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年齡137億年左右,可觀察直徑920億光年!中間有多少星系?

2021-01-13 老金看娛樂

宇宙年齡137億年左右,可觀察直徑920億光年!中間有多少星系?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目前宇宙年齡是137億年左右,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920億光年,為什麼要說「可觀測」呢?因為920億光年之外的光線沒有達到地球,而且永遠也到不了了,因為宇宙還在超光速膨脹。

所以,也可以這麼認為,920億光年在發生的一切事件都與我們無關!宇宙到底有多少個星系呢?科學家們估計至少有2000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都擁有上千億顆恆星,幾乎每顆恆星都擁有自己的行星系統,就像太陽系那樣!

可以想像一下我們的宇宙到底有多大,而這一切只是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可以預見的是,可觀測宇宙之外還會是宇宙,所以究竟宇宙有多大,沒有人知道!

更恐怖的是,我們所在的宇宙或許也不是唯一的,多重宇宙(平行宇宙)理論認為,還有無數個像我們宇宙一樣的平行宇宙存在,想想是不是有點抓狂?

相關焦點

  • 宇宙年齡是138億年,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20億光年?
    這並不矛盾,原因是宇宙從誕生到現在,一直處於動態膨脹當中;在光速不變的前提下,宇宙膨脹將會導致光線要走更遠的距離才能抵達觀測者。根據宇宙大爆炸的演化模型,我們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暴漲,宇宙從一個半徑無窮小的點膨脹為如今的宇宙,由於光速不變,於是以任何一個點為中心,較遠距離上發出的光線將沒有足夠時間到達地球,於是才有了可觀測宇宙的概念。
  • 宇宙年齡是138億年,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20億光年?
    根據宇宙大爆炸的演化模型,我們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暴漲,宇宙從一個半徑無窮小的點膨脹為如今的宇宙,由於光速不變,於是以任何一個點為中心,較遠距離上發出的光線將沒有足夠時間到達地球,於是才有了可觀測宇宙的概念。可觀測宇宙:指以觀察者為中心的球體空間內,所有物體發出的光都有足夠時間到達觀測者,也稱作哈勃球體。
  • 138億歲的宇宙卻有920億光年的直徑
    宇宙誕生至今只有138億年,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宇宙的直徑卻有920億光年,如果從宇宙誕生算起,不應該也只有138億光年的距離嗎?這又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科學家們搞錯了呢?數據的由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宇宙膨脹的關係,狹義相對論並沒有解釋膨脹的速度。
  • 138億歲的宇宙卻有920億光年的直徑
    宇宙誕生至今只有138億年,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宇宙的直徑卻有920億光年,如果從宇宙誕生算起,不應該也只有138億光年的距離嗎?這又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科學家們搞錯了呢?而宇宙膨脹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的增加,這一點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被天文學家哈勃所證實,他通過觀測發現,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其退行速率越快,大約是每隔326萬光年,速率就會增加每秒70公裡左右。
  • 為什麼宇宙只有138億歲, 直徑卻有920億光年?
    大爆炸理論目前最主流的宇宙模型,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約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隨後宇宙不斷膨脹,到現在可觀測宇宙的直徑至少已達920億光年。宇宙的形狀有可觀測宇宙跟全域宇宙的差別。可觀測宇宙原則上是宇宙的一部分,在觀察上受到有限的光速與宇宙年齡的影響。
  • 宇宙年齡138億年,直徑卻達到920億光年,難道不是前後矛盾嗎?
    光年只是一個距離單位,但因為由光速和時間來定義,所以經常有人把它與時間概念混淆。「光年,指光跑一年的距離。」這句話沒錯但沒說完,少說了一個前提,那就是在靜止的平直空間前提下。忽略了這個的前提,才會有題主的疑問。在膨脹的宇宙中,光跑一年的距離遠不只一光年。所以在138億年的時間中,光可以達到460億光年(可視宇宙半徑)之遠,並不是什麼悖論問題。
  • 宇宙年齡是130億年左右,為什麼人類能觀測到460億光年遠的天體?
    宇宙年齡約130億年,這是大家所熟知.但是人類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遠的天體則為460億光年遠.
  • 宇宙年齡138億歲,而宇宙直徑上千億光年,難道大爆炸超光速n倍?
    應該說沒有膨脹就沒有空間,換句話說宇宙一旦不膨脹了,那空間也就消失了。這個宇宙的空間都是由「奇點」膨脹出來的,宇宙誕生多少年,空間就膨脹多少年。――光速來膨脹,宇宙的直徑也不過是138.2x2=276.4億光年,可目前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高達930億光年。
  • 宇宙年齡138億年,宇宙直徑930億光年,光速最快,這不矛盾嗎?
    我們在談論宇宙的空間大小和時間概念時,經常會提及或者看到宇宙年齡138億年和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年,這兩組數字都還有「億」這個字眼,都是表明宇宙時間發展演化特徵的標量,按理說宇宙向外膨脹,即使給它最快的膨脹速度光速,宇宙的可觀測半徑也會只有138億光年呀,但是為何會有直徑930億光年這麼大呢
  • 930億光年,可觀測宇宙的大小是如何得出來的?
    當然不是了,不僅不是,在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在計算宇宙的年齡,計算過程是相當嚴謹可靠的,是理論與實際觀測相結合的結果,是科學的。根據目前的科學成果,宇宙的年齡在138.2億歲左右,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在920-930億光年左右。在討論宇宙大小是如何被計算出來的之前,先需要明白什麼是可觀測宇宙。
  • 宇宙有多大?有沒有邊緣?920億光年內,2萬億個星系漸行漸遠
    到了1610年,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宇宙,發現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璀璨的銀河系包含了無數個像太陽這樣發光發熱的恆星。300多年以後,天文學家用上了比伽利略時代先進得多的望遠鏡,看到了銀河系以外更廣闊的宇宙,發現原來銀河系也只不過是宇宙中普通的一員,宇宙比我們想像得更為遼闊,還發現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不斷有星系離我們遠去,從我們的視野中淡出,說明整個宇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外擴張、膨脹——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看到宇宙的全貌。
  • 宇宙才誕生了138億年,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達到了930億光年?
    但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又提出,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如果說光速是宇宙速度的上限,為什麼138億年後,宇宙的大小不是138億光年的半徑範圍?這中間是否存在矛盾?首先我們要從宇宙的誕生開始說起。科學家經過長期對哈勃常數的測算加上微波背景輻射的共同測算,得出宇宙的年齡為大約為138.2億歲。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有930億年,遠大於138億光年。
  • 宇宙在137億年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超光速膨脹是真的嗎?
    根據最新的宇宙學數據,我們宇宙的年齡約為137.5億年,正負不超過2億年。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在它137.5億年的生命中,從一個規模無限小的區域成長到現在令人無法想像的龐大疆域——約1000億光年。著名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以懷疑和開玩笑的方式將這個宇宙起源理論命名為「大爆炸」,它從一個熾熱、密集的能量點開始,擴展、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大規模星系集合體。很多人不相信大爆炸理論,尤其是宇宙如何在137.5億年的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的尺度?這種膨脹速度不是超光速了嗎?光速不是有限的嗎?光速不是不能被超越嗎?
  • 宇宙直徑920億光年,被子稍微對疊幾次就做到了!
    當人們面對浩瀚無垠的夜空時,終會興嘆宇宙之浩然! 宇宙確實太大了,大的我們用光年衡量它的尺度。大家知道,光一秒可以繞地球七個半圈。地球和月球的距離在人類看來很遙遠,而光只需一秒即可到達!面對巨大的宇宙時,我們選擇用光年作為距離單位來衡量宇宙。
  • 宇宙年齡138億年,直徑930億光年,宇宙膨脹超光速了嗎?
    【宇宙年齡138億年】目前對於宇宙演化的主流科學觀點就是奇點大爆炸,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遠古時期大家都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無限的平板,而非是在一個球體的表面,而隨著地心論、日心論的更替,我們的宇宙觀逐漸變化了,從太陽繫到銀河系,最後再到本星系群、室女座星系團等等。
  • 為什麼宇宙年齡僅138億年,而整個宇宙直徑卻有24萬億光年?
    ​根據現代宇宙學,宇宙的時間和空間都是創生於138億年前的奇點。138億年過去了,宇宙的直徑膨脹為930億光年,膨脹速度為光速的3.37倍,這與相對論所說的光速最快不矛盾嗎?宇宙的半徑不應該是「宇宙年齡×光速=138億光年」嗎?
  • 怎麼理解宇宙直徑是930億光年,而年齡只有138億年?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首先,138億光年本質上是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和普朗克衛星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CMB)輻射球體的半徑。因此,該球體的直徑將為276億光年。因為這,我們經常使用/引用的「可觀察」宇宙的直徑變為930億光年。
  • 可觀測宇宙有多大?直徑930億光年.
    將這一因素納入考慮之後,天文學家們的計算結果顯示,那些從138億光年外發出的光線,產生這些光線的古老天體,由於宇宙的膨脹,今天它們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已經達到了大約465億光年左右。    這一數值是我們目前對於可觀測宇宙半徑的最佳估算。將這一數值乘上一倍,我們就能獲得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
  • 宇宙年齡僅138億年,但直徑卻有24萬億光年,為什麼會超光速?
    根據現代宇宙學,宇宙的時間和空間都是創生於138億年前的奇點。138億年過去了,宇宙的直徑膨脹為930億光年,膨脹速度為光速的3.37倍,這與相對論所說的光速最快不矛盾嗎?宇宙的半徑不應該是「宇宙年齡×光速=138億光年」嗎?
  • 為什麼宇宙的年齡是 130 億年,而我們卻能看到 470 億光年遠?
    宇宙的年齡約130億年,可觀宇宙半徑約為470億光年。資料在維基百科等很多地方都可以查到。