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直都很好奇我們生活的宇宙到底有多大?邊界到底在哪裡?宇宙之外是否還存在另外的宇宙?一直都是困擾著人類的好奇之心。
當我們面對前後左右上下都是浩瀚的星空時,我們一下就蒙逼了,聽說了這個星星離我們幾光年,那個星星又離我們幾百光年,幾萬光年,幾億光年,要知道這個光年可是光運行一年的距離啊。
我們一下傻眼了,我們處在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啊,到底有沒有邊際呢?
於是各種猜想紛紛登場,有無限空間的假說,有多維空間的猜想,有宇宙泡泡的說法,有多重宇宙的論述,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的佛家箴言。這些一直都撩動著地球人的心弦。
為什麼有各種理論的出現呢?很多理論晦澀難懂,充滿了玄奧,看來很有學術的氣息。但是並沒有多少人能完全真正的去理解或證明這些理論的真實性。依然是眾說紛紜。不排除有些科學工作者的所謂偉大發現是為了自己要吃飯,為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地位持續性保持,而提出的一些猜想和論點或者成果,而迷失在自我地位中無法自拔;還有些花了大把的費用總得提出一些論文去證明其成果,不然哪來更多的資金資助呢?
星辰始終認為,一個有秩序化的宇宙空間,其組成的規則大致都是相通的,他們是相互聯繫,相互印證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從我們身邊去觀察發現一些事實真相,也許對於宇宙的認識就更為接近真相。
身處同一個星系中,既然這個星系產生了秩序,有了自己的運行規則,那麼這些星系的運行規律產生是必然的結果。比如地球處於太陽系中,太陽系又處於銀河系中,他們之間總有一些聯繫和共同規則存在。在現實中總會出現一些蛛絲馬跡,脫離我們身邊存在的現象去尋求虛無縹緲的臆測並非是可取之處。
幾千年前的道家學說,傳承了幾千年的佛教文化,他們都是依據生活的現實發現了很多生活的真理。那個時候可是沒有這些科學設備,沒有實驗室,沒有技術先進的科學手段。但是他們一樣從生活中發現了很多真相,並成為我們現實世界的一些行為準則。
那麼什麼是宇宙?
宇宙就是一個秩序化的運行世界。有自己的中心,有自身的規則和秩序,這個規則和秩序完全都是由絕對中心的運轉特徵所決定的。有自己的核心團體,也有大量的外圍物體。核心星體又有自己的一個小團體圍繞自身在運轉。從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層級結構。就象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一個絕對中心。在外圍又有幾千億顆小星系也就是恆星,恆星又團結了一部分星球也就是行星圍繞自身運轉,行星周圍又有衛星等等。他們的運行方向都是按照銀河中心的這個絕對中心體的旋轉方向而定的。這些中心體的建立是通過激烈競爭形成的結果。也就是能量最充足,影響力越大,能通過自身的能量影響到周圍的物體,就越能成為核心。當這個絕對中心體能量不足以吸引周圍的星系時,這些星系就會逐漸的遠離它,從而又會在這些小星系之間展開新一輪的競爭。直至形成新的絕對核心。周圍的星系都會按照這個絕對核心的運轉規律來進行運行。
所以優勝劣汰,強者生存永遠都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法則。
這個是否有點象國家的建立和結構相像呢?
前面章節也有講過,我們宇宙其實就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混沌狀態,一種就是秩序化世界。在混沌狀態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只有在秩序化世界才能形成時間和空間,因為時間和空間都是一種秩序化的產物。同樣意識也是秩序化的世界。
嚴格來說應該是有三種狀態存在,這第三種狀態就是混沌和秩序一體化的半混沌狀態。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其實就是處於一個半混沌狀態之中。就象我們生活的地球,有沙漠,有險地,有高低起伏。有塵埃的不規則運動,有風的隨意性流動。人有喜怒哀樂,身體有疾病的伴隨。這些都是半混沌狀態的特徵。
而完全秩序化世界或是混沌狀態,都只是宇宙的終點和起點,起點也是終點的一個循環過程。循環是宇宙的基本特徵。
能被我們所觀察到的星系都是處於半混沌狀態之中。只是秩序化的高低有差異而也。所以真正的宇宙都是在混沌向秩序的轉化過程中的狀態。
所以宇宙的形成過程中其實就是從混沌狀態,逐漸的被同化,按照自身的旋轉方向建立的一個順序。混沌的物質和能量被同化得越多,這個宇宙就發展得越高級。也越文明。這個過程就是宇宙的誕生,生長、成年到老年,最後毀滅的過程。同化的過程就是混沌的比例越來越低,秩序化狀態越來越高,當秩序化趨向於完美狀態時,已經沒有產生差異化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從而使這個宇宙就處於崩潰的邊緣。與中心的聯繫將逐漸減弱最終脫離中心。故完美既毀滅。
在這些星體、星系的外圍,其實還有大量處於沒有被同化的混沌物質,也姑且認為是目前所猜測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吧。
從各種天文觀察都發現,在每個星球、星系運行的外圍,還有大量的沒有被同化的物質和能量,越處於中心的外圍,秩序化越低。也是最終被爭取和同化的對象。雖然他們依然處於銀河系這個大秩序範圍之內,但是缺乏能量來源,還不足以使這些物質之間產生一種穩定的能量聯繫。從而使得他們的秩序化程度很低。距離範圍越遠,混沌狀態越明顯,也可以說就是一種混沌狀態了。
物質與物質之間的聯繫都是通過能量之間的連接才能使他們團結在一起,缺少了能量的來源或者能量不充足都不足以使他們形成穩定的結構。漩渦的產生,原子分子的結合,物體的組合、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星體之間的引力等等,都是有能量在其中起作用的。
那麼從這裡我們是否明白了什麼是宇宙了吧。
宇宙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秩序化程度較高的世界,有空間,有時間,有秩序。沒有被同化的部分就是混沌,他們是最不穩定的狀態。
那麼一個個星體、小星系,大星系,他們外部都是一片混沌,我們是否認為這些小星體、星系本身就是一個個宇宙,他們只是鑲嵌在混沌世界之中。有些相互獨立,有些通過能量絲線連接連接到更遠的混沌世界中。也可以說大宇宙就是由一個個小宇宙組合形成。
這些絕對中心和核心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他們也會在競爭壯大或者消亡,當一個核心發展到不足以使絕對中心控制時這個核心也會遠離絕對中心。甚至改變規則,使絕對中心反過來被這個核心控制,從而這個核心就變成了絕對中心。小星體也可以發展為大星體、大星系,大星系最後也可能分解成一個個小星體。這也就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所以宇宙並非是固定存在的,也並非我們要去認為的宇宙之外還有大宇宙就是宇宙。只要是處於混沌空間中的星體、星系、人體、甚至我們的一個個細胞,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個小宇宙。都是鑲嵌在混沌中而也。有些宇宙是通過能量相連的,有些宇宙又是獨立存在的。
那麼這些一個個小宇宙的邊緣在哪裡呢?
處於混沌世界與秩序世界的邊緣就是這些小宇宙的邊緣。因為到了秩序化世界的邊緣人類的這個有序的意識判斷將失去了作用。而且人類這個有序化的生物在混沌世界也不可能存在。進入混沌後因為外部的無序狀態以及不能通過有序的方式吸收這些能量維持自身的穩定,內部的秩序世界將會因為能量來源不足處於被分解的命運。
整個宇宙並不複雜,複雜在於我們意識的差異,意識的無限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