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我們」存在於另外一個宇宙中!——《量子論》的現實意義

2020-12-04 心智玩家

2015年,像玄學一樣的《量子論》在澳大利亞被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到了實證,同年,令人不可思議的「量子糾纏」也得到了實驗的證實。

但是,快四年過去了,對於「《量子論》現實意義」的認識,卻還在路上迷茫,《量子論》的背後,到底蘊含著什麼現實意義呢?

……

其實,真正能夠幫助人類認識清楚「《量子論》現實意義」的完整答案,在中國的甲骨文中!

在冥冥之中,甲骨文與《量子論》好像存在著某種不解之緣——

1899年,甲骨文正式被發現,而在第二年的1900年,《量子力學》誕生了。

1926年,對甲骨文的整體解讀初步完成。第二年的1927年,非常著名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召開,標誌著《量子力學》的成熟。

我們在《量子力學》的發展道路上,基本上,都能看到甲骨文研究發展的「神同步」,那麼,在這種「神同步」的背後,甲骨文在向我們傳達著什麼信息呢?

……

近年來,心智玩家破解了甲骨文中的「源頭『甲骨文』」,在漢字的起源與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源頭『甲骨文』」與甲骨文兩種字義的文字。

「源頭『甲骨文』」是甲骨文的源頭,但是,「源頭『甲骨文』」並不是常規字義的文字,而是用來向人類傳承「重疊結構世界」原理與「心智系統轉換」方法的特種符號系統。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安陽出土的甲骨文,是「源頭『甲骨文』」的衍生產物。

從2015年開始,心智玩家用「重疊結構世界」原理與「心智系統轉換」方法,解讀了儒家經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並發現了佛教的《心經》、《金剛經》、《楞嚴經》、《維摩詰所說經》,也都是基於「重疊結構世界」原理與「心智系統轉換」方法上的論述。

2018年,心智玩家用「源頭『甲骨文』」字義直接解讀了天書般的《郭店楚簡·老子(甲本)》原文。

《郭店楚簡·老子(甲本)》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完全不同於通行本《道德經》以及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德道經》,是非常完整的,關於人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方法,以及老子自己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心得。

通過這樣的解讀,我們發現在上古時代,中華先賢所認識到的世界,是一個非常複雜、龐大的「重疊結構世界」,而讓現代人類通過科學(science)方式認識到「重疊結構世界」的存在,這就是《量子論》肩負的歷史使命。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量子論》給人類帶來的現實意義就是:通過現代科學(Science)的方法,向人類揭示「重疊結構世界」的存在!

那麼,究竟什麼是「重疊結構世界」?為什麼要用「重疊」這個概念?以及人在「重疊結構世界」中,是一種什麼狀態?又是如何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我們將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為大家進行解釋。

在這一篇中,我們將重點為大家介紹「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

一、「重疊結構世界」的「重疊」是個什麼概念?

在基於《量子力學》所認識到的「平行宇宙」概念出現之前,在科學(Science)的範疇內,我們所認識到的宇宙空間,是牛頓經典力學所描述的「單一結構世界」,也就是我們人的感官能感覺到的「三維空間」。

在此之前,任何「多世界」、「多宇宙」的概念,在科學(Science)的面前,基本上都屬於胡思亂想。

在「平行宇宙」的概念出現以後,我們開始接受「多世界」、「多宇宙」的概念,在我們能感覺到「三維空間」宇宙以外,還存在著許多個與我們這個「三維空間」宇宙一樣的宇宙、世界。

因為這些宇宙、世界與我們這個「三維空間」宇宙、世界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所以,為了表示這種「多世界」、「多宇宙」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就用了幾何學中的「平行」概念來表示。

在「二維」平面中,「平行」是指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所以,「平行宇宙」的含義就是:「多世界」、「多宇宙」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每個宇宙都是各自獨立的。

相對「平行宇宙」的這種概念,「重疊結構世界」中的「重疊」概念,就是表示:兩個物理屬性完全不同的宇宙、世界之間,存在著整體性的關聯。

因此,「重疊結構世界」的意思是:兩個物理屬性完全不同的宇宙、世界之間,存在著整體性的關聯,並由這種關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二、「重疊結構世界」是什麼樣的?

所謂「重疊結構世界」就是:「完整的世界」由兩個物理屬性截然不同的真實世界,相互連接而成。其中,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能感覺到,我們把這個世界稱之為「顯性世界」,還有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無法感覺到,我們把這個世界稱之為「隱性世界」。

「隱性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的主體都在「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運動、變化的動因、動機、動力也都在「隱性世界」中。

……

1、對於「重疊結構世界」,我們先藉助「三維空間」、「四維空間」的概念來認識一下:

「顯性世界」就是「三維空間」,而「隱性世界」就是「四維空間」。

從佛教經典中的描述來看,如來以及如來所在的世界,並不是沒有形象,也是有形象的,只是如來的形象,是超越「三維空間」中釋迦摩尼的象形,是一種在「四維空間」中的形象,用「三維空間」的視覺去看如來,是看不到的,甚至用肉體大腦意識去想像如來的形象,也是無法想像的。

所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空」、「無(不是簡體字)」並不是表示「沒有」意思,而是表示在「四維空間」中的具象。

2、我們再從「平行宇宙」的概念,來認識一下「重疊結構世界」。

假設一:在「平行宇宙」中,所有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同的,所發生的一切也都同步。

那麼,在這些宇宙中的「事物主體」就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在這些宇宙中的「事物主體」,就在我們這個「顯性世界」中,其他宇宙中的事物,都以我們這個「顯性世界」為主,保持同步。

第二種可能性:各個宇宙中的事物各自擁有獨立的主體,在某種未知力量的作用下,也保持同步。

前一種可能性,參照「量子糾纏」原理可以解釋得通,我們這個宇宙是主體,其他所有的宇宙都與我們處在類似「量子糾纏」的狀態中。不過,這樣的「量子糾纏」是另外一種「量子糾纏」,「量子」可以跨越不同的宇宙發生「量子糾纏」,這與我們現在所說的「量子糾纏」並不是一回事。

後一種可能性,其實,並不是「平行宇宙」的關係,也是一種「重疊結構世界」的關係。就好比一臺有著很多屏幕的電腦主機,所謂的「平行宇宙」只是屏幕,在屏幕上放著相同的內容,看上去就像是「同步」的一樣。但是,在屏幕之外,卻有著電腦主機,電腦主機與屏幕之間,並不是「平行」關係,而是「重疊」關係,屏幕上內容的主體,都在電腦主機的程序中。

假設二:所有宇宙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不同的,那麼,在這些宇宙中的「事物主體」,各自都是自己的主體。

通過這兩個假設,我們發現,在「平行宇宙」中,「事物的主體」都存在於自己的「顯性世界」中。

「平行宇宙」的概念雖然給人帶來了「多世界」、「多宇宙」的概念,但是,其本質依然是「單一結構世界」。

但在「重疊結構世界」中,世界與世界之間是存在關聯的,而且,「隱性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

也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的主體都存在於「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的運動、變化的動因、動機、動力也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3、「重疊結構世界」的模型超出了我們基於感覺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們可以藉助「虛擬實境(VR)」的模型來理解。

現在的「虛擬實境電子遊戲」還處在相對比較初級的階段,所以,需要藉助一下我們的想像力,來想像一下:

我們正在玩一種「徹底沉浸式的虛擬實境遊戲」,「遊戲角色」在遊戲環境(顯性世界)中,「遊戲角色」的主體——遊戲玩家在現實世界(隱性世界)中。

因為這是一個「徹底沉浸式的虛擬實境遊戲」,所以「遊戲玩家」的感覺全部都被「遊戲角色」的感覺所覆蓋,「遊戲玩家」根本感覺不到自己,也感覺不到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所以,「遊戲玩家」就有了一種無法克服的錯覺,把「遊戲角色」當做了自己,把「遊戲環境」當做了現實環境。

大家想像一下,自己在那樣一種「徹底沉浸式的虛擬實境遊戲」中的感受:

在遊戲中,「遊戲角色」的主體,是不是在遊戲之外的隱性世界(現實世界)中?「遊戲角色」在遊戲中所能做的一切,是不是都受到遊戲之外「程序」的限制?

這就是身處「重疊結構世界」中的體驗!

(這裡需要安靜感受幾分鐘)

三、《量子論》為什麼能揭示「重疊結構世界」的存在?

我們用「源頭『甲骨文』」中的「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來解釋一下《量子論》與《量子糾纏》,大家就會知道為什麼《量子論》與《量子糾纏》能揭示「重疊結構世界」的存在。

我們先來看一下「科學家觀察量子」這個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完整的「科學家」與完整的「量子」,都由「顯性世界」部分與「隱性世界」部分重疊而成,而「量子」與「科學家」都屬於「顯性世界」部分。

如果,我們把「科學家觀察量子」這個模型放到「徹底沉浸式的虛擬實境遊戲」中來看,「科學家」與「量子」都在虛擬實境的遊戲環境中,換言之,「科學家」與「量子」都不可能有「自由意志」,都受到了「程序」的限制。

等到下篇,我們將分享《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大家就會知道「科學家」觀察「量子」時所用的意識,也只是作為「遊戲角色」的「科學家」的意識,這種意識並不是「遊戲玩家」的本身意識。

所以,在這種情景中,當作為「遊戲角色」的「科學家」,在「遊戲角色」意識的作用下,用觀察「波」的方法,去觀察「量子」。

這個時候,「科學家觀察量子」這個模型中所有運動、變化的發生,都在「程序」的設定內,所以,「量子」在「程序」的設定下,自然會表現出「波」的特性。而當「科學家」用觀察「粒子」的方法,去觀察「量子」的時候,「量子」在「程序」的設定下,自然也會表現出「粒子」的特性。

《量子論》的不確定性,其實在告訴我們,在「單一結構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確定的,可知的,只有在「重疊結構世界」中,才會發生「不確定性」。

《量子糾纏》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作為「遊戲角色」的「科學家」,在「遊戲角色」意識的作用下,把任何兩個「量子」滿足量子糾纏條件的時候,處在隱性世界中的「程序」,自然就會讓這兩個「量子」表現出量子糾纏的狀態。

所以,如果用「單一結構世界」的思維,就會去思考在這兩個「量子」之間溝通的問題,於是就有了「超光速」的問題,其實,只要有「速」的存在,都不可能同步,總會有先後的問題。因此,歸根到底,只有在「重疊結構世界」中,才能發生「量子糾纏」,在「單一結構世界」中不可能發生「量子糾纏」。

《量子論》、《量子糾纏》讓我們認識到「重疊結構世界」的存在,而有《量子力學》所帶來的「虛擬實境技術」又讓我們能體驗到身處「重疊結構世界」的感受。

《量子論》就是讓人類認識「重疊結構世界」的鑰匙,而「源頭甲骨文」、《老子真經》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記載「重疊結構世界」的寶庫。

下一篇,我們將分享《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請關注:心智玩家

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的電子書: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進程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已經出版,上架書名:老子真經。

有興趣的網友可在噹噹雲閱讀、kindle、掌閱、百度閱讀、京東讀書中搜「老子真經」。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描述的「隨機」是宇宙中唯一真正的「隨機」嗎?
    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是真正隨機的。我們認為,隨機性是因為我們用太少的信息來推斷為什麼是這樣。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被問過很多次了。答案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一個數學模型,量子力學是以概率為解釋,它不同於經典概率。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量子力學是一個隨機近似理論呢?那麼真相在哪裡呢?
  • 用「量子坍塌」解密「多元宇宙」,或許宇宙只是一個基本粒子
    當我們觀測粒子時,會讓粒子從波的狀態變成粒子,也就是說在我們沒有觀測粒子的時候,它是一片小水窪自由自在的運動在量子的世界中,但是當人類去觀測它想要分析它運動的規律時,它就會變成一顆小石頭,同時另外一個和這個粒子發生了量子糾纏的粒子就會變成水窪,就算我們再去觀測它也不會發生變化,這就是「量子糾纏」和「量子坍塌」
  • 遊戲論·文化的邏輯丨機制與意義:作為數字現實的電子遊戲
    如果假定這一結構存在,那麼對它的數學描述就不僅僅是一個模型,而是直接等同於物理世界本身,否則任何未被描述、未被結構化的部分又會變成一個物質性的黑箱,也就是說這個描述依然不是終極的物理結構。在這一觀念中,物質在本源上來自於信息或者說結構。儘管我們不能默認這種終極結構的存在性,但現有的物理理論已經不斷地將我們日常經驗中直觀到的物質性解構為信息或者數學結構。
  • 人做夢其實是進入了平行宇宙,是另外一個你
    我們生活中一個迷信技術飛速開展的時代,人類在宇宙探究中失掉很多的知識,理解很多的機密。但是宇宙真正的一些機密,人類至今無法企及,美女小倩關於宇宙大爆炸學說,不斷深表疑心,由於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空泛,假如宇宙大爆炸是真實的,那麼這些宇宙空泛是怎樣樣呈現的呢?
  • 因果關係在量子水平上不存在,但在宏觀中卻存在的奇怪事實
    試圖拯救一種決定論的觀點,物理學家大衛-博姆提出,宇宙的因果性--以及現實本身--只能通過非位置性來維持。這種理論將通過量子糾纏或遠距離現象的相互聯繫來拯救宇宙的因果性,吸引隱藏的變量。波姆提出,量子層面的奇怪行為可以解釋為隱含的整體性的可見效應,其中每個原子都會以某種方式與宇宙中的所有其他原子相連。
  • 「我們的存在」與「宇宙的存在」
    我們的宇宙必須以某種方式存在,以使像我們這樣的觀察者可以在某個時空存在於其中。上述兩種說法分別稱為弱人擇原理和強人擇原理,它們可以使我們對宇宙的存在得出難以置信的強大結論與約束。簡單地來講,人擇原理解釋說:「我們所認知到的宇宙之所以是這樣,乃是因為我們的存在。」我們所認知的事實是:宇宙具有控制它的參數、常數和定律等,我們存在於這個宇宙中。
  • 你是多重宇宙永恆論者還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科學是如何解釋的
    由于堅信單一客觀宇宙的存在,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相信波函數坍縮的觀點(所謂的「哥本哈根」解釋),即觀察盒子裡的死貓或活貓的行為,會導致宇宙向某種現實或另一種現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然而最近物理學家們摒棄了這種主流觀念,轉而接受多重宇宙論。多重宇宙論提出所有現實皆存在。
  • 近代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理論:進化論、量子論和計算論
    而量子論的偉大之處不僅於此,而是在於它更接近這個世界的真相——世界是離散量子化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最小單元。人類的認知很奇怪,按道理說我們很早就應該認知到世界是量子化的,比如一堆沙子看似可以連續減少直到沒有,但是實際上必須要一顆一顆的拿走,一定會存在一個最小單元——一顆沙子。
  • 多元宇宙是否是量子力學唯一的合理解釋?
    它可以解釋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宇宙。波函數崩潰的想法作為唯一的解釋持續了幾十年,但有一個問題。波函數崩潰不是量子物理的一部分。它是我們觀察到的外部事物,但並不存在於我們所擁有的任何數學模型中。這並不是唯一的問題。波函數崩潰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是對宇宙中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人都崩潰,還是只對一個觀察實驗的人崩潰?這正是埃弗雷特的一位導師尤金·維格納在上世紀50年代研究的課題。
  • 有一個宇宙之外的意識在觀察我們?誰來決定我們的存在
    量子力學貌似讓我們掙脫了枷鎖,擁有了自由的意志,可以不按某種更高的權威安排的命運行走,但是關於「存在」的問題又暴露出來了。 「我們為什麼會存在?宇宙又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量子理論:宇宙誕生於虛無,但該理論為何在宇宙誕生前就已存在?
    霍金及其合著人倫納德-曼羅蒂諾斷言物理法則讓整個宇宙自發形成。霍金表示,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以及所有一切事物都可以無中生有,它們可以在量子論的空間中自發產生,所以我們真的不需要上帝來創造宇宙,只需遵循物理定律就可形成。宇宙可以自發地從無到有,是因為根據量子論物理學,粒子可以憑空出現一小段時間,然後再度消失,科學家已經在實驗室觀察到這種現象並測量過。
  • 什麼是平行宇宙?它是否真的存在於我們現實之中
    在宇宙學、物理學、天文學、宗教、哲學、超個人心理學和文學,特別是在科幻小說和幻想中,已經假設了多個宇宙。在這些語境中,平行宇宙也被稱為「更替宇宙」、「量子宇宙」、「互穿維度」、「平行維度」、「平行世界」、「平行現實」、「量子現實」、「替代現實」、「交替時間線」、「交替維度」和「維度」。物理學界繼續討論多元宇宙的假說。
  • 平行宇宙,多重宇宙,我們還存在於另一個世界之中嗎?
    通過量子物理學家所說的量子糾纏,或者愛因斯坦所說的「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亞原子粒子能夠在相當長距離上影響另一個粒子,而這些粒子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聯繫。這就是發生在類似於「心靈致動」中的事情。一個人能遠距離影響另一個物體。一個亞原子粒子能同時出現在不只一個地方。這解釋了二重身(也就是一個人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
  • 為何夢境總和現實重複?科學家:夢中世界或許在平行宇宙真實存在
    根據相關調查現實,幾乎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歷,原本是夢中的場景,卻真實發生在現實世界中。為何夢境總是和現實重複?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夢中的世界或許在平行宇宙中真實存在。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人類潛意識中欲望的一種滿足,在清醒的時候人總是下意識的壓抑自己的潛意識,但是在進入睡眠狀態之後,這些欲望就會偷偷浮現出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自己,這就是夢的形成,以一種幻想的形式,體驗到夢寐以求的本能的滿足。關於夢境和現實重複的問題,科學家還有一種解釋是關於平行宇宙。
  • 薛丁格的貓告訴我們,宇宙不只有一個,還有其他平行宇宙存在?
    平時有關注科幻作品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平行宇宙是很多科幻作品中的常有提到的話題,比方說《閃電俠》中所提到的多元宇宙,都是關於平行宇宙的描寫。而在現實中,平行宇宙也是近代理論天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但是自從提出以來便飽受爭議,畢竟平行宇宙理論的提出對現有的宇宙觀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論文顯示,在由原子和粒子組成、受到量子力學規則支配的微觀世界裡,兩個不同的觀察者有權接收到屬於各自角度上的事實。換言之,根據我們對自然構成要素本身的理論,事實實際上是主觀的。觀察者是量子世界中一個強有力的參與對象。據此,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或狀態——量子疊加。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英國赫瑞瓦特大學的物理學家重現了一個經典的量子物理學思想實驗,首次展示了兩個人如何體驗到不同的現實。論文顯示,在由原子和粒子組成、受到量子力學規則支配的微觀世界裡,兩個不同的觀察者有權接收到屬於各自角度上的事實。換言之,根據我們對自然構成要素本身的理論,事實實際上是主觀的。觀察者是量子世界中一個強有力的參與對象。據此,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或狀態——量子疊加。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宇宙中存在一個最小的距離尺度嗎?
    只有了解了它們在基本層面上的性質,我們才有可能了解它們如何組合起來創造出我們所熟悉的人類尺度的宇宙。但是我們對小尺度宇宙的認識不能延伸到任意小的距離尺度。一旦小於10-35米,即普朗克距離尺度,那麼傳統的物理定律就不再有意義。但為什麼一旦小於某個長度範圍,我們就不能給出任何有物理意義的結論呢?下面我們將回答這個問題。
  • 真正的量子科技目前僅僅是存在於神話之中
    解決了如果宇宙中出現我們無法理解的終極關係,那麼終極關係的直觀產物究竟是什麼的問題。所以量子科技大有成為下一代技術潮流的趨勢。但是量子科技始終不是下一代技術潮流。真正的量子科技目前僅僅是存在於神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