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學家透露,宇宙的基本構件可能具有經驗意識,需要一門新的科學。普遍的慣例認為意識是一種對自身存在的意識,因此,許多人不願意把這歸因於許多非人類動物,更不用說粒子了。
英國杜倫大學哲學副主任菲利普·戈夫博士日前宣布,即使在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微小的惰性物體中,也可能存在簡單形式的經驗。他認為,人類或動物大腦中非常複雜的意識可以通過這些基本構件的意識來構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認為粒子像人類一樣有非常複雜的經歷,它們沒有坐在那裡存在焦慮。
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簡單時,我們也會發現越來越簡單的經驗。也許在某一時刻,燈光熄滅了,意識消失了,但是對於泛心理學家來說,意識的連續統一體雖然消失了,但從未完全消失,繼續進入無機物,直到我們到達物質的基本構件,在這種觀點下,它們具有不可想像的簡單形式的經驗。
泛心論實際上是一種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思想的復活。戈夫博士支持這個有爭議的理論,因為它有時涉及到所謂的意識問題。哲學家大衛·查爾默斯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叫做「難題」。我認為,這大致就是意識如何與我們的科學世界觀相吻合,我們從內部對自己的了解如何與科學從外部告訴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相吻合。
如果你學習神經科學,你就會了解你自己的發射和動作電位。總的來說,根據我們最新的科學研究,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電子化學信號的故事,這就是大腦。但你不會從表面上了解到的是感覺、經歷和情緒。事實上,從表面上看,我們從神經科學中得到的關於大腦的整個故事可以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完全繼續下去,所以我們就剩下了為什麼意識會存在的謎團。
我認為泛心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將這兩個故事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儘管物理學內容豐富,但它僅限於告訴我們物質的行為,告訴我們他所做的事情,物理學完全沒有告訴哲學家們所稱的物質的本質:物質是什麼,它本身是什麼。
所以,我們關於宇宙的科學故事中有一個巨大的漏洞。我們從物理學中學到了很多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所以存在一個巨大的空洞:泛心論者的建議是用意識來填補這個空洞。但是物質本身,從內部構成了意識的形式,因此,這是一種美麗的、簡單的、優雅的方式,把科學從外部告訴我們的東西和我們從內部了解自己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這個理論認為意識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廣泛得多,幾乎所有的物理系統都有一定數量的意識,即使非常小。然而,我們對泛心論仍有很多抵制,因為傳統的科學方法在意識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因為我們當前的科學方法被設計成忽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