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人來說,太陽就是唯一,太陽就是永恆。到了1610年,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宇宙,發現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璀璨的銀河系包含了無數個像太陽這樣發光發熱的恆星。300多年以後,天文學家用上了比伽利略時代先進得多的望遠鏡,看到了銀河系以外更廣闊的宇宙,發現原來銀河系也只不過是宇宙中普通的一員,宇宙比我們想像得更為遼闊,還發現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不斷有星系離我們遠去,從我們的視野中淡出,說明整個宇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外擴張、膨脹——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看到宇宙的全貌。

要問宇宙有多大,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們的視野有多大。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文望遠鏡的尺寸越來越大,靈敏度也越來越高,現在可觀測的宇宙直徑是920億光年,在這個視野之內,能找到約2萬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
雖然人類的科技發展很快,但是宇宙膨脹的速度更快——宇宙始終比我們看到的更大,我們不知道920億光年之外是什麼,宇宙有沒有邊緣?有沒有另一個宇宙?——我們現在不知道,將來可能更無法知道,因為宇宙在膨脹,所有的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而我們的視野始終局限在920億光年之內。
美國宇航局(NASA)的宇宙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馬瑟,同時也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首席科學家。他認為,現在的望遠鏡已經發展到近乎極致了,如果未來不出現顛覆性的突破,我們的視野永遠都只能被局限在920億光年以內了。

既然直接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這條路走不通,很多宇宙學家開始發揮想像力,提出了各種宇宙模型來論證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緣這個問題。
很多宇宙學家認為宇宙是球形的,憑心而論,如果宇宙真的是球形的,很多網友也會很滿意。畢竟我們的地球是圓的,太陽是圓的,太陽系、銀河系都是圓盤形的。圓形是個很完美的圖形,假如整個宇宙都在圍繞某個中心旋轉,那麼我們無論從哪裡出發,都能回到起點。

但是,宇宙似乎不是球形的,我們能看到的920億光年的視野之內,各個位置的星系分布的密度差不多,不存在哪裡更疏,哪裡更密;所有的星系離我們遠去的速度也都是相同的,不存在哪裡更快,哪裡更慢。
所以,更多的宇宙學家認為,宇宙是平坦的,像一張廣闊無垠的紙,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