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文章摘自當代哲學家G·希爾貝克 / N·伊耶 所著 《西方哲學史》,如果我們有讀過其他版本的哲學史並與希爾貝克/伊耶所著哲學史相比較的話,我們會發現後者的角度就感覺上來講更偏向於實證哲學和現代科學(本書尚未讀完,因而只能是「感覺上」)雖然沒有了深度思辨的精神,更至於本書作者對中國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也是與其他哲學家對於哲學的定義所大不相同的,因而看起來更具有善意。本文介紹了西方哲學史上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的思想和生平。對於哲學而言,文章提出了一個觀點,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哲學史上那些大思想家們的答案常常是不太重要的或者在今天看來是樸素的,相比較而言,通過對我們周遭世界的現象的觀察、歸納和總結進而得出一個由他的論據所支持的答案,其中的方法論是我們應該著重考察的,通過學習哲學史,個人認為應該著重關注不同的體系之間的進步與落後性他的根本原因以及這其中的所可能蘊含的值得深究的因素。
泰勒斯的生平:我們關於第一批希臘哲學家及其學說的了解相當缺乏。 我們所掌握的確切信息不多, 他們的著作大部分已經散失。 因此我們的介紹是以種種猜測和種種重構的努力作為基礎的。 我們確實知道的是: 泰勒斯(Thales)公元前5世紀生活在希臘殖民地米利都,大概在公元前624年至前546年之間。 這種說法的部分依據是希羅多德的這樣一個說法: 泰勒斯正確地預測了一次據認為發生在公元前585年的日食。 其他一些傳說告訴我們, 泰勒斯曾經到過埃及, 這在希臘人當中是不同尋常的。 還有一種說法, 說泰勒斯測量過一座金字塔的高度, 其辦法是在一天中當他影子的長度等於他身體長度的時候測量這座金字塔的影子。
說泰勒斯預測了一次日食, 表明他懂天文學。這種知識可能來自巴比倫。 據說泰勒斯還了解幾何學這個由希臘人發展起來的數學分支。 數學中存在著一些普遍假設, 它們為希臘人提供了一個理論和理論性檢驗的概念: 說數學陳述是真的, 與說有關具體事件的陳述是真的大不一樣。 這為不藉助於可感知證據進行的論辯和演繹推理打開了門戶。 據說泰勒斯還參加米利都的政治生活; 他的幾何知識和天文學知識有助於改進航運設施; 他是最早用日晷精確報時的人; 最後, 據說他因為預見會有乾旱而投機橄欖油發了財.
對泰勒斯的著述我們沒有多少好說, 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缺乏第一手了解。 因此我們必須考察其他作者所說的關於他的東西。 在 《形上學》 中, 亞里斯多德說泰勒斯首創了一種尋求萬物本原和歸宿的哲學。亞里斯多德還說泰勒斯相信這種本原或來源是水。 但我們不太清楚泰勒斯這話的意思是什麼, 假如他真這樣說過的話。 在做了這個保留之後,我們來設法重構 「泰勒斯的哲學」。
希臘哲學可以追溯到泰勒斯, 他生活在伊奧尼亞的殖民地米利都,大約與梭倫同時代。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 世紀的雅典,也就是雅典民主制在與斯巴達的戰爭中失敗以後。 我們將對直到智者學派為止的希臘哲學的主要特徵提供一個解釋, 重點放在變化的問題和多樣性中的統一的問題。
據說泰勒斯聲稱 「萬物是水」 。 而且, 據說哲學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對於不那麼了解哲學的一般讀者來說, 再沒有比這句話更前景不妙的出發點了: 「還有比這更胡說的嗎?」 但是, 讓我們先不對泰勒斯作倉促判斷吧: 說一個人居然會真的主張萬物是水一一比方說, 主張這本書, 這堵牆就和水龍頭裡的水一樣是水, 這是不合理的。 那麼, 泰勒斯這話會有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開始詮釋泰勒斯之前, 先讓我們回顧一些在閱讀哲學時最好記住的事情: 哲學的答案常常顯得或者是不重要的,或者是沒道理的。如果在一本哲學概論中我們一一研究不同的答案-一比方說20到30個思想體系的不同的話 答案就可能既顯得稀奇古怪,又顯得不著
當然,要理解一個答案, 我們必須知道它針對的是什麼問題。 我們必須知道,這個答案如果有理由或論據支持的話, 那是些什麼理由或論據。 為了說明白些, 我們可以做以下區分: 當我們學習物理學的時候, 我們不必經常地澄清有什麼問題和論據在支撐著種種答案。 學習物理學, 很大程度上就是去熟悉構成該學科之基礎的那些問題和論據。 當學生們熟悉了這些問題和論據之後, 他們就可以學習這些問題的答案了。 這些就是教科書所介紹的答案。 但是哲學不像這樣。 在哲學中, 問題和論據有各種各樣。 正因為 如此, 我們每次都要設法把握一位特定的哲學家所問的問題以及他或她用來支持這個或那個答案的論據。 只有在這個時候, 我們才將開始理解那些答案。
但是, 在物理學中我們還知道能夠怎樣運用結果或答案。 它們提供給我們以控制自然的某些方面(比方說, 通過建造橋梁)的手段。 但一個哲學的答案能派什麼用場呢? 當然, 如果是一個政治理論的話, 我們當然可以把它用作一個改革社會的模型。 但要說到我們能夠 「運用」 一個哲學答案, 就很少有那麼簡單了。 一般來說, 哲學答案的重要性不在於它們能夠被 「運用」, 而在於它們可以使我們對事情理解得更好。 不管怎麼樣, 我們可以談論的不同的答案會具有不同的蘊意。 對哲學問題提供什麼樣的答案, 是可以有實際影響的。 比方說, 一種政治理論將具有什麼不同的蘊意, 取決於我們是把個人還是社會當作最為重要的東西。因此, 有必要意識到一種哲學答案會具有什麼樣的蘊意。
因此, 我們必須意識到的東西有四點:
1. 問題
2.論據
3.答案
4.蘊意
其中最不重要的是答案, 至少在如下意義上可以這麼說: 答案只有根據其他因素才是有意義的。
在這種意義上, 聽到泰勒斯堅持主張 「萬物是水」, 我們並沒有學到多少東西。 從字面上說, 這種主張是荒謬的。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問題, 論據和蘊意進行重構而設法猜測這個主張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可以想像, 泰勒斯是在問這樣一個問題: 在變化的過程中, 保持不變的是什麼東西? 多樣性之中的統一性是什麼? 我們似乎可以合理地相信: 泰勒斯假定發生著變化, 而在所有的變化中存在著一種不變的元素, 因而成為宇宙的 「積木」 。 這種 「不變的元素」 籠統地叫做 「始基」, 也就是世界由以構成的 「原料」(希臘語: arche, 也叫「原理").
泰勒斯, 像其他所有人一樣, 看到許多事物產生於水, 復歸於水:水蒸發為氣, 水轉變為冰; 魚兒在水中產生, 又在水中消失, 就像其他實體( 鹽、 蜜) 消解為水一樣。 此外, 我們還看到水對於生命是必不可少的。 這樣一些簡單的觀察,可能導致了泰勒斯斷言水是一切變化和流轉中的根本元素和不變元素。
這樣一些問題和觀察使我們有理由相信(用現代的術語來說), 泰勒斯想到的是水的兩種狀態: 通常的液態的水和某種變態中的水-一也就是說氣態的水和固態的水, 比如冰, 蒸汽、 魚兒, 泥土, 樹木-一以及不處於水的原態的所有東西。 因此, 水的存在, 部分是作為未曾分化的始基(普通的水), 部分是作為分化了的物體(其他所有東西)。
這樣, 宇宙的構成和事物的轉變可以被解釋為一個永恆的循環-一從水到其他物體, 從其他物體又到水。 這是對泰勒斯的一個詮釋。 做一些別的詮釋也是可能的。
上面的話的意思並不是說泰勒斯實際上先是明確表述問題, 然後尋找論據,然後找到一個答案。 我們用不著去確定哪個出現的時間最早。我們設法做的僅僅是在泰勒斯的哲學中試圖重構出一種可能的融貫。 但如果我們要堅持這種詮釋的話, 我們可以說以下的話:
1. 泰勒斯追問什麼是宇宙的最根本的建築材料。 實體(構成基礎的東西)代表的是變化中的不變元素和多樣中的統一性。實體的問題後來成為希臘哲學的主要問題之一。
2. 泰勒斯對變化如何發生的問題作出了一個間接的回答: 始基(水)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 變化的問題也成為希臘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
泰勒斯的問題和論據既是哲學的,同樣也是科學的。 因此他既是一名哲學家, 也是一名科學家。 那麼, 與 「哲學」 相對而言的 「科學」 是什麼呢? 大致地說, 哲學可以區別於四種其他活動: 創造性寫作,、實驗科學、 形式科學和神學。 不管一個哲學家與這些領域中的任何一種可能有多麼密切的聯繫, 我們都可以說哲學在以下方面與眾不同: 與創造性的寫作不同, 哲學應該做出談得上真假(在這種或那種意義上)的斷定。哲學不像實驗科學( 如物理學和 心理學)那樣依賴於實驗。 與形式科學( 比如邏輯學和數學)相反, 哲學必須對它自己的預設(原則)進行反思, 並設法對這些預設進行討論並論證它們的合法性。與神學相反, 哲學並沒有固定的一套出於宗教的理由而無法放棄的預設(比如基於啟示的教條),儘管哲學總是有某種預設的。
泰勒斯在一定程度上也把他的論證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 就此而言, 有理由稱他為一名科學家。 但既然他好像是在問包括整個自然界的問題, 也就有理由稱他為一名哲學家。 希臘人在那時候幾乎不分什麼哲學和科學。 這個區分產生於現代, 而不是泰勒斯的時代。 直到 17 世紀末, 我們還發現牛頓把物理學說成是自然哲學(philosophia naturalis). 但是不管我們說泰勒斯是一位物理學家還是一位哲學家, 在他的答案和他的論據之間顯然是有一個不一致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 那答案對於那些論據來說是 「太大」 了。 從我們提到的那些論據來說, 泰勒斯所主張的要多於他有正當理由主張的。 論據和主張之間的這種不一致, 在最早一批希臘自然哲學家那裡是普遍存在的。
即使我們要選擇一種合理的詮釋, 據說是由泰勒斯所做的那些基本上正確的觀察, 也並不把他引向那個答案。 但是泰勒斯的自然哲學的重要性仍然是極高的。 如果萬物都是各種形式的水, 那麼所發生, 所變化
這意味著, 每樣事物,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 都是可以為人類思想所理解的。 具有革命性的正是這一觀點。 萬物就像水一樣也是可理解的。宇宙-一一哪怕是最遠的角落, 都是可以用人類思想來穿破的。 用否定的語言來說就是, 沒有任何東西是神秘的、 不可理解的。 不可理解的神或魔都沒有任何餘地了。 這是人類理智徵服宇宙之旅的發令槍聲。
這就是我們之所以稱泰勒斯為第一個哲學家或科學家的緣故。 隨著他, 思想從mythos 進步到了logos, 從神話思維進步到了邏輯思維。 他打破了神話傳統, 也打破了與直接感覺印象的短視的聯繫。 這當然是一種簡化。 從mythos到logos的轉化, 並不是在歷史上某一時刻-一也就是在古希臘哲學那裡-一所發生的一個不可逆轉的事件。 無論在歷史中, 還是在每個人的生活中, 神話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都是連續地交織在一起的,在許多方面, 從mythos 到 logos 的轉換都是每個時代,、每個人要不斷重複面臨的任務。 而且, 許多人主張神話不僅僅是一種必須被克服的所謂原始的思維形式, 而是一一如果正確地理解的話-一代表了一種真正的理解形株式.
當我們說泰勒斯是最早的科學家、 說科學是由希臘人奠基的時候,我們的意思並不是說泰勒斯或其他古希臘哲人所掌握的彼此無關的事實要多於巴比倫或埃及的博學之士。 關鍵是希臘人設法提出一個合理論證的概念, 以及把理論理解為論證的媒介的概念: 理論要求獲得普遍真理, 而這種真理在公共的檢驗中經得起相反論據的考驗。 他們所尋找的這種洞見不僅僅是一堆孤立的知識碎片, 這些碎片常常在神話框架中也能書到 殺臘人所西崑抄的是亭到華諞論證(就加華達哥拉斯定理那裡)
我們將不對泰勒斯作更詳細的討論。 有可能他並沒有真正擺脫神話思維。 他或許把水看作是活的, 充滿著神祗。 而且, 泰勒斯(據我們所知)並沒有區別力和物質。 自然(希臘語: physis)是自我運動和活生生的。 就我們所知道的而言, 他也沒有區別靈魂和物質。 對於泰勒斯來說, 自然可能是一個相當廣泛的概念, 或許對應於我們的 「存在" 的概念。 我們可以對泰勒斯的思考作這樣的簡單概括:
前提: 變化是存在的。
1. 問題: 所有變化當中的不變的元素是什麼?
2. 論據: 對水的觀察。
3. 答案: 水是所有變化中的不變的元素。
4. 蘊意: 萬物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曾提到, 那個答案——「水是所有變化中的不變的元素」 一一併不能從那問題和論據中邏輯地得出。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