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紀以來,物理學家們親手結束了漫長的宗教時代——「上帝消失了」。
而又一手營造起了繁榮的科技時代,帶來了機器的轟鳴聲以及武器的爆炸聲。
工業經濟使傳統的家庭式農業勞作分崩離析,為了生計,人們不得不離開家人,遠走他鄉。
身體無處安家,心靈亦無處安家。
尤其是二次大戰以後,經歷戰爭創傷的人們,思考起人生的意義,思考存在的價值。
這一時期,存在主義泛濫,注重以人為本,許多藝術作品都探討了一系列存在與虛無的關係。
經典詩篇的作者往往有過種種不幸,有著痛徹心扉的經歷。
作家史蒂芬·克萊恩就是如此。他童年時體弱多病,家人和子女相繼去世和夭折,本人也年僅29歲逝世。他在美國內戰時期所作的詩句,這樣寫道:
一個人對宇宙說:
「先生,我存在著!」
「然而,」宇宙回答:
「這一事實並未使我產生什麼義務。」
在兩千多年前,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也有類似地感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章。「芻狗「意思是」草狗「。
用現在的觀點理解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這處事看似挺公平,然而,也意味著無情。人類需要關懷!
在中國,我們親切地尊稱天為「老天爺」,這其實隱含著希望「天」能愛護著它的子女們。
熱門小說《誅仙》中,張小凡從小全村被滅,而兇手竟然是自己最感激的師傅,隨後又接連受師門逼迫,面對著愛人為自己犧牲的現實。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似乎是這些遭遇命運不公的人們,對「天」撕心裂肺的埋怨。
在神明信仰消失的年代,科學成為我們新的信仰。
世界不再天方地圓,天上沒有神明注視著我們,人類接受了科學家們給我們營造的宇宙圖景。
然則,當我們審視拍自其他星球的真實照片,會發現,那裡的大地了無生機,完全不存在城市及燈火,連構成生命最基本的有機化合物都沒有。
深邃的太空中,無數的世界空無生命,更不用提智慧生命。
人類似乎如此渺小,無關緊要,孤獨地生存在小小的星球上。
曾經,如果有人問你,存在的價值是什麼?那你只需要回答——責任——就夠了。
在牛頓的經典物理學中,認為宇宙就像一個上緊了的發條。上帝設置好了一切,安排好了我們的命運,而我們只需要像提線木偶那樣機械地動著就好。
生命從誕生起就賦予了使命,必須走過上帝劃下的道路。人類不需迷茫,只需注意他們在哪兒,然後其他物質在哪兒。
經典物理學家們指出,只要了解到足夠多位置的信息,也就能清楚命運將前往何方。
然而,量子力學闖入了我們的世界,它告訴我們,位置是不確定的,物質可以處於存在又不存在的疊加態。它的出現,遭到了哲學界和理論界的強烈反對,引起了宗教界的憤怒。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分支學科。它主要描寫微觀的事物,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
量子力學貌似讓我們掙脫了枷鎖,擁有了自由的意志,可以不按某種更高的權威安排的命運行走,但是關於「存在」的問題又暴露出來了。
「我們為什麼會存在?宇宙又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而這次好像沒有確切的答案。
以下為我個人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僅供參考:
我們為什麼存在?
如果按著量子理論的思想,首先,物質的基本組成——原子——是處於存在又不存在的疊加態。這是狀態的波動,只有經過觀察後,它的狀態才穩定下來。
科學名詞解釋為波函數坍縮。
波函數坍縮,指的是某些量子力學體系與外界發生某些作用後波函數發生突變,變為其中一個本徵態或有限個具有相同本徵值的本徵態的線性組合的現象。
——來源於維基百科
這說得玄之又玄,難道物質必須被人看了一眼,才能確定存在?是的,物理學家們解釋,這非常符合微觀領域裡原子的運動狀態。
那難道是觀察幹擾了原子的運動狀態?然而,所有規避幹擾的測量方法都呈現了同一結果——觀察確定了原子的存在狀態。
至今,科學家們也沒弄明白測量或觀察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存在?我覺得可以用一句歌詞表示這個答案,「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宇宙為什麼存在?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在膨脹,那宇宙必然來源於一個最初的點——奇點。
科學家們認為,奇點比電子還小,這意味著量子力學可以用來解釋宇宙的誕生,也意味著宇宙最初也可能處於存在又不存在的狀態。
就像物理學家測量了原子的狀態,讓原子的狀態穩定了下來。那麼又是誰,讓物理學家的狀態穩定下來呢?也許是其他人。
如此循環下來,在觀察的連鎖鏈條中,必然有一個最終的宇宙意識(他必須存在與宇宙之外),讓整個宇宙存在又不存在的狀態穩定下來。
神學家應該很興奮,認為這個宇宙意識必然是上帝。
這誰知道呢?
愛因斯坦就曾被問及上帝存在與否的問題。對他來說,有兩種神:
第一種是有人格的神,他回應人們的祈禱,他是亞伯拉罕、伊薩克和摩西的神,是那個能在水中分出一條路,並創造各種奇蹟的上帝。
第二種是宇宙本身,他通過萬物的和諧存在而顯示自己,而不是那個關注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
——來源於《平行宇宙》,加來道雄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曾經有成百上千的人心懷良好意願,寫信給愛因斯坦,懇求他揭示生命的意義,但他毫無能力對他們進行撫慰。
我也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但我們可以賦予生命的意義。
在虛空中有無數粒子生成和毀滅(量子漲落),但有時在極小的概率中,會誕生一個意識(玻爾茲曼大腦),他淡淡地看了我們的宇宙一眼,然後我們宇宙的存在狀態得以確定,甚至宇宙本身也產生了一個意識。
量子漲落,是在空間任意位置對於能量的暫時變化。
量子漲落有這樣的現象:在空間生成了由粒子和反粒子組成的虛粒子對,粒子對借取能量而生成,又在短時間內湮滅歸還能量。
玻爾茲曼大腦,是在熵的隨機漲落中,由於極罕見地脫離熱力學平衡狀態而產生的自我意識體,該理論只是一個物理學的思想實驗,現實中永遠不會出現。
——來源於維基百科
如果我們把宇宙想像成人,定會去追逐讓它存在的那個意識,然後告訴他:「因為有你,所以我才存在。」
所以,賦予生命的意義,可以是追逐那個讓你生命得以存在的意識體。
按照個人觀點,可能有一個宇宙之外的意識確定了宇宙的存在,然後在無數的巧合中,宇宙終於誕生了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
之後,我們又將去觀察其他存在又不存在的疊加態物體,讓它們得以存在。
所以,探索世界,以人為本,才應該是人類的主旋律。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