz,三款遊戲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從默認的118.46fps提升至123.15fps,提升幅度約為4%。
綜合上面的CPU和遊戲性能提升成績來看,提升4x倍頻後,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其中CPU性能提升了約14%左右,幅度非常可觀,一款低端Core i5瞬間就可以變成高端Core i5了。
我們知道Intel的桌面Core i5全部基於頻率來區分定位,間隔基本為0.1GHz,而售價差距在100元左右,如果以4x倍頻來加速,一款最便宜的Core i5瞬間就能夠升值到最貴的Core i5(除去K系列不鎖倍頻產品)。
當然提升4x倍頻並不是絕對免費的,你得使用Z77、Z75、Z68晶片組主板,這些主板與B75、H77的價格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而實際的情況是性能差不多的情況下,高端Core i5 + B75主板的價格基本和低端Core i5 + Z77的價格相當。而稍低一級的Core i3由於不支持Turbo Boost,所以無法通過此種方式提升處理器的頻率。
而筆者更願意推薦用戶使用低端Core i5 + Z77的組合,不僅留足了平臺升級空間,而且Z77本身的完整晶片組功能、實際用料(Z77用料普遍比B75要高一些)都要優秀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