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覺!意識遍及宇宙,哲學家稱:我們需要一門新的科學

2020-11-29 騰訊網

一位哲學家透露,宇宙的基本構件可能具有經驗意識,需要一門新的科學。普遍的慣例認為意識是一種對自身存在的意識,因此,許多人不願意把這歸因於許多非人類動物,更不用說粒子了。

英國杜倫大學哲學副主任菲利普·戈夫博士日前宣布,即使在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微小的惰性物體中,也可能存在簡單形式的經驗。他認為,人類或動物大腦中非常複雜的意識可以通過這些基本構件的意識來構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認為粒子像人類一樣有非常複雜的經歷,它們沒有坐在那裡存在焦慮。

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簡單時,我們也會發現越來越簡單的經驗。也許在某一時刻,燈光熄滅了,意識消失了,但是對於泛心理學家來說,意識的連續統一體雖然消失了,但從未完全消失,繼續進入無機物,直到我們到達物質的基本構件,在這種觀點下,它們具有不可想像的簡單形式的經驗。

泛心論實際上是一種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思想的復活。戈夫博士支持這個有爭議的理論,因為它有時涉及到所謂的意識問題。哲學家大衛·查爾默斯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叫做「難題」。我認為,這大致就是意識如何與我們的科學世界觀相吻合,我們從內部對自己的了解如何與科學從外部告訴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相吻合。

如果你學習神經科學,你就會了解你自己的發射和動作電位。總的來說,根據我們最新的科學研究,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電子化學信號的故事,這就是大腦。但你不會從表面上了解到的是感覺、經歷和情緒。事實上,從表面上看,我們從神經科學中得到的關於大腦的整個故事可以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完全繼續下去,所以我們就剩下了為什麼意識會存在的謎團。

我認為泛心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將這兩個故事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儘管物理學內容豐富,但它僅限於告訴我們物質的行為,告訴我們他所做的事情,物理學完全沒有告訴哲學家們所稱的物質的本質:物質是什麼,它本身是什麼。

所以,我們關於宇宙的科學故事中有一個巨大的漏洞。我們從物理學中學到了很多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所以存在一個巨大的空洞:泛心論者的建議是用意識來填補這個空洞。但是物質本身,從內部構成了意識的形式,因此,這是一種美麗的、簡單的、優雅的方式,把科學從外部告訴我們的東西和我們從內部了解自己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這個理論認為意識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廣泛得多,幾乎所有的物理系統都有一定數量的意識,即使非常小。然而,我們對泛心論仍有很多抵制,因為傳統的科學方法在意識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因為我們當前的科學方法被設計成忽視意識。

相關焦點

  • 科學解釋:為什麼宇宙萬物的意識都是綁在一起的?
    篇前言:本篇文章通過探討分析個體思想意識與宇宙思想意識的關係,進而解謎「心電感應」現象,解謎「量子糾纏」的根本原因;通過尼古拉.特斯拉、愛因斯坦等偉大科學家對宇宙意識的耐人尋味的不同理解和回答,進一步揭示了宇宙萬物的個體意識並非獨立而存在,而是萬物意識皆有關聯,萬物意識實則都處於「糾纏態」。
  • 宇宙起源於何處?量子物理學家:意識創造萬物,包括我們這個宇宙
    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認識,以及科學的不斷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意識到:宇宙一定不只有我們所處的這一個,在我們宇宙之外,一定還存在著其他諸多宇宙。弱人擇原理,認為,我們生存在眾多個宇宙演化模型中的其中一個裡,如果我們沒有處於當前的宇宙演化模型中,宇宙便不會以當前的演化模型進行演化,我們也不會在這裡。這種觀點非常類似於量子力學理論中的觀點。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宇宙並不只有我們所處的這一個,而是存在著諸多其他的平行宇宙。每個宇宙的物理參數都不同,物理法則和物理定律也互不相同。
  • 萬物皆有靈性:科學實驗證實植物也有「意識」
    今年,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哲學家塔姆·亨特(Tam Hunt)和心理學家喬納森·斯庫勒(Jonathan Schooler)提出了一種新的意識理論。發表於《科學美國人》雜誌的《嬉皮士是對的:一切都和振動相關》(The Hippies Were Right: It’s All About Vibrations, Man!)一文中,解釋了這種理論。亨特和斯庫勒猜測,包括你我在內的每個實體都在振動。
  • 高維意識:宇宙的律動、萬物的律動、你的律動
    我們的宇宙處於不斷地擴張狀態。行星、恆星、星系之間的距離每一刻都在拉大。宇宙在無限地膨脹與擴張。在其內的萬事萬物也都在擴張,或者說、因為萬事萬物的膨脹與擴張,宇宙被不斷地撐開了、一直在膨脹中。觀其微、知其大;見其外、了其內。如果你知曉神聖幾何的話,你便會知道所有的規律存在於萬事萬物。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何謂「科學」簡要論述了「陰陽五行」的一些基本觀點,現在,再來討論一下什麼是「科學」。「陰陽五行」大概萌芽於商周時期,但真正把陰陽五行糅合在一起上升至哲學思想觀念的,是戰國末期的鄒衍。在那時候,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還沒有「科學」之說,「陰陽五行」顯然稱不上科學。
  • 意識從何而來?或許意識是物質基本性質 遍布宇宙
    近日,他接受了「科學美國人」網站的採訪,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回答。你能用簡單的術語解釋一下什麼是泛心論嗎?按照我們對事物的標準看法,意識只存在於高度進化的生物體大腦中,因此意識只存在於宇宙的一小部分,而且只存在於最近的歷史中。相反,根據泛心論,意識在宇宙中無處不在,是宇宙的一個基本特徵。
  • 老子在千年前已點破,宇宙萬物意識是一體的
    筆者:三體-小遙 提起意識,人們難免會想到很多深奧的哲學問題,而關於物質和意識何為本源,至今沒有準確的答案。近代科學往往認為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包括意識,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人們也在漸漸揭開謎底。
  • 量子理論詳細解析:為什麼宇宙萬物皆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宇宙萬物,乍一看,仿佛彼此獨立,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種事物,在形態、顏色、大小、屬性等方面,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別。正因為宇宙萬物各有各的「個性」,才能被我們輕而易舉地區分開來。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言: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或正是對此理的闡釋。或許,會有人不假思索地反問道:難道孿生兄弟姐妹也不相同嗎?
  • 意識能從科學角度解釋嗎?意識可能是一種「物質」
    但是科學家假設了一些不可觀測的實體來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例如:閃電或者雲室軌跡。但在特殊的意識狀態下,要解釋的事物可能無法進行觀察,我們知道意識存在並不是通過實驗,而是通過我們對感覺和經歷的直接感知。那麼,如何從科學角度解釋意識呢?
  • 有一個宇宙之外的意識在觀察我們?誰來決定我們的存在
    在神明信仰消失的年代,科學成為我們新的信仰。那你只需要回答——責任——就夠了。 在牛頓的經典物理學中,認為宇宙就像一個上緊了的發條。上帝設置好了一切,安排好了我們的命運,而我們只需要像提線木偶那樣機械地動著就好。 生命從誕生起就賦予了使命,必須走過上帝劃下的道路。
  • 科學能夠解釋意識嗎
    宇宙中最大的奇蹟:從一團灰色的、果凍狀的有機物質中誕生出的意識。而當今時代最大的科學挑戰就是對此給出解釋。大腦是非常複雜的器官,由近1000億個細胞(神經元)組成,每個細胞與10000個其他細胞相連,產生約10萬億個神經連接。 我們在理解大腦活動與人類行為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 意識是生死輪迴的根本,覺智是解放思想的鑰匙!
             意識和覺智到底是什麼?這一直是人類探索宇宙生命規律的永恆課題。自從宇宙有了生命物種以來,生命,對整個宇宙來講,可以說是宇宙誕生之後出現的最神奇的事物了。而生命中的意識與覺(悟)智(慧),則是更加複雜而神秘了。
  • 人類意識加工對我們認識宇宙的影響
    作為地球上佔統治地位的生物,我們憑藉自身的感覺器官,觀察認識宇宙,從中總結出各種事物運行的科學規律,以滿足我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我們學會了創造,發明出各式各樣的科學儀器和工具,使我們的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們認識宇宙的手段(或感官)得到拓展。
  • 除人類之外萬物沒有意識?他用實驗顛覆認知,我們都誤解了!
    除人類之外萬物沒有意識?他用實驗顛覆認知,我們都誤解了!人類在探索很多未知領域時,沒有放棄對自身的探索。關於人類的起源,一直是一個亙古難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身上藏著的秘密並不比宇宙少。宇宙的誕生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奇點大爆炸,才逐漸形成的各種星體,人類的誕生就無從知曉了。世界萬物皆有聯繫在早期之前,民間流傳著女媧造人的傳說,很多人幼稚的認為每個人都是女媧創造的,直到達爾文進化論出現後才明白,這一切跟女媧並沒有聯繫,人類能夠進化至今都是不容易的,與一句話相互呼應,那就是萬物皆有聯繫。
  • 心電感應被量子糾纏實驗攻破,宇宙萬物皆有靈性,泛神論是對的?
    在上個世界,前蘇聯的科學家就曾經做過一個殘忍的實驗。而母兔卻存放在莫斯科的科學實驗室中,同時,科學家還在母兔的體內埋置了一個探測母兔心電感應信號的探測晶片。當實驗開始進行時,核潛艇上的實驗人員,每當隔2小時殺死一隻小兔子時,莫斯科實驗室中的母兔的心臟便有一次異常的跳動。這個實驗告訴人類,心電感應不只是真實存在,而且是在動物的親近關係之中也存在。
  • 馬伯強主講才齋講堂第188講:萬物的道理——從粒子到宇宙
    宇宙如何創生與演化?2019年11月28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伯強教授做客才齋講堂,介紹人類認識微觀粒子世界和宇觀宇宙的歷程,引導聽眾了解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科學成就和目前狀況,激發大家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 人類意識是宇宙第一意識?意識能否讓人類更長壽?更有意義?
    六,意識能讓萬物具有生命的特徵嗎?答:可以,人類和機器人本來都是有由微觀元素組成的,但因為賦予了意識的有機結合和表達,才賦予了他們同樣能動的意識表達形式。所以他們同樣具備了生命的特徵。將來的機器人同樣也能自己造自己,不需要人類幫助。也同樣具備人類豐富的生活形態和感情,只是機器人可能是鐵基或其他更適合他用處的基礎材料生命。
  • 高維意識:三生萬物-生命本質的力量
    隨著意識頻率的提升,在不同的意識裡,我們將看見關於三生萬物的不同的面向及意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三生萬物吧。三生萬物,符合這三次元的立體世界。一代表點、二代表線、三代表面;各種面構成了這複雜繽紛的立體世界。
  • 宇宙是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
    《新科學家》2020年5月2日 宇宙有意識嗎《科學美國人》2020年5月 阿爾茨海默病新紀元《自然》2020年4月30日 分子注射器宇宙到底有沒有意識?我們都知道大腦是有意識的,是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但由於意識本身無形又無相,所以隱藏在它背後的那些秘密令人困擾不已。
  • 泰勒斯為什麼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
    前言:文章摘自當代哲學家G·希爾貝克 / N·伊耶 所著 《西方哲學史》,如果我們有讀過其他版本的哲學史並與希爾貝克/伊耶所著哲學史相比較的話,我們會發現後者的角度就感覺上來講更偏向於實證哲學和現代科學(本書尚未讀完,因而只能是「感覺上」)雖然沒有了深度思辨的精神,更至於本書作者對中國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也是與其他哲學家對於哲學的定義所大不相同的,因而看起來更具有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