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極具哲學色彩,非常值得人深思回味,首先第一個問題,宇宙有沒有邊緣?
有的人認為宇宙有邊緣,而有的人則認為宇宙沒有邊緣。認為宇宙有邊緣的人只是把宇宙當成了一個普通的空間,只是稍大一些,而認為宇宙沒有邊緣的人則是本來就把宇宙定義為一切。

舉個例子,我們旅遊看風景,你可以選擇在電視上看早就拍攝好的視頻,也可以親自前往景區,用眼睛親眼見證美景。而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已經用攝像機替你選好了角度和內容,當拍攝的內容播放完畢,對於風景的欣賞也結束了,這就是有限空間;而後者是用自己的雙眼親眼見證,你能看到無邊的風景,隨著時間季節的不同也會看到不同的景象,大看山水,小看昆蟲,這樣則像是沒有邊緣的無限空間。

因此宇宙有沒有邊緣取決於對於宇宙的探索者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如果你抱著接受別人視角的觀念,是一直等待別人告訴你答案的人,那麼你的宇宙就是有限的,並且局限在宇宙的已知領域;如果你是一個善於探索和思考的人,那麼你的宇宙就是無限的,你會發現攝像頭之外的美景,這些都是辛勤探索的功勞。

第二個問題,有限的宇宙邊緣在哪裡?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無限,人的視野有限」,意思就是人如果只用自己的眼界來丈量世界,這無異於井底之蛙。如果非要給宇宙的邊緣找一個界限點並且命名,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則沒法統一。例如:學生的宇宙是學校,戀人的宇宙是對方,父母的宇宙是孩子,員工的宇宙是公司,老闆的宇宙是賺錢。。。
這樣的答案雖然看起來非常可笑,但是仔細想想,哪個人不是如此呢?人類並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我們可以養殖蜜蜂,但是我們做不出蜂蜜,我們可以開山造橋,但是我們不敢破壞生態。

接下來第三個問題,無限的宇宙是不是循環的?
首先,世界上本來沒有循環和規律,是人類為了方便統計和學習,才發明了用有限的數字來記錄無限的萬物。比如一天有24個小時,這是最早用日晷記錄影子隨太陽照射移動規律總結出來的。隨著時間越來越久,人類逐漸能意識到,每天並不是準確的24個小時,儘管非常接近,但是還是有誤差,一年也不是365天,不是12個月,每個月也不是30天。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人,更沒有一模一樣的星球和宇宙,所有自然界的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呢,儘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是此天非彼天,此人也非彼人。假如我們要給宇宙的無限空間設定一個數值,並且用規律來丈量萬物乾坤,那麼這個「宇宙」可能僅限於地球大氣層以內的空間。
比如說,天文學科的長度單位是光年,因為光是已知宇宙空間唯一可以穿越星河光塵且傳播速度保持恆定的東西。但是光除了速度恆定,還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會折射和散射,假如我們看到星星的光是通過某種介質折射之後才傳過來的,那麼光的傳播路徑就不是直線,星星和我們的距離以光年來計算就可能是極大的誤差。

我們人類發明了數字0-9,用它來計算所有的數學統計問題,但是當我們在研究大自然的通用形狀「圓形」的時候,我們卻吃驚地發現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它叫做「圓周率」。太陽月亮是圓的,地球是圓的,樹幹切面也是圓的,當我們的有規律並且循環的數字融進大自然的時候,無限不循環,卻成了常態。
所以當宇宙無限的時候,它自然也不是循環的,地球之外沒有第二個地球,太陽系之外也不會存在第二個太陽。
宇宙的界限在哪裡?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