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站在急流中,在宇宙的邊緣

2020-12-06 人民看點新媒體

《生命的邊緣: 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美)吉姆·惠特克/著 猶家仲/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8

1963年5月1日早上6點,在被颶風襲擊的帳篷裡度過了一個悲慘的夜晚後,我爬出來,進入一個風卷雪形成的旋渦中。綁上夾子,把背包捆起來,跟夏爾巴朋友納旺·貢布系在同一條繩索上,我邁開了最後徵程的第一步——攀登這座世界最高峰。

我呼吸急促,努力保持站姿——當時並未意識到這就是關鍵的時刻了,也沒有意識到,儘管山上的情況十分危險,我還是不會回頭;更未意識到,這一刻將成為我後半生的轉折點。

事實上,這就是我經歷的事。但是,在當時,在我那缺氧的大腦中只有一個想法 :讓我的兩條腿不停地移動。攀登——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準確地說,在七小時之後的下午1點,我成了第一位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美國人。

早上 6:00,我對諾曼高喊,我們要上去了。他從帳篷裡回答說,他們很快就會跟上來。然後,貢布和我從我們的帳篷裡爬出來,踏入暴風雪肆虐的大地。

頭頂上,驕陽似火。但是我胸部以下,是乳白色的一片。冰雪的晶體以每小時60 英裡的速度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貢布的樣子有些怪異,頭戴護目鏡,坐在被風吹動著的雪地表面。

總之,我們出發了,跌跌撞撞,繼續向前、向上行走。往前方,我只能辨清東南山脊,那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但是我看不到自己的腳。怒吼著的風給地面蓋上了四五英尺深的旋轉的、漂動的雪層。行走速度慢得驚人。在雪地中,我們輪流開路。踢雪,停步,前進,休息,吸氧。兩小時,我們僅向上攀登了700英尺的垂直高度。

我的背包中裝著兩瓶氧氣、兩部照相機、一部收音機(它從未工作過)、兩隻水瓶、一個急救箱、食物、額外的衣服、一支手電筒、一個系有美國國旗的尖木樁、一隻可在零下30華氏度時使用的睡袋(僅僅在我們必須露營的時候才用),共45磅重,但感覺像背著一噸重的磚塊。山脊之側,比南側頂峰低700英尺的位置,我們預估剛好是到達頂峰高度的一半,貢布和我決定把已經用過一部分的氧氣瓶藏匿起來,以便回來時用;我們用餘下的氧氣瓶登頂。每個氧氣瓶重達13磅,卸下一個情況會大不相同。

我們又出發了。但是現在我有一個新問題:無情的風和冰晶,吹過我的護目鏡時結成了冰,在我的左鏡片上凍結起來,我沒法看清楚路況。沒有雙眼視覺,便不能很正確地判斷距離。此外,我已經口渴難耐,但是水瓶裡的水已經結成堅冰。由於缺氧造成的愚蠢,早些時候我把它們放在了背包的外層,現在它已經成了毫無用處的物件了。(更蠢的是,我沒有把它跟多餘的氧氣瓶一併藏匿起來,以減輕背包的重量)從六號營地開始,我僅有的飲料便是冰柱,它是通過我的呼吸不斷地在氧氣面具上形成的——我不時地把它們打破,讓冰水從面具流入我的口中。我喝的是自己的氣息。

即使每分鐘有兩升氧氣的流量,且每小時僅攀登200英尺的垂直高度,每前進一步我們也不得不呼吸5—6次。此外,風還不斷地吹打著我們,坡度越低,我們越是步履蹣跚;我們寧可登山,也不願意走平地——至少,登山時我們還有東西可以握住。我們繼續著沉重乏味的前進步伐,半爬行半攀登,每艱難地向前邁進一步,就變得更加疲勞。

我們將要攀登的山脊有一道由風吹雪形成的巨大簷,冰向右面伸出來,到了空中,完全不能確定那塊巖石到哪裡結束,那條懸掛的雪簷又從哪裡開始。如果在雪簷上走出去太遠,那麼,便會招致災難;如果向左移動得太多,那麼,又面臨攀巖方面的困難。只能憑臆測行動了。在審視了雪簷的結構後,我選擇了我能選擇的最好路線,希望能夠沿著山脊前進。

中午11:30到達南峰峰頂,第一次看到比我們所處位置更高的真正的北峰峰頂。前方有一個急降的陡坡,然後在我們和下一個障礙之間有一個馬鞍地形,我們必須爬過一處很陡的巖面。1953年英國探險隊攀登期間,查爾斯·埃文斯(Charles Evans)和湯姆·布迪龍(Tom Bourdillon)曾站在我們現在站的地方,仰望對面的山峰,然後轉身下山。他們的氧氣閥門裝置被凍住了,無法繼續前進。第二天,紐西蘭人埃德·希拉蕊和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攀登了上去,從此以後,這裡就被叫作「希拉蕊臺階」。

我們蹲在南峰上,用眼睛攀登「希拉蕊臺階」。我們下到馬鞍處,跨過那裡。在「希拉蕊臺階」的底部,飽受狂風拍擊,我們又休息了一會兒。從這裡開始,實際上是垂直向上——左面是巖石,右面是冰簷。冰簷懸掛在巖石上,但是有風化的裂縫和空洞。冰簷下,珠穆朗瑪峰的康順坡(Kangshung Face)綿延下降數千英尺,直抵西藏。

我想:「如果我們掉下去,這裡真是一個跨國界的地獄。我還沒有準備好護照呢。」

貢布系好了登山繩,把我也固定好了。我用力擺動,通過巖石和冰簷避風面的槽口把自己撬上去,氣喘籲籲,詛咒身上的背包又重又笨拙。最後,我爬到了頂上,找到了一處好位置繫繩索,把鬆弛的繩子收緊,急速地拉繩子,以便貢布緊隨著我爬上來。他爬到我身邊,我把繩子卷了起來。我們四肢伸展開來,躺在平地上,又休息了一次。

貢布和我再次站起來,轉過身。我們又開始移動,然而已疲憊不堪。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吸一隻空氧氣瓶。我曾經認為每人一隻氧氣瓶能把我們帶到山頂,並且返回藏匿氧氣瓶的位置,但是我們向上行走的路程比預期的要長得多,我們的體力也消耗太多了。貢布,個兒比我小一點兒,耗的氧比我少,他還有一點剩餘,但也很快就要用完了。如果我的大腦一直正常工作,那麼,我也許會被嚇壞。但是,我記住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向前走」。接近終點了,在前方僅有一個平緩的斜坡了。

離山頂大約還有50英尺,我再次捲起繩子,貢布來到我的身邊。我斜靠著他,頂著風喊了聲 :「你先走,貢布!」

「你先走,大個子吉姆!」他高聲回答道。即使戴著面具,我也能看到他露齒而笑。

我們採取了折中方案——並肩而行,蹣跚走過了最後的幾英尺。下午1點,我們一起站在了地球的最高點——比海平面高出29028英尺。頭上的天空很幽深,那是在地球最高的大氣中才能看到的深藍色。我們站在急流中,在宇宙的邊緣。

相關焦點

  • 若站在宇宙邊緣,我們會看到什麼畫面?專家:或許存在另一個你!
    若站在宇宙邊緣,我們會看到什麼畫面?專家:或許存在另一個你!不僅是科學家相信有很多的朋友,肯定也是跟小編一樣,對於外太空感到非常的好奇,就比如說我們在晚上的時候,如果天氣晴朗經常會抬頭看星星,若站在宇宙邊緣,我們會看到什麼畫面?專家:或許存在另一個你!而我們所看到的範圍還是非常廣闊的,幾乎可以用一望無際來形容。不過如果不是科學家們研究並且製作出瞭望遠鏡,我們可能到現在為止,還都不知道地球外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 假如以每秒一光年的速度在宇宙中飛行,我們能發現宇宙的邊緣嗎?
    浩淼的宇宙大得讓人無法想像,相對而言,光速又慢得令人絕望,但我們的想像力是無限的,現在我們就來想像一下,如果以每秒一光年的速度在宇宙中飛行,我們能發現宇宙的邊緣嗎?宇宙是開放的很遺憾,在這種情況下,儘管以每秒一光年的速度在宇宙中飛行,我們也不可能發現宇宙的邊緣。因為從理論上來講,開放的宇宙就是一個無限的存在,我們以有限的速度去跑一個無限的距離,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如果站在宇宙邊緣,能看見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嗎?
    按照目前的主流宇宙學理論,我們的宇宙有一個時間開端,距今已有138億年。當時,一個無窮小的時空奇點發生大爆炸,由此創生出時間和空間,並產生了宇宙中的所有能量和物質。另一方面,我們能夠看到宇宙中的各種天體和宇宙事件,是因為那些光傳播到地球上,被我們的眼睛或者天文望遠鏡接收到。光在真空中始終以恆定的速度傳播,我們接收到距離越遠的光,也就看到了時間上越久遠的宇宙。
  • 科普: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到達宇宙的邊緣
    那是因為我們的速度太慢了,僅僅120千米/小時。如果能以光速運動,那麼我們只需要不到0.02秒的時間。那如果光要從地球到達宇宙邊緣需要多長時間呢?那是一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數字。光速不僅僅是我們在宇宙中已知的最快的速度,它還是宇宙的極限速度。
  • 宇宙的邊緣在何處?在光速下,我們能到達宇宙的邊緣嗎?
    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麼?好奇、有求知慾的人會很自然的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隨著我們的目光越來越深入到宇宙的黑暗中,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我們能到達宇宙的邊緣嗎?發現太空的大小當人們想要近距離觀察太空時,發明瞭望遠鏡,從那時起,我們對太空的迷戀從沒有減緩。
  • 以每秒一光年的速度在宇宙中飛馳,我們能抵達宇宙的邊緣嗎?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一艘飛船突然加速,實現超光速飛行,進行星際旅行。但是在現實中,超光速飛行是無法實現的,甚至光速飛行都十分的困難,因為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是無法達到光速的,但是我們不考慮光速限制的,假如有一艘秒速一光年的超光速宇宙飛船,向著一個方向不斷飛行,這個飛船可以抵達宇宙的邊緣嗎?
  • 中經放映室丨《旅行到宇宙邊緣》:站在宇宙中 你會往哪裡去?
    中文名:旅行到宇宙邊緣外文名: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導演:伊爾·阿巴斯上映時間:2008年12月7日類型:科普紀錄片片長:90min製片地區:美國隨著人類在月球探索足跡出現,人類一步步進行著時空之旅,我們仰望天空,猜想我們是居住在宇宙中一個獨特的地方,或僅僅是太空的小小一隅,宇宙是充滿恐懼,還是美麗的新世界。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帶我們走近了這些疑惑,通過哈勃空間望遠鏡記錄的影像,展示了遠距離天體的科學和歷史。今天我們就隨著這部紀錄片,從地球出發到達月球,然後任情遊戈,探尋宇宙的邊緣。
  • 在我們的宇宙與平行宇宙中尋找終極奧秘!《旅行到宇宙邊緣》
    外媒主持人曾經為這部紀錄片給出了高度評價:「這是一部目前為止電視上最好看的宇宙科普紀錄片!」這部記錄影片從距離我們最近的月球出發開始探索,一路引導我們探索太陽系至銀河系以至人類所認知的宇宙的「邊緣」。影片細緻呈現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氣象變化,3D製作效果極致真實,帶領你逐步走出太陽系,飽覽整個已知和未知宇宙的神奇景象。 此外,影片帶我們超越月面行走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遺留在月球的足跡,飛過明亮的金星前往水星和幾乎完全由鐵構成的水星。
  • 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否有邊緣?
    然而,這些天體與宇宙的規模相比是十分小的,以至於它們引起的時空扭曲在宇宙尺度上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你為了得到宇宙質量分布的大規模表達式而把宇宙中所有的衛星、行星、恆星和星系平均起來,你會發現它是常數。第二個觀察結果是,我們所處的角落在宇宙中並不特殊,也沒有什麼不同。
  • 我們的宇宙有邊緣嗎?如果有,那邊緣外又是什麼?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也就是說我們能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一切,包括空間,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如果你一定要說宇宙某個地方是邊緣,邊緣外是什麼?還是宇宙啊!哪怕那邊緣的外邊啥都沒有,它也是宇宙空間的一一部分。更何況,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到看到宇宙中存在這樣的空無一物的「宇宙邊緣」,也沒有摸到一堵隔開宇宙的高牆。為什麼就一定要把宇宙想像成一個有限的、不斷膨脹的氣球呢?
  • 如果我們站在宇宙的邊界,會看到什麼?可能會有三種可能的答案
    有科學家認為宇宙是沒有邊界的,是一個無限的宇宙。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科學家則認為宇宙是有邊界的,如果宇宙有邊界,我們站在宇宙的邊緣會看到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答案。
  • 宇宙的邊緣到底在哪?我們人類已經發現了麼?
    並且宇宙是多樣又統一的,多樣就是物質表現狀態的多樣性,然而統一是在於其物質的本性,宇宙是由空間、物質、能量、時間所構成的統一體。雖然宇宙是無窮無盡,無法估量,但是宇宙是有限無界的,就像是一個氣球一樣,我們在球體的內部球體空間有限,但在其中我們永遠走不到盡頭,道理就和在地球表面上永遠都得走不到邊境一樣。那麼宇宙的邊緣到底在哪?我們人類已經發現了麼?
  • 當人類抵達宇宙的邊緣,我們將手伸出宇宙,會有什麼體驗?
    科學家表示,目前人類所能探測到的宇宙範圍是930億光年的距離,不過,這對於宇宙來說,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這其中,人類之所以一直都沒有找到外星生命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宇宙中的荒漠地帶,就好像地球上的沙漠一樣,我們也不會認為,在沙漠的最深處,可能會存在著一個未知的,生機勃勃的世界。
  •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給出猜想引言:宇宙一直都是我們想要探索的奧秘,而且在宇宙中有很多奧秘都是人類一直在探索的,就是希望以後人類能夠解開宇宙的奧秘,畢竟人類在宇宙中生存,而宇宙中充滿了危險,如果人類的科技不強大, 那麼很可能會被宇宙毀滅,目前人類能夠探索到的宇宙範圍大約是900多億光年,而且這還不是宇宙的全部直徑,宇宙比我們現在看到的還要大,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目前還不知道,
  • 宇宙的邊緣在哪裡?
    大約三個世紀後,當天文學家製作了更先進的望遠鏡並發現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中眾多星系」中的一個時,宇宙的邊界再次向外延伸。很快,他們發現,宇宙也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如今,越來越大的的望遠鏡已經告訴我們,可觀測的宇宙直徑可達到難以想像的920億光年,其中大約包含2萬億個星系。但是,天文學家仍不知道,在已知的宇宙之外,到底還有多少未知的宇宙。
  • 宇宙有邊緣嗎,邊緣之外會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可能對於宇宙來說,這只是冰山一角,那麼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緣,如果宇宙有邊緣,邊緣之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無論它的大小和壽命都是有限的,只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宇宙的邊緣而已,就像是在古代的時候,人類的科技不發達,認為地球就是唯一的世界,但是後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走出地球之後發現了地球也是有大小的,現在的宇宙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之所以認為宇宙是無限大,就是因為我們在宇宙之內,看不到宇宙的全貌,所以我們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但是如果人類能夠站到宇宙的外面,
  • 在宇宙「邊緣」有什麼?
    有人說宇宙是存在平行宇宙,如果人類能夠到達了宇宙的邊緣,人類看到的是另外一個世界宇宙,也有的人說宇宙也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細胞中的一個小細胞,人類在宇宙的邊緣看到的是細胞結構?真正的宇宙邊緣會是怎樣的場景?期待我們人類科學家早日研究宇宙邊緣。宇宙邊緣是人類通過計算得出來的,到底存不存在宇宙邊緣也很難說,人類到底怎樣才能研究宇宙的邊緣呢?
  • 我們已知的宇宙有多大?是什麼阻礙了我們觀察未知的宇宙邊緣?
    隨著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天文學家能夠及時地回顧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時刻。這似乎意味著整個宇宙都在我們的可觀測之內。但是宇宙的大小判斷關係許多因素,包括它的形狀和膨脹,宇宙到底廣闊到什麼程度?科學家也不能用我們已知最大的數字定義。
  • 第二十二章 宇宙邊緣在哪裡?宇宙並不複雜,複雜的是我們的意識
    人類一直都很好奇我們生活的宇宙到底有多大?邊界到底在哪裡?宇宙之外是否還存在另外的宇宙?一直都是困擾著人類的好奇之心。當我們面對前後左右上下都是浩瀚的星空時,我們一下就蒙逼了,聽說了這個星星離我們幾光年,那個星星又離我們幾百光年,幾萬光年,幾億光年,要知道這個光年可是光運行一年的距離啊。
  • 930億光年外是宇宙的邊緣嗎?如何能到達宇宙的邊緣?
    是宇宙的邊緣嗎?其實答案很簡單:930億光年外還是我們的宇宙。但這樣回答有小朋友就不樂意了,既然還是我們的宇宙,那為什麼說宇宙是930億光年的呢?這就要從930億光年的來歷說起。直徑一般是用在圓(平面二維)或球(立體三維)上的,我們的宇宙是立體的,所以自然就是一個半徑為465億光年的球了。那麼這個球就是我們的宇宙了嗎?如果去到這個球的邊緣上會怎麼樣?伸出手去會不會摸到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